仉明亮 马力克·艾则孜
(新疆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山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
仉明亮 马力克·艾则孜
(新疆自治区动物卫生监督所,新疆乌鲁木齐 830011)
2016年3月乌鲁木齐县永丰乡养殖户饲养的250只山羊中,47只有明显症状,至3月27日报诊时,已死亡12只。经对死畜病理解剖、粪便虫卵沉淀检查及流行病学调查,诊断为山羊肝片吸虫病。
山羊;肝片吸虫;预防;治疗
肝片吸虫病是牛、羊、山羊最主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它是由寄生于黄牛、水牛、山羊、绵羊等各种反刍动物的肝脏胆管中的肝片形吸虫所引起。马属动物及野生动物也可寄生,并且可寄生于人。该病能引起急性或慢性的肝炎和胆管炎,并继发全性的中毒和营养障碍,常引起幼畜的大批死亡。
乌鲁木齐县永丰乡某养殖户的250只山羊,只发生以腹泻为主症状的疾病,发病后曾以恩诺沙星注射3天,末见好转,于2016年3月27日求治。
症状的表现程度根据虫体多少、山羊的年龄、山羊的体质以及感染后的饲养管理情况而分为急性型和慢性型。
急性型:多见于秋季,表现为体温升高,发病山羊消瘦,贫血,粘膜苍白,消化不良,精神沉郁,食欲废绝,偶有腹泻。肝区叩诊时半浊音区扩大,敏感性增高,病羊迅速贫血。有些病例表现症状后3~5d发生死亡。
慢性型:最为常见,可发生在任何季节。病程发展很慢,一般在1~2个月后体温稍有升高,食欲略见降低;眼睑、下颌、胸下及腹下部出现水肿。病程继续发展时食欲趋于消失,表现卡他性肠炎,使得黏膜苍白,贫血剧烈。由于毒素危害以及代谢障碍,山羊的被毛粗乱无光泽,脆而易断,有局部脱毛现象。3~4个月后水肿更为剧烈,病山羊更加消瘦,孕山羊可能生产弱羔,甚至死亡。
解剖病死山羊出现肠壁和肝组织的严重损害、出血、肝脏肿大,肝脏苍白,腹水,黏膜苍白,血液稀薄,胆囊肿大,胆管壁发炎。
4.1 显微镜下观察
采集病羊的新鲜粪便,在一块载玻片上滴3 滴甘油和水的等量混合,用牙签或火柴棍挑取少量粪便加入混匀。去掉过多的粪渣,使玻片上留有一层均匀的粪液,盖上盖玻片,置显微镜下观察,发现有卵圆形、黄褐色的肝片吸虫卵。
4.2 虫卵沉淀法
取山羊新鲜的粪便5g捣碎后,放于一容器内,加5~10倍量清水搅匀后,自然沉淀约20min,后将上清夜倒掉,再加入清水搅匀,再沉淀,如此反复进行2~3次,至上清液亮为止。最后倾倒掉大部分上清夜,吸取少量于载玻片上,加盖玻片镜检。
4.3 解剖检查
病死山羊进行解剖,发现腹腔积液,肝肿大。肝脏实质性变硬,颜色变淡,胆管肥厚。切开肝脏实质,有严重的炎症,挤压有污黄色的粘稠液体流出。胆管内充满虫体和污浊稠厚棕褐色的粘性液体。肺脏的某些部分有局限性的硬结节,其内容物为暗褐色的半液状物质。肝脏和胆管内寄生有肝片吸虫成虫,虫体棕白色,呈扁平叶片状,前宽后窄。从胆管内取出的鲜虫为棕红色,检查结果肝脏和胆管寄生大量的肝片形吸虫。
4.4 虫体鉴定
虫体颜色棕红色,虫体长20~35mm,宽5~13mm,前端呈三角锥形,口吸盘位于锥状突前端,锥底后部明显变宽,形成肩部。腹吸盘位于腹面中线上部水平位置。睾丸发达,分枝,位于虫体中后部;卵巢鹿角状,位于睾前右侧。肠管有大量盲突。
根据发病情况、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诊断结果,诊断为:山羊肝片吸虫病。
每10kg体重0.2ml,迈德欧克(复方长效丙硫亚砜注射液)皮下注射一次,或丙硫咪唑按15mg/kg,一次口服,病情重的山羊7~10d再反复用一次药;同时10%葡萄糖注射液500ml,加维生素C 0.5g,青霉素3万单位/kg,每天一次静脉注射,连用3d。
在预防上,必须采取综合性防治措施,才能取得较好效果。(1)定期驱虫:驱虫是预防和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在本病流行的地区,要进行预防性驱虫,春秋季节各一次。(2)粪便处理:粪便需经发酵处理杀死虫卵后才能应用,特别是驱虫后的粪便需严格处理。(3)放牧场地的选择:放牧应尽量选择地势高而干燥的牧场,条件许可时轮牧也是很必要的措施。饮水最好用自来水。
[1] 杨晓平.山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2014,36 (3):69.
[2] 章真会,李明祖,廖乔平.山羊肝片吸虫病诊治报告[J].湖北畜牧兽医,2015,36(4):23-24.
[3] 余群,汤少荣,林斌.山羊肝片吸虫病的诊治报告[J].福建畜牧兽医,2009,31(4):63-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