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婷,姚艳东
护理
运动分级量化护理应用于糖尿病患者对其血糖控制的影响
刘婷,姚艳东
目的研究糖尿病患者采用运动分级量化护理对血糖控制的影响。方法抽选出2013年2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展开研究,根据组间对照和自身对照的原则结合随机奇偶数字法将86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用运动分级量化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随访3个月后分析归纳两组血糖控制水平、血脂、血压、体重指数以及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结果干预3个月后观察组BMI、血压、血脂指标、FBG、2hFBG以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显著改善,与干预前比较P<0.05,与对照组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两组药物使用剂量较干预前明显降低,但观察组降低显著,与对照组比较P<0.05;统计学差异显著。结论(1)糖尿病患者采用运动分级量化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血红蛋白、血脂及血压水平,降低降糖药物的使用量,对糖尿病患者糖代谢的纠正有促进作用。(2)运动分级量化护理的实施无须设备,不受场地约束,便于对运动强度和动作的控制,在临床和社区均可推广应用。
糖尿病;运动分级量化护理;糖代谢;血脂
目前,糖尿病是临床常见的综合性疾病,主要发病因素与环境、遗传因素相关。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者例数仍不断增加,中国糖尿病患者目前数量已经超过1亿,且随着年龄的增长患病概率逐年增加[1]。缺乏运动、肥胖、饮食习惯等均增加发病概率。近几年,因为生活节奏、饮食模式以及工作压力等因素,糖尿病的发病逐渐向青年化发展。糖尿病的治疗和控制将是21世纪最具挑战的难题,故针对糖尿病患者采用行为干预、护理结合药物治疗以阻断病情的发展成为主要趋势。中国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达标率低下;提高疗效和血糖控制率是临床医师的目标。已经存在相关的报道认为运动对糖尿病患者病情的控制与典型临床用药效果相比更佳[2]。因此,糖尿病的运动及护理备受临床专家的重视。在糖尿病整个疾病发展中,从最早期的胰岛素抵抗发展至糖耐量异常,再到血糖显著升高的状态,运动均可对整个病理生理过程的每一环节产生作用,具有药物治疗达不到的效果。合理的运动不仅可以有效改善体质指数,降低血糖,预防并治疗代谢综合征等,还对机体的整体功能有显著调节作用,保证患者生活质量[3]。为探究糖尿病患者有效的运动护理方法,笔者对43例糖尿病患者采用运动分级量化护理并与常规护理的43例进行对照,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1一般资料抽选2013年2月—2015年7月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86例糖尿病患者,根据WHO制定的《糖尿病诊断标准》,排除空腹血糖水低于6.7 mmol/L及心肺功能、肝肾功能不全等患者,排除肢体不协调及无法熟练完成运动者[4];根据组间对照和自身对照的原则结合随机奇偶数字法将86例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其中观察组男23例,女20例;年龄26~78岁,平均(42.8±10.7)岁;病程1~15年,平均(5.3±3.3)年。对照组男25例,女18例;年龄25~80岁,平均(43.5±11.7)岁;病程1~15年,平均(5.8±3.6)年。两组在男女构成比例、平均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的比较上,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所有患者均在常规应用降糖药物治疗的前提下,接受护士制定的护理程序,并采用组内前后自身对照和组间对照的方法对结果进行分析。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的糖尿病患者护理,入院后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入院宣教,并在治疗的同时让患者家属也配合完成护理工作,指导患者按时按量服用药物,并对饮食进行干预,选择合理的运动方法适量运动,保证病房内干净整洁,通风情况良好、温湿度适宜等。观察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运动分级量化护理:运动处方通过护士结合患者的一般资料,如身高、体重、合并疾病、饮食习惯、工作、运动情况、心肺功能等设计,并在主管医师的指导下完善。