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社会工作介入老年服务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

2016-04-05 09:00李慧
科技视界 2016年8期
关键词:养老服务业介入社会工作

李慧

【摘 要】我国老龄化问题突出,面临着老龄化发展与经济发展不同步、未富先老、家庭结构逐渐缩小、国家养老负担重等严峻考验,这就要求我们的养老问题既不能单纯倚仗家庭,也不能完全依靠国家,应尽快建立起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老年服务体系。但是,我国老年服务体系处于摸索发展阶段,专业化水平较低,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这为社会工作的介入提供了机遇也提出了挑战。

【关键词】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业

0 前言

根据《2015中国统计年鉴》显示,截止2014年底,65岁以上老年人口数量超过1.37亿,占总人口的比例10.1%,老年抚养比达到13.7。60岁以上老年人达到2.12亿,其中有将近4000万人是失能、半失能的老人。我国是典型的老龄化国家,人口红利已经消失,应调动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力量推进养老服务能力的建设。为积极应对我国老龄化,全国开展了各具特色的老年服务工作的探索。但总体上说, 我国养老服务处于摸索发展阶段,养老服务队伍专业化建设滞后,养老服务专业人才匮乏,现有的人才结构远远不能满足老年人需求,这些都严重制约了养老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养老功能缺失、养老服务业人才建设不规范和片面性必然要求社会工作的介入,而国家政策的倾斜、社会工作理论和方法的科学性,服务内容和服务技巧的人性化等又为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产业提供了平台和路径。

1 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业的必要性

1.1 健全养老功能的必然要求

随着中国逐步进入老龄化阶段,能参与劳动的人口数量在总人口中所占比例不断下降,这给国家提供养老保障增加了更多的负担,也为国家从宏观层面做出政策调整和工作实施提出了新的要求。随着养老成本的提高,家庭规模小型化、核心化趋势的愈加明显,子女的养老负担越来越重,需要我们加大力度整合资源,最大效能的利用现有资源,挖掘新资源。2015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实施全面两孩政策改革完善计划生育服务管理的决定》,全面两孩政策的调整是基于人口发展内部结构的变化,调整政策可以起到缓解老龄化的作用,但是政策的调整无法及时有效的应对和满足日益庞大的老年群体的需求。因此需要社工这样的群体来专业化地评估老年人,特别是空巢、高龄、失能、失独老年人基本物质生活条件和经济状况,并给予相应地帮助。

目前,社会较少关注以提高老年人福祉为导向的心理、精神及社会活动维度的建设。养老服务的问题并不仅仅是生存上的问题,更多的是生活上的照料、对医疗保健的需求、家庭的关爱和慰藉以及参与社会活动的需要。伴着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涌入大城市、超大城市以及不可预料的风险因素的增多,“空巢老人”、“失独老人”、“留守老人”日常生活照料都无法满足,更不用说社会交往和精神生活的富足。社会工作崇尚独立、参与、照护、自我实现、尊严的原则,注重整合老年人的非正式支持及各种组织,如政府、社区等提供的正式支持网络。

现在有相当一部分人包括老年人自己都认为老人是“无能”、“无用”、“吃闲饭”、“等死”的一个群体,这种观念必然会对老年人的自我认知产生影响。这种“标签化”、“污名化”的现象会让老年人对自我产生怀疑,从而与社会产生隔离感。实际上,老年人历经人生风雨,积累了可贵的人生财富和专业技术经验,社会工作可以通过改变老年人对权利的认知,减少或消除老年人及他人的消极权能感,从而提高老年生活幸福指数,实现老年人的自我价值。

尊老、敬老、爱老一直以来都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近年来,孝文化在社会生活中出现了削弱和断层,社会工作可以从家庭、社区等基层民众角度开展孝文化的倡导和宣传教育工作。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可以推动老年人社会政策与法律法规的完善,引导敬老爱老传统文化的回归。

1.2 人才建设规范化与全面化的必要途径

目前来看,养老工作人员数量和质量只能基本满足于老年人的普通生活照料的需要,更高层次的心理和精神需求及灵性照顾的满足处于紧缺状态。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需要,就要求服务人员具备以下技能:(1)能够应对老年人的常见病、多发病,为老年人提供生理上的健康照料和护理工作;(2)懂得基本的营养学知识,为老年人提供必要的饮食指导;(3)了解老年人的生理特征、心理特征的变化,可以进行心灵沟通和情绪疏导;(4)懂得老年养生、科学运动等基本知识,指导老年人的运动、康复活动;(5)明晰国家政策、具备基本法律知识帮助老年人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以应对家庭生活中可能出现的诸如婚姻、遗产等方面的家庭纠纷;(6)能够积极参与老年人权益保障、社会保障、老年教育、文化娱乐、心理调试以及护理工作中。

然而,这些都是目前老年服务业所不具备或不完善的工作,亟需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和改进。社会工作者不仅具备丰富的知识,而且善于协调和链接各种老年人服务的资源和系统,能够有效弥补老年服务的欠缺。

