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文献识别方法研究*

2016-04-06 03:05:40刘水养
图书馆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珠江三角洲特征词专属

刘水养



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文献识别方法研究*

刘水养

摘要探讨根据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的特征,使用文献特征词识别的方法并举隅,通过文献特征词的特征,以计算机及辅助人工识别的方法,识别、整理和组建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文献资料信息集。关键词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特征词识别方法

引用本文格式刘水养.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文献识别方法研究[J].图书馆论坛,2016(3):83- 89.

*本文系2014年度佛山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项目“桑园围文献收集与整理”(项目编号:2014-wj20)研究成果之一

A Study of the Recognition Methods for Special Literature on Pearl River Delta Embankment

LIU Shui- yang

Abstract In this paper,word recognition is employed to identify special literature on Pearl River Delta embankment. Using computer aided with manual recognition,an analysis is done on the feature words of the literature,thus,one can identify,organize and set up the database concerning Pearl River Delta embankment.

Keywords Pearl River Delta;embankment literature;feature words;identification method

0引言

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是指记录珠江三角洲堤围相关情况或直接以珠江三角洲堤围为研究对象的相关文献。珠江三角洲地区河道纵横交错,堤围众多。自古以来,珠江三角洲人民就在这块肥沃的土地上耕作、生息,利用堤或围的形式与江海争田、和水作斗。洪水是威胁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自然灾害之一,珠江流域的洪患一直是流域内人民的心腹大患。千百年来,建堤筑坝是人们防洪御灾的重要手段,有的是沿着河流两岸修筑单向的较大堤防;有的是圈筑闭口的小围。在珠江三角洲北部和中部地区,在一些已经开垦的冲积平原上,以修成堤的形式较多;而汊河和滨海附近地区,包括一些未垦的荒坦,或浮露的水下沙坦,大都是筑成围的形式[1]。

例如,“桑园围”是珠江三角洲著名的大型堤围,位于广东省南海和顺德境内珠江干流之一——西江的下游,是西、北江干流主要堤围,分东、西围,抵御西、北江洪水。据《南海县志》记载,桑园围在宋代徽宗年间(公元1101—1125 年)始筑东、西堤,4年后再筑吉赞横基,分别为沙头中塘围、龙江河澎围、桑园围、甘竹鸡分围。至明、清年间陆续筑保安围等14条小围。顺德县龙江段至民国初期才加高并联成围。1924年增建歌、龙江、狮颔口三座水闸后,成为一条较完整的园围。桑园围全长68.85公里,围内面积133.75平方公里。据1817年《桑园围志》记载:“南海县属桑园围基延袤万二千余丈,捍护良田千五百顷,为广属中基围最大者。在清代桑园围被称为‘粤东粮命最大之区。’”[2]随着传统农业的日益远去,堤围担负起新的使命,保护的对象由农田变为现代化的城市。堤围的建设与城市规划融为一体,堤围发展既是经济发展的保障,又是经济发展的标志。

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载录着历代丰富的水利堤围的相关资料,有着极高的文献研究与开发利用价值。但目前的分布、收藏及利用现状是散乱无序、不成体系且识别困难,不方便查找、开发研究与利用。若能通过一定的识别方法对其进行科学的归类、正确的标引和组织,形成专题文献,方便查找与检索,将极大地提高该类文献的利用价值,而且有利于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的深度组织和整理,对目前乃至将来珠江三角洲地区在防汛抗洪、水利建设、农业生产、经济发展、生态调节、社会调研、文史研究等方面提供更便捷、更精确的专题文献服务。目前,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尚未得到有效的组织和整理,而且也欠缺一套科学的、系统的专题文献组织方法。因此,亟需探索一套科学的专题文献识别方法,对其进行专题识别并形成专题文献信息集,以便编制专题目录、索引或提要,以及构建专题文献体系等,使该类型文献专题化、系统化。

