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基本功程度与舞蹈表现力的关系

2016-04-05 10:40魏蔷
群文天地 2016年2期
关键词:古典舞表现力舞者

魏蔷

一、舞蹈基本功的重要性

(一)芭蕾基训中的“开”、“绷”、“直”、“立”对身体控制力的训练

芭蕾基训是一门基本能力训练课程,是舞蹈训练的基础。因此,在高校舞蹈课程中作为一门舞蹈基本功训练的首选课程,它有着“奠基之石”之称。芭蕾基础训练严格遵守其“开、绷、直、立”的原则,科学、严谨、规范地对学生进行训练,在一定时间的训练后,不仅可以让舞者的舞姿更加规范、标准,而且还可以使舞者具有很好的控制力——让其拥有轻便、灵活的肢体来展示舞蹈语汇。

芭蕾训练中四要素的概念及训练价值。“开”是指身体各部位向外打开,需要打开的部位有“肩”、“胸”、“胯”、“膝”、“踝”。“开”的训练价值即舞者对各个关节与部位的控制能力,主要在于舒展人体的线条,增强下肢的表现力。“绷”是指脚背、踝关节及膝关节绷直,其训练价值在于不仅可以美化腿部曲线,还可以强化锻炼踝关节,增强踝关节以下到趾关节的能力和灵敏性。“直”是指舞者的腿部、双腿膝盖以及背部的垂直,“直”的训练价值在于垂直、拉长,使舞姿舒展、优美,达到完美的长线条视觉感。“立”是指身体的直立、挺拔,其训练价值是可以给人一种提升的感觉,这种提升感在作品展示中能给人以轻盈、向上、精神、高贵的气质形象,这要求舞者将身体中活动范围最大的腰椎到颈椎之间控制好,只有这样才不会出现松腰、懈胯的现象,也是对舞者的保护。控制能力是芭蕾基础训练中的重要能力之一,其“开、绷、直、立”能锻炼我们对身体的控制能力,它可以训练舞者的胯关节和腿在一高度上从弯曲到伸直的控制,锻炼腰、背肌力量和躯干重心的稳定,是动力腿在空中大幅度运动的基础训练之一。芭蕾训练不仅看重形体美的塑造,还要使学生能够有效地控制自己身体的重心,不论旋转还是跳跃,都能时刻掌握身体的平衡,做到松弛有度。

(二)中国古典舞基训中的“拧”、“倾”、“圆”、“曲”对动作感受力的训练

解放身体不一定就能跳好舞,中国古典舞基础训练有利于舞者找到舞蹈感觉。舞蹈是肢体的艺术,“拧、倾、圆、曲”是中国古典舞审美的一个统一的标准。中国古典舞十分追求身段美,“拧”体现出中国古典舞的三维立体特点。比如站立的姿态,与芭蕾的平面打开不同。中国古典舞中的子午相要求演员身体部位呈现两轴三面,身体位置应处于不同方向同时又相互映衬,从而达到平衡,从美学上就是在求平、求顺、求美。在静态舞姿造型中,培养学生内在的感受力,同时加强了动作感受。中国古典舞也极为强调动作过程,“倾”在其他舞蹈中也是一个瞬间概念,或是一个动作过程,而在中国古典舞中它是常态,所谓逢拧必倾,身要拧倾而动是中国古典舞重要的训练内容及表现方式。例如:“欲左先右、欲右先左”,突出矛盾,增强视觉效果,同时,有利于舞者找到由内而外的舞蹈感觉。“圆”和“曲”则是一对线条概念,中国古典舞是“曲线”与“划圆”的艺术。我们熟悉的八卦太极图中就是圆中有曲,曲中有圆,中国古典舞万变不离其圆的宗旨及平圆、立圆,“8”字圆的运动规律,曲线美的内向型动作特点等,无处不体现着划圆、曲线的审美规范。中国古典舞的能力训练、技术技能训练及身体语言表现力是多层次的、丰富多彩的,学生在其训练的过程中就会养成一种习惯:讲究动作过程,达到一种形神兼备,内外统一的最高境界。对于舞蹈作品的感受力是必不可少的。

