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盗墓题材的影视改编及多元化产业发展

2016-04-05 12:48张宇
戏剧之家 2016年5期
关键词:影视改编产业多元化

张宇

【摘 要】近几年,在众多的网络小说中产生了一种新的门类——盗墓题材小说,其故事结合了悬疑、冒险、恐怖、惊悚等元素,并立足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极具东方主义神秘色彩。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作品《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大热,使得各类商业投资都瞅准了这两个极具话题性和故事性的IP,纷纷与之合作发展相关产业,至今已经形成了各自庞大的产业链,涉及网络季播剧、电影研发、游戏、舞台剧、出版、周边产品等多个领域的开发,创造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度。本文主要以盗墓小说影视改编的得失为切入点,对这一题材在产业方面的多元化加以阐述,并对其商业化模式运作进行分析和探讨。

【关键词】鬼吹灯;盗墓笔记;影视改编;产业;多元化

中图分类号:J9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3-0148-03

在好莱坞类型片的发展历程中,科幻和魔幻题材得到了成熟的发展,成为最具号召力的两大类型,在众多的科幻和魔幻电影中,畅销小说、漫画的改编占据了很大的分量,如《2001太空漫游》《魔戒》等,都在全球范围内取得了巨大的成功。而在我国,畅销小说的改编虽然起步较早,但却没能取得长足的进步,早期最著名的有《红高粱》《霸王别姬》等,但是从影视发展的角度而言,这些作品都没能在产业方面取得突破,可以说,我国影视作品的文学改编还处在发展中阶段。

2000年,一部根据网络热门小说改编的电影《第一次亲密接触》上映,将人们的聚焦点从传统文学作品转移到网络上来。十年后,徐静蕾将畅销小说《杜拉拉升职记》搬上荧屏,取得了超过一亿的票房,正式拉开了网络小说改编电影的大幕,随后,《失恋33天》《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更是成为了现象级的话题电影,但是近几年已经被一个新的话题所取代——盗墓题材,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小说无疑是《盗墓笔记》和《鬼吹灯》。

一、盗墓文学:超级IP的兴起与大热

2006年2月,一个名为“天下霸唱”的作者将《鬼吹灯》首次发表在起点中文网,创下了高达千万的点击率,随后由南海出版社出版发行。原著小说的可贵之处在于第一次全面详细地描述了一个完整的盗墓体系,并将其中的派别、流变、手法等内容铺展在读者眼前。从此在文坛上掀起了一股“盗墓热”,众多盗墓小说应运而生,这其中取得成功并能与《鬼吹灯》相提并论的,便是由南派三叔创作的《盗墓笔记》小说系列,这部作品从2007年开始已经陆续出版了九部,总销量超过1200万册,与《鬼吹灯》共同开启了中国小说的“盗墓时代”。两个小说系列皆描写了因一次盗墓行为而引发的一系列故事,其中更是融入了中国古代阴阳、鬼怪等传统文化内容,故事情节悬疑紧张,细节的描述引人入胜,因而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爱和追捧。

《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持续发热来源于其故事结合了悬疑、冒险、恐怖、惊悚等元素,并立足于中国几千年来的传统文化,具有东方主义神秘色彩和吸引力。但是,真正能吸引读者的是这个题材的文本所传递出的关于生命、关于死亡的思考。不管是《鬼吹灯》还是《盗墓笔记》,都表明了中国自有墓葬那一天起就形成的生死轮回的价值观,盗墓寻宝的故事其实是主人公寻找自我价值,寻找心灵救赎,并论证生死命题的过程。文中的专有名词如“摸金校尉”、“粽子”、“黑驴蹄子”等,都营造出了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更具真实性。作者聪明地把握了读者的阅读心理,将读者对于未知的好奇心充分调动起来,保证了作品本身的话题性和新鲜感,使其成为一个炙手可热的超级IP。

二、盗墓题材的多元化产业发展探究

随着《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大热,各种商业投资都瞅准了这两个极具话题性和故事性的IP,纷纷与之合作发展产业,至今已经形成了各自庞大的产业链,涉足领域的多元化开创了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高度。笔者在百度百科中输入“鬼吹灯”这一词条,产生的结果有小说、系列游戏、网络季播剧、电影、舞台剧等8个义项,而“盗墓笔记”的义项更是多达14个。这些义项中,有一部分正在开发,如网络游戏。而有一部分已经完成并进行了市场推广,如《鬼吹灯》衍生出的电影《寻龙诀》《九层妖塔》。《盗墓笔记》更是完成了网络季播剧、电影研发、游戏、舞台剧、出版、周边产品等多个领域布局,有专门的研究者指出,围绕《盗墓笔记》的IP版权销售、广告、游戏收入、衍生产品等市场价值预估超过200亿元,可见这一题材蕴含的无限商机。

