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八关键
蛋鸡育雏期结束到产蛋期之前的阶段为育成期(一般是指7~18周龄)。但现代优良蛋鸡品种,已不再单纯地以周龄或体重作为育雏、育成阶段划分和营养调整的标准,而是以体形、体重发育的程度为标准。前期以骨骼为主,后期则以体重为主。育成期是为产蛋期打基础的阶段,育成期鸡群体形、体重的达标与否及均匀度的高低直接影响产蛋性能的好坏。因此,蛋鸡育成期饲养管理的主要任务是:在提高育成率的前提下,培育体形体重符合品种标准、发育均匀一致、适时开产的合格蛋鸡群。
15周龄之前使用育成料,16周龄之后更换成产前料,直至18周龄。
育成期要随时观察鸡只的生长,随鸡只体型的增大调整饮水面积和水管高度,保证鸡群有充足洁净的饮水。
蛋鸡产蛋量与鸡只1 d中所受光照长度有非常密切的关系,蛋数、蛋大小、存活率和总利润都受光照影响。第1周雏鸡光照时间是20~22 h·d-1,光照强度30 lx;第2周光照时间减少到20 h·d-1,光照强度为5 lx;在接下来的时间逐渐将光照时间减少到9 h·d-1直到7周龄。7~15周龄,光照时间恒定在9 h·d-1,强度为5 lx。16周龄开始每周增加1 h光照,直到18周龄达到11 h,强度为10 lx。光照强度和时间的调整,需根据鸡群的发育情况制订。鸡群达到适宜体重前不能采取光照刺激措施。如果对低于标准体重的鸡群实施刺激光照,会导致蛋形变小,高峰持续时间短或高峰过后产蛋下降过快等问题。光刺激可作为获得目标蛋形大小的手段。通常较早的光照刺激会使鸡只产蛋增加,但蛋重小些。较晚的光照刺激使蛋的总数减少,但产蛋早期的蛋重大。通过光照程序调节,可更好地满足市场对鸡蛋大小不同的需求。
当采用开放式鸡舍时,自然光照会影响鸡群,光照制度必须随着自然光照时间变化而变化,没有一个可以适用于所有地区的时间表。生长期的鸡只在光照逐渐延长的春季达到性成熟。为了防止性成熟过早,找出在16周龄时的自然光照时间,根据具体值制定8~16周龄的人工光照制度。
增加采食量的光照技术称为午夜给料。这项技术就是夜间时给予1 h的光照,并且此时开动加料器。典型的蛋鸡光照制度是16 h光照,8 h黑暗,夜间的8 h拆分为3.5 h黑暗+1 h光照+3.5 h黑暗,16 h光照时间的程序没有改变。其中的这1 h的光照时间可以马上实施,如果想要错后的话,应该逐渐进行,每周调整15 min。午夜给料通常使鸡只每天增加采食量2~5 g。该项技术适用于热应激时,还可在生长期和产蛋期想要增加采食量时加以运用。
鸡舍内温度要保持稳定,不能忽高忽低。7周龄舍温应>22℃,8~18周龄,温度可保持在18~ 24℃,注意冬季温差变化,并及时做出调整。
通风可以降低鸡舍内有害气体和微生物的浓度,为鸡群提供新鲜的空气,因此应在保证温度的前提下,做好鸡舍的通风。
育成期要随时观察鸡群的饲养密度,根据鸡只生长情况做出调整。
育成期要随时对鸡舍内外进行清扫,并做好消毒防疫工作。
(吉林省大安市龙沼镇农技校,李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