(1)首先由护士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运动分级护理的目的,发放相关资料手册,并强调运动的重要性;其次对患者的运动负荷量进行测试,并根据测试结果进行运动分级量化护理。(2)运动负荷测试:采用运动心率表、能量监测仪、计步器等对不同分级的运动处方的体验运动进行检测,医护人员对受试者采取保护措施并监护其严格按照运动处方内容(光碟播放形式)做完整套运动。通过对不同仪器记录结果、受试者主管疲劳程度等对运动处方的安全性和强度进行测定。(3)运动分级量化护理实施:根据测试结果将运动量分为4个等级。一级运动主要是采用按摩的手法,按摩运动神经,对感觉神经造成刺激,通过穴位、经络、肌肉等的揉、捏、敲等,帮助患者运动,由患者自身、护士或家属实施,目的是增加患者抗阻力;二级运动主要包含呼吸、卧位、坐位三个部分,通过不同体位的运动配合呼吸调理;卧位运动主要为保持卧位的体位仰卧起坐,坐位运动主要为保持坐位体位下进行的上肢屈伸、躯干转动、挺身、扭腰、敲打下肢等;不同体位的运动配合对全身进行牵拉,调动肌肉群的运动以改善远端微循环;配合深呼吸、扩胸等运动锻炼呼吸功能;三级运动主要是轻柔缓慢的有氧运动,如太极拳等,动作缓慢,舒经活络,调节脏腑功能,锻炼心肺功能;四级运动为强度较大的有氧运动,如体操、慢跑等,具有运动节奏但强度适中,无冲击力,以降低血糖,消耗能量,使机体胰岛素敏感性增强,平衡机体,强化心肺功能。(4)观察组患者在护士的监护下,在餐后1 h进行45 min的运动,1周锻炼6 d,运动护理干预共进行3个月。
1.3观察指标基于人文化的理念,在允许范围内对运动的患者适宜调整药物治疗方案,防止低血糖或高血糖的发生。(1)对患者护理期间降糖药物的使用情况进行统计,统计方法为对初始治疗中的每一种单药药物剂量记录,并在干预后对其再次记录,比较药物增减程度,以百分比表示。(2)监测干预前后两组体质指数(BMI),患者入院后24 h内及干预3个月后经肘静脉采血完成各项指标检查,清晨采集肘静脉血约5 ml,经EDTA-K2真空抗凝管收集,混合均匀,所有患者的标本均在4 h内完成检测。维持3000 r/min的离心速度进行10 min的离心后,取上层清液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 (2hFBG)、糖化血红蛋白 (HbAlc)、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等。标本测定方法:均采用奥林巴斯的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600)进行检测[5,6]。
1.4统计学处理试验结果数据校对后均录入SPSS 18.0统计学检验系统进行检验,计量数据表示为(),通过配对t检验,计数数据表示为(%),通过χ2检验,P<0.05认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干预前后两组体质指数、血脂和血压水平比较
干预前两组体质指数(BMI)、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LDL)、高密度脂蛋白(HDL)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恢复,组内进行干预前后配对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组间进行干预后配对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两组BMI、血脂及血压各项指标比较()
表1 干预前后两组BMI、血脂及血压各项指标比较()
注:干预3个月后两组组内进行干预前后配对t检验,P<0.05;组间进行干预后配对t检验,P<0.05
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BMI(kg/m2) 24.8±2.9 22.8±1.7 25.1±3.2 23.5±1.5 DBP(mmHg) 85.5±6.4 79.4±3.2 86.2±6.9 85.5±3.8 SBP(mmHg) 128.7±7.3 110.7±8.9 129.6±7.7 124.6±5.3 TC(mmol/L) 3.8±0.6 3.3±0.4 4.1±0.9 3.9±0.3 TG(mmol/L) 2.6±1.2 1.6±0.7 2.6±1.3 2.2±0.6 LDL(mmol/L) 2.7±0.8 2.9±0.7 2.6±0.9 2.7±0.5 HDL(mmol/L) 1.4±0.5 1.2±0.4 1.3±0.6 1.4±0.2
2.2干预前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干预前两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无明显差异(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各项指标均有明显恢复,组内进行干预前后配对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组间进行干预后配对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2。
