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宇峰主任医师诊治面瘫病的经验浅析

2016-04-05 14:33钱子成毕宇峰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712000
陕西中医 2016年11期
关键词:口角面瘫经络

钱子成 指 导 毕宇峰 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00)



·名老中医经验·

毕宇峰主任医师诊治面瘫病的经验浅析

钱子成 指 导 毕宇峰△陕西中医药大学(咸阳 712000)

目的:介绍毕宇峰主任医师对于面瘫病的诊治经验。方法:阐述毕老师注重审因辨经、整体观念,在治疗中分期论治。结论:根据每期的变化特点,有的放矢,当针则针,当药即药,或针药并用,多法同施,疗效较佳。

毕宇峰主任医师系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将毕老师在面瘫病诊治方面的经验总结、浅析如下。

1 风邪袭络为病机,循因辨经 面瘫病是以突发性的单侧面部表情肌肌群瘫痪为主要表现的疾病,其临床表现有:额纹变浅甚则消失、皱额抬眉无力或不能、眼睑闭合不全甚或闭合不能、鼻唇沟变浅、口角低垂、示齿时口角歪向健侧、鼓腮漏气、吃饭时食物残渣易容留于齿颊之间,严重者还会出现舌前2/3味觉减退、耳后疼痛、听觉过敏等。本病是临床上的常见病、多发病,其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给患者及其家庭带来了沉重的精神及经济压力,因此正确认识本病的病因病机是治疗的关键。中医对于本病历来有着详细的记载,《金匮要略》曰:“浮者血虚,络脉空,或左或右,邪气反缓,正气引邪,僻不遂”;《济生方》中载:“痰涎壅塞,口眼斜”;《东垣十书》上说:“中血脉则口眼斜”。毕老师认为,面瘫病四季均可发,尤以春夏季多见,其病因病机复杂,但病机可总括为风邪袭络,其病因临床上多有夹杂,但无外乎由外感六淫侵袭局部筋脉肌肉,或由内生五邪,脏腑功能失调,气血不能畅达,最终致筋脉失于濡养而成。针灸治疗讲求辨病、辨证、辨经论治,本病病位在颜面,多属手太阳经及手、足阳明经循行所过。手太阳小肠经的一支沿颈上颊至外眼角,折回耳中;另一支从颊分出,经眶下,至内眼角,斜行止于颧部。手阳明大肠经行至面部,环循口唇,经脉相交,止于鼻旁;足阳明胃经起于鼻旁,上行鼻根,沿鼻外侧下行,环循口唇,过下颌至耳前,止于头角。《灵枢·经筋》篇中载:“足阳明之筋……其病……卒口僻,急者目不合,热则筋纵目不开。颊筋有寒,则急引颊移口;有热则筋弛纵缓,不胜收故僻”;《诸病源候论》曰:“风邪入足阳明、手太阳之经,遇寒则筋急引颊,使口僻”。

2 急性期抢占先机,分期论治 目前,对于面瘫病的治疗介入时机众说纷纭,毕老师通过长时间的临床观察及对西医学中与之对应的周围性面瘫的深入研究发现,面瘫病的治疗越早进行,越有利于面部功能的恢复。急性期针刺改善周围性面瘫患者临床症状效果明显,有利于面瘫患者的恢复[1]。但面瘫病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须把握每个时期疾病的变化特点、界定分期,才能在治疗中得心应手。因此,毕老师根据本病的发展变化,将其病程分为四期:急性期:发病的第1~14天,病邪在卫表、腠理,治疗时常采用浅刺。依据“病浅刺浅,病深刺深”之理,针刺深度不宜过深,用1寸毫针,针至2~3分,中病即止。邓永志[2]等认为面瘫急性期病邪部位在皮毛胰理之上,病位比较表浅,此时面部针刺治疗当以浅刺为主,相当于五刺之中的半刺针法,且刺激量不宜大,针刺不宜深,太深则会引邪深入。所进行局部浅刺,不仅可调和局部气血,激发经络之气,提高抵御外邪的能力,更可使邪有所出,并阻止其传变。静止期:发病的第14~60天,此阶段病情平稳,是最佳的治疗时机。治宜透刺、重刺激,此时可强化针感的传导范围,以期达濡润经筋之作用。后遗症期:发病的60d以后,属并发症期。部分患者病情迁延,或因失治、误治等原因,虽经治疗,未见好转者,甚至出现如面肌痉挛、倒错、联带运动等兼并症,此期属正虚邪恋,为治疗最棘手的时期。治宜轻浅刺激,调补气血为关键。临床上须把握以上三个分期,不可小觑。

