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雯璐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级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山东 济南 250014)
肠易激综合征中医治疗概况
马雯璐
(山东中医药大学2009级七年制本硕连读生,山东 济南 250014)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以腹痛、腹胀伴大便习惯或性状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肠病。近年来,中医治疗IBS的疗效已被临床实践证实[1],现就近年来中医治疗IBS的临床研究综述如下。
调和肝脾。汪正芳等[2]认为IBS的病机关键为肝郁脾虚,在调肝理脾立论的基础上治疗肠易激综合征97例。治疗组予自拟调肝理脾汤(党参、白术、八月札、白芍、陈皮、绿萼梅、白扁豆、芡实、防风、甘草)水煎服,每日2次。对照组予匹维溴铵,每日3次,每次50mg。两组疗程均为4周。结果总有效率调肝理脾组92.2%、对照组69.9%,调肝理脾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王旭[3]治疗腹泻型IBS治疗组自拟疏肝理脾止泻汤(煨诃子、白术、柴胡、陈皮各12g,鸡内金、延胡索、山楂各15g,香附、防风、枳壳各10g,炙甘草5g,麦芽20g,白芍30g),每日1剂,水煎400mL,早晚温服。对照组用洛哌丁胺剂量为未成年2mg,成人4mg,每日3次,28天为一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观测临床症状、IBS-QOL、HAMA、症候积分、不良反应。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30%、对照组73.91%,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
健脾化湿。甄杰武等[4]认为脾虚湿盛是本病的病机关键,如肝气乘脾,或肾阳虚衰所引起的泄泻,也多是在脾虚的基础上产生,属虚证或虚实夹杂证。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6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参苓白术散加减治疗,对照组予匹维溴胺,疗程均为2周。结果治疗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孙晓东等[5]治疗脾虚湿盛型IBS,治疗组用参苓白术散加味治疗,辅以饮食调理、心理指导;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7%、对照组76.2%,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温补脾肾。傅跃权等[6]认为脾肾阳虚是本病的重要病机,阳气虚是本病病理变化的基础,拟定温补脾肾法,自拟升阳合剂治疗IBS收到较好疗效。武志娟等[7]治疗脾肾阳虚型IBS,中药组予以附子理中汤颗粒剂治疗,西药组予得舒特,疗程均为4周,观察治疗前后各组肠道症状及生活质量变化。结果中药组症状改善情况较西药组明显(P<0.05),治疗后治疗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躯体疼痛、总体健康、活力、情感职能、心理健康积分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对照组仅在生理职能、躯体疼痛的积分较治疗前有明显提高(P<0.05)。中药组在改善生理职能和躯体疼痛方面优于西药组,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高素等[8]将患者分为两组,观察组给予温阳止泻汤治疗,对照组给予马来酸曲美布汀胶囊和四神丸治疗,4周后观察疗效。结果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温阳止泻汤治疗脾肾阳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满意且作用安全。
活血化瘀。张艳霞等[9]认为本病病程迁延,久病不愈,入于肠络,而致血行不畅,瘀阻于内,导致血瘀,瘀血阻络使脾津不能正常输布,与水混杂而下,故泄泻。在辨证治疗此病时要观察其有无血瘀,辨证有血瘀者,治当从瘀论,加入活血化瘀药,且活血化瘀药不只用于血瘀肠络已病之时,在脾虚、湿滞、肝郁、寒凝等尚未致瘀之时,亦可用化瘀之法,未病先防,已病防变。姚景濂等[10]用活血化瘀法治疗便秘型IBS。治疗组予血府逐瘀口服液加福松治疗,对照组予西沙必利加福松治疗,治疗满4周停药,随访12个月。结果治愈率治疗组59.05%、对照组33.66%,随访期平均症状发生天数治疗组16.44天、对照组37.84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