1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概况

1.1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的定义及范畴

目前,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主要分藏于各水利系统及其学科相关研究领域,或从属于广东水利文献范畴,或从属于珠江水利文献范畴,或从属于珠江三角洲水利文献范畴。这类文献还与农业、经济、文化、历史、地理、环境科学等学科领域存在着交叉关系。这类分布在多个学科领域、记录着珠江三角洲堤围相关情况的文献资料都属于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

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的具体范畴可从三方面来界定:一是文献的时间范围。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不作时间区间的限定,历史文献、现当代文献皆包括在内。二是文献的地域范围。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的著述范围只限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三是文献的内容范围。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不作内容方面的限制,凡文献主题涉及堤围的历史、修筑、治理、勘测、计量、经费、安全、应用技术、规划设计、工程施工、效益评价以及沙田围垦、桑基鱼塘等方面的均属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的范畴。

1.2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的类型及收藏现状

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类型多样,有专著、论文、新闻报道、报告、档案;有水利工程类文献、农业科学类文献、经济类文献、文史类文献、环境科学类文献;有资料类文献、研究类文献;有印刷型文献、电子型文献、声像型文献、实物型文献;有历史文献、现当代文献;有一次文献、二次文献和三次文献;有堤围历史文化主题文献、堤围修筑主题文献、堤围治理主题文献、堤围测量主题文献、堤围规划设计主题文献等。

目前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的收藏现状主要有三:一是分散。散藏于各水利系统的资料档案室、水利相关专业研究室、公共图书馆、大专院校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文史资料室、数字资源库等。二是无序。大都欠缺科学的分类、标引与整理。三是不易识别。一些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的专业特征不明显,需要阅读相关文献的详细内容才能进行揭示和识别。

2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的特征词识别法及其流程

2.1识别方法

为了能够更全面、系统、准确地收集、整理和揭示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笔者尝试通过特定的文献特征词识别法,组织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文献信息集,使其构成一个专题,以提高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的利用价值。

文献的识别实质上是对文献特征的识别。通过对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所具有的文献特征的识别,搜集、归纳和整理相关的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普遍具有专题性和地方性的特征。专题性指的是围绕珠江三角洲堤围这个专题;地方性指的是珠江三角洲地域的专有性。专题性特征衍生文献识别的专指特征词和专属特征词;地方性特征衍生文献识别的地方特征词。

对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进行识别可以采取两种方法:一是计算机识别,即运用计算机及网络,以文献特征词为检索词,从各文献资源库检索珠江三角洲堤围相关文献资料。二是人工识别,即对计算机识别出来的文献资料进行人工去重、去杂的识别工作。

2.2识别流程

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特征词包括专指特征词、专属特征词和地方特征词。专指特征词为堤围的具体名称,如“北江大堤”“桑园围”“景福围”;专属特征词为“堤”“围”及其与堤围相关的组词,如“堤围”“堤防”“围垦”;地方特征词为珠江三角洲地区的一些行政区划名称和专指地理名称,如“番禺”“顺德”“三水”。

2.2.1计算机识别的流程

(1)特征词组配。将专属特征词与地方特征词分别进行配对,组配成一组组的特征词组作为文献识别的检索词,用于文献识别检索。需要注意的是:珠江三角洲专指特征词由于是珠江三角洲地区专有的原因,不需要地方特征词进行辅助识别,可以省略与地方特征词进行组配的环节。

(2)文献检索。将专指特征词或组配好的特征词组分别在各网络文献资源库中进行单一特征词检索或组合式高级检索,得出文献检索结果。

(3)检索结果辑录。将上述文献检索结果按题名、作者、刊名(出版社)、刊期(出版日期)的信息项进行粗略辑录,组建成计算机识别文献资料信息集。

2.2.2人工识别的流程

(1)文献去重。有些检索结果的条目因专指特征词或专属特征词近似度较高的原因,可能在A检索的检索结果中出现,也在B检索的检索结果中出现,因此必须将重复的检索结果条目进行去重,保留一个相同条目即可。文献去重的工作也可以视具体情况与上述计算机识别结果辑录的操作同时进行。