表2 干预前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表2 干预前后两组血糖控制情况比较()
注:干预3个月后两组组内进行干预前后配对t检验,P<0.05;组间进行干预后配对t检验,P<0.05。
指标 观察组 对照组干预前 干预后 干预前 干预后FBG(mmol/L) 7.9±0.7 6.4±1.4 8.1±0.9 6.9±1.5 2hFBG(mmol/L) 11.8±3.9 7.5±1.6 12.1±4.1 9.8±2.1 HbAlc(%) 8.3±2.5 6.5±1.4 8.4±2.7 7.8±1.6
2.3干预前后两组降糖药物使用剂量比较干预前两组降糖药物使用剂量无明显差异 (P>0.05);干预3个月后两组药物使用剂量明显下降,但观察组降低幅度更大,组内进行干预前后配对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组间进行干预后配对t检验,统计学差异显著(P<0.05)。见表3。
表3 干预前后两组降糖药物使用剂量比较(,%)
表3 干预前后两组降糖药物使用剂量比较(,%)
注:以干预前药物使用剂量为100.0%计算。干预3个月后两组组内进行干预前后配对t检验,P<0.05;组间进行干预后配对t检验,P<0.05。
观察组 对照组干预前 100.0±2.6 100.0±2.5干预后 45.7±3.8 79.6±5.4
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主要原因跟血糖水平过高、血压值过高对机体造成损伤有关,远期预后效果往往较差。因为其极易反复发作,多数患者并发症的发生是因为各种原因长期作用而导致的,临床上对其治疗的主要手段为对症支持治疗,对患者的血糖、血压以及血脂均进行严格的控制[7,8]。糖尿病患者多伴有脂代谢紊乱,大部分以三酰甘油水平上升为主。三酰甘油水平上升让低密度脂蛋白由小颗粒型转变成大颗粒型,并对其代谢产生影响。对于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并发症的治疗,应根据患者的基本情况采取针对性治疗并辅以早期应用胰岛素,针对存在明显损伤的患者不仅具有对血糖的调控作用,还对心血管的内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除针对性临床治疗外,辅助护理干预亦具有重要意义。糖尿病患者运动分级量化护理主要是根据患者运动负荷量设计的护理干预,相关报道认为具有规律性的运动能够有效改善糖尿病患者机体功能[9-11]。通过运动护理干预,能够适量消耗机体能量,控制体质量,维持机体代谢功能平衡,进而保证血糖、血压以及血脂的代谢,同时锻炼心肺功能,有利于机体内循环改善。该研究中两组研究对象干预3个月后血脂、血压、体质指数显著改善,但观察组改善更显著;且其血糖指标恢复优于对照组,降糖药物的使用剂量显著下降,统计学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提示运动分级量化护理对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具有积极意义,可显著改善代谢功能,降低药物的使用量。运动分级量化护理是以常规药物控制血糖、患者的运动负荷为基础,按照其生活习性、对运动的耐受能力而制定的运动方案,具有极强的针对性,同时对不同的运动方式、运动量进行设计,结合临床患者的实际情况分级进行护理,并指导;患者状态良好时可适量增强运动或运动多样化,患者病情加重则减少运动量或改变运动方法,并借助家属和医务人员的力量,以便能够更好地适应运动[12,13]。即使是卧床不起的病情严重患者仍可接受运动护理,保证肌肉群得到锻炼,调节机体循环。根据不同的运动负荷量,将运动处方分级量化处理,针对性干预可满足不同严重程度、状态下患者对运动的需求,并采用不同的运动方式、强度、时间以达到运动护理的目的。适量维持长时间的运动锻炼对降血糖具有促进作用,机体在锻炼后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强,有效降低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含量,同时有效控制血压,改善血脂代谢情况,提示长时间的有氧运动接近药物治疗的血糖控制效果,能够改善机体代谢功能[14,15]。同时对运动的量进行掌控,有效降低药物使用剂量,既达到对血糖的控制目的,又降低药物的应用。
综上所述,运动分级量化护理在糖尿病患者的应用中与药物治疗效果相近,有效控制血压、血糖,改善脂代谢,同时有效减少药物使用量,建议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1]易容,张海平.老年糖尿病患者体力活动现状与运动护理对策[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5,35(23):6895-6896.
[2]李琦.运动护理指导和个体化饮食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研究[J].临床医学工程,2014,18(8):1043-1044.
