褚 钊
(贺兰县农牧渔业局,宁夏银川 750200)
猪蓝耳病的病理分析及防制措施
褚 钊
(贺兰县农牧渔业局,宁夏银川 750200)
猪蓝耳病,又称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繁殖障碍与呼吸道疫病的传染病,其特征是发热、食欲减退、怀孕母猪后期发生流产、产死胎和木乃伊胎,幼龄动物发生呼吸道障碍。同时欧洲基因型新变异型的出现,加重了仔猪的死亡与妊娠母猪的流产,以及与其他高热病混合感染并难以清除,对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经济损失。
猪;蓝耳病;分析;措施
猪蓝耳病是重大的传染疾病,对养猪业的危害十分重大,该病对猪群的健康产生重大的影响,其中最为深远的影响为猪存栏量明显减少,造成肉价上升,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影响。蓝耳病是由猪繁殖及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可感染不同品种、年龄及性别的猪。该病以生猪呼吸道疾病为主,对猪的生产、繁殖等产生极大的危害性。相关调查证实,仔猪罹患蓝耳病后死亡率接近50%,母猪流产率近30%左右。该病传播快,多发于饲养条件较差的小型猪场,给养殖户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不利于生猪养殖业的发展。
该病呈区域性流行,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以高热、高湿季节发病明显增加,高发季节多在每年的4~9月,常呈连片发生蔓延的态势。不同日龄、品种、性别的猪均可发病。猪群发病后,呈现“三高”的特点,即:一是发病率高,达40~80%;二是死亡率高,达20~80%;三是妊娠母猪感染的流产率高达40%,流产胎儿多为死胎。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病毒可在猪群中生存、循环及再次感染。患猪和隐性感染带毒猪是主要传染源,呼吸道是主要传播途径,也可通过胎盘和精液传播。
主要特征表现为怀孕母猪流产、早产、死胎和木乃伊胎等繁殖障碍、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和育肥猪呼吸异常等。病猪体温升高至40~42.5℃,精神沉郁,嗜睡,食欲下降或废绝;全身皮肤发红,耳尖发绀,腹下和四肢内侧有紫红色斑块,部分病猪背部皮肤毛孔有铁锈色出血点;呼吸困难,部分患猪呈严重腹式呼吸,呼吸急促、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流鼻涕、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患猪便秘,粪便坚硬,呈球状;部分病猪则腹泻,尿黄而少、混浊,颜色加深,呈棕红色。
3.1 血清检测
采集病猪的血清样5份,用猪蓝耳病乳胶凝集诊断试剂盒进行检测。检测结果表明:4例出现肉眼可见的凝集现象(白色小点),血清抗体阳性率80%,1例无凝集反应(混浊),判断为阴性。
3.2 尸体剖检
对送检的2例病死不久的猪(体重 50~70 kg)进行剖检,结果发现病猪尸体全身淋巴结出血,切面呈大理石样,胃底部黏膜、脑膜、心肌和心内外膜等处都有大量出血现象,其肾脏质脆,肝、脾脏和肺都出现淤血肿大,肺小叶间质明显增宽,切面流出许多泡沫样液体,部分区域发生实变。
3.3 病理组织学检查
取病猪的肾脏、脾脏制成冰冻切片,通过荧光显微镜观察,可见特异性亮绿色荧光。心脏心肌纤维间有少量的淋巴细胞、巨噬细胞浸润,部分心肌细胞发生颗粒变性,淋巴组织灶状坏死,白髓区尤为明显,肾小管腔变得模糊,肾小管之间见少量炎性细胞浸润,成纤维细胞大量增生。脑血管周围有多量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浸润形成“袖套现象”,有的神经元发生变性、坏死,周围有胶质细胞聚集形成“卫星现象”。胶质细胞大量增生。
3.4 细菌分离培养
从病猪肝脏中分离细菌,以普通琼脂培养基、巧克力琼脂培养基,于37℃恒温箱中培养12~24 h后,结果发现了单股正链 RNA 病毒,分子量约1.5×10 6道尔顿,病毒为圆形,直径为50~60 nm,含有20~35 nm的核衣壳,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 1.19 g/cm3;有囊膜,对乙醚、氯仿敏感,在37℃温度下存活了18 h,在 56 ℃ 温度下存活时间少于15 min。
4.1 开展科学的免疫工作
相关研究表明,蓝耳病疫情多伴有猪瘟,感染蓝耳病的猪体普遍存在免疫抗体下降的现象。因此,需加强猪瘟的防疫工作,养殖户需严格执行防疫程序,对仔猪进行及时接种。在确保疫苗质量后方可接种,可适当增加疫苗剂量,注意消毒,以防免疫失败。另外,需依据猪场的实际情况,做好猪气喘病、口蹄疫、伪狂犬病等疾病的防疫工作。建议养殖场采用猪蓝耳病疫苗对全部生猪进行免疫,包括2次基础免疫,间隔三周后,每5个月免疫一次。
4.2 加强饲养管理
加强猪圈的环境消毒,行带体消毒的模式;保证饲养用具的清洁,适当减少饲养密度,对猪舍环境进行改善。对饲料进行调整,给病猪喂养能量较高的饲料及青饲料,提高饲料中维生素的含量,注意维持猪体氨基酸平衡。
4.3 给予积极的对症治疗
目前该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可采用以下方法减少病毒的损害。
(1)在分娩前20d,连续使用阿司匹林及水杨酸钠等抗炎性药物,减少流产的发生率。
(2)母猪分娩后一周服用支原净或氟甲砜霉素符合金霉素,减少继发感染的发生。
(3)刚出生仔猪可给予补充葡萄糖及电解质的治疗,在仔猪断奶前后,按规定剂量在饲料中添加金霉素、阿莫西林等抗菌药物,对无治疗价值的病仔猪进行及时淘汰。
(4)可采用抗菌药物及安乃近对年龄较大的发病猪进行治疗,防治继发感染。
4.4 防止猪群流动
在病毒流行期间停止生猪出售,对病猪进行隔离治疗,禁止从外地购买猪群,健康猪群需尽量做到少移动,以减少疾病传播的机会。
猪蓝耳病对生猪养殖也具有较大的影响,需掌握该病的发病原因、流行病学及临床症状,对猪蓝耳病的诊断方式进行深入了解,熟知相关防治措施,以控制疫情,最大程度减少经济损失。
[1] 李吉达,徐守振,王建琳,等.猪高致病性蓝耳病病毒诱发病毒性肺损伤动物模型初探[J].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2010,30(5):340-343.
[2] 张平,许彦,伍诚意.猪蓝耳病在规模化猪场的流行趋势与防控[J].安徽农业科学,2013,20(12):177-178.
[3] 德吉.高致病性猪蓝耳病(PRRS)临床诊断与防控技术[J].西藏科技,2015,15(5):43-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