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课堂中的“意外收获”

2016-04-05 00:32黄惠英
启迪与智慧·教育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黄球轴对称梯形

黄惠英

课堂教学过程是一个开放的、不断生成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有许多不确定性和非预设性的因素,它无法预料。当教学过程中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事情时,教师能否随机应变,在短时间内想出对策,巧妙地加以引导?能否正确地运用教学机智,解决课堂中出现的“突发事件”,从而使课堂上的一次次意外转变成教学中的一次次精彩,给课堂带来“意外收获”?

一、让精彩在“意外”中绽放

课堂教学中出现教师预料之外的情况是很正常的事情。然而,课堂上出现意外生成了,就一定能说明学生的学习有效了吗?教师如何用好生成的资源,使它产生更大的成效,才是我们的终极目标。这样才能“小题大做”,让星星之火燎原,让精彩在“意外”中绽放。如在教学《轴对称图形》时,课堂上我出示:结合轴对称图形的特征,判断下列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

生1:梯形是轴对称图形,因为对折后梯形的左右两边正好完全重合。

生2:他说得不对,等腰梯形才是轴对称图形,可他说梯形是轴对称图形。

生1:(指着自己手中的梯形)我说的是这个梯形,它本来就是等腰的啊。

师:(向着生2)你的意思是,如果不是——

生2:如果不是等腰梯形,就不是轴对称图形了,比方说这个梯形就不是。

师:我建议,掌声送给他。有的同学可能会奇怪,为什么大家都发言,单单把掌声送给他。

生3:因为他听得仔细,还会联想。

师:对!他从这一个梯形联想到了所有的梯形,虽然这个梯形是轴对称图形,但是,并不是所有的梯形都是轴对称图形。还有吗?…

本节课通过判断已知图形是否为轴对称图形时,老师敏锐地发现生2的“等腰梯形才是轴对称图形”这句话背后的信息,采用了“放大”的策略,及时地追问、评价、分析。教师的“小题大做”,不仅激发了生2的学习激情,更关键的是渗透了联想的思想方法,打开了所有学生思维的闸门使孩子们的视野从具体的一个图形,拓展到这一类图形,思维拓宽了,加深了,智慧的火花不断闪现,对图形对称性的认识逐步完善,思维的品质得到了有效的训练和培养,为我们的课堂带来了生机和活力。

二、让课堂教学在不可预设中精彩绽放

1.“换位”——站在学生的角度预设教学问题

探究新知结束后进入练习巩固环节是习惯性的教学流程,只有到课堂小结时教师才会冒出一句“你还有问题吗”,以示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可多数课堂是学生没有问题了,课也结束了。看似不自觉的一问,其实也是教师关注学生、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的结果。当我们站在学生的角度,设身处地为他们着想时,教育就会充满智慧。

2.“顺应”——顺着学生有效的思路开展教学

我们不难发现,面对课堂中学生突如其来的意外生成,教师不能视而不见,置之不理,而应做出积极的回应。我个人认为“顺应”是比较合适的选择。所谓顺应,就是教师顺着学生的问题和思路,迅速做出判断和抉择。如果学生的生成有利于本课的进一步学习和发展,那么就要顺着学生的问题继续学习和交流,甚至放弃原先的教学方案。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及时调控,把有限的、宝贵的时间用在学生最需要的有效学习上。

3.“升华”——实现学生和教师的和谐发展

教师的发展有赖于教师的实践经验和学习,把自己的实践经验上升为有效教学理论。首先,要把意外的生成纳入教师的课堂教学预设,整合教学内容,从系统论的角度来实现教学的有效性。其次,进一步改进和完善,不仅注重学生数学知识的获得,更加关注学生学习方法的习得。精心预设生成的精彩,让学生和老师在课堂上进行平等的对话、心灵的沟通、思维的碰撞,有经历、有收获、有碰撞,才有升华,才能让师生智慧的火花绽放在课堂上。

三、让课堂“意外”转化成“收获”

课堂教学是一项蕴含着大量确定性因素的极其复杂的活动,对教师极富挑战性。在上“可能性的大小”这节课时,为了使学生体验到可能性有大有小,设计了“分组摸球”的活动。在小组活动完毕,我根据各小组的汇报在统计表上作纪录。到第五个小组汇报时,出现了戏剧性的场面:第五小组的袋子里边有5个黄球、3个白球,他们摸20次球的结果是白球13次,黄球7次。他们小组据此认定别的小组总结的“什么颜色球多,摸出什么颜色球的可能性就大”这个结论是错的,尽管其他小组表示强烈“抗议”。事先我曾考虑到这个小概率事件有出现的可能,但心存侥幸的我并没有作好“迎接”它的准备。怎么办?我打算先听听学生的想法。

师:只有你们一个组的看法和别的组不同,为什么还这么相信自己?

生:因为我们是通过实验得出的结论,我们看到的情况就是这样的。

师:实事求是,能坚持自己的观点,很了不起!把你们小组的球拿过来,当着全班同学的面再摸几次,可以吗?(第五小组连续摸8次,结果摸到黄球6次,白球2次。他们又主动摸了5次,结果是:4黄1白。)

师:第五小组,你们现在怎么看?

生:我觉得他们对的可能性大一些,但我们也没全错。

师:说得非常好!在黄球多白球少时,摸出黄球的可能性不一定就白球的大,而是大多数情况下是这样。如果像第五小组开始看到的那种情况发生了,这是什么现象?

生:很偶然的现象。

师:对。谁能再举几个生活中的偶然的现象?

生:我们买彩票,中大奖就是一种非常偶然的现象。

生:我在马路上捡到一个钱包,一看,里面有1万元钱,那一定是件非常偶然的事。

师:那你不会自己把钱藏起来吧?

生:那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

第五小组的“固执己见”出乎我的意料,若强制性迫使他们“少数服从多数”,看似合情合理,实际却阻碍了他们理解问题的真相,无助于他们认知水平的提高和智慧潜能的激发。通过听第五小组的理由陈述,我才知道是“眼见为实”的观念对他们的判断发挥了作用,这时我才找到了恰当的应对策略——重构学生的知识基础和经验世界。由此,课堂教学活动有了一个美妙的“转弯”,学生不但能够获得更愉悦的学习体验,而且对知识的建构也跃上了新的台阶。

课堂是动态可变、丰富多彩的,它呼唤价值引领,它需要以学生为本,从文本出发,以教师独到的眼光去挖掘、寻找诸多宝贵因素,给学生创造思考、讨论、批判、反思、质疑的机会。这样,课堂上才会生成更多的精彩!

猜你喜欢
黄球轴对称梯形
可爱的黄球
《轴对称》巩固练习
自卑的梯形弟弟
“轴对称”复习点睛
感受“轴对称”的洪荒之力
开心养鼠记
乒乓球
“摸球”探究活动花絮
《梯形》测试题
欣赏图形探索轴对称的性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