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牛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治要点

2016-04-05 16:08王进峰陕西省铜川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727000王春燕陕西省铜川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山东畜牧兽医 2016年3期
关键词:牛群病牛犊牛

王进峰 (陕西省铜川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727000)王春燕 (陕西省铜川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奶牛结核病的诊断与防治要点

王进峰 (陕西省铜川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727000)
王春燕 (陕西省铜川市畜牧技术推广站)

牛结核病是由牛型结核分枝杆菌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的慢性传染病,临床特征是病程缓慢、咳嗽,渐进性消瘦,体虚乏力等,并在多种器官中形成结核结节,结节中心干酪样坏死或钙化。不仅影响奶牛养殖业的发展,更重要的是由于人畜的交叉感染,使人患上结核病,直接威胁人类的健康。且本病一旦发生于畜群,就不易根除,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因而,要从根本上控制奶牛结核病的发生与流行,应加强对结核病的监测与净化,并制定有效的防控措施。

近年来,国家实施的“放心奶”工程,使奶品消费量迅速上升,迎来了奶牛养殖业的大发展,随着奶牛交易量的日益频繁,奶牛结核病的发生呈上升趋势,点状疫情时有发生,散在疫点不断出现,不但给广大养殖场(户)业造成较大的经济损失,更严重的是影响畜牧业的健康发展、给人民的身体健康带来很大的危害,而且还会引起公共卫生事件。因此,加强奶牛结核病的监测检疫工作,防止结核病的扩散和传播,对促进奶牛业的持续健康稳定发展和确保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具有十分重要和深远的意义,本文就奶牛结核病的诊断和防治要点进行浅析。

1 病原及流行病学特点

1.1 病原 结核病病原菌为结核分枝杆菌,分为3型,即人型、牛型和禽型。引起牛结核病的主要病原菌是牛型分支杆菌,牛型分枝杆菌长1~4μm,宽0.3~0.6μm,单个或呈链状排列,为革兰氏阳性杆菌,具有抗酸染色特征。结核杆菌不产生芽孢和荚膜,也不能运动,为革兰氏染色阳性菌,结核杆菌为严格的需氧菌,生长最适宜pH值为5.9~6.9,最适宜温度为37~38℃,结核杆菌的菌落、毒力及耐药性可发生变异,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很强,抗干旱,在干涸的分泌物中可存活6~8个月,冰点下能存活4~5个月,在粪便中可存活数个月,在污水中也能存活11~15个月,动物尸体内的牛分枝杆菌仍有感染性。该菌不耐热60℃,20~30min即被杀死。10%漂白粉溶液和70%~90%酒精溶液消毒效果较好,本病菌对链霉素、异烟肼、氨水杨酸钠、环丝氨酸和利福平等药物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对青霉素、磺胺类药物以及其他广谱抗生素都不敏感。

1.2 流行病学 结核菌除感染人外,还感染50多种哺乳动物和20多种禽类,本病潜伏期一般为3~6周,长的可达数月,通常取慢性经过,病初症状不明显,饲养管理粗放,营养不良,则症状逐渐显露。奶牛是家畜中最易感的动物,其次是水牛,黄牛,牦牛。结核病牛和开放性结核病人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可由其呼出的气体、唾液、鼻液、痰液、粪、尿、精液、乳汁和阴道分泌物排菌和污染周围环境。该病传播途径主要有呼吸道和消化道两种:前者指病牛咳嗽、打喷嚏时将分泌物散播于空气中成为飞沫,或病牛排泄物干燥后使病原菌附着于尘埃上,飞扬到空中,造成带菌尘埃,主要传播犊牛;后者是指采食被污染的饲草料和饮水等而感染成年牛群。此外,还可通过与病牛接触或交配,而使生殖器官感染发病,其中经呼吸道传染的威胁最大。人类多因牛型分枝杆菌或结核分枝杆菌感染而致病,其感染途径主要是食入未经检疫的畜产品,尤其是饮用未经巴士消毒或煮沸的患有结核病牛的奶而经消化道感染,特别是幼儿感染牛分枝杆菌者最多。另外,经常与患结核病牛接触的人员(饲养员、兽医工作者、挤奶员等)感染的几率也较大,因此,为防止人的感染,除了对畜产品,尤其是乳品要严格遵守卫生检验制度外,还必须加强检疫、预防工作,对该病采取严格的控制、扑灭措施,及时发现和处理疫情,彻底净化牛群,防止扩散。