(2)题名识别。对一些专属特征词很明显通过题名即可确认识别的检索结果,可在计算机识别文献资料信息集中进行标记保留,以简化余下操作的文献数量。

(3)异类剔除。有些文献资料明显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的范畴,却又因为一些特别的原因出现在某些检索结果当中,应及时进行处理并甄别剔除。

(4)深入识别。通过题名无法直接识别的检索结果,必须查看原文,全面深入了解相关文献资料的详细内容进行识别。深入了解和识别的部分包括摘要、关键词、目录、正文等。

经过计算机识别和人工识别的操作,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识别的过程就宣告完成,最后一步的工作就是将识别出来的专题文献进行多信息项分类辑录,所辑录的文献信息项应包含题名、作者、刊名等更详尽的信息,最后汇集、整理成为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文献信息集。

3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特征词识别举隅

3.1特征词组织

3.1.1专指特征词组织

珠江三角洲堤围专指特征词取自于珠江三角洲堤围的具体名称。据统计,自宋代至民国,珠江三角洲先后修筑大小堤围500余条(段)[3],因而堤围的名称也相应的有500余个,但由于年代久远和资料缺失的原因,这些古代堤围在文献调研中缺少研究的价值,现存的仅有罗格围、东江堤和桑园围适合作为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文献识别的专指特征词。这3个古代堤围名称与目前广东省十大堤围中的北江大堤、佛山大堤、樵桑联围等[4]合计9个堤围名称,共同构成了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文献识别的专指特征词合集(见表1)。除此之外,其它堤围的零星文献,可通过下文中专属特征词“堤”和“围”进行捡漏及识别。

3.1.2专属特征词组织

经查汉语辞典,以“堤”组词,与堤围相关的词汇共有17个;以“围”组词,与堤围相关的词汇共有1个[5]。因而“堤”、“围”本身及其堤围相关组词合计约有20个词汇,构成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文献识别专属特征词,为专属特征词的基本类型。

围垦工程和基塘工程曾经是清代珠江三角洲三种类型农业工程中的两种[6],造就了遍布于珠江三角洲平原的大大小小的基围,因而与沙田围垦、基塘系统相关的围垦、基塘等词汇同样应列为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文献识别的专属特征词,为专属特征词的扩展类型。

经归纳统计,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文献专属特征词中,基本类型有20个、扩展类型有6个,合计26个词汇,共同构成了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识别的专属特征词合集(见表1)。

3.1.3地方特征词组织

地方特征词取自于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的地方性特征,用于区别文献的珠江三角洲与非珠江三角洲范围。本文讨论的珠江三角洲地区,是以《珠江三角洲堤围水利与农业发展史》中“狭义珠江三角洲”所圈定的15个市县为依据[7],原高鹤县分拆为现高明市和鹤山市;宝安县为现深圳市辖宝安区(地处珠江口门)。按此划分依据,目前珠江三角洲地区实际合计应有16个市及市辖行政区。16个市及市辖行政区名称加上珠江三角洲、珠三角、珠江、东江、北江、西江等6个专指地理名称,合计22个词汇,共同构成了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识别的地方特征词合集(参见表1)。

3.2计算机识别

3.2.1专指特征词文献识别

(1)文献检索。以表1中的9个专指特征词为检索词,分别在中国知网、维普期刊、万方数据、超星、各大图书馆搜索引擎、百度搜索、谷歌搜索等网络文献资源库中进行主题检索、题名检索、关键词检索、摘要检索、全文检索。以特征词“桑园围”检索为例,在中国知网进行主题检索共有13个检索结果条目、题名检索12个、关键词检索6个、摘要检索9个、全文检索128个;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进行检索,检索结果有13个条目;在百度进行学术检索,检索结果有1010个条目(检索时间:2015年1月30日)。

表1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特征词合集表

(2)检索结果辑录。对9个专指特征词在全部网络文献资源库的检索结果进行题名、作者、刊名(出版社)、刊期(出版日期)的辑录,整理成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专指特征词计算机识别信息集”,供人工识别之用。

例条目一:题名(磨刀门鹤洲北堤围施工和新设想)-作者(简明新)-刊名(人民珠江)-刊期(1988年05期)[8]

