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浩(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肾病科,重庆 400700)
头孢西汀钠治疗血液透析导管相关性感染疗效观察
张 浩
(重庆市北碚区中医院肾病科,重庆 400700)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留置临时导管感染应用肝素钠及头孢西汀钠治疗效果。方法 : 52例中颈内静脉置管40例,股静脉置管12例。发生导管相关性感染并菌血症14例,其中颈内静脉置管 8例,股静脉置管6例。根据血培养药敏试验及结合细菌谱选取头孢西汀钠全身静脉用药,同时采用头孢西汀钠混合肝素钠进行封管。结果: 14例治疗3~5天后全身炎症症状明显好转,治疗2周后复查血培养及导管中血培养均转阴。结论 头孢西汀钠基本能覆盖导管感染的常见细菌谱,可在细菌培养未回报时作为首选药。
导管相关性感染;血液透析;头孢西汀钠
建立有效的血管通路是血液透析得以进行的前提。动静脉内瘘作为血液透析的永久性管性通路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然而长期血透通路失功、急性肾衰竭、中毒抢救及刚进入血透中心无血管通路的患者常常需要临时留置导管行血液透析,但临时留置导管并发症多,其中导管相关性感染(catheter related infection,CRI)已成为临时留置导管的最常见并发症。我们对CRI的处理取得很好效果,总结如下。
共52例,均为我院2010年8月至2015年1月留置临时导管行血液透析患者。行颈内静脉置管40例,股静脉置管12例。其中发生CRI并菌血症共14例(颈内静脉置管8例,股静脉置管6例)。男8例,女6例;年龄22~66岁,平均(41.36±14.34)岁。分为颈内静脉置管组和股静脉置管组。两组年龄、性别、身高、体重、置管部位、每周透析时间及透析器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予灭菌用水8mL、头孢西汀钠1g与12500IU肝素混合,配成1250IU/mL的肝素抗生素溶液,每日1次封管。非透析时间在上午采用1250IU/mL的肝素抗生素溶液按照导管容积1次封管,透析日则在透析结束后予以1250IU/mL的肝素抗生素按照导管容积1次封管。同时给予头孢西汀钠2.0g溶解于100mL生理盐水静脉给药每日2次(q12h),连续14天,14天后在症状好转的情况下停用全身抗生素,复查血常规及血培养。在培养阴性后停用肝素抗生素溶液封管。
导管冲洗液均培养出细菌,与外周血培养的菌株相同,具体菌株见表1。颈内静脉及股静脉置管的感染情况见表2。
表1 两组菌株分类及构成比较 例(%)
表2 两组不同置管途径感染情况 例(%)
14例通过3~5天治疗后全身炎症症状明显好转,治疗2周后复查血培养及导管中血培养均转阴。
观察期间未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药物不良反应。
14株动静脉留置导管感染标本以革兰氏阳性菌为主(64.2%),主要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表皮葡萄球菌为主。这与Butterly等[1]报道革兰氏阳性菌(G+)占52%~63%类似。与徐筱琪等[2]及边学燕[3]细菌比例与结果基本一致。Boelaert等[4]报道鼻腔携带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血透患者84%的手上有金黄色葡萄球菌,鼻腔和皮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与动静脉留置导管的细菌培养一致,表明鼻腔和皮肤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是深静脉导管感染的主要致病菌来源。
另外,股静脉置管组细菌培养阳性率(50%)明显高于颈内静脉组(20%),提示股静脉置管较颈内静脉置管容易感染。崔秀兰[5]研究发现股静脉置管的感染率高达60%,远高于颈内静脉置管(22%左右)。考虑股静脉置管组细菌感染率高于颈内静脉组可能与股静脉置管处比较遮蔽,皮肤皱褶多,局部温度、湿度适合细菌生长及经常穿脱裤子造成敷料松脱等因素有关。
头孢西汀钠通过与一个或多个青霉素结合蛋白(PBPs)结合,抑制细菌分裂活跃的细胞的细胞壁生物合成,从而起抗菌作用。头孢西汀钠是头孢霉素衍生物,与头孢菌素不同之处在于其β-内酰胺环7号位上含有一个甲氧基。这种结构上的差异使头孢西丁钠在耐受革兰氏阴性菌所产生的β-内酰胺酶的降解作用方面与现有的头孢菌素衍生物不同。头孢西汀钠对革兰阳性菌中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链球菌或其它链球菌(除了肠球菌)的敏感菌株,革兰阴性菌中流感嗜血杆菌、克雷白杆菌、大肠埃希杆菌、摩氏摩根菌、紫茉莉变形菌、雷氏普罗威登斯菌和淋球菌的敏感菌株,厌氧菌中类杆菌(包括B组脆弱类杆菌)、梭状芽胞杆菌、消化球菌和消化链球菌的敏感菌株均有较强的抗菌作用。
头孢西汀钠基本能覆盖导管感染的常见细菌谱,可在细菌培养未回报时作为经验用药的首选药。但因为小样本的非随机对照试验,加之我们只观察了临时留置导管,未纳入带涤纶套隧道感染病例,故结论尚不全面,还有待今后加大样本观察,同时改进试验方法,取得更多经验。
[1] Butterly DW,Schwab SJ.Dialysis access infections[J].Current opinion in Nephrology and Hypertension,2000,9(6): 631-635.
[2] 徐筱琪,顾乐怡,钱家麒.血液透析患者的感染及相关因素分析[J].中华肾脏病杂志,2003,19(2) 82-84.
[3] 边学燕.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临床分析[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04,5(9):539-540.
[4] Boelaert JR,Van Landuyt HW,Gordts BZ,et al.Nasal and cutaneous carriage of Staphylococcus aureus in hemodialysis patients The effect of nasal mupirocin[J].Infect Control Hosp Epidemiol,1996,17(12): 809-811.
[5] 崔秀兰.血液透析患者深静脉置管术后相关感染因素分析及预防[J].中国医药指南,2009,7(16): 13-15.
R453.2
B
1004-2814(2016)01-0084-02
2015-08-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