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艳丽, 林 玲
(江苏省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肝病科, 江苏 扬州, 225125)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及家属对血液污染锐器的认知调查
吴艳丽, 林玲
(江苏省扬州市第三人民医院 肝病科, 江苏 扬州, 225125)
慢性病毒性肝炎; 血液污染锐器; 认知; 防护
近年来,经血传播传染病如艾滋病、病毒性肝炎等发病率呈上升趋势[1],慢性乙型和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世界范围内的常见疾病,全球约20亿曾感染过HBV, 3.5亿人为慢性HBV感染者[2]。临床上此类患者还常伴有糖尿病等其他疾病,由于慢性病长期治疗的需要,及干扰素、胰岛素等药物的普遍使用,使得患者居家自我注射治疗的现象愈来愈多,因锐器伤不仅发生率高,而且危害严重[3],故随之显现出新的问题,即居家产生的血液污染锐器的危害问题,如果处理不当,极有可能因此造成疾病的传播。为了了解这类患者及非医学专业知识背景人群对血液污染利器的认识,为制定相应的对策找到依据,本研究进行了现状调查,现汇报如下。
1.1一般资料
对2015年10月—2016年4月在本院曾居家注射治疗的慢性病毒性肝炎住院患者及家属共80例进行调查。其中男52例,女28例;患者32例,家属48例,年龄17~78岁,平均(42.3±11.7)岁;职业:教师、财会人员、服务性人员、企业员工、自由职业、学生、农民等十多种行业;文化程度:大专或本科及以上(以下简称高学历)44例,大专或本科以下(以下简称低学历)36例;患者产生血液污染锐器原因:因糖尿病注射胰岛素者9例,注射干扰素者20例,两药兼注射者3例。(监测血糖的采血针因已普遍使用回缩式针头,刺伤几率不大,故本研究未予调查)本研究共发放问卷80份,实际收回有效问卷80份,回收有效率为100%。
1.2研究方法与工具
本研究为横断面现状调查,采用问卷形式。问卷经护理专家、临床医师等相关专业人员反复修改,并在查阅大量文献资料、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后拟定。统一由护士在认真讲解问卷内容后,确保受访者理解何为血液污染锐器等概念后填写,对文盲或无法书写者采用口述代为填写方式。问卷内容分两个方面: 基本信息; 对血液污染锐器的认知。
1.3数据处理与分析
2.1可通过血液污染锐器传播疾病的认知结果
大部分受访者知晓常见血液传播疾病,但梅毒知晓率偏低,也有非血液传播疾病被误认,如甲型肝炎和戊型肝炎甚至流感;调查结果还显示知晓率与文化程度明显正相关。高、低学历认为可通过血液污染锐器传播的疾病选择率分别是:乙型肝炎93%、89%, 丙型肝炎91%、75%,艾滋病100%、92%, 梅毒34%、22%, 甲型肝炎16%、33%, 戊型肝炎18%、44%, 流感5%、17%, 脂肪肝0%、3%, 糖尿病0%、3%。
2.2血液污染锐器的处理方式
调查结果显示,高、低学历的选择率分别是:随手扔掉20%、36%, 回套针帽后扔68%、58%, 放入自制锐器盒7%、6%, 其他方式5%、3%。
2.3血液污染锐器最大的危害是传染疾病还是意外受伤
调查结果显示,认知高低与文化程度正相关。认为是传染疾病,高、低学历分别是84%、69%;认为是意外受伤,高、低学历分别是16%、31%。
2.4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他人如何处理
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选择求助医护人员,而挤血和消毒选择率较低,认知高低与文化程度仍正相关。高、低学历的选择率分别是:求助医护人员91%、75%,挤血41%、28%, 消毒57%、33%,不处理2%、6%。
本研究调查结果提示,大多数患者及家属能知晓常见经血液传播的疾病,对血液污染锐器有一定的正确认识,但不够全面、准确[4]。调查结果还提示,文化程度的高低与对血液污染锐器认知的高低呈正相关。最令人担忧的是低学历人群,他们年龄相对偏大,甚至有不少文盲者,他们或为病人,或是家属,或自我注射或帮家中的病人注射,正是最需要加强宣教的对象,认知的偏差使得这类人群更易受到伤害。
