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雪梅(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116)
神州药房
菖蒲临床应用与鉴别
王雪梅
(江苏省徐州市铜山区中医院,江苏 徐州 221116)
菖蒲为常用芳香开窍中药,中国药典仅收载石菖蒲一种,但临床应用较多的不仅有石菖蒲,还有九节菖蒲、水菖蒲。笔者在药房工作中发现,由于名称功效近似,加之记载相混,致使多数医者分辨不清,即认为石菖蒲和九节菖蒲为同一种药材,还有人认为水菖蒲就是石菖蒲,甚至有许多医生把九节菖蒲当作优质石菖蒲,捧为上品使用。医生处方写菖蒲,在调剂过程中有付石菖蒲的,有付九节菖蒲的,也有付水菖蒲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药材的合理使用。
现代所述九节菖蒲为毛茛科植物,历代本草均无记载。历代本草书籍中所述之九节菖蒲均指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根茎,不可否认,石菖蒲在古代文献中确实亦称为九节菖蒲,所谓“九节”系指其根茎之环节紧密,一寸有多节,生在贫瘠的石涧缝隙中,因生长缓慢,质地致密,根茎坚小节密,气味芳香浓烈,称为石菖蒲的优质品[1]。久而久之,九节菖蒲竟成为了石菖蒲的优质品的代名词。在古代和近代相当长的时间里,石菖蒲和九节菖蒲两个名称系指同一药材,只是品质不同。但目前临床所用九节菖蒲与古代医学典籍中的九节菖蒲并非一物,为了正确区分使用,现将其各品种分别叙述,希望对临床有所帮助。
九节菖蒲来源于毛茛科植物阿尔泰银莲花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高8~30cm[2]。根茎横生,基生叶无或有,为三出复叶,小叶深裂或有缺刻及粗锯齿,两面均被白色细软柔毛,叶柄长13cm,花单生茎顶,叶状总苞;萼片8~10,花瓣状,白色或淡紫色,雄蕊多数,心皮多数,分离,被白色短毛。瘦果卵圆形或弯月形,密被毛,花柱宿存。花期4~5月,果期5~6月。
石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石菖蒲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高30~40cm[3]。根茎横卧,叶自根茎丛生,无柄,剑状线形,细长,暗绿色,有光泽,无中脉,全缘。花茎扁三棱形,花淡黄绿色,两性,聚成肉穗花序,圆柱形,长5~12cm,花序基部有一叶状的佛焰苞,花期5~6月,果期7~8月。
水菖蒲来源于天南星科植物菖蒲的干燥根茎,多年生草本[3]。根茎粗壮,叶剑形,长50~150cm,宽0.6~1.5cm,革质,基部叶鞘套折,有膜质边缘,中脉在两面均明显凸起,侧脉3~5对,平行。花序柄三棱形,短于叶片,佛焰苞叶状,长30~40cm,宽0.5~1cm,肉穗花序长4~8cm,直径0.6~1.2cm,花淡黄绿色。浆果长椭圆形,红色。花期6~7月,果期8月。
九节菖蒲根茎呈纺锤形,稍弯曲,长2~5cm,直径0.3~0.7cm,表面棕黄色至暗棕色,有多数半环状突起的鳞叶痕,交互排列成节,节上有点状突起的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类白色,粉性,可见浅黄色小点(即维管束)6~9个,排列成环,味微酸[4]。
石菖蒲根茎呈扁圆柱形,弯曲,常有分枝,长3~20cm,直径0.3~1cm。表面灰黄色,红棕色或棕色,有疏密不均的环节,并有略呈扁三角形的叶痕,交互排列,节间长0.2~0.8cm,具细纵纹,下面残留须根或圆点状根痕。质硬而脆,折断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带红。横切面在放大镜下可见内皮层环纹及棕色油细胞,气芳香,味微辛,苦。石菖蒲饮片品呈扁圆形或长条形厚片,外表皮棕褐色或灰棕色,有的可见环节及根痕。切面纤维性,类白色或微红色,有明显环纹及油点[5]。
水菖蒲根茎呈扁圆柱形,少有分枝,长5~15cm,直径1~1.5cm,表面灰褐色、浅棕色,具环节,节间距1~3cm,上方有大型三角形的叶痕,左右交互排列,下方具有多数凹陷的圆点状根痕。质软,断面海绵样,类白色或淡棕色。内皮层环明显,有多数小空洞及维管束小点。略有泥腥气,味辛。水菖蒲饮片为类圆形或椭圆形片状,周边淡黄棕色或暗褐色。切面类白色或淡棕色,呈海绵状,有一明显环纹,具筋脉点和小孔。
