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防”医学救援队实战化训练探析*

2016-04-05 11:58王猷金唐木涛车吉泊佟立波
实用医药杂志 2016年11期
关键词:三防救援医学

王猷金,唐木涛,车吉泊,赵 勇,王 骞,佟立波,党 勃,刘 莹

“三防”医学救援队实战化训练探析*

王猷金,唐木涛,车吉泊,赵勇,王骞,佟立波,党勃,刘莹*

三防医学;医疗队;实战化训练

当前,实战化训练在全军蓬勃兴起,实战化训练已成为我军建设的主导思想。“三防”医学救援队作为战略战役支援保障力量,担负平战时核化生武器袭击和突发事件的特种医学救援保障任务[1],其保障功能在近年来非战争军事行动中得到充分发挥。随着国际国内安全形势的不断变化,核生化武器日益成为国家军事威慑的重要手段,“三防”医学救援的地位更重要,任务更艰巨。因此,必须以强军目标为统领,认真研究解决“三防”实战化训练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全面提高实战保障能力。

1 存在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1.1训练作风不够扎实在训练指导上,一切为打赢的战斗力标准还没能牢固确立。险不练兵、危不施训消极保安全倾向在部分单位还有一定市场,险难课目不敢训、复杂课目不愿训,训练在低层次循环。在训练态度上,和平积习在个别官兵身上根深蒂固,参训议训积极性不高,训练中贪图安逸,满足于理论明白了、标准掌握了,但操作欠熟练,实战技能不精,高文凭不能转化为高技能。在训练要求上,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训练中拉程序、走过场、念稿子、背台词,讲套话、演套路,要求不严,标准不高。夏季海训、冬季野营拉练重形式轻内容,重过程轻实效,徒步行军安排多,专业课目练得少,部分单位甚至装备物资携带不齐全,训练效果难保证。

1.2组织指挥能力不强“三防”医学救援属于特种医学救援,专业性强、分工细、类别多,从专业技术干部到专家型人才或卫勤领导,培养周期长、难度大,而且很难做到既精专业又懂管理、既会指挥又善组训。目前”三防”医学救援队指挥员通常由疾控中心副职领导担任,组织指挥能力普遍较弱。尤其是新编制调整后,“三防”医学救援队指挥组成员减少,难以互相补台,分队指挥员的指挥通联、协同配合、临机情况处置等能力相对较弱,“三防”医学救援的指挥控制、情报侦察、力量协同等缺少实际编组训练,大多时间停留在嘴上、纸上。

1.3预案方案操作性差目前,各级都十分重视战备方案预案的制订,但距“拿出来就能用、照着就能做”的标准还有相当大的差距。普遍存在情况预设简单、多种方案一套模式、平战时任务设想千篇一律、遇有任务临时调整人员和装备、机动编组随意性大等问题,有的单位甚至多年一套方案,制定后就束之高阁,不随形势调整、不针对任务完善、不组织传达学习贯彻,个别官兵职责不明、任务不清,致使方案预案成了应对检查的样子、柜子里的摆设,没有得到有效落实。

1.4环境条件建设滞后实战化训练的本质是在近似实战的环境条件下进行的训练。目前,在构建逼真战场环境和训练条件建设方面还存在诸多不足。训练场地方面,存在总体建设水平不高,设施简陋,地幅受限,结构功能不完善等问题;训练演练背景设置上,缺少信息对抗、电磁干扰、核生化威胁等要素;模拟训练方面,模拟训练器材短缺,现役装备反复操作损坏率高,难以保障实际训练需要;网络训练方面,训练信息系统技术标准不一,数据采集不完整,数学模型不先进,保障法研究等训练科研成果推广应用和共享程度还不高。

1.5体系机制亟待完善一体化联合作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联合训练也是实战化训练的应有之义,但受编制、体制、机制等因素的制约,“三防”医学救援实战化训练还难以深入。目前“三防”医学救援训练管理条块分割严重,本应由防化、卫生等部门联合组织参与的训练演练往往成为卫勤分队的“独角戏”,训练体系还不健全。与保障对象的对接训练说得多、做得少,“三防”医学救援训练还没有纳入部队同步训练内容,联合训练运行机制还有待完善。