从肺论治。王景秀等[11]认为肺主气,肺气的肃降调节气机升降出入运动对全身气机调畅起重要作用,若肺失宣肃则一身之气皆滞。IBS表现为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不通则痛”,一身之气机不调而致腹痛、腹部不适,肠腑气机失调,传导功能失司而成腹泻或便秘,故治疗IBS当从肺治起。于宁等[12]则从肺与大肠相表里、肺主治节、肺主通调水道、肺在志为悲等方面论述了肺与IBS之间的关系,为从肺论治IBS提供了依据。张书生[13]针对肠易激综合征的病机从肺论治也每获良效。
中成药治疗。肖斌等[14]指出青少年各型均以肝郁脾虚、肝脾不和为病因,在对症处理基础上加用逍遥丸能明显改善SF-36量表及IBS-QOL量表积分而提高生活质量。沈建冲等[15]用枳术宽中胶囊联合曲美布汀治疗各型IBS27例。结果总有效率联合用药组92.6%,单用曲美布汀组74.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程从武[16]观察用人参健脾片治疗IBS-D,其腹泻、腹痛、腹胀症状积分的改善及血清5-HT、炎症因子下降水平均明显优于贝飞达。
针灸。郭光丽等[17]治疗腹泻I型肠易激综合征,选穴以足太阴脾经、足阳明胃经、足太阳膀胱经为主,辅以任、督二脉,旨在调理肝脾,温补脾肾,疏补气机,平衡阴阳,用针灸治疗总有效率86%。武雪宇[18]将肠易激综合征辨证分为肝脾不调型及心脾两虚型。肝脾不调取肝俞、行间、脾俞、公孙、中脘、天枢、足三里,心脾两虚取心俞、内关、脾俞、建里、中脘、天枢、足三里。结果针灸治疗肝脾不调型起效较快,但若中断治疗病情易反复;心脾两虚型起效慢,但治疗后疗效巩固。在治疗期间配合心理疏导,可提高及巩固疗效。
推拿。裴旭海[19]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组穴取足三里、中胺、阳陵泉、行间、膈俞、脾俞、肾俞、大肠俞、胃俞、肾俞、命门用一指禅按摩法。对照组口服西沙比利。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88.9%、对照组86.7%,复发率治疗组12.5%、对照组56.4%。治疗组复发率低于对照组(P<0.05)。吴文刚等[20]辨证推拿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采用按法、揉法等手法,穴取气海、关元、足三里、肾俞、命门、章门、期门、肝俞、胆俞、膈俞等治疗。结果痊愈率84.6%。连宝领等[21]用一指禅按摩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0.0%、对照组(口服匹维溴铵)55.3%,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中药灌肠。王克强[22]用炙黄芪20g、党参15g、炒白术30g加水煎煮,之后将乳酸菌素片12片压成粉末及双歧杆菌活菌胶囊4粒拆开混合入中药煎剂中。治疗组保留灌肠2h。对照组口服匹维溴50mg、每天3次,多塞平25mg、每天3次。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1.18%、对照组70.97%,复发率治疗组9.68%、对照组36.36%(P<0.05)。郭彦层等[23]行结肠灌洗后再用中药煎剂(黄连5g、苍术10g、土茯苓15g、槐花15g、地榆20g、赤芍15g、丹皮10g、丹参15g、木香10g)进行灌肠。结果总有效率观察组90%,对照组74%。乔敏等[24]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治疗组用白术20g,厚朴6g,乌梅12g,石榴皮15g,乌贼骨15g,炒白芍12g加水煎煮,每日1次,灌肠。对照组给予吗丁啉10mg,思密达1包,谷维素20mg,均每日3次,口服。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92.3%、对照组72.5%,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
拔罐。徐运瑜[25]以背部走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患者俯卧,于背部涂抹润滑剂,再以闪火法将火罐扣在大椎穴上,然后紧握罐体,往下在大杼至关元俞沿膀胱经上下推移5~10次,以皮肤发红为度,最后将罐留于大肠俞上,然后再用另一只火罐以同样方法在另一侧膀胱经上进行,留罐时间均为10min。结果总有效率95.8%。吴茜等[26]用针刺结合火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针刺双侧足三里、双侧天枢、左侧腹结、中脘、脾俞、胃俞、双侧内关、双侧神门、双侧太冲、百会,留针30min,取针后,于双侧天枢、中踪、腹结处施火罐3min,每日1次,10天为一疗程,休息3天,共治疗2个疗程。结果总有效率96.7%。
中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有调和肝脾、健脾化湿、温补脾肾、活血化瘀、从肺论治、中成药治疗等内治法以及针灸、推拿、中药灌肠、拔罐等外治法,立足于不同病机,辨证论治,方法多样,效果良好。临证时应谨守病机,辨证论治,灵活选用合适的方法。
[1] 李丽萍,王幼,王海霞.中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07,16(31):4630-4631.