(一)漫画的改编和网游的开发运行。拿《鬼吹灯》为例,小说大获成功之后,著名的城漫漫画有限公司开始运作改编同名漫画,一经推出即获得了首发脱销的好成绩,并以此在中国原创漫画业界引发了改编出版的新模式。《鬼吹灯》漫画版在首届中国国际动漫创意产业交易会中,荣获了“2006~2007年度我最喜爱的十大动漫图书”奖项。此外,根据《鬼吹灯》小说改编的网络游戏也是进行的如火如荼,盗墓题材的文学本身就带有一定程度上的游戏特性,甚至在某些方面,网络文学所构建的虚拟世界,可以与网游的虚拟世界直接比照。盛大网游根据《鬼吹灯》改编推出了同名网路游戏《鬼吹灯online》,游戏中的人物原型、情节、环境都完全百分之百忠实于原著小说,吸引了大批玩家。

(二)有声读物和衍生品的开发。《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目前皆已被开发成有声读物,读者们可以用耳朵原原本本地“阅读”到小说的内容,值得一提的是,有声读物可以通过专业的人声阅读,配合文中的故事情境增加音乐及音效,营造出一种独特的“盗墓”环境和氛围。其次是衍生产品的开发,由于盗墓这个题材具备足够的吸引力,其中的“古玩奇珍”、“僵尸粽子”甚至是“摸金校尉”佩戴的“摸金符”都为衍生产品的开发提供了思路和灵感,玩具市场也瞅准了这一巨大商机,书的一些小道具引起了玩具开发商的兴趣,人偶手办、摸金符项链、黑驴蹄子等都成了开发的热门产品。

(三)相关舞台剧改编。2013年,由上海锦辉艺术传播有限公司打造的舞台剧《盗墓笔记》在全国巡演了77场,累计吸引了10万观众收看,总票房超过3500万元。时隔半年后,又推出了《盗墓笔记2》,同样出现了演出45场场场爆满的情况,两部话剧全国共巡演122场,总票房高达5500万元。整台话剧在忠实于原著主线的基础上,减弱了恐怖的鬼怪成分,以娱乐为主,通过华丽大气、变幻莫测的舞台效果和逼真的视效、特技营造出诡异惊悚的效果,将观众直接带入戏剧场景之中,使观众获得了前所未有的观赏体验。

(四)影视方面。《鬼吹灯》和《盗墓笔记》小说在问世之初,要求其改编影视的讨论声就一直没有停止,但是因为题材内容有关中国古代封建迷信的“鬼神”之说,与相关部门的审查要求有冲突,因此一直未能实现,直到2015年,两部由《鬼吹灯》改编而来的大片才得以登上银幕,一部是由陆川执导,赵又廷、姚晨参演的《鬼吹灯之九层妖塔》;另外一部是由陈坤、黄渤、舒淇等明星加盟的《寻龙诀》。而由《盗墓笔记》改编而来的网络电视剧,也请来了李易峰、杨洋等五位当红小生担任主演,在炒热话题性的同时,探索了网络剧付费点播的新模式,为以后网络剧的产业化发展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三、影视改编的得与失

随着盗墓题材电视剧和电影的推出,在商业方面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但在口碑方面却没有收获如同原著小说那样的掌声。网剧《盗墓笔记》、电影《九层妖塔》和《寻龙诀》在豆瓣上的评分分别为3.7分,4.3分和7.7分。虽然三部作品不约而同地用全明星阵容加大制作的方式博取眼球,但很多业内人士和盗墓小说的粉丝们都对故事内核和作品品质发出了质疑。诚然,无论是《鬼吹灯》还是《盗墓笔记》,原著小说的故事核心架构是非常精细的,要想在两个多小时的时长内表现出来本就不易,但是作为一部根据畅销小说改编的影视作品,首要关注的重点不应该是其中的“神魔鬼怪”,而是如何从惊险刺激的故事中,挖掘出能影响现代社会的主题思想和价值观念。