2 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

2.1 病理变化 剖检特征是患部形成结核结节,最常见的是肺部及所属淋巴结,其次为肠系膜淋巴结和头颈部淋巴结,胸部、乳房、肝和子宫、脾等均可出现。肉眼病变肺脏有很多突起的白色或黄色结节,大小不一,呈干酪样坏死或钙化。切开时有砂砾感,有的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排出后形成空洞。当肺结核时,肺上具有多量粟粒大小的微透明的结节,增大并由纤维蛋白包围,呈现粟粒性结核病病变,胸腔与腹腔浆膜表面出现粟粒至豌豆大小,半透明的灰白色坚硬结节,形如珍珠。多数肺结核病牛肺与胸膜发生广泛而牢固的粘连。肠结核发生于小肠或盲肠,于肠粘膜表面形成大小不等的结节或溃疡,溃疡周围呈堤状,底部坚硬并覆有干酪样物,

2.2 发病机理 结核杆菌侵入机体后,易被巨噬细胞吞噬,但在某些情况下不被杀死,而且能在巨噬细胞内繁殖并沿淋巴管蔓延。奶牛最易被结核分枝杆菌侵染,病菌随鼻液、粪便和乳汁等排出体外,污染饲料、饮水、空气等周围环境,形成潜在传染源,在特定条件下诱发感染。成年牛多因与病牛直接接触、犊牛多因吃了病牛奶而感染。局部病变主要是由该菌的直接作用形成特异性原发病灶—原发性结节,当机体抵抗力强,则原发性病灶包囊化,形成瘢痕或钙化而痊愈;当机体抵抗力弱时,病菌可从淋巴、血液和天然管道3条途径散布全身,引起其他组织器官的结核病灶或全身性结核(又称粟粒性结核病)。奶牛饲养管理水平低,通风不良,牛群拥挤,饲料污染或环境卫生差等均可诱发本病。结核病可分为初次感染和二次感染,二次感染多发生于成年牛,可能是外源性的(再感染),也可能是内源性的(复发),二次感染的特点是病变只局限于某个器官,主要是通过官腔散布的。

2.3 临床症状 潜伏期一般为3~6周,有的可长达数月或数年。临床通常呈慢性经过,以肺结核、肠结核、乳房结核等最为常见。此外,还有睾丸结核、浆膜结核和脑结核。(1)肺结核:表现为日渐消瘦,精神不振,并出现长期顽固性干咳,以长期顽固性干咳为主要症状,病初食欲、反刍无明显变化,偶尔有短促干咳,随着病情的发展咳嗽逐渐加重、频繁,尤其是在早晨、运动及饮水后症状会更加明显。有时从口腔或鼻孔中流出淡黄色黏脓鼻涕,食欲减退、被毛粗乱无光,病畜逐渐消瘦、贫血、精神不振,食欲不良,肩前、股前、腹股沟、颌下淋巴结肿大;听诊肺区有啰音,在肺脏或其他组织器官中有很多隆起的白色或黄色结节;切开后可见干酪样坏死物,有的坏死组织溶解和软化,排除后形成空洞,在胸腔和腹腔可发生密繁的灰白色坚硬结节,即所谓“珍珠病”。病情恶化时可见病牛体温升高(达40℃以上),显弛张热或稽留热,呼吸困难,最后可因心力衰竭而死亡。(2)肠结核:病牛常表现腹痛、消瘦,初期交替出现腹泻和便秘,后期拉痢疾,多见于犊牛,呈现前胃弛缓症状,迅速消瘦,顽固性腹泻,粪便呈稀粥样,混有粘液或脓性分泌物,有时带血,味腥臭,全身乏力,肋骨显露,直肠检查,腹膜粗糙不光滑,肠系膜淋巴结肿大,在胃肠道黏膜可见大小不等的结核结节或溃疡。(3)乳房结核:乳房淋巴结肿大,继而后方乳腺区发生局限性或弥漫性硬结,硬结无热无痛,乳房表面凹凸不平,泌乳量下降,乳汁稀薄如水样,严重时乳腺萎缩,泌乳停止。(4)淋巴结结核:以其部位不同而症状各异。咽后淋巴结肿大时,压迫咽喉,呼吸音多粗厉,响亮;纵膈淋巴结肿大时,可产生瘤胃鼓气症状;肩前和股后淋巴结肿大时,可引发前后肢跛行。(5)脑及脑膜结核:病牛多呈现神经症状,如惊恐不安,肌肉震颤,站立不稳,步态蹒跚,头颈僵硬,眼肌麻痹,后期限于昏迷状态,呼吸和心率失常。

3 传染因素

(1)奶牛结核病防治主要依靠检疫和对检疫出的阳性牛及时淘汰处理,由于养殖户对奶牛结核病的危害认识不足,进行胚胎移植和冻精配种把关不严,使用了带菌物品,还有到区域外引进奶牛检疫、隔离制度实施不严格,致使带菌牛引入饲养而引起传染。(2)由于检疫出来的阳性牛没有及时进行扑杀和无害化处理,仅靠养殖场(户)自行淘汰,对污染过的环境消毒不彻底,导致疫源没有被消灭,引起结核病的发生和流行。