2 社会工作者介入养老服务业的可能性

2.1 社工介入养老服务业的政策优势

我国老年社会工作一直受到政府重视。国家陆续制定、颁布了《中国老龄工作七年发展纲要(1994—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关于加强老龄工作的决定》、《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1-2005)》、《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06-2010)》和《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2011-2015)》等,提出要“逐步改善保障老年人生活、健康、安全及参与社会发展的条件,实现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为、老有所学、老有所乐”。2013年,《养老机构管理办法》(民政部令第49号)进一步要求养老机构配备具有相应资质的社会工作者。同年9月,国务院印发的《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13〕35号),要求加快发展老年服务业,不断满足老年人持续增长的老年服务需求,强调积极发挥社会工作者在养老服务中的专业作用。2015年,各地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全国20个省(区、市)建立了高龄老人津贴制度;23个省(区、市)建立了生活困难老人养老服务补贴制度;将经营性养老机构许可改为“先照后证”。

2.2 社工介入养老服务业的专业优势

老年社会工作作为社会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涉及到社会学、经济学、法学、人口学、管理学,以及老年医学和心理学等多学科。张乐天在《社会工作概论》①里将老年人可能遇到的所有问题都纳入社会工作需要研究的范围,他指出老年社会工作就是把社会工作的理论、方法和技巧应用到与老年人生存和发展有关的领域和机构内,协助老年人解决人生面临的种种生理、生活、医疗、社会、经济、心理和宗教信信仰等问题,改善老年人的生理、心理卫生保健,社会、经济状况和生活环境,促使老年人有尊严地、快乐地和有价值的度过晚年,其强调服务的内容是老年人在日常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各种问题。

老年社会工作具有综合性、科学性、服务性、专业性等特征。为了服务更有针对性,根据老年社会工作内涵,老年社会工作将老年人按居住区域、原来从属的职业、生活来源、年龄结构、文化程度、婚姻状况等分为若干类别,工作对象的细化有利于面对不同的服务对象有针对性的开展服务工作,从而更好促进老年生活质量的提高。同时,社会工作要求从业者要求具备良好的专业素质和技能,包括:

(1)专业的工作理念。敬业、接纳、自决、个别化、助人自助作为社会工作的专业价值,要求社会工作者摒除个人感情和需要,以专业的态度对待被服务对象,在服务老年群体的同时充分发挥老年人潜能,不断改善老人情况,最终实现他们的自我发展,维护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和谐。这些理念同时也都属于社会治理理念的重要方面。

(2)综合性的知识结构。系统的社会工作知识应该囊括三个方面:一是广博的基础知识。作为社会工作者,知识体系中应广泛涉猎社会学、心理学、医学、生物学、政治学、管理学、法学、教育学、人类学等等学科。二是精深的专业知识。社会工作的专业知识应包括社会福利制度、社会工作伦理、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社会政策、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等知识,还要具有针对特殊人群的专业实务知识,如我们所要研究的老年社会工作等。

(3)过硬的能力要求。社会工作者要直接面向服务对象,尤其是有困难的案主或特殊群体,老年人的生理、心理、社会、灵性等方面的特殊性也决定了工作内容的复杂性,要求社会工作者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

这些优势都表明了社会工作者能够为老年群体提供更为多元化、专业化的服务。

2.3 社工介入养老服务业的理论和方法支持

社会工作作为一门专业学科,具有科学的理论内涵和丰富的理论延伸。如社会撤退理论、社会活动理论、连续性理论、符号互动理论、社会交换理论、增权理论等都为我们研究老年人、服务老年人、帮助老年人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有利抓手。同时,社会工作者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综合运用个案工作、小组工作、社区工作等社会工作直接服务方法及社会工作行政、社会工作督导、社会倡导、社会工作研究等间接服务方法服务老年群体。

3 总结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积极开展和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全面放开养老服务市场,这为我国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和老龄产业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也提出了更为严峻的挑战。养老功能缺失、养老服务业人才建设不规范的现状和社会工作本身所具备的特点为社会工作介入养老服务业提供了必要性和可能性。社会工作可以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提供心理支持和情感关怀,帮助遭遇重大生活事件的老年人恢复正常生活状态,还可以为有需要的老年人提供家庭辅导、矛盾调解,增强其社会支持功能,在全社会倡导建设一个尊重、关心老年人的社会环境。最重要的是,社会工作还可以协调链接各种资源,使老年人能够参与和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基本权益,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满意度,进一步提升养老服务业的整体水平。

【参考文献】

[1]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2]陈银娥.社会福利[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3]杜鹏.人口老龄化与老龄问题[M].北京:中国人口出版社,2006.

[4]吕香玲,俞卓伟.关于退休人员晚年护理某些需求的探索[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2(01):229-231.

注释:

①张乐天.社会工作概论[M].上海: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杨玉洁]

猜你喜欢
养老服务业介入社会工作
我国老年护工队伍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建议
社区退休老人的老有所为与社会工作介入
以社会工作视角解决四大国有控股银行服务质量提高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