一部电影的成功,最核心的本质应该是如何讲好一个精彩的故事,如何将一个积极有内涵的价值观清晰地传达,但这却正是当下中国电影市场所缺少的,不少电影人缺乏对故事讲述方法的真正认知,以为盲目地改编畅销小说就可以在市场上赚得盆满钵满,这个看法是片面的。畅销小说改编成电影需要有很高的编剧技巧,例如如何确定电影的叙事手法,使故事能够围绕主人公的主动性选择来发生变化,以及人物命运的走向如何才能引发观众的情感共鸣,如何靠画面的奇观性来选择场景构建等等,特别是对于盗墓电影这一新兴的故事题材,如何把握“盗墓”这一特殊空间来表现故事在空间冲突中的密集性,凭借情节推动的因果链实现一波三折变化十足的冒险体验等等,要实现故事和这个时代观众的无障碍沟通,特别是在已经拥有了众多知晓故事结局的粉丝的前提下把故事的思想和情怀有效传达给观众,才是一个电影工作者应该真正思考并付诸实施的。

《九层妖塔》和《寻龙诀》作为改编自同一文学作品的两部电影,不约而同地对原著进行了再创作。但是,由于创作人员对原著小说主题选取的差异性而导致了两部影片呈现出了完全相反的结果。

从《九层妖塔》最终表现的效果看,影片完全摒弃了“盗墓”这一母题,将电影中的叙事情节、人物关系完全重新建构,这也就脱离了原著中的故事核心。影片创造了一个新的历史时空,将原著中个人为命运所牵绊替代为异族入侵的话题,角色形象和场景建构都显得和原著貌合神离,小说中的阴阳风水秘术甚至在电影中找不到任何踪迹。虽然影片的画面特效一流,但新奇的画面没有和情节产生必要的逻辑关系,反而使主线叙事呈现出片段化的弊端,昆仑山探险、图书馆工作以及石油小镇之间衔接不流畅,角色的突然出现也让观众摸不着头脑。导演将很大的笔墨集中在描述种族冲突上,人妖对立的历史环境和社会背景缺乏必要的交代,外族入侵的灾难性事件只表现在西部小镇与怪兽打斗这一单独时空中,所占比重之大导致影片的整体类型风格产生了偏差。可以看出,主创人员在对原著内容的取舍上进入了一个死胡同,想在原著的基础上重新建立故事文本,但又不想脱离与原著之间的关系,导致了影片故事核心缺乏独立性和创新性,叙事逻辑显得荒唐而空洞,本应是影片忠实拥护者的观众们便会倒戈相向。

《寻龙诀》参考了好莱坞的类型范本,但是在视听语言上的建构策略相比《九层妖塔》显得更加完善和深入,主创团队在改编时将原著的主题和内容承袭下来,保证了在充分尊重原著故事核心的基础上强化电影本身的深度和广度,并通过紧凑的叙事构成使其更加丰富。他们选择的路径是:由“彼岸花”和死去的丁思甜作为故事的主要切入点,这样的做法使故事在一开始就富有神秘感和悬疑色彩,保证了原著中“奇”和“险”的色彩构成。同时,影片还加入了一些在原著中并不存在的反派角色,增强了戏剧冲突,但却并没有影响原著的主要精神内核。摸金符、飞虎爪、金刚伞等“盗墓”工具的还原不仅丰富了叙事细节,各自所蕴含的符号化所指更是增强了观众对原著的代入感,原著小说的意识形态和语境特征都被影片基本继承了下来。影片中的每一个场景,每一个器物,甚至角色使用道具的每一个动作,都连贯地构建了一个形神兼备的盗墓系统,因此,即使展现的仅仅是原著小说微不足道的一部分,也足以打动观众,得到原著粉们的肯定。

四、商业化模式运作

盗墓题材能够进行多元化产业开发并得到成功的原因主要在于其结合了多种产业研发模式,并立足于广泛的粉丝群,只要产品开发得力,就能得到粉丝们的拥护和支持。可以说,原著小说的成功为这一题材积淀了深厚的受众,同时,各自领域对于这一母题的开发和运作都有其必需的商业化模式,形成了同一题材在多领域共通式的发展和传播,产生了广泛的效应。