二、如何提高舞蹈的表现力

(一)加强基本功技术技巧训练,形成个性新颖的独创性

解放了身体,找到了舞蹈感觉,对于舞者来说已经完全能适应一般的群文艺术表演。或者说为高层次发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但没有很好的技巧,便难于上档次,也难于提高其欣赏价值。因此,舞蹈基本功技术技巧的训练对于每一个舞者都是至关重要的课题,是体现舞者专业素质和能力的一方面。对于舞蹈技术技能的学习和较为全面地掌握是一个专业的舞蹈人才必不可少的素质,要想在舞蹈艺术的道路上取得成功就势必要把技术技巧的学习和掌握重视起来。个人表演技术的高、精、尖、特为尖子舞蹈人才的明显特征。这其中的“特”便是指舞者的独创性,独创性则是技术需有新意。千篇一律的课堂技巧,将不再具有竞争性;独树一帜的表演风格,也将成为追求的目标。黄豆豆的跳、转、腾、翻所展示令人目眩的力;刘震的韧、转、腾、挪所表现的令人屏息的轻,正是高、精、尖、特的表演技术典范,是新世纪舞蹈人才的楷模。我们通过扎实的基本功训练,训练舞者各个关节、肌肉、韧带的收缩能力与力量,掌握各种传统的跳、转、腾、翻的技巧,同时还必须在科学性的情况下,在难度、审美、个性上进行大的改造。不断挑战体能与技术的极限,追求超长水平的技巧,形成独立个性,体现新颖的独创性。

(二)加强文化素质的提高,增强自身的舞蹈表现力

在我国舞蹈界有这样一个共识,习舞者文化程度普遍偏低。我国一名著名小说家曾在一篇小说中借主人公之口,对中国舞蹈者作了这样的议论——“男人像女人,女人像小孩,小孩像木偶”。显然这比“头脑简单,四肢发达”的议论更让人难以接受。作为舞蹈学生,文化知识是否扎实,直接关系到今后舞蹈道路的成败得失。没有文化的舞者,充其量是舞蹈的“机器”,舞蹈的“匠人”。缺乏厚实文化内涵的舞者,是难以达到舞蹈艺术的最高境界。因此,舞者应该加强文化课程的学习,以此来促进舞者的舞蹈水平和能力。一个有内涵的能提升到艺术层次的舞蹈作品,必定需要倚靠一个有内涵有深度的舞者才能展现得淋漓尽致,因为一个有深意有层次的舞蹈作品它是需要一个足够强大的文化底蕴来咀嚼,才能得以完美的施展。

三、舞蹈基本功程度与舞蹈表现力二者之间的联系

舞蹈艺术是以人体为媒介、以动作语言为主要表现手段的特性决定了其艺术表现规律的特殊性:一是强调肢体语言的表达能力;二是情感的表达要与音乐的节奏、旋律甚至呼吸等紧密联系,舞蹈动作的情感表达具有音乐性;三是将生活中的各种情态升华为肢体语言,并以富于抒情的手段予以表达,它与自然状态的情感表达有明显区别,它往往超越生活常态,采用人体动作的线条、力度、幅度,以及独特、夸张的风格特征来塑造形象,传递思想,表达情感。

因此,舞蹈艺术特殊的表演规律决定了形体表达的重要性,它也是培养舞蹈学生艺术表现力的一个重要基础环节。人体的各个部位都是舞蹈表现的工具,每个部位都有自己不同的特点和作用,在相互协调中形成完整统一的表现力。而形体的表达必然需要扎实的基本功基础训练,从而才能脱离人体自然形态的束缚,克服松懈、呆板、不协调、僵硬等自然形态的各种毛病,掌握正确的形态。通过基本功训练其肢体的柔韧度,形成其各个部位肌肉的紧张、松弛的控制能力和各关节的柔韧力量,培养其音乐感和伴随音乐灵活、自如地运用手、眼、身、步各种动作的风格韵律。有无基本功训练的两者大不一样,如腿部力量差的人,舞姿就不美,感情也不能通过造型自由的表现出来,所以,有人说舞蹈中“抬不起的腿是看不见的腿”。又如,一套刚健有力、节奏明快、豪放开朗、气势轩昂的舞蹈动作,不但需要力量,而且还需要“速度力量”、肌肉耐力、控制力和弹跳力。一个柔韧性差的舞者,动作很难做到文静、柔和;如果腿抬不高,腰下不去,则一定会显得笨拙僵硬。很多学生不重视基本功,觉得“只要表现力好就行,基本功没有多大的用处”,这样错误的决断,说明他们对基本功与舞蹈表现力之间关系的认识不足,亦或说是他们对基本功于舞蹈表现力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对于“在没有扎实基本功的奠基下,也能有好的表现力”的结论,客观分析,或是天生对舞蹈的领悟能力强,或是自我对舞蹈的内涵有足够的理解等等情况,而使得舞蹈时自我情感饱满,从而造就自以为没有基本功也可以有充分表现力的错觉。就专业水平上说,这样的结论完全是无稽之谈,我们做任何事情都需要遵循它的客观规律,由浅入深,有量的积累才能达到质的提升,舞蹈表现力亦是如此。

