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美云 齐 艳
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
苏美云 齐 艳
(靖边县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陕西靖边 718500)
在养猪生产实践中,仔猪腹泻后死亡现象不少,腹泻问题还严重影响仔猪的生长发育,进而影响到整个饲养周期的生长速度和饲料转化率。因此,了解仔猪腹泻的原因在养猪生产中显得尤为重要。
仔猪;腹泻;原因;分析
初生及哺乳仔猪大脑皮层发育不全,通过神经系统调节体温适应环境应激的能力差,不易维持正常体温。初生仔猪消化功能不完善,胃内仅有凝乳酶,分泌的盐酸也少,不足以激活胃蛋白酶原。仔猪本身10日龄后才能开始产生抗体,直到断奶时体内的抗体数量还很少,所以在哺乳期间,仔猪主要免疫抗体来源于母乳中的免疫球蛋白。断奶仔猪在被动免疫向主动免疫过渡期间抗体合成数量较少,免疫受到抑制,抵抗力弱,容易感染各种疾病。与哺乳仔猪相比,由于饲料从液体状变为固体状,绒毛的损伤程度相对更为严重,小肠绒毛的形状发生变化,隐窝加深等。由母乳中的乳糖经乳酸菌发酵产生乳酸,可为消化酶提供适宜的酸性环境。而断奶仔猪乳糖来源终止,泌酸能力又不足,消化酶活性随之下降。
2.1母源性因素
母猪在妊娠期间,若出现营养不良、便秘、脱霉素滥用等,都会造成仔猪宫内发育迟缓(IUGR)。吮乳2d后IUGR仔猪回肠黏膜形态、黏膜比例、组织密度和蔗糖酶活性等均低于正常体重仔猪;相应的,吮乳2d后IUGR仔猪回肠和盲肠黏膜也有较高的微生物粘附。母猪在哺乳期间,如果母乳中蛋白质含量过高,导致仔猪肠道内的消化酶相对不足,使大量未消化的养分在结肠内发酵腐败,对肠壁组织造成损害,使肠道的蠕动加快和分泌增加,同时还使小肠绒毛水肿,最终引起消化不良性腹泻。母猪在患有乳房炎和子宫内膜炎时会产生大量的炎性因子,炎性因子随奶水到达仔猪肠道后,由于仔猪肠道免疫系统尚未发育成熟,所产生的抗体较少,就会造成仔猪肠道抗感染的能力下降,引发反复感染,持续的感染发炎就会造成仔猪腹泻。
2.2应激因素
哺乳仔猪对气温变化较为敏感,气候骤变、贼风入侵、保温不当等都可造成仔猪腹泻。有报道称哺乳仔猪最适合生长的温度为28~30℃最佳湿度为60~70%。哺乳阶段的温度或湿度变化过大时,可引起仔猪应激反应,出现阵发性腹泻。王尚荣等研究表明,潮湿的地面使仔猪被毛紧贴于体表,进而破坏被毛的隔热层,使体温散失增加,原本热量不足的仔猪更易受寒。
断奶仔猪对各种应激因素如断奶后母仔分离、食物变化、转群后伙伴变化、环境及其温度、湿度的变化等非常敏感,产生一系列应激反应,最终导致采食量下降、生长受阻、体重下降、腹泻,甚至死亡。阎恩成等研究表明仔猪断奶1 周后,昼夜温差超过2℃时极易引发仔猪腹泻。断奶应激常常引起肠道形态的改变,包括绒毛长度变短,隐窝深度增加。这种形态学的变化影响了小肠黏膜功能,导致小肠绒毛刷状缘分泌的消化酶活性降低,绒毛吸收细胞减少,分泌细胞增多,从而导致肠道黏膜萎缩和小肠吸收能力下降,引发仔猪渗透性腹泻。
2.3营养因素
营养性腹泻由管理不当引发,高危群为断奶仔猪。一般仔猪营养性腹泻的原因是缺乏必需微量元素、饲料酸碱度及电解质失衡、饲料成分单一等。仔猪容易缺乏的微量元素是铁、锌、硒,这些均与腹泻密切相关。缺铁引起的仔猪缺铁性贫血,可降低仔猪抗病力,易感染相关致病菌发生腹泻;锌通过参与酶的合成,可增强机体免疫水平,其缺乏可使胃肠黏膜发炎,降低含锌消化酶活性,使消化能力下降,导致食糜在胃肠道内蓄积,引发腹泻;硒可保护细胞膜免受过氧化物的损害,其缺乏时胃肠道平滑肌细胞质膜易发生器质性病变,从而引发仔猪消化紊乱,并伴有顽固性腹泻。如果仔猪饲料较为单一,仔猪采食的饲料中长期缺乏矿物质离子,则引起胃肠道内电解质失衡。日粮电解质的平衡与断奶仔猪消化机能紊乱、腹泻关系密切。日粮电解质不平衡易引起仔猪体内和胃肠道电解质的不平衡,从而导致断奶仔猪腹泻。饲料中蛋白质及粗纤维的含量与仔猪腹泻有关。豆粕蛋白占饲料总蛋白比例高于25%时,腹泻程度与饲料蛋白水平成正比;低于25%时,二者无相关性。日粮中少量的粗纤维可促进肠道蠕动,但过多的粗纤维则可能导致腹泻。
2.4疾病因素
疾病因素是引发仔猪腹泻危害最为严重的因素,仔猪较易突发的腹泻疾病有:猪流行性腹泻、猪传染性胃肠炎、轮状病毒病、仔猪黄白痢等。
猪流行性腹泻是由冠状病毒引起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多发生在寒冷的冬春季节。各品种及各年龄阶段的猪群均可感染,其中,哺乳仔猪感染性较高。一般情况下,感染此病年龄越小,症状越明显,致死率也越高。临床症状是呕吐、腹泻,出现明显的脱水和食欲下降。
猪传染性胃肠炎是由猪传染性胃肠炎病毒引起,病毒主要存在于猪的空肠和十二指肠,其次为回肠。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特别是10日龄以内的仔猪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幼龄仔猪死亡率可达100%,5周龄以上仔猪死亡率较低。多发于冬春寒冷季节。传染速度快,常呈地方性流行。仔猪染病后主要表现体温升高、精神沉郁、排腥臭水样粪便、呕吐和高度脱水。
轮状病毒病是由轮状病毒感染的,能感染各种年龄的猪,一旦暴发就可能连年发生,患病猪和隐性带毒猪是该病的主要传染源。以2~5 周龄的仔猪多发,发生率高(50~80%),死亡率低(7~20%)。主要发生于寒冷季节,患病仔猪排黄白色或灰暗色水样或糊状稀粪,症状与传染性胃肠炎相似,但较轻且缓和。
仔猪黄痢和仔猪白痢是由母猪携带致病性大肠杆菌引起的一类传染病。仔猪黄痢常见1~3 日龄,发病率(90%)和死亡率(50%)均很高。临床症状以仔猪排黄白色稀粪,内含凝乳小片,病猪吃奶欲望下降、精神萎靡、肛门松弛、脱水消瘦、昏迷至死亡。仔猪白痢主要发生于10~30 日龄,属迟发性大肠杆菌病。
[1] 杜忠,张娟,肖继承.仔猪腹泻的原因分析及防治对策[J].畜牧市场,2010,(6):55-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