(一)受众分析。《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受众构成主要以年轻人为主,他们整日活跃于网络,是这一题材最初的文化推广者,原著小说吸引的大批观众群成为日后多元产业发展的主要受众,这些受众会成为自发的水军,只要有关这两个题材的内容出现,他们都会广泛关注并参与进来,更有甚者会拿开发出的作品与原著的内容进行对比,在微博、百度贴吧等平台进行讨论,“粉丝经济”成为带动这一产业发展的主要推手。同时,由于中国人阅读习惯的广泛缺乏,即使原著小说能被广泛推广,也很难在大量时间内吸引更多的受众,再加上原著小说的篇幅并不算短,阅读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大多数人很难在短时间内将原著小说阅读完毕。但一旦小说改编成的游戏、舞台剧及电影推出,以前没有关注小说的人们就会抱着娱乐的精神参与进来,会想想这一话题性的作品呈现在舞台上及银幕上是什么样,既了解了这一文化内容,又能在很短的时间内领略盗墓题材的神秘魅力。通过参与获得不同的游戏及观赏体验,从中得到满足并认同了的观众会对这一文化进行反哺,回过头来阅读原著小说,而不喜欢、不认同这一文化的人也只不过通过参与得到了一个认识和结论。因此,盗墓题材的产业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那就是根植于粉丝的文化消费心理,以粉丝作为观影的主要群体来进行产业的开发和市场营销。

(二)传播渠道。《鬼吹灯》和《盗墓笔记》的原著小说是首先在网站上连载推出的,这样的传播方式使得小说在问世之初就能够与粉丝取得紧密联系,每一个新章节的推出,会得到粉丝及时的反馈和评论,这样为了小说能够持续得到关注而不引发中断的可能,作者就会迎合读者的口味进行创作,粉丝在一定程度上直接影响了原著小说的剧情走向,后期小说的出版取得成功便成为了必然。其次,原著小说通过改编成为多种产业,网络游戏主要依赖于网络进行传播,影视则依靠电影本身的宣传模式进行传播,并以大明星的加盟为主要卖点进行宣传,明星效应确保了作品在吸引原著粉的同时还能得到明星粉丝的热情追捧,通过时下当红的小鲜肉及大牌明星的组合加盟,让这一原本备受关注的作品更具聚焦性和话题性,在《九层妖塔》《寻龙诀》上映时,更是采取了在各大城市进行路演的方式进行,不仅确保了票房的收获,也给各明星集聚了人气。

衡量一个产业发展是否健康繁荣的标志是考察其是否足够多元化,中国电影已经进入了产业化发展的繁荣阶段,根据热门小说进行多元化创作能够使电影市场更加繁荣。新类型的电影会产生新的观众群体,周边产业的多元发展也让观众有了更多的选择,随着多种产业的集体发力和融合,人们对这一现象的关注会增多,走入电影院的次数也就可能更多,观众的年龄层次和身份层次就会越来越丰富。产业的“新陈代谢”不仅维护了电影创作的生态平衡,也反映出了新形势下观众多元化的市场需求,作品的好坏产生的结果就是优胜劣汰,竞争使得市场更加活跃,也让市场这块蛋糕不断变大,今后的创作就会蕴含无限的可能性。

但我们在看到中国类型片加快发展的同时,也要看到新类型的产生和发展可能会带来同类型影片的扎堆涌现,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影片质量的参差不齐,资源浪费的同时也暴露出了中国电影创作过程中盲目迎合观众和市场、不能传递出正面、积极向上的价值取向的问题。只有客观、理性地对待影视改编,把握好粉丝与作品之间的关系,才能促进中国电影产业长足的进步。

参考文献:

[1]刘妮丽.《盗墓笔记》:超级IP变形计[N].中国文化报,2015-6-27(3).

[2]丁佳文.“盗墓”题材产业化背后的调查与思考[N].天津日报,2014-12-3(13).

[3]张成.“盗墓片”能否成为新类型?[N].中国艺术报2015-1-26(4).

[4]刘嘉任.《鬼吹灯》:对好莱坞探险类电影的借鉴与改造[J].现代交际,2015(12).

[5]刘晓飞.一部小说一个流派一条产业链:由产业看作家生产力——以天津作家张牧野及其《鬼吹灯》为例[J].戏剧之家,2014(12).

作者简介:

张 宇(1989-),男,甘肃天水人,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戏剧与影视学专业2014级在读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类型电影和电影批评。

猜你喜欢
影视改编产业多元化
德国:加快推进能源多元化
满足多元化、高品质出行
美丽乡村要靠富民产业支撑
浅析网络小说改编策略
从产业发展看日本1920年经济危机
柔性制造系统多元化实践教学
性人权与性多元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