3.2.2“专属特征词+地方特征词”文献识别

(1)特征词组配。专属特征词必须配以地方特征词进行检索才能识别是否属于珠江三角洲的堤围文献。特征词组配的格式为“专属特征词+地方特征词”,例如“堤围+珠江三角洲”。每个专属特征词分别与每一个地方特征词组配一次,有多少个地方特征词,该专属特征词就有多少个组合检索式。表1中的地方特征词有22个,那么专属特征词“堤围”与地方特征词的组合检索式就有1x22=22个,分别为“堤围+番禺”、“堤围+顺德”……“堤围+西江”等(参看表1地方特征词排列顺序)。

以此类推,表1中专属特征词有26个,地方特征词有22个,则“专属特征词+地方特征词”的组合检索式总共有26x22=572个,因篇幅关系不一一罗列。

(2)文献检索。将组配好的“专属特征词+地方特征词”组分别在各网络文献资源库中进行主题、题名、关键词、摘要、全文等高级检索。以检索式“堤围+珠江三角洲”检索为例,在中国知网进行检索,共得到检索结果条目:主题检索56个、题名检索10个、关键词检索4个、摘要检索52个、全文检索2078个;在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进行高级检索,检索结果条目有2个;在百度进行学术检索,检索结果条目有199个(检索时间:2015年1月30日)。

(3)检索结果辑录。将“专属特征词+地方特征词”组合识别的检索结果进行辑录,其操作方式与专指特征词检索结果辑录相同,整理成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专属特征词+地方特征词’计算机识别信息集”,同样供人工识别之用。

3.3人工识别

计算机识别所整理形成的“专指特征词计算机识别信息集”和“‘专属特征词+地方特征词’计算机识别信息集”,并非最终的文献识别结果,原因是计算机识别结果中会存在较多相同的条目,同时还夹杂着一些与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无关的文献资料,因此必须对计算机的识别结果进行人工识别去重、除杂的工作。

3.3.1文献去重

在以不同的检索词或按不同的检索条件进行检索识别时,得出的检索结果可能会存在条目重复的情况,需要对计算机识别中辑录到的文献信息集进行去重的工作。仍以上述专指特征词“桑园围”在中国知网检索为例,主题检索结果条目有13个,题名检索结果条目有12个,通过比较,发现其中12个条目是共同的检索结果。因而,对于这两组检索结果,相同的部分只辑录一次即可。

3.3.2题名识别

有些检索结果的条目,文献的专属特征比较明显,仅从题名就能够很轻易地识别出是否属于珠江三角洲的堤围文献,对于这种类型的文献资料就以专指特征词识别的检索结果条目为主,以及以“专属特征词+地方特征词”识别的一些检索结果条目,如《樵桑联围》[9]《番禺地区堤围加固设计》[10]等,经过题名识别后将其标记保留。

3.3.3异类剔除

继续以专指特征词“桑园围”在中国知网检索为例,当进行全文检索时,检索结果中有一个《桑园养鸡》的条目,从题名看更像是一篇讨论如何养鸡的文章,但查看原文,却发现是因为文中有“其方法是用铁丝网把桑园围起来,将饲养在鸡舍里的鸡放进去”[11]的表述而出现在了“桑园围”的全文检索结果中。很显然,这个检索结果条目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堤围的专题类型,应予以剔除。

3.3.4深入识别

(1)摘要识别。即通过阅读摘要进行识别,如检索结果条目《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与平差》[12],此文究竟属不属于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通过浏览其摘要,发现有“以樵桑联围顺德达标加固工程第二标段(东线勒流段)工程为例阐述了施工控制网的布设方案”的表述,了解该文是一篇关于樵桑联围顺德段堤围施工的技术探讨文章,因此,这是一篇能够通过摘要进行识别的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

(2)关键词识别。经摘要识别后仍无法确定的文献资料,可以将识别部位转向关键词继续进行识别。如检索结果条目《不同地域环境下的生态农业模式探讨》[13],发现关键词中有“珠江三角洲”和“基塘系统”,表明文中必定会涉及珠江三角洲基塘农业模式方面的内容,从而确定这是一篇能够通过关键词进行识别的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