3 阳明经取穴为主,多法同施 在针刺取穴方面,亦有道可循。所谓“经脉所过,主治所及”,毕老师常以阳明经取穴为主,配合太阳、少阳经的穴位,依据病情及个体差异,有重点地选取穴位,额纹变浅者,取头维、阳白,加用攒竹、鱼腰等穴;眼睑闭合无力者,取瞳子髎、攒竹等;鼻唇沟变浅者,取迎香、颧髎、口禾髎;口角下垂伴夹食者,采用地仓透颊车之法,配合口禾髎、承浆等。针刺角度方面依据病情采取不同的针刺方向,或是斜刺、或为平刺,口角下垂者,由地仓穴向外上方斜刺;鼻唇沟变浅者,由迎香穴向外上方斜刺或平刺;额纹变浅者,由鱼腰、丝竹空等穴向上方平刺;此法可促气血向针刺方向运行,以达祛邪通络,复气血通畅之目的。对于面神经功能恢复较慢的患者,加用电针及TDP照射治疗。额纹变浅者,电针正负极加在头维、阳白上;口角斜、鼻唇沟变浅者,电针正负极加在下关、地仓,通电后肌肉要有节奏地抽动,可使毛细血管扩张,增加血流量,促进新陈代谢,使面神经较快恢复[3]。另外,毕老师常用闪罐法以增强疗效,嘱患者端坐于椅子上,于患侧面部拔罐,罐拔上后,随即翻腕取下,此动作重复3~5次,为防止烫伤,须换另一火罐以继续上述动作,以此类推,至颜面潮红为度。此法有助于促气血之运行,补充针刺所达祛邪外出之疗效。而对于一些病程时间长、顽固难愈的患者,毕老师多针点刺及浅刺法,在病侧额前、口角周围、颧髎及颊车,用碘伏棉球消毒后,将数十根毫针对齐,运用手腕力量,在上述部位由内向外点刺,时间为2~3min,以点刺部位轻度出血为宜。点刺后,再用碘伏棉球进行消毒,取0.3×40mm号毫针在局部穴位进行多针浅刺,针刺深度3~5分,以期达祛瘀导滞,活血和血之效。此法实为作用于皮部,皮部是十二经脉功能活动反映于体表的部位,是指皮肤按经络分布的分区,因此全身的皮肤也就划分为十二个部分,经脉、络脉呈线状及网状分布,而皮部则依照“面”的划分,因此皮部虽然位于体表位置,但其“内属脏腑”、“外属肢体经络”,脏腑的疾病可以通过经络反映到皮部,而皮部受到刺激时,亦可以通过经络将其冲动传导于相关的脏腑,以达扶正祛邪,恢复正气之目的。毕老师亦重视灸法在后遗症期的运用常使用隔姜灸,以其温热效应来温通经脉,并有祛除外邪的作用。将姜切成直径约2~2.5cm,厚约1~1.5cm的圆片,用毫针在姜片扎出若干小孔,将其平稳放置于患侧阳白、颧髎、下关、地仓等处,再将艾柱放置于姜片上点燃,以面部有轻微烧灼感为度,但不可过烫而灼伤皮肤,随即用燃烧钳将其取下,换新艾柱,每穴灸6~9壮。灸法助针为用,温通经络,活血化瘀。

毕老师认为[4],针、灸、闪罐三者协同作用,瘀血得除,经络得通,筋肉得养,共达治疗重症面瘫的功效。而据针灸、罐疗的现代研究证明,它们可能是通过神经-体液等相关途径,可使患病局部血循状况得以改善,并可增强毛细血管的通透性,以减轻患处的缺氧及水肿压迫,并可使轻度受损的神经得以尽早恢复功能。

