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张鹏
中国联通CUBE-Net2.0 SDN协同控制获重要进展
本刊记者│张鹏
据悉中国联通自主研发的协同器Orchestrator(CUBE-O网络协同器)已经能够在多厂商设备和多层网络环境下实现对接。
在今年6月召开的“2016全球SDNFV技术大会”上,中国联通带来了自主研发的SDN网络协同器CUBE-O和参与国际开源项目E-CORD的研究成果。这不仅是中国联通在新技术领域的前沿探索,也是其践行CUBE-Net创新型网络的最有力说明。
自2015年9月发布新一代网络架构CUBE-Net2.0白皮书后,中国联通明确了面向云、端的双中心解耦与集约型网络架构,为此,中国联通在SDN/NFV部署上的脚步逐渐加快。据悉中国联通目前在DCI、UTN、OTN、vCPE、vEPC、vBNG、vIMS、vRAN等多个领域已经实现了SDN/NFV的相关研究和创新实践,并开展了大量现网试点工作。
“过去运营商建网都是纯粹的哑管道,而新一代的网络架构应该是围绕云和端搭建的具备感知能力、智能增值服务以及具备一定计算和存储能力的云网络宽带基础设施,因此我们将新一代网络CUBE-Net2.0的顶层架构定位于‘面向云端双中心的解耦和集约型网络架构’。”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在接受通信世界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中国联通网络技术研究院首席专家唐雄燕还公布了中国联通SDN/NFV演进策略,包括业务、支撑、网络三大方面。在业务方面,引入SDN/NFV实现业务创新、升级、集成;在支撑方面,引入SDN/ NFV重点在OSS2.0、云网一体化方面持续发力;在网络方面,DC化、云化、软件化是引入SDN/NFV的重点环节。
据悉,中国联通早在2013年就启动了CUBE-Net1.0版本的研究计划,希望通过调整节点布局和网络结构,实现运营商的云服务转型,而此次最新推出的CUBENet2.0版本则是在此基础上,又加入了SDN、NFV和云的技术理念,将“网络即服务”的概念进一步扩展和外延。
事实上,对于电信网络的转型只有两个最基本的要素,那就是提升效率和降低成本,但实现过程却是一条漫长的螺旋式上升的演进路线。在中国联通看来,如何提升服务能力和效率,可以率先从传送网和承载网入手。原因在于,伴随用户规模和业务复杂度的逐渐上升,原本的业务承载和传送侧开始面临巨大压力,如何通过软件定义和软件控制的方式,构建一个高效、灵活的弹性管道,成为了解题的关键。
要实现网络侧的软件开放,开源是基本。在今年3月的ONS2016(全球开放网络峰会)上,中国联通携手ONOS核心成员AT&T、Verizon、SKT、NTT等运营商以及开源研发机构ON.Lab,共同推出了开源网络项目CORD(电信端局重构为数据中心),目前中国联通正在牵头面向企业客户的CORD子项目E-CORD,利用SDN/NFV和云技术,打造云网协同的新型企业VPN和ICT服务,推动产业互联网的发展。
不仅如此,据悉中国联通自主研发的协同器Orchestrator(CUBE-O网络协同器)已经能够在多厂商设备和多层网络环境下实现对接。该产品作为中国联通聚焦企业专线业务、实现端到端业务开通和提升用户感知的重要产品,未来将应用在城域综合传送网中。测试结果显示,CUBE-O网络协同器在与第三方APP和多个厂家的SDN控制器对接测试中,跨UTN厂家开通专线业务的时间可以缩短至1分钟内。而在今年年初的测试中,CUBE-O协同器的南向接口也通过统一的信息模型,实现了与现网主要UTN厂家SDN控制器的北向接口对接,这在全球UTN(IPRAN)网络中尚属首次。
编辑|张鹏 zhangpeng@bjxintong.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