[2] 汪正芳,张声生.调肝理脾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症状疗效观察[J].世界中医药,2015,10(5):699-702.
[3] 王旭.疏肝理脾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随机平行对照研究[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4,28(12):32-34.
[4] 甄杰武,文慧华.参苓白术散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医临床研究,2015,7(19):27-29.
[5] 孙晓东,陈涛.参苓白术散治疗肠易激惹综合征脾虚湿盛型腹泻43例[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4,12(3):23-24.
[6] 傅跃权,王爱华.升阳合剂治疗脾肾阳虚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J].中医药导报,2010,16(12):42-43.
[7] 武志娟,黄穗平,张志敏.附子理中汤治疗脾肾阳虚型肠易激综合征(腹泻型)临床观察[J].新中医,2012,44(8):32-34.
[8] 高素,王捷虹,刘力,等.温阳止泻汤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36例[J].江西中医药,2015,46(6):23-24.
[9] 张艳霞,张艳彬,郭光业.活血化瘀药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2015,34(9):676-677.
[10] 姚景濂,葛秀群,张建中.活血化瘀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105例[J].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2007,15(4):266-267.
[11] 王景秀,林平.肠易激综合征从肺论治浅析[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35(1):9-10,17.
[12] 于宁,翟双庆.从肺论治肠易激综合征的理论探析[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3,28(12):3494-3496.
[13] 张书生.肠易激综合征从肺论治[J].四川中医,2005,23(3):17-18.
[14] 肖斌,魏丹蕾,卢景熙,等.逍遥丸对儿童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辽宁中医杂志,2012,39(6):1071-1073.
[15] 沈建冲,郭淦华,叶淑云.枳术宽中胶囊为主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浙江中医杂志,2012,47(2):9.
[16] 程从武.人参健脾片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5-HT、炎症因子的影响[J].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2011,11(2):3-4.
[17] 郭光丽,钟瑾,王延峰,等.针灸治疗腹泻型肠易激50例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10,32(4):564-565.
[18] 武雪宇.辨证施针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31例[J].上海针灸杂志,2006,25(6):25-26.
[19] 裴旭海.推拿治疗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实用中医内科杂志,2007,23(7):452-453.
[20] 吴文刚,李刚.推拿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疗效观察[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2):74-75.
[21] 连宝领,朱鼎成,萧枫.一指禅推拿手法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40例[J].上海中医药杂志,2011,45(3):60-61.
[22] 王克强.中药配合益生菌灌肠治疗混合型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09,6(14):65-66.
[23] 郭彦层,雷力民.结肠水疗后不同时间中药保留灌肠治疗肠易激综合征[J].护理学杂志,2009,24(17):40-41.
[24] 乔敏,闫风.中药灌肠治疗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研究[J].中医学报,2013,28(1):124-125.
[25] 徐运瑜.背部走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48例[J].浙江中医,2007,42(3):163.
[26] 吴茜,赵立刚,徐风琴.针剌结合火罐治疗肠易激综合征30例[J].中医药学报,2002,30(4):18.
R256.347.44
A
1004-2814(2016)03-0292-03
2015-1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