4 诊断要点

4.1 诊断方法 奶牛结核病可根据牛群的具体情况采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诊断,病牛以临床和实验室诊断为主,可疑牛群和健康牛群以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实验为主,配合实验室诊断。目前,国内外用于诊断牛结核的检验方法大体分为3类:(1)是细菌学检验方法,但由于结核菌培养一般需要3~8个星期,且细菌培养检出率低,敏感性差,已经不能满足临床诊断的需要。(2)是分子生物学检验方法,如核酸探针、PCR和DNA图谱法等分子生物学方法。这些方法目前仅适用于实验室研究,不能推广使用。(3)是免疫学方法检测结核菌的特异性抗体,如皮内变态反应,ELISA等,这些方法已广泛运用于临床诊断中。奶牛结核病检测主要采取皮内变态反应法、点眼法和皮下发,临床上常用的检测方法是皮内变态反应法,皮内变态反应法对奶牛结核病的检出率一般在95%~98%。当病牛发生不明原因的间进行消瘦、咳嗽、肺部异样、病理剖检,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必须用结核菌素作变态反应实验。

4.2 皮内变态反应 牛型提纯结核菌素皮内变态反应实验是目前奶牛采用的主要诊断方法,对出生20日龄以上的奶牛均可应用。成年牛在左侧颈中部上1/3处、3月龄以内的犊牛在肩胛前部剪毛,面积约5cmx5cm,在剪毛部中央以拇指和食指轻轻捏起皮肤,用卡尺测量皮肤皱褶厚度记录下来,然后将提纯结核菌素用注射用水稀释成每毫升2万IU,按规定剂量进行皮内注射(3月龄以内的犊牛0.1ml、3~12月龄犊牛0.15ml、1年以上的牛0.2ml)。观察反应:于注射后72h及120h2次观察反应,检查注射局部温度,疼痛反应及肿胀性质;用卡尺测量注射部皮肤厚度及肿胀面积,并做好记录;在72h观察的同时,需在第1次注射的同一部位,以同样的剂量进行第二次注射,第2次注射后48h(即第一次注射后120h)在观察一次,并测量其皮厚。判定:阴性反应“-”:注射局部无炎性水肿,皮厚差在2mm以下,或有坚实、冷硬、界面明显的硬结者;疑似反应“”:局部出现炎性水肿,但不明显,其皮厚差在2.1~3.9mm间,肿胀面积在(35x45)mm2以下;阳性反应“+”:局部有热、肿、痛变化,炎性水肿呈弥漫性,其界限不明显,肿胀面积在(35x45)mm2以上,或虽反应轻微,皮厚差在4mm以上。凡判定为疑似反应的牛只,于第1次试验30d后进行复检,其结果仍为疑似反应时,经30~45d后再复检,如仍为疑似反应,应判为阳性。

4.3 点眼检查 以结核菌素在相隔2~7d时间内先后在同一左眼进行两次点眼,如左眼疾病时,可点右眼。点眼剂量为0.2~0.3ml(3~5滴),点眼后分别于3、6、9及24h各观察一次。判定:阴性反应“-”:眼睛无反应或仅结膜轻微反应,流出少量透明浆液性分泌物;疑似反应“”:眼结膜无明显水肿或充血,仅有少量灰白色、半透明的黏液性分泌物积聚在结膜囊内,或呈粗状挂在眼角外;阳性反应“+”:结膜明显水肿、充血、流泪羞明,有纽带状黏液或脓性分泌物自眼角流出,或以粒状或线状存在于结膜囊或眼角内。上述2种方法检疫后,任何一种方法判为阳性即为阳性,2种方法均判为疑似,或1种疑似、1种阴性的,则判为疑似;2种方法均判为阴性的,则判为阴性。判定为阳性的牛应立即进行隔离,按程序进行淘汰扑杀并做无害化处理。

5 防治措施

5.1 强化监测,搞好奶牛登记管理 牛结核病是我国法定的检疫对象,按《牛结核病防治技术规范》规定,我国对牛结核病的监测比例为:种牛、奶牛100%监测,规模场肉牛按10%监测,其他牛按5%监测,疑似病牛要100%监测,并及时扑杀结核病阳性牛。并要随时掌握辖区内奶牛的饲养范围及流动情况,对奶牛进行户口登记,实行统一耳标佩戴制度,督导规模养殖场和无结核病健康牛群每年春秋各进行一次变态反应检验或点眼检查。

