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继刚
(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平安地职业高级中学,辽宁阜新 123109)
提高初产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
田继刚
(辽宁省阜新市阜蒙县平安地职业高级中学,辽宁阜新 123109)
在养猪过程中,不管是商品猪还是种猪场,初产母猪在其中是占有一定比例的,一般在25%左右,而且它们的繁殖好坏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到整个猪群的生产力水平。初产母猪在两个方面易出现一些问题:第二胎产仔减少和断奶后到第二次发情中间时间比较长,这些因素会导致养猪场的繁殖效率降低,进而影响到经济效益。
初产母猪;繁殖力;影响因素;饲养;措施
1.1 太早进行初配
如果对后备的母猪进行太早的初配,会因为母猪还没有长到一定时间、性成熟没有达到一定程度,会导致生产的猪仔数量少,死胎率高,出生的猪仔体重小体弱,成活率低。另外,除了猪仔质量差外,母猪的身体也会受到较大影响,以至于影响到今后的生产力。
1.2 母猪体重的影响
初产母猪的重量对于生产也有影响,如果太瘦或者太胖都会产生影响的,如果太瘦是因为缺乏影响,会影响胎儿的发育,极易导致流产或死胎。如果母猪体重过肥,会因为很多脂肪沉积在子宫旁,导致子宫正常生理功能受影响,影响胎儿正常发育,易出现弱仔,有时候妊娠初期还会出现化胎情况。
1.3 人工管理情况
在对出产母猪进行成群饲养时,会产生咬斗,拥挤等影响其生殖力的情况。如果出产母猪妊娠期没有进行防疫,会导致繁殖障碍综合征,也会造成流产、弱仔和死胎率提高的情况。
处于空怀期的母猪的管理主要是确保它可以正常的发情然后排卵,然后进行配种,并且可以受胎成功。对这一时期的母猪,需要采取短期优饲,使其能够发情排卵。在这个时候还需要特别注意母猪的体重,太瘦或者太胖容易出现无法发情或者发情不正常,产生减少排卵或空怀现象。所以,在进行配种前,是需要根据母猪的体重做到食物的供给的,进行短期优饲才有利于发情排卵和配种受胎的,使其尽快进入下个繁殖期。对于哺乳期母猪的喂养,在进行饲养时候,处于断奶期时能保证到七到八成的膘是查不到的,同时断奶后的7天左右就可以发情进而配种。若母猪断奶时候体重偏轻,可以适当地增加精饲料和青饲料的饲喂,使膘情尽快恢复,并让其发情。若母猪断奶时候体重过重,就需要减少精饲料喂养,适量增加青饲料,帮助母猪增加运动量,使膘情保持在一个正常范围,以促进其发精。
在母猪妊娠期间,其新陈代销比平时要旺盛,能够更好地吸收饲料影响,体重也加速增重。妊娠期间的母猪,在饲养期间应该重点保证胎儿的对营养的摄取较为充足,这样能够避免胚胎早期和晚期的死亡率以及流产。母猪妊娠期间要加强饲养管理,保证其受胎率高、产仔多、体重大和均匀健壮,还可以确保产后的状况保持良好,乳汁的量较为充足。
母猪查情一般的方式是观察其是否出现了静立反应,还需要结合其他的情况,像断奶的时间,精神状态怎么样,粘液的颜色以及阴护的红肿情况等。以上这些是需要配种人员多注意观察并做好标记记录,以避免出现赶错配种母猪的事情发生。一般的情况是当母猪出现了静立反应的时候就应该立即进行配种的,但是还要留意其他情况,像出现外阴严重红肿的时候就需要推迟12h再进行配种。7月龄的母猪进行配种的受胎率一般是不高于8月龄的,若配种任务不太紧急,是可以将7月龄母猪向后推迟一个情期的,但是9月龄左右的母猪若出现发情是要马上进行配种的,这样可以避免错失良机。若有少数母猪发情不明显的时候,就需要配种人员结合观察粘液颜色和阴户情况做综合分析的,然后进行及时的配种,最好不要出现勉强配种的情况。
对于年龄较大的大于9月龄的后备母猪,是需要采取积极措施进行催情的,可以用适当量的孕马血清和人绒毛膜促进腺激素,然后在催情84h后根据发情情况来进行合适的配种。要是工作人员经验丰富,一般和正常猪受胎差不多。另外需指出的是这样的方法有一定的副作用,会导致少数猪仔初胎分娩不容易再发情。
如果母猪有过发生空怀、流产等不正常的情况发生,就需要在其发情的时候不要马上进行配种,还需要进行观察。如果精神状态是兴奋的,那么可认为是正常发情;若发生流产,必要错过两个情期才可以;若母猪出现了卵泡囊肿的病情,是需要注射药物进行治疗,且在治好后的第二个情期才可以;如有子宫炎的病情,泽需要查情时候留意,并做出显著标记。如果出产母猪在正常断奶以后,7d里面出现了静立发情,那么可在12h后进行配种,如果没有,需要结合观察粘液和外阴进行综合性的分析;如果7d后出现了静立发情,则需要观察,以此确定配种时间。
以上从影响出产母猪繁殖力质量的因素入题,从加强对母猪的饲养管理、适时地对母猪进行查情及配种分别介绍了提高初产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希望可以帮助到养猪户,帮助提高猪仔产量,进而提高母猪繁殖力水平,提高大家的经济效益。
[1] 田允波,郭金彪.提高初产母猪繁殖力的技术措施[J].养猪,2014,(1):8-12.
[2] 郭金彪,田允波,陈桂华.提高初产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1,(12):29-31.
[3] 郭金彪,田允波,陈桂华.提高初产母猪繁殖力的综合措施[J].黑龙江畜牧兽医,2003,(12):29-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