九节菖蒲表皮细胞扁平,外壁增厚,黄棕色,皮层为10余列薄壁细胞,外缘有单个散在的石细胞,类圆形或椭圆形,壁稍厚,可见纹孔及孔沟。维管束外韧型,较小,6~12个环列;韧皮部细胞扁缩,形成层不明显,木质部导管多角形或类圆形,髓宽广。薄壁细胞充满淀粉粒,单粒呈圆形或椭圆形,脐点裂缝状或点状,复粒由2~3分粒组成。
石菖蒲表皮细胞外壁增厚,棕色,有的含红棕色物,皮层宽广,散有纤维束和叶迹维管束;叶迹维管束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成环,木化;内皮层明显,中柱维管束周木型及外韧型,维管束鞘纤维较少,纤维束和维管束鞘纤维周围细胞中含草酸钙方晶,形成晶纤维,薄壁组织中散有类圆形油细胞,并含淀粉粒[5]。
水菖蒲薄壁细胞作圆链状排列,有大型细胞间隙,为海绵状的通气组织。于每一圆链连接处为一较大的圆形油细胞,维管束鞘纤维不发达;中柱无纤维束,纤维束及维管束周围的一圈细胞通常不含草酸钙方晶[6]。
九节菖蒲:温,辛,味微酸而稍麻舌。开窍逐痰,宽中祛湿,温化痰湿,主治热病神昏谵语,癫痫,痰厥,多梦键忘,神经官能症,耳鸣耳聋,消化不良,呕吐恶心,胸闷腹胀,脘腹痞满,风寒湿痹;外用治痈疽,湿疮。常用量1.5~6g。
石菖蒲:微温,味微辛,苦,气芳香。宁神开窍,醒神益智,温中和胃。主治湿痰内阻,神志不清,健忘失眠,胸腹胀闷,脘痞不饥,多梦。久痢不止,食欲不振,耳鸣耳聋。常用量6~12g。
水菖蒲:温,味苦辛,具浓烈而特异芳香。芳香开窍,和中辟浊,健脾利湿,杀虫止痒。主治痰厥昏迷,中风,癫痫,惊悸健忘,耳鸣耳聋,食积腹痛,痢疾泄泻,风湿疼痛,湿疹,疥疮。常用量3~9g。
九节菖蒲:根茎含棕榈酸、银莲花素、琥珀酸、谷甾醇、白头翁素等。
石菖蒲:含糖类、黄酮、生物碱、有机酸、氨基酸、石菖蒲醚、挥发油1~3%,油中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含量62.38%)、α细辛醚[7]。
水菖蒲:含有挥发油3%,油中主要成分为β细辛醚、α细辛醚、细辛醛、丁香酚等。
写九节菖蒲、节菖蒲、太原菖、京菖蒲均付九节菖蒲,写石菖蒲、菖蒲、干菖蒲均付石菖蒲,写水菖蒲、白菖蒲均付水菖蒲[8]。
3种菖蒲外观特性和功效有相同之处,九节菖蒲开窍作用最强,其次为石菖蒲,最差为水菖蒲,化湿和胃以石菖蒲见长,健脾除湿以水菖蒲力胜,石菖蒲兼聪耳明目之功,水菖蒲具消痈除痹之效,九节菖蒲有醒脾安神之用。但由于其属于不同来源的植物,所含化学成分也不尽相同,所以不能混用。
目前,九节菖蒲及水菖蒲虽然在药典中已不再收载,但市场仍然有售,临床也在应用。所以建议医生在临床使用时,要特别谨慎,严格注意区分并且准确书写,中药调剂人员要按规范要求准确调配,以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
[参考文献]
[1] 肖耀军.石菖蒲与九节菖蒲的鉴别使用[J].北京中医药,2011,30(1):56-67.
[2] 全国中等卫生学校中草药学编写组.中草药学[M].广州:广东人民出版社,1980:72.
[3] 李家实.中国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20.
[3] 李家实.中国鉴定学[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96:222.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3:4.
[5]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10:85.
[6] 何爱玲,王保民.比较鉴别石菖蒲和水菖蒲[J].中国实用医药,2013,8(25):241.
[7] 陈化利,廖卫平.石菖蒲挥发油对癫痫大鼠海马氨基酸含量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04.29(7):672.
[8] 张国文.江苏省中药饮片炮制规范[M].南京:江苏省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31.
[中图分类号]R282.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4-2814(2016)06-0619-02
[收稿日期]2016-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