5.2 严格检疫,防止疫病传播 (1)强化调运检疫:实施严格的奶牛调运检疫和隔离制度,省内调运奶牛,一律凭调出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出具的结核病合格证、车辆消毒证明调运;跨省调运奶牛的,须经过调入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安全风险评估调出地为非疫区和跨省调运奶牛检疫审批,奶牛在调运前30d内经调出地动物防疫监督机构奶牛结核病检测合格并出具检疫合格证明方可调运,调入的奶牛,必须隔离45d以上,且经奶牛结核病检测阴性,方可混群饲养。(2)隔离:牛群发现有渐进性消瘦、顽固性咳嗽等疑似结核病症状时,要及时隔离、消毒,并尽快报告动物卫生监督机构,以便快速做出诊断,采取相应防控措施,控制传染源,防止疫病扩散。凡检出的结核阳性反应牛要立即调离牛群进行隔离,检出的阳性疑似反应牛应隔离复检,根据检疫的结果,将牛群分为健康牛群、假定健康牛群及阳性隔离牛群。假定健康牛群执行防疫制度,每年进行4次检疫,直到无1头阳性牛出现为止;阳性隔离牛群应按规定扑杀、淘汰并做无害化处理。(3)实行奶牛结核病检测合格证制度:对检测为健康的牛群(场),由动物防疫监督机构统一核发“奶牛结核病检测合格证明”,只有具有合格证明的净化牛群(场)方可出售生产的牛奶。

5.3 做好消毒工作 (1)定期消毒:每年春秋2次进行定期消毒,畜舍、饲槽、用具、牛栏、牛床、天棚、舍内地面、粪尿沟及墙壁等用5%来苏儿或3%苛性钠液消毒,在消毒后2~6h用清水冲洗后再使用;运动场清扫后用20%石灰乳或2%的苛性钠液消毒,亦可以采用更换表土(30cm)的方法。(2)开展环境消毒:奶牛养殖场生产区与生活区要隔离,场内不得饲养猫、狗猪、鸡鸭等动物,并禁止其他动物出入,努力消灭鼠、蝇等传播媒介,奶牛场及牛舍出入口处,应设置消毒池,内置5%来苏儿或3%苛性钠液(每周更换1次),进行出入消毒;牛舍内一切用具没半月消毒1次,分娩室在临产牛生产前及分娩后各进行1次大消毒;牛场每年进行2~4次大消毒。检出阳性牛后,对病牛、可疑牛的牛床及其石槽等进行1次/d消毒,饲养工具使用后及时消毒,粪便等排泄物应单独收集进行无害化处理,对其整个牛舍、饲养工具进行1次/d消毒,直至病牛、可疑牛无害化处理完毕;对运动场地要彻底清污并连续消毒3~5d,彻底消毒1次/d。对牛场金属用具采用火焰喷射消毒。粪便采取堆积发酵处理。

4.4 检测净化牛群 应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PPD皮内变态反应实验对牛群进行反复检测,被确诊为结核病病牛或检出结核病阳性的牛群,为结核病污染群,要全面实施结核病检疫净化工作,发现阳性牛及时淘汰扑杀并作无害化处理。对多次检疫不断出现阳性的牛群,每年要进行4次以上的检疫,检出的阳性牛立即分群隔离,隔离牛舍应处于居住区和饲养区下风口,并与健康牛舍相隔50m以上。连续3次检测均为阴性者,可放入假定健康群。疑似阳性牛应定期进行临诊检查,发现开放性结核病牛应立即扑杀淘汰。有价值的患牛可用链霉素、异烟肼、盐酸黄连素等进行治疗。假定健康群当无阳性出现时在1~1.5年时间内经3次检疫全是阴性者,即可改称健康群。

5.5 培育健康犊牛群 设立犊牛独立饲养区,应远离阳性隔离牛群1km以外,分娩前消毒母牛乳房及后驱,产犊后立即与母牛分开,并用2%~5%来苏儿溶液消毒犊牛全身,擦干后送隔离室由专人饲养管理,每头犊牛应设置专用的喂奶器,并经常消毒,保持清洁卫生。犊牛出生后应喂健康母牛的初乳,5~7d后喂健康牛常乳或消毒乳。犊牛应在6个月的隔离饲养中检疫3次,第一次于出生后20~30d,第二次于出生后90~120d,第三次于出生后160~180d。连续检测呈阴性的犊牛且无任何可疑临床症状,经消毒处理后方可转入健康群;坚决淘汰阳性牛犊,保持畜群的整体健康。

收稿日期:(2015–12–14)

中图分类号:S858.2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1733(2016)03-0015-03

猜你喜欢
牛群病牛犊牛
犊牛健康观察要点
犊牛肺炎巧防治
时间域激发极化法在内蒙古小牛群铜多金属矿的应用
与牛共眠
牛瓣胃阻塞的发病机理和治疗
秋季牛常见病的治疗方法探讨
牛呼吸道感染诊治
犊牛水中毒的发生及预防
慧眼识病牛
犊牛泻痢的辨证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