(3)目录识别。目录识别的对象主要是一些图书类的文献资料。如检索结果条目《皇帝与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14],从题名看这是一部有关华南民族文化研究方面的著作,无法判断是否与珠江三角洲堤围有关系,但通过浏览该书目录,发现第五章的标题有“土地”和“堤坝与沙田”的款目,初步断定与珠江三角洲的堤围有着密切的关系。而第十八章标题为“桑园围”,用了整章的篇幅记录了桑园围的详尽情况,从而可以断定这是一部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图书著作。同样的情况还有如《广府文化》[15]《广东文化地理》[16]《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省里甲赋役制度研究》[17]等。

(4)正文识别。有些文献资料需要通过阅读正文内容才能识别,这种类型的文献分为两种情况:第一种是文献本身不设摘要和关键词;第二种是通过题名、摘要、关键词尚无法识别,而在正文中能找到相关珠江三角洲堤围资料。

第一种情况主要是针对较早期发表的一些文章,由于各刊物发文格式的标准要求不一,欠缺摘要、关键词的标识,在无法识别题名的前提下,只能通过阅读正文的方式进行识别,如《珠江三角洲历代水患与治理概述》[18]。第二种情况则是通过文献的题名、摘要、关键词部分仍无法识别,而在正文中又能找到相关资料的,如《清代两司行政研究》[19]在第三章第一节有“布政使的基本掌职——民政——兴修事务的估价和勘查”的表述文字。

(5)多部位组合识别。还有一些文献资料,通过阅读其文献内容的单个部位无法确认和识别,而需要进行文献内容的多部位组合识别,组合的方式有“题名+摘要”“题名+关键词”“题名+目录”“题名+正文”“摘要+关键词”“摘要+正文”“关键词+正文”等。

如下以“题名+摘要”组合识别为例进行说明。如检索结果条目为《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的典范》[20],题名中有专属特征词“桑基鱼塘”,但因欠缺地方特征词,无法确定文中所述是否属于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因为以“桑基鱼塘”闻名的农业耕作模式虽然主要盛行于珠江三角洲地区,但在长江三角洲中下游地区也有一些类似的基塘农业模式,同样也被称作“桑基鱼塘”[21- 22]。经查看原文,浏览摘要及部分内容,发现有“本文论述了珠江三角洲桑基鱼塘的历史演变过程……”的表述,结合题名,可以断定这是一篇有关珠江三角洲堤围的文献资料。

3.4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文献信息集的组织

经过计算机识别和人工识别的操作,检索结果中的非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已基本排除,经识别保留的文献资料具有较高的专题性,可以作为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文献的最终成果,将这些成果进行整理、归类,组织成为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文献信息集,每一条文献所要采集的信息项包括:题名、作者、摘要、关键词、刊名(出版社)、刊期(出版日期)、作者机构、文献类型、中图分类、文献来源等,尽可能详尽,以便后续的文献计量分析、目录、索引、提要编制、文献体系构建等文献的整理及研究工作。

以检索结果条目《广州府“桑园围”历史文化价值浅论》[23]为例展示文献组织的信息项采集流程。

项目一:题名(广州府“桑园围”历史文化价值浅论)

项目二:作者(刘岭峰)

项目三:摘要(明代中叶,珠江三角洲桑园围渐渐兴起……)

项目四:关键词(广州府;桑园围;历史文化)

项目五:刊名或出版社(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项目六:刊期或出版日期(2011年05期)

项目七:作者机构(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项目八:文献类型(论文文献;文史类文献;研究类文献;印刷型、电子型文献;当代文献;一次文献;堤围历史文化主题文献)

