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宏山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广西 都安 530700)
慢支调理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00例观察
苏宏山
(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中医医院,广西 都安 530700)
目的: 观察慢支调理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临床效果。方法: 2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慢支调理汤治疗,对照组给予左氧氟沙星分散片或阿奇霉素分散片辅以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结果 治疗组痊愈率49%,对照组2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支调理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临床效果满意。
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慢支调理汤;对照治疗观察
慢性支气管炎是老年人常见病,常反复发作,临床以咳、喘、痰为特征。我们用慢支调理汤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100例取得满意临床效果,报道如下。
共200例,均为2011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内科门诊患者,按随机表法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100例,男55例,女45例;年龄46~81岁,平均61.8岁;病程2~30年,急性病程2~6天。对照组100例,男53例,女47例;年龄45~80岁,平均60.6岁;病程3~30年,急性病程4~7天。两组性别、年龄、病程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参照葛均波等主编的第8版《内科学》中关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的诊断标准[1]及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①咳嗽,咯痰或伴喘息,每年发病3个月,连续2年以上;②排除有咳嗽、咯痰、喘息症状的其他疾病(如支气管哮喘、肺脓肿、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心脏病、心功能不全等);③急性期血常规检查显示白细胞总数和中性粒细胞增高;④肺部听诊可闻及呼吸音粗糙,或伴散在干、湿啰音;⑤胸部X线检查可见正常或肺纹理增粗。
纳入标准 ①符合诊断标准;②年龄45~81岁;③观察治疗期停服西药或其它药物;④签署知情同意书,配合治疗。
排除标准 ①合并心、肺(除慢性支气管炎外)、肝、肾及自身免疫等疾病;②观察治疗期间未停止服用其它药物;③妊娠及哺乳期妇女或精神病;④依从性较差;⑤对本次治疗药物过敏。
治疗组 用慢支调理汤(自拟)。黄芪30g,鱼腥草30g,山药10g,茯苓10g,五味子10g,紫河车3g(研末冲服),熟地10g,白芍10g,黄精10g,炙麻黄10g,桂枝10g,橘红10g,制半夏10g,浙贝母10g,桔梗10g,黄芩10g,细辛6g,炙甘草6g。胸闷气紧甚者加苏子10g、莱菔子10g、厚朴10g,咳嗽甚者加紫菀10g、款冬花10g,痰浊难咯者加胆南星10g,挟风热加桑叶15g,有持续低热者加银柴胡10g、桑白皮10g、地骨皮10g,有咳喘、痰少而黏、口干咽燥不欲饮加百合12g、麦冬12g、知母10g,气短、面色苍白加党参30g。日1剂,水煎2次,分3次饭后温服,7天为一疗程。
对照组 用左氧氟沙星分散片0.4g(或阿奇霉素分散片0.5g),每日1次,辅以盐酸氨溴索口服液10mL,每日3次,口服,7天为一疗程。
两组均治疗1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痊愈 咳嗽、咯痰、喘息症状消失,体征消失。好转 咳嗽、咯痰、喘息症状明显减轻,其他症状与体征均减轻。无效 咳嗽、咯痰、喘息与其他症状和体征均无减轻或加重。
统计方法用Ridit检查及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组痊愈49例,占49%;好转45例,占45%;无效6例,占6%;总有效率94%。对照组痊愈23例,占23%;好转67例,占67%;无效10例,占10%;总有效率90%。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痊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慢性支气管炎属中医 “咳嗽”、 “喘症”、“痰饮”等范畴,咳嗽日久,反复发作,肺病及肾、肺肾虚寒,根本不固,水泛为痰,湿痰内盛,出现咳嗽、气短,动则喘甚,咳痰清稀量多等寒热互见,虚实错杂之证。本病与肺脾肾三脏关系密切,属本虚标实之证,本在脾肾标在肺,主要为痰饮内停,气机不畅,肺失肃降而上逆所致。病程往往较长,临床上多以健脾益肺补肾,清热化痰止咳,温化寒饮为法治疗。慢支调理汤方中黄芪有健脾补中,益气扶正,益卫固表的作用;鱼腥草祛痰镇咳,可促进白细胞对炎症细胞的吞噬,有消炎作用。茯苓、山药益肺补肾,健脾渗湿。白芍、五味子补血滋阴,敛肺止咳。熟地对链球菌、葡萄球菌、肺炎球菌等均有抑制作用[3]。紫河车补肾纳气定喘。黄精补气养阴,健脾润肺补益肾气。麻黄止咳平喘。桂枝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气。痰饮病多因素体虚弱,脏气不足,功能虚弱,因寒积聚,故痰多色白,质稀,泡沫样,即使有痰浊或稠黄痰,也并非由于热煎而至,故细辛用量宜大,而不拘于痰稠黄而用寒药。即使有发热、口干、苔黄,亦为气郁而至三焦有郁热,可轻用黄芩、知母、薄荷轻宣清郁热之品,仍以温化为主,此所谓的“病痰饮者,当以温药和之[4]。半夏、橘红散寒燥湿,利气消痰。贝母止咳化痰平喘。桔梗宣肺祛痰。黄芩清热解毒。甘草能促进咽喉、支气管分泌,使痰液易于咯出,具有显著止咳作用[3]。全方具健脾益肺补肾、清热化痰止咳、温化寒饮之功,切合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本虚标实,寒热互见,虚实挟杂病机特点,故临床效果显著。
本病治疗主要是处理好标与本的关系,发作时治标,待感染或痰量减轻、减少时扶正以治本。平时要进行适当的体育锻炼,避风寒,忌烟酒,减少复发诱因,可在慢性支气管炎好发季节前1~2月即开始用扶正药物预防[5]。
[1] 葛均波,徐永健.内科学[M].8版.北京 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0-2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标准[M].南京 :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2.
[3] 李嵩山,康秀英,李卫东.中医方剂诠解[M].石家庄 :河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0 246,584.
[4] 李克光.金匮要略讲义[M].上海 上海科技出版社,1985 132.
[5] 方药中,邓铁涛,李克光,等.实用中医内科学[M].上海 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85 :148,175.
R256.126.255
B
1004-2814(2016)01-0006-02
2015-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