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而珍 黄 觉
(广西贺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贺州 542899)
犊牛大肠杆菌病的防治措施
李而珍 黄 觉
(广西贺州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广西贺州 542899)
犊牛大肠杆菌病是由致病性大肠杆菌而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临床主要表现为肠炎或败血症,如果不及时有效的治疗,犊牛极易脱水而亡,严重影响养牛户的经济利益。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剖检病变和鉴别诊断等方面进行了简要阐述,同时提出了综合防治措施,以供参阅。
犊牛;大肠杆菌;临床症状;鉴别诊断;防治
(1)大肠杆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界,可随母牛乳汁和其他污物进入犊牛胃肠道,当新生犊牛特别是未获得初乳抗体的犊牛抵抗力不强或发生消化障碍时,便可引起发病。
(2)该病主要侵害10日龄以内的新生犊牛,特别是生后1~3日龄的幼牛最易发病。传染途径主要是经消化道感染,子宫内感染和脐带感染也有发生。
(3)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节舍饲期间,且多呈地方性流行,而放牧季节很少发病。母牛营养不良、运动不足,致使乳汁质量不佳,牛舍卫生条件差、小气候变化剧烈、防寒条件差,犊牛受寒感冒,以及断脐消毒不严等应激和不利因素均可促使本病的发生和传播。
本病潜伏期极短(仅几个小时),根据病犊的症状和病理发生情况,临床上可将该病分为败血型、肠毒血型和白痢型3种。下面分述之:
2.1 败血型
是急性临床症状,多发生于2~3日龄的初生犊牛,病犊精神沉郁、虚弱无力、间有腹泻,脱水,常于症状出现后数小时至24h内急性死亡.个别病犊未见腹泻就突然死亡,从血液和内脏易于分离到致病性血清型的大肠杆菌。
2.2 肠毒血型
该型在临床上较为少见,主要发生于生后7日龄吃过初乳的犊牛,由于特异血清型的大肠杆菌在肠道内大量增殖并产生肠毒素吸收入血所致,病犊常无任何症状而突然死亡。如病程稍长,则可见到典型的中毒性神经症状,先是不安、兴奋,后来沉郁、昏迷,最后衰竭致死,死前多有腹泻症状。
2.3 白痢型
多发于1~2周龄的犊牛,病初犊牛体温升高达41℃,数小时后开始下痢,粪便初期如粥状、黄色,以后呈水样、灰白色,并混有未消化的凝乳块、凝血及泡沫,有酸败气味;病的末期,病犊肛门失禁,高度衰竭,卧地不起,体温降至常温以下,最后因脱水及电解质平衡失调,于1~3d内虚脱而死亡,如及时治疗,一般可以治愈。不死的病犊,恢复缓慢,发育迟滞,并常发生脐炎、关节炎或肺炎。
对病死犊牛剖检可见败血症或肠毒血症死亡的犊牛常无明显的病理变化,白痢型死亡的犊牛,机体消瘦,黏膜苍白,眼眶下陷,肛门、尾部及后肢被稀粪污染;真胃内有大量的凝乳块,黏膜充血、红肿,并覆有胶状黏液,皱褶部有点状出血;肠内容物常混有血液和气泡,恶臭;小肠黏膜充血,在皱褶部有出血,部分黏膜上皮脱落;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肝脏和肾脏苍白,有出血点;胆囊内充满粘稠、暗绿色胆汁;心内膜有出血点;病程稍长的病犊还可见到肺炎及关节炎变化。
(1)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则应进行实验室检测:败血型采集病死犊牛血液、内脏组织作为病料;肠毒血型采集病死犊牛小肠前部黏膜作为病料;白痢型采集病死犊牛发炎的肠黏膜。将采集的病料划线于麦康凯平板上培养,挑取红色菌落,作溶血试验或生化试验,以确定是否是大肠杆菌;再用大肠杆菌因子血清,鉴定其抗原构造,如为常见病原大肠杆菌的血清型,即可做出诊断结论;若不是常见的致病菌血清型,可做肠毒素检查及复归试验。
(2)鉴别诊断:临床上本病同其他有腹泻症状的疾病较为相似,应做好鉴别诊断工作。①与牛球虫病的鉴别:牛球虫病由多种球虫引起的一种肠道原虫病,临床上以恶臭的血痢和直肠、大肠或盲肠黏膜有出血性炎症和溃疡、坏死为主要特征;取直肠黏膜刮取物和粪便涂片镜检,可发现大量球虫卵囊。②与新生犊牛病毒性腹泻的鉴别:该病是由多种病毒引起的急性腹泻综合征,由轮状病毒感染引起的腹泻,多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牛犊;冠状病毒感染的病例,多见于2~3周龄犊牛。临床上均以精神萎靡、厌食、呕吐、水样腹泻,粪便呈黄白色和体重减轻为主要特征。③与牛沙门氏菌病的鉴别:该病主要是由沙门氏菌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又称犊牛副伤寒;主要侵害1~2月龄犊牛,临床上以发热、下痢为主要特征,粪便带血、恶臭,胃肠黏膜和浆膜上有出血斑。
5.1 治疗方案
犊牛发病后要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治疗,以抗菌、补液、调节胃肠机能和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为治则。
5.1.1 抗菌:内服土霉素、链霉素或硫酸新霉素等抗生素,按每千克体重30~50mg/kg,2~3次/d,连服3~5d;或按10~30mg/kg的剂量肌肉注射,2次/d。
5.1.2 补液:病犊牛无法自吮时,可用5%葡萄糖生理盐水或复方氯化钠液1000~1500ml,静脉注射。发生酸中毒时,可用5%碳酸氢钠液80~100ml。病犊牛有食欲或能自吮时,可用口服补液盐(氯化钠1.5g,氯化钾1.5g,碳酸氢钠2.5 g,葡萄糖粉20g,温水1000ml)。
5.1.3 调节胃肠机能:可内服保护剂和吸附剂,如次硝酸铋5~10g、活性炭10~20g等,以保护肠粘膜,减少毒素吸收,促进早日康复。
5.1.4 调整肠道微生态平衡:内服促菌生6~12片,配合乳酶生5~10片,每天2次/d,或其他乳杆菌制剂,使肠道正常菌群恢复生态平衡。
5.2 预防措施
加强饲养管理,尤其是妊娠母牛的饲养管理,饲料中应保证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均衡,且保持适量的运动,确保胎儿正常发育,产后能分泌良好的乳汁,以满足新生犊牛的生理需要;注重饲养环境消毒工作,牛舍要保持干燥卫生,母牛分娩前后要多起乳房、后躯和外阴进行清洗,产房应采用2%氢氧化钠进行消毒,犊牛出生后要科学处理脐带,采用10%碘酊进行浸泡,防止脐带感染,并在2h内吃到、吃足初乳,同时要避免犊牛受寒、饮用脏水等情况,可有效防止犊牛大肠杆菌病的发生。
[1] 于春梅,刘兴旺.犊牛大肠杆菌病的诊断与防治[J].养殖技术顾问,2014,(12):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