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艺,雪平,吴 丹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针刺治疗原发性痛经1例
姚 艺1,雪平2,吴 丹3
(1.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3级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2.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黑龙江 哈尔滨 150001;3.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14级硕士研究生,黑龙江 哈尔滨 150040)
原发性痛经属中医“经行腹痛”范畴,表现为经前、经期、经后出现以周期性下腹部痉挛性疼痛,伴随经期反复发作,严重者伴有乏力、恶心呕吐、四肢厥冷、出冷汗、晕厥等。
孙某,18岁,未婚,2015年8月2日初诊。晨起月经来潮,疼痛难忍,不能行走,家人给予止痛药(具体用药不详)不能缓解。14岁初潮,每逢月经来潮皆腹部胀痛难忍,喜按畏寒,经水难下、色暗、量少、有血块,行经3~5天,周期延后。B超检查示生殖器官无明显器质性病变。形体偏瘦,面色苍白,遍身冰冷,声音低微,乏力,行走需家人搀扶,恶心,头晕,舌质淡苔薄白,脉沉紧。根据《妇产科学》[1]、《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西医诊断为原发性痛经。中医诊断为经行腹痛。为禀赋素弱,脾胃亦素虚,精血不足,寒邪客于腹部经脉,气血壅滞,不能下注冲任,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发为痛经。患者俯卧位,75%酒精进行常规皮肤消毒,用无菌针灸针在骶区分别正对双侧第1(上髎穴)、第2(次髎穴)、第3(中髎穴)、第4(下髎穴)骶后孔中直刺1~1.5寸,令患者均匀呼吸,随其呼气时将针分别先浅后深刺入皮肤内天、人、地三层内,待气至,每层连续重复做紧按慢提九数,然后退回至浅层,为一度,反复操作三度,每度均产生热感为适。最后将针按至深层留针30min。时至,随患者吸气将针拔出。每个月经周期1次,连续3个月经周期,3次为一疗程,均在月经来潮第1天行针刺治疗。治疗1次后腹痛止,腹部转热,腰骶部坠胀减轻,经行通畅,1个疗程后,每月经来潮时腹痛趋势递减,仅略有下腹部坠胀感,精神状态佳,月经周期正常,经量增加。治疗后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过食生冷,随访2个月,痛止,未复发。
《诸病源候论》谓“妇人月水来腹痛者,由劳伤血气,以致体虚,受风冷之气客于胞络,损冲、任之脉”,认为痛经多由素体虚弱,肾气亏虚,气血不足,致胞宫失于濡养,“不荣则痛”。正气不足,邪气可干,故《素问·举痛论》云“岐伯日:寒气客于脉外则脉寒,脉寒则缩蜷,缩蜷则脉绌急,绌急则外引小络,故卒然而痛,得炅则痛立止;因重中于寒,则痛久矣。”复感六淫之寒邪,与血相博,加重腹部及腰骶部经脉的挛急,致冲任气血失畅,“不通则痛”。病位在下腹部、连及腰骶,与肝、脾、肾密切相关。
《医宗金鉴》曰:“尾骶骨,即尻骨也……两旁各有四孔,名曰八髎。”八髎属足太阳膀胱,为子宫脏器在体表相对应,其不仅与足少阴肾经互为表里,其上髎、次髎、中髎、下髎均为足太阳膀胱经与足少阳胆经之络、足厥阴肝经、足太阴脾经等诸经相交会[3]。八髎穴治疗痛经机理为疏理肝、胆之气机,调补脾肾,以强腰壮肾,调补冲任。同时其作用局部,与子宫内脏相对应,亦有调理局部经络之功效[4]。烧山火是针刺手法中的较常用的复试手法,集合捻转提插法一体,《针灸大成·三衢杨氏补泻》谓:“烧山火,能除寒,三进一退热涌涌。”《金针赋》谓:“烧山火治顽麻冷痹,先浅后深,用九阳而三进三退,慢提紧按,热至紧闭插针,除寒之有准。”烧山火做为补法可以助长人体阳气,适用各种因寒起病者。实验证明其产热的原理为引发毛细血管的扩张、改善血液循环、代谢旺盛,从而促进局部或全身发热。因此,在针刺八髎穴基础上用烧山火手法,可温阳散寒、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而止痛。
[1] 乐杰.妇产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340-341.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62.
[3] 朱廷祥.八髎探幽[A].中国针灸学会砭石与刮痧专业委员会年会论文集[C].2014.
[4] 宋利和.八髎穴埋线法治疗原发性痛经1例[J].中医临床研究,2014,8(11):42.
R271.917.5
B
1004-2814(2016)03-0269-02
2015-10-26
雪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