受访者大都认为梅毒是性病,对可通过血液传播的知晓率偏低,而有不少人认为甲型肝炎、戊型肝炎也可通过血液传播,而且还出现从没听说过戊型肝炎者,低学历人群中甚至有17%误认为流感可通过血液传播;对血液污染锐器最大危害的调查显示,在低学历中有31%, 而高学历中也有16%的人把刺伤造成的伤害看得比传染疾病还重,然而针刺伤的严重性不在于利器本身造成的伤害,而在于被污染利器可能造成疾病传播[5]。血液污染锐器的处理方式更是可怕,高、低学历受访者中均有人任性地选择“最方便”、“最危险”的随手扔掉,占比分别是20%、36%, 而大部分受访者虽然认识到锐器伤人的风险,但由于没有放入锐器盒的概念,选择了自认为安全的回套针帽后再扔,而且经询问均采用极易刺伤的“双手回套针帽法”,老年、视力差或手抖的患者刺伤风险极高。对于发生血液污染的锐器刺伤后的处理,大部分选择求助医护人员,而挤血和消毒选择率较低,说明知道有危害,需要专业医护人员的指导,但对如何处理不确定,体现了刺伤后第一时间处理的迷茫,当调查者询问究竟如何挤血和消毒时,无人能回答完整。第一时间的处理尤为重要,因血液中病毒定量高,接触的血液越多,增加感染的机会也越大[6-7]。针刺伤时,只需0.004 mL带有乙型肝炎(HBV)的血液足以使受伤者感染HBV; 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污染的锐器刺伤而感染HIV的比率为0.3%,被丙型肝炎病毒(HCV)污染的锐器刺伤感染HCV的比率为1.8%[8]。而污染利器经皮损伤可感染20多种疾病,在中国包括艾滋病、乙型和丙型肝炎等[9-11]。缺乏专业技术培训知识及锐器伤后处理知识是导致受伤受感染的重要原因[12]。
调查结果显示,需尽快提高大众对血液污染锐器认知,为患者及其家属建立防范及处理锐器损伤的规范,成为当前医务工作者的重要责任[13]。如何制定一套合理的强化训练计划也是一项重要的研究内容[14]。本科室已初步制定了健康宣教的有关内容,但还在完善中,本现状调查希望能给临床传染病工作者制定切实可行的对策提供帮助。
[1] 庞才滨, 叶报春. 2012年某三甲医院实习护士锐器伤调查[J].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4, 20(16): 1940-1942.
[2] Ganem D, Prince A M. Hepatitis B virus infection—natural history and clinical consequences[J]. N Engl J Med, 2004, 350(11): 1118-1129.
[3] 金莉雅, 陈玉梅, 潘甜甜. 2002-2012年我国实习护生锐器伤发生率Meta分析[J]. 护理学报, 2013, 20(10A): 36-39.
[4] 张俊霞, 魏阳, 闫杰, 等. 慢性病毒性肝炎患者对血液污染利器的认知情况调查[J/CD]. 中华实验和临床感染病杂志: 电子版, 2014, 8(4): 539-541.
[5] 王晓松, 曾慧. 实习护生针刺伤的原因及其预防对策研究进展[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8): 36-38.
[6] 张可, 福燕. 临床医护人员HIV职业暴露及其防护[J]. 中国性病艾滋病防治, 2002, 8(1): 15-17.
[7] 毛秀英, 吴欣娟, 于荔梅, 等. 部分临床护士发生针刺伤情况的调查[J]. 中华护理杂志, 2003, 38(6): 422-425.
[8] 史倩. 护士针刺伤的调查研究及预防[J]. 全科护理, 2011, 8(4): 1019-1020.
[9] 王晓, 张世清, 王维. 手术人员对职业性感染人类免疫缺陷性病毒的防护[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0, 10(4): 297-298.
[10] 卢爱工, 李莉莉, 柳淑杰. 口腔医护人员职业感染危险因素与对策[J].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04, 14(9): 1079-1080.
[11] 赵进, 李九红. 护士锐器伤发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J]. 护士进修杂志, 2015, 30(6): 502-505.
[12] 柴明珍, 费佩佩, 张蕾, 等. 医院工作人员锐器伤发生情况的调查与分析[J]. 解放军护理杂志, 2013, 30(23): 10-13.
[13] 梁素娟, 陈婉. 护理人员锐器伤的行为控制与安全器具使用现状调查[J]. 护理学杂志, 2014, 29(4): 64-66.
[14] 金莉雅, 陈玉梅, 陈多妹. 职业防护教育对实习生锐器伤预防效果的Meta分析[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25): 76-78.
2016-06-16
林玲, E-mail: 530928492@qq.com
R 472.1
A
1672-2353(2016)20-164-02DOI: 10.7619/jcmp.2016200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