[3]赵庆霞,刘芬,陈香,等.运动护理干预对妊娠糖尿病高危孕妇活动量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1(15):1896-1898.
[4]Benetos A,Novella JL,Guerci B,et al.Pragmatic diabetes management in nursing homes:Individual care plan[J].Journal of the American Medical Directors Association,2013,14(11):791-800.
[5]刘莉美,李蕾,薛鹏,等.2型糖尿病新诊者实施运动和护理干预的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3,29(28):16-18.
[6]DeSoutoBarreto P,Sanz C,Vellas B,et al.Drug treatment for diabetes in nursing home residents[J].Diabetic Medicine:A Journal of the British Diabetic Association,2014,31(5):570-576.
[7]赵丽华,陈卫军,谢菊美,等.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引导下持续调整妊娠糖尿病患者饮食运动量的效果分析[J].护士进修杂志,2014,16(4):337-338.
[8]何叶,绳宇.空巢老年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水平和生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36-138.
[9]Gadsby R.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stomy(PEG)feeding in elderly people with diabetes resident in nursing homes[J]. J Nutr Health Aqing,2013,17(1):16-18.
[10]宋美银.糖尿病患者的内科护理临床研究分析[J].临床医学,2013,33(8):3-4.
[11]刘薇薇,王媛媛,陈君逸,等.北京市社区糖尿病患者自我管理现况调查[J].中国全科医学,2013,16(10):1167-1169.
[12]Zheng S,Min Z,Yanqing H,et al.Summaries of nursing carerelated systematic reviews from the cochrane library:Adenosinediphosphate receptor antagonists for the prevention of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The Journal of Cardiovascular Nursing,2013,28(5):405-406.
[13]宋慧娜,何露斯,高艳红,等.不同运动护理干预方案对2型糖尿病伴肥胖病人血糖水平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5,28(22):2733-2737.
[14]Caro-Bautista J,Martín-Santos FJ,Morales-Asencio JM,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psychometric properties and theoretical grounding of instruments evaluating self-care in people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14,70(6):1209-1227.
[15]高敏,刘延迪,李菲,等.神户分级系统在糖尿病足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5,31(10):760-761.
[2016-05-20收稿,2016-06-18修回]
[本文编辑:吴蓉]
Impact of motion hierarchical quantitative nursing used in diabetic patients on their blood glucosecontrol
LIU Ting,YAO Yan-dong.No.1 Dept.of the First Area of Qingdao First Sanatorium Navy,Qingdao,Shandong 260000,China
ObjectiveToresearchfortheeffectofdiabeticpatients
motionhierarchical quantitative nursing on their blood glucose control.MethodsThe 86 patients with diabetes were selected who admitted from February 2013 to July 2015 in author's hospital,according to the principle of control between groups and patient-self control and random parity digital method 43 cases of the 86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another 43 cases as control group;observation group adopted hierarchical quantitative nursing,control group took conventional care;Follow-up of 3 months analysed and summarized two group's blood glucose control level,blood lipid,blood pressure,body mass index,and the usage of hypoglycemic drugs.Results Observation group after 3 months of follow-up,BMI,blood pressure,blood lipid index,FBG,2 HFBG and glycated hemoglobin level got improved significantly,compared with before intervention(P<0.05),compared with control group there was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Two group's drug dosage significantly decreased than before,but the observation group reduced significantly more than control group(P<0.05).Conclusion1)Diabetic patients
movement hierarchical quantification care can significantly improve their fasting blood glucose,2 h postprandial blood glucose,hemoglobin,blood lipid and blood pressure levels,the usage of hypoglycemic drugs was reduced,and the correction of glucose metabolism got promoted.2)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hierarchical quantification nursing is not necessery to need equipment and subject to site constraints,is advantageou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exercise intensity and action,can be popularized to apply in clinical and community practice.
Diabetes;Grading quantitative care movement;Glycometabolism;Blood lipid
R473.5
A
10.14172/j.issn1671-4008.2016.11.028
266071山东青岛,海军青岛第一疗养院第一疗养区一科(刘婷,姚艳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