项目十:文献来源(期刊)……

4 结语

基于文献特征的珠江三角洲堤围专题文献特征词的识别方法,其优点与不足并存。优点是:通过文献特征词的计算机识别和人工识别的操作,基本上可以识别出大部分的珠江三角洲堤围文献,使同类专题的文献资料能够聚类整合,整理形成专题文献信息集。不足之处是:这种特征词识别的方法是一种非精确的识别,文献识别的过程和结果受人工干预和影响因素较多,如文献特征词的组织更多的是依赖于对“堤”“围”及其组词的理解,难免片面和遗漏;人工识别的操作主要依靠手工进行,既有可能造成专题文献的遗漏,也有可能造成无关文献出现在识别结果当中,较难达到精确识别的程度。以文献特征为依据的识别法作为专题文献识别的一种方法,尽管目前还存在一些瑕疵,但仍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在发现更有效的方法之前,不失为一种尝试或探索,期待经过不断的实践与操作,该识别方法日后不断得到改进和完善,更好地解决类似专题文献识别的问题。

参考文献

[1]邓芬.桑园围——珠江三角洲最大的堤围工程[J].农业考古,2006(1):150- 155.

[2]潘斯濂.清设法筹还提用桑园围岁修本息银片[M]//重辑桑园志卷1奏议.

[3][7]赵绍祺,杨智维.珠江三角洲堤围水利与农业发展史[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11:94- 138,4.

[4]广东三防信息网.广东省十大堤围[EB/OL]. [2015-01- 20].http://www.gd3f.gov.cn/.

[5]倪文杰,张卫国,冀小军.现代汉语辞海[M].北京:中国人民出版社,1994:196,1138.

[6]吴建新,张文方.清代珠江三角洲三种类型的农业工程[J].古今农业,2004(2):36- 44.

[8]简明新.磨刀门鹤洲北堤围施工和新设想[J].人民珠江,1988(5):30- 33.

[9]叶林宜.樵桑联围[J].人民珠江,1992(2):18- 19.

[10]兰金启.番禺地区堤围加固设计[J].珠江现代建设,2003(4):18- 19.

[11]刘红.桑园养鸡[J].蚕桑通报,1983(3):54- 55,45.

[12]刘思达,黄强.施工平面控制网的技术设计与平差[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2(11):29- 30.

[13]何煜.不同地域环境下的生态农业模式探讨[J].学术论坛,2000(5):42- 46.

[14]科大卫.皇帝与祖宗·华南的国家与宗族[M].卜永坚,译.南京:江苏人民出版社,2009:51,253.

[15]陈泽泓.广府文化[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4:141.

[16]司徒尚纪.广东文化地理[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2001:111.

[17]刘志伟.在国家与社会之间·明清广东里甲赋役制度研究[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0:15.

[18]谭汉林.珠江三角洲历代水患与治理概述[J].人民珠江,1980(1):65- 67.

[19]苗月宁.清代两司行政研究[D].天津:南开大学,2009.

[20]叶显恩,周兆晴.桑基鱼塘,生态农业的典范[J].珠江经济,2008(7):91- 96.

[21]钟功甫,蔡国雄.我国基(田)塘系统生态经济模式:以珠江三角洲和长江三角洲为例[J].生态经济,1987 (3):15- 20.

[22]徐红玳.浅析生态农业——桑基鱼塘[J].蚕桑茶叶通讯,1988(4):12,7.

[23]刘岭峰.广州府“桑园围”历史文化价值浅论[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5):6- 13.

收稿日期2015- 04- 02

作者简介刘水养,男,硕士,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图书馆馆员。

中图分类号项目九:(K878.4:历史、地理-中国文物考古-遗址-交通、水利遗址)

猜你喜欢
珠江三角洲特征词专属
明清珠江三角洲基塘区的田场与经营者
广州文博(2023年0期)2023-12-21 07:24:30
改革开放后珠江三角洲外来人口政策迭代研究
母女三人的专属空间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46
基于改进TFIDF算法的邮件分类技术
解放J7专属服务介绍
珠江三角洲口袋公园设计探究
现代园艺(2018年2期)2018-03-15 08:00:15
产品评论文本中特征词提取及其关联模型构建与应用
专属“水晶鞋”
Coco薇(2016年10期)2016-11-29 17:01:36
《珠江三角洲》一课教学的粗浅尝试
专属90后的青春色彩
Coco薇(2015年10期)2015-10-19 12:54: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