1.6训练重心有所偏移战时不同于平时,战场保障也不同于日常工作和应急救援。由于受日常环境条件的影响,关注的重点有所偏差,训练的重心有所偏移。主要表现为:在训练内容上专业训练多,勤务训练、体能训练、心理训练少,致使专业强、体能弱、战场适应和生存能力弱。在训练组织上,定人定岗训练多、轮岗训练少,岗位练兵多、分队合练少,闭门单练多、与保障对象对接演练少,桌面推演多、单项训练多,全员全装全程全要素演练少。在实兵演练上,多是以少代多、以近代远,背景单一,环境简单,危局、险局、困局设置少,训练强度小、难度低。在训练研究上,回顾性研究多、面对未来战争的前瞻性探索少,应急保障研究多、应战内容研究少。

2 加强“三防”医学救援队实战化训练的思考

2.1端正指导,扎实转变训风演风考风正确的训练指导和扎实的训练作风是开展实战化训练的基本保证。历史经验反复告诫我们,能战方能止战,能打方能不打,越不能打越可能挨打。要切实抓好官兵的思想教育,铸牢“练为战”思想根基,始终做到“脑子里永远有任务,眼睛里永远有敌人,肩膀上永远有责任,胸膛里永远有激情”[2],牢固确立当兵打仗、带兵打仗、练兵打仗的思想;要树立求真务实训练导向,以领导干部为重点,坚决纠正降低训练标准和难度、消极保安全的不良倾向,促使部队由关注“安全第一”向崇尚“打赢第一”转变;要从实战出发,重点整改演习、检查考核中的训练作风,坚决纠正检查考核中弄虚作假、报喜藏忧等问题,切实摒弃练为看、练为演、练为考的消极思想。

2.2专攻精练,全面提高组织指挥能力千军万马靠指挥。能打胜仗的指挥能力既是打出来的,也是练出来的。解决指挥能力不够问题,应站在信息化舞台上练兵练将,以指挥员指挥能力的提高,带动“三防”医学保障能力的提升。一是利用“平台”练。将“三防”医学救援纳入军队一体化指挥平台训练内容,利用现代指挥手段,锤炼指挥员联合作战、联合保障筹划能力。二是抓住“时机”练。利用在机动、展开、侦察、防卫、协同等时机,由不同要素的指挥员轮流指挥,提升协同意识和指挥控制能力。三是瞄准“重点”练。要对照指挥通联的薄弱点、行动协同的关键点、保障力量的结合点,按照“逐单元训练、逐级合成”的思路分阶段合练。四是纳入“一体”练。改变目前卫生系统自成体系的训练格局,坚持自上而下的顶层设计与自下而上的逐层落实相结合,将“三防”医学救援训练纳入部队军事训练同步筹划、同步组织、同步实施,真正实现战训一体、训保一体,全面提高组织指挥能力。

2.3搞透情况,切实做好做实预案方案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当前我军30余年未打仗、世界70余年未爆发大规模核生化战争的情况下,我们只能根据使命任务和情况设想制定预案方案,并据此确定训练课题,在依案训练中不断检验、完善预案方案,实现使命任务、预案方案和训练课题三位一体、紧密衔接,达成提升保障能力之目标。因此,要充分发挥预案方案的实战化训练导向和检验作用,将其做细做实,推动实战化训练深入开展。一把作战对手搞透。要加强未来作战对手研究,对手的研发力量、研发进展情况,核生化武器配备类型、数量及其使用决心,将会在什么情况条件下使用等情况都要搞透,在知敌的基础上“克敌、胜敌”。二把保障需求搞透。保障对象、保障力量、保障装备、保障技能、保障水平、保障条件、保障环境等都要搞透,保障对象可能会在什么时机、什么地点受到核生化武器攻击,会产生多少、什么伤情的伤员,会发生什么次生危害,如何得到预警情报,在什么情况下要做好防护、怎样防护,遭受攻击后需要什么种类、需要多少救援力量和装备,怎么组织指挥等问题要研究清楚。三把自身能力搞透。自身组织指挥能力、应急反应能力、远程机动能力、全维防护能力、通信联络能力、野营保障能力、部署展开能力、战场环境适应能力以及快速侦检能力、检伤分类能力、紧急救治能力、野战洗消能力、伤员前接后送能力等搞透,明白自身能干什么、能干多少,距离满足保障需求是否有差距,是否需要外部支援、在什么情况下需要上级支援等。四把协同对象搞透。“三防”医学救援涉及侦察预警、防化防空、战场搜救、防疫防护、专科救治、交通运输、工程救援、宣传教育、警戒防卫、食宿保障、消防等众多部门和力量,需要联合救援、协同保障,才能完成救援任务。因此,要深入研究,精细计算,把协同对象、协同环节、协同时机等搞透,精确制定协同方案。五把支援力量搞透。根据担负的救援任务,单纯依靠自身力量无法完成的情况下,就需要请求上级支援。需要什么类别的支援力量、多大规模、需具备的能力水平、需要注意的问题等都要搞清楚,及时形成建议案上报,以便上级科学决策。六把预案方案搞透。核化生武器作为战略战役武器,一旦使用具有杀伤范围广、污(沾)染危害重、伤员数量多、搜救后送难、时限救治要求高、社会和政治影响大等特点,需要动员战略、战役、战术各级救援力量和社会力量协同作战,救援组织实施难、资源消耗多,是一项巨大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国家和军队从战略层面搞好顶层设计,制定总体预案及与之配套的战略支援、区域与建制保障相结合的预案方案并根据情况变化定期组织修订、学习、演练,使之上下衔接、系统配套、各司其职、协同顺畅,确保关键时刻能用、实用、管用。

