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缪博艺
《炼油化工建设项目EPC总承包管理规范》诞生记
■ 缪博艺
自2016年4月1日起,《炼油化工建设项目EPC总承包管理规范》(以下简称《规范》)在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国石油”)执行。该《规范》由中国石油工程建设公司(CPECC)历时三年主持编制完成,是中国石油首次对炼油化工建设项目EPC总承包管理进行系统、全面的规范——EPC总承包项目运作将变得有章可循、有规可依。
《规范》的编制,源于一个契机。
“十二五”开局,我国正处于炼油业务大发展时期。我国对石油化工消费需求的不断提升、对汽油产品标准的提高,加速了炼油业务建设的步伐。
2010年,宁夏石化500万吨/年炼油改扩建工程开工建设。该项目以工厂化EPC总承包模式进行,是中国石油推行工程建设主导模式的首次尝试。CPECC发挥多年执行特大型、大型国际EPC总承包项目的丰富经验,协调、组织8家设计单位、15家施工承包商及数百家物资供应商,历时19个月高效、优质地完成了12套新建工艺装置和配套储运工程、公用工程,项目工期比国内同类工程节约了近一年时间,早投产带来的利润也相当可观。
宁夏石化项目首次实现新建炼厂一次性投产并连续运行3年,能耗指标在全国500万吨及以下炼厂中排名第一(最低),加工吨油利润率在中国石油炼厂中排名前三,安全人工时达到3100万,成本比集团公司批复的概算节约了3%……该项目为中国石油首个国内工厂化EPC总承包项目的成功实施闯出了一条新路子。
为推广这一模式,中国石油要求出台一个规范用来指导今后EPC项目的管理和执行。
一流企业做标准,二流企业做品牌,三流企业做产品。
多年来,作为中国首批进入国际市场的外贸经营企业之一,CPECC在国际石油工程建设市场上承建了一大批标志性EPC总承包项目,逐步积累了EPC总承包项目管理经验,成为国际上具有较高知名度的总承包商,并于2012年加入PMI(美国项目管理协会)全球高层理事会。
CPECC高度重视标准编制工作,成立了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编制小组,开展初稿的起草工作。编制小组广泛收集国内、国际各行业EPC总承包有关规范、标准,结合宁夏项目和自身国际项目实践经验,反复讨论,整理初稿,仅公司内部评审就先后进行了三次。初稿完成后,编制小组邀请系统内数十家单位专家对每个章节逐条研究,并与清华大学、IPMA(国际项目管理协会)、PMI等单位进行了深入交流,吸收、引入最先进的国际项目管理理念。
经过三年多的编制、审核与修改,2016年1月27日,《规范》通过了集团公司范围的专家审查,最终由中国石油发布、实施。
《规范》共20章节,涵盖了EPC项目管理中所有流程,包括项目的策划、设计、采购、施工、试运投产、风险管理、进度费用、质量、HSE、合同、沟通与信息管理等11个核心流程;规定了炼油化工EPC模式总承包商的管理职责、管理要求、管理内容和基本流程;界定了建设单位和总承包商之间的工作界面,统一了工作标准;减少了设计、采购、施工协调工作量;体现了规范标准的先进性。《规范》收录了从项目运作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一系列表单,对建设单位、监理、总承包商如何开展EPC总承包工作具有很好的指导意义。
CPECC项目管理部经理罗军说,采取工厂化EPC总承包模式,可以从源头上控制项目成本,促进设计、采购、施工一体化深度靠前交叉,有效控制工程投资。这种模式还有利于集约化采购、现场工程统筹、新技术新工艺的应用和推广、缩短项目工期、减轻业主管理负担、有效控制和规避项目风险等。
一个工程建设企业的能力体现在哪些方面?CPECC开工部经理、原宁夏项目部总经理陈佩建说,一是资源的整合能力,二是风险的化解能力。《规范》可以让总承包商充分发挥专业优势,统一设计标准、设备选型和采购标准,保证工厂建设的一致性、系统性、完整性,保证项目技术、管理水平、执行标准统一。
CPECC总经理、党委书记侯浩杰指出,该《规范》的发布实施,为中国石油炼油化工建设项目采取EPC总承包管理模式提供了规范性指引,为集团公司在油价低迷形势下有效控制项目工期、成本创造了制度条件,将使集团公司炼油化工建设项目EPC总承包管理模式的推广应用更加全面、深入和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