4 予服牵正散化裁,内外兼顾 本病病位虽在颜面,但其治疗要遵循整体观念,因此局部选穴与远端取穴的有机结合尤为重要,而且毕老师在治疗中特别注意补益正气、扶正而驱邪,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因此远端多取足阳明胃经及足太阴脾经腧穴,如足三里、三阴交等,这有助于培补正气,驱邪外出、提高疗效。虽然针灸对于面瘫病的治疗,近年来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对于病因病机复杂,或有夹杂者,毕老师认为只针灸不用药,会贻误病情、预后不良。因此毕老师在多年临床工作中总结、拟定了以《杨氏家藏方》之“牵正散”为化裁的基础方,具体如下:白附子、白芷、僵蚕各 10g,全蝎、防风各 6g。基础方中均为祛风药物,其中白附子性辛温燥烈,入阳明经,可祛风痰解痉,又可解毒散结;配以味辛行散之僵蚕、全蝎,既助君药祛风化痰之力,又能通络止痉;加归膀胱经之防风、及属肺经之白芷,诸药合而用之,力专而效著,风邪得散,痰浊得化,经络通畅。临床上随证加减,灵活应用。

5 典型病例 吴某,男,32岁。以“右侧面部活动不灵活10天”为主诉,就诊于陕西省中医医院针灸科门诊。10天前因驾车开窗受风后,当日下午自觉右侧面部僵硬不适,未予重视,次日清晨出现右侧抬眉动作欠佳、额纹变浅,耸鼻力弱,右侧口角向左歪斜,并出现吃饭夹食、饮水漏水、鼓腮漏气等症,遂前往郊县私人诊所行口服中药汤剂、贴敷膏药治疗,治疗1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现为求系统治疗,遂来我院门诊就诊。发病前有受风史,发病以来无意识丧失,无耳后疼痛,无耳聋、耳鸣,无听觉、味觉改变。现症见:右侧面部活动不灵活,右侧抬眉、耸鼻、闭目动作欠佳、力弱,右侧口角饮水漏水、吃饭夹食、鼓腮漏气,自觉困乏无力,纳食可,夜休差、夜梦多,二便调。舌质淡胖,苔白腻,脉细滑略浮。诊断:面瘫病(面神经麻痹)。证型:风痰阻络。治以祛风通络,化痰除湿。针刺处方:取右侧头维、阳白、太阳、颧髎、下关、地仓、颊车,及双侧合谷、足三里、丰隆、太冲,留针30min,每10min行针一次。中药处方:白附子、白芷、僵蚕各 10g,全蝎、防风各 6g,板蓝根、大青叶、黄芪、党参各15g,茯苓12g,白术10g,生甘草6g,共5剂,1d1剂,水煎取400ml,早晚各200ml温服。患者经3次治疗后,第4天抬眉、耸鼻力量增强,右侧口角吃饭夹食症状较前改善。10次后患者基本痊愈。

按:患者因吹风受凉,风寒之邪侵袭经络,加之素体气虚,气虚健运失司致痰湿内生,风痰互结阻滞面部阳明经筋,经筋失于濡养,故见上症。因此,在“祛风通络”的同时,必须兼顾“化痰除湿”、“调补正气”,故用针药并施,两法合参,标本兼治,故经络自通,症遂自消。

总之,导师对于面瘫病的诊疗,注重审因辨经、整体观念,在治疗中分期论治,根据每期的变化特点,有的放矢,当针则针,当药即药,或针药并用,多法同施,终使经筋得养,病邪自去。

[1] 付 冠.197例针刺于不同时机介入周围性面瘫患者治疗的队列研究[D].济南:山东中医药大学,2014:1-51.

[2] 邓永志,李 振,宁 飞,等.多针浅刺分期治疗周围性面瘫[J].长春中医学院学报,2006,22 (1):38.

[3] 吕周焕,田剧宝. 周围性面神经炎的分期治疗[J]. 针灸临床杂志,2004,20(8):14.

[4] 毕宇峰,章逢润,张俊莉.针刺配合隔姜灸、闪罐治疗顽固型面瘫36例[J].陕西中医,2000,21(5):222.

(收稿2016-06-06;修回2016-07-25)

面神经麻痹/针灸疗法 中医师 @毕宇峰

R

Adoi:10.3969/j.issn.1000-7369.2016.11.039

△陕西省中医医院(西安710003)

猜你喜欢
口角面瘫经络
东红分期辨治周围性面瘫经验
面瘫患者的自我康复
针药并用治疗周围性面瘫验案举隅
保留口角轴唇颊瓣修复下唇缺损
关于经络是一种细胞外基质通道的假说
视角与口角
4个表现自测经络是否畅通
两代人的不同
内河集散船舱口角隅甲板应力分析
经络考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