2.4多法并举,大力改善训练环境条件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这就要求我们按照训战一致的原则,构设近似实战的训练环境以支撑实战保障能力的生成和提升。一是构建复杂实战环境。要紧贴使命课题,加大投入,加强训练场地建设,健全训练设施,利用声、光、电、磁、网等多种手段,精心构建复杂战场态势,多设危局、险局,营造实战氛围,努力实现训练环境最大限度地贴近战场实际。二是充分利用自然条件。按照全域作战、全域保障要求,充分利用野外驻训、夏季海训、冬季拉练等时机,选择雨雾风雪等不良天候,挑选雪域高原、戈壁沙漠等险恶地形,利用复杂海情、空情组织高难度、高强度等挑战极限的训练。三是加强技术装备建设。当前,“三防”医学救援装备与平战时的实际需求相比还有较大差距[3]。要紧贴提高信息化条件下体系作战能力的时代背景,把“三防”救援装备建设纳入全军信息化建设整体规划,加大自主创新力度,推动我国新一代核生化防护技术装备体系发展,重点加强监测预警、单兵与集体防护、侦检与洗消、急救与诊断装备建设,提高装备的模块化、集成化、信息化水平,实现救援现场实时感知,救援资源实时可知,救援数据实时共享,救援指挥实时可控。四是建立专业训练基地。由于日常大规模核化生武器袭击的罕见性及“三防”专业的特殊性等原因,导致院校培养的“三防”医学专业人才比较稀少,造成专业救援力量严重不足。为满足应急应战需要,建议建立环境逼真、要素齐全、装备精良、师资雄厚的“三防”医学救援专业培训基地,定期组织“三防”医学救援骨干培训、全员轮训和综合演练,促进“三防”医学救援能力全面提升。

2.5平战一体,健全联合训练体系机制当前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发达国家新型作战手段实现质的飞跃,美国将“全球快速打击”系统升级为“全球瞬时打击”系统,对现有以核武器为基础的战略遏制体系构成巨大挑战[4]。“三防”医学救援队作为战略战役支援保障力量,保障任务将空前艰巨,健全平战一体、联合训练体系和运行机制刻不容缓。一是纳入国家安全战略。将应对核生化威胁提升为国家安全战略,完善国家应对核生化威胁总体预案体系,明确军地各相关单位作为应对核生化威胁骨干和拳头力量,健全军民结合、平战一体、常态运行、体制健全的组织、指挥体系和训练、保障体系,为“三防”医学救援训练提供体系支撑。二是融入联合作战训练。一体化联合作战已成为现代战争的基本作战样式,核生化威胁下的军兵种联合训练、军地联合保障也是实战化训练的应有之义。要加强训练的顶层设计,出台“三防”医学救援训练法规制度,科学统筹全军和国家的“三防”医学救援训练工作,促进当前“三防”医学救援训练由抽组单位闭门单练向开门合练、军种独练向全军同练、军队偶练向军民常练转变。三是并入日常应急救援。当前包括“8·12”天津港化学品爆炸事件在内的化学品安全生产事故接连不断,SARS、H1N1、MARS和埃博拉出血热等传染病疫情层出不穷,日本福岛核事故等核安全挑战依然严峻,对核生化安全环境构成重大现实威胁。我军“三防”医学救援队作为国家应急救援骨干力量,应在国家统一部署下,积极参与地方和国际核生化事故应急救援行动,在实践中宣传“三防”知识,检验保障能力,锻炼保障队伍,锤炼保障技能,积累保障经验。