四、舞蹈基本功与舞蹈意境美的具体体现

(一)美在形象

舞蹈意境是由舞蹈编导精心的构思和营造、舞蹈演员准确生动的表达以及由观众接受并展开创造性的联想三方面组成。也就是说,舞蹈意境是由舞蹈编导和演员共同创造的情意交融的艺术形象和它引发观众所产生的想象的总和;舞蹈《雀之灵》中以形求神的艺术创作,表现了孔雀那清丽的风姿、悠然的高贵与超然的灵性,都是以“神”来作为“形”之变异和延伸的内在依据,使这一舞蹈读白充溢着恬静的生命和谐感和坚毅的生命自信心,从而引发出观众对“生之灵光”的感悟。

舞蹈美感的直觉性使人们直接感知到舞蹈的人物造型、服装款式和色彩,以及不停流动的舞蹈队形画面,它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对舞蹈形象的具象感知,一般不经理性的思考和逻辑的判断,就可以得到审美的感受。

(二)美在感染

舞蹈美感的情感性是舞者通过对舞蹈作品的深刻理解和充分艺术表现,使之与观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它使人们从舞蹈外部形态逐渐感受到它的内在情感意蕴,从而体会到它的审美属性,给人以美感。从舞蹈艺术审美活动的发展来看,人们更需要的是不仅能引起情感共鸣,而且还使人们不得不进行理性思考的具有更为强烈艺术感染力的舞蹈作品,产生从悦耳悦目进入悦心悦意,再达悦志悦神,从感性的意会进入理性的领悟的意味无穷的审美感受。《扇舞丹青》借用一把延长手臂表现力的折扇,演绎了中华民族书法艺术的神韵之美,动态地展现了“纸上的舞蹈”,可谓文治“舞”功。作品通过表演者似飞腾狂草、像描画丹青般的一招一式的精彩表演,在整个的舞台空间,塑造出一种古雅、端庄,充满中国传统舞蹈文化体态形象,将古典舞与中国书法文化、扇文化、剑文化融为一体,把舞、乐、书、画熔于一炉,在情景交融、人与自然浑然一体中达到含蓄蕴藉、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艺术境界,营造了一个恬静、雅致、高远的意境。突破了传统女性舞蹈的柔美,更添加了些许的刚毅。它既具有限无限的超越美,又有不设不施的自然美,这不但是舞蹈艺术所崇尚的,而且是中国人一直所追求的高级审美境界。舞蹈通过“拧、倾、圆、曲”的外化动作,领略到中国传统舞蹈以刚健挺拔、含蓄柔韧的舞姿所体现出来的内在精神:“以神领形,以形传神”。

参考文献:

[1]隆荫培,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上海[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1年版.

[2]王伟.中国古典舞基本功训练教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3]唐满城.金浩.中国古典舞身韵教学法[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4年.

[4]李永明.芭蕾舞及教学论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7.

[5]李美虹.谈普通高校舞蹈专业学生的舞蹈表现力[J].大众文艺,2010(3).

[6]李福顺、黎艳彬.舞蹈教学中如何在规范的基础上加强学生的表现力[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0(7).

[7]徐尔充.舞蹈艺术概论[M].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

(作者单位:青海省花儿艺术研究院)

猜你喜欢
古典舞表现力舞者
无臂舞者 原住民的呐喊
我国古典舞身韵教程教学探讨
轮椅上的舞者
《郁金香》《孤独的舞者》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中国古典舞技巧分析
纤变墨画
Not to be Defined舞出风格 来自舞者的衣橱灵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