2.6突出实战,切实提升训练质量效益实战化训练是以实战为牵引、以打得赢为标准的训练。军人的天职是打仗,这就要求我们全部精力要向战场聚焦,训练重心要向实战倾斜,创新训练机制,推动实战化训练深入开展。一是共同科目要严训。以人人都是战斗员的标准,将共同科目训练常态化。扎实落实每个工作日最后1个小时体能训练时间,认真组织军事理论、射击、军事地形图使用、远程机动、战术基础等共同科目训练,要将训练成绩与职级晋升、评优评先挂钩,实行一票否决,切实增强军事共同科目训练的主动性、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专业技能要精训。始终将专业技能作为提高救援能力的关键环节来抓,对侦验、分类、洗消和通气、止血、包扎、固定、搬运等基本技能要反复练习,精益求精。在突出“精”“专”的同时,要在“博”上下功夫,广泛开展一专多能、一人多岗训练,争取人人成为多面手,努力提高全面素质。推行专业升级训练机制,摸索内容递进、标准递增、能力递升分级分类组训法,采取“小培训、小竞赛、小检查、小讲评”等方式开展岗位练兵比武活动,以考促训,以赛促训。三是联合训练要常训。适应联合作战联合保障需求,改变卫生系统按建制自成体系的训练格局,对“三防”医学救援各级指挥机构和各专业力量按保障功能进行模块组合式训练编组,让每个保障细胞植入联合基因。将“三防”医学救援训练纳入由多军兵种参加的合成军师旅团级训练和新型作战力量运用的特定作战编组训练,让“联”成为常态要求、刚性标准,让联合训练这道“年夜饭”变成“家常菜”,真正实现联合作战、联合训练、联合保障。四是训练研究要领训。军事训练研究要面向未来战场,为增强实战化训练成效、助推实战保障能力提升充分发挥支撑引领作用。要严把立项关,做到不为战场服务的项目不立,不聚焦实战的项目不立,不能提升实战化训练质量和效益的项目不立。在研究内容上,要突出未来战场新型、小型化核生化武器和微波、电磁、激光等新概念武器损伤机理和防治措施研究,突出新形势下“三防”医学救援特点规律研究,突出战区联合作战指挥体制下军队“三防”医学救援体系健全完善和联合训练、联合保障运行机制研究以及信息化条件下大数据、云计算、互联网+、虚拟仿真等新技术在“三防”医学救援训练中的研究应用等,为推动实战化训练深入创新发展提供强大助力。

[1]王常有,刘卫,张馥,等.“三防”医学救援队面临的形势与现场处置工作要点[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9,27(1):50.

[2]本报评论员.打仗意识强战斗力标准就软不了[N].解放军报,2014-02-27(1).

[3]法云智,房彤宇,米献淼,等.重大活动“三防”医学现场救援准备的做法与思考[J].解放军预防医学杂志,2009,27(5):369.

[4]肖天亮.顺应军事变革潮流把握改革主动[N].解放军报,2016-01-05(6).

[2016-05-23收稿,2016-06-20修回]

[本文编辑:刘立平]

R197.8

C

10.14172/j.issn1671-4008.2016.11.040

全军后勤科研计划面上项目(CWS12J070)

250014山东济南,济南军区联勤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王猷金,唐木涛,车吉泊,赵勇,王骞,佟立波,党勃,刘莹)

刘莹,Email:lyly8707@163.com

猜你喜欢
三防救援医学
紧急救援
医学的进步
3D打印大救援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冬至要“三防”
癫痫发作有“三防”
医学
救援行动
医学、生命科学类
紧急救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