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鹏/文
2015 年全国生鲜电商交易规模达到560 亿元,预计2018 年这一数值将达到1283 亿元。在蓬勃发展的表象之下却隐藏着大面积的亏损。行业统计数据显示,2015 年全国4000 余家生鲜电商只有1%盈利。业内人士分析,这主要与大部分生鲜电商自建冷链而使成本增加有关。面对广阔市场,生鲜电商似乎只有做好冷链物流,才能游向想象中的“蓝海”。
生鲜冷链物流缺少参考标准
历经几个阶段的发展,在一个个商家的新生或者灭亡中,生鲜电商的庞大市场是众人都能看到的,但同时,与众多参与者的热情相比,生鲜电商这碗饭并不容易吃。目前,我国每年约有4 亿吨生鲜农产品进入流通领域,但超过20%的产品由于冷冻不到位,在运输过程中被浪费。2015 年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调查显示,46%的生鲜电商企业未提供冷链物流服务,72%的生鲜电商冷链物流服务商未能提供完整的冷链物流设备,冷链物流服务不完善。这导致食品物流成本约占到食品总成本的70%,远远高于国际标准。这主要是因为企业缺乏社会责任感,无视消费者健康安全,仅以减少物流成本为目的,不注重生鲜电商冷链物流的标准行规的建立。在国家层面上,目前仅《水产品的冷链物流服务规范》这一国家标准已完成,并已试点与实施,关于生鲜产品冷链物流流程、容器及包装规格等暂无参考标准。
成本居高不下致冷链建设不足
目前,生鲜冷链物流成本比普通商品高出1 ~2 倍,冷链成本占销售额的25%~40%,这是横亘于生鲜电商面前的一道难关。生鲜电商要做大做强,所有生鲜商品即产即销是不太现实的,必须要有一定量的存储,而在生鲜商品的存储上,不同的生鲜对存储的条件是不一样的。如:水果蔬菜应该以冷藏为主,而鱼肉更多的是冷冻存储。不同生鲜的存储条件,要求整个仓储必须分门别类地构建适用于各种生鲜的存放区域,如果存储不当,会导致商品变质,这是普通库房无法做到的。而且,生鲜商品一般不会退货,这也是对生鲜电商的一个考验。
物流不畅导致用户体验不佳
一方面,以第三方配送为主的模式虽然压缩了物流支出,但很难对商品进行品质的全程把关。网购消费者对生鲜的品质要求相对较高,一旦对生鲜的品质不满,或者远不如网页描述的好,就有了不愉快的购物体验,就有可能使电商平台失去用户。另一方面,通过普通第三方物流配送的生鲜商品,到达客户手中的时间太长,难以令消费者满意。一些有配送要求的生鲜商品因为配送条件或受区域的限制,而导致用户无法购买,只能“望生鲜而却步”。这些都会导致用户体验不佳。此外,种种延误也会使部分用户对生鲜电商的货源供应心存疑虑,担心所购食品本来就不是安全优质商品。
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能力有限
直接暴露于常温环境中的生鲜产品极易腐烂变质,而仅有25%的生鲜电商冷链物流外包服务商能提供四类冷链物流设备,由此可看出第三方冷链物流服务商能力远远不足。一方面可表现在冷链物流资源、基础设施提供不足上。以生鲜产品冷链的流通率和冷藏运输率为例,美国的冷库容量约为中国的2倍,而人均冷库容量更是比中国多出8 倍。而我国在冷链物流技术完全应用全程低温控制的推广上更是乏力。另一方面表现在生鲜产品冷链物流覆盖范围不足,冷链物流配送范围有限。生鲜电商企业提供的冷链物流服务主要集中在我国中南、华东、华北等地,对于我国西部、西南等地而言,因较其他地区存在地势险峻、交通不发达、人口分散以及网络购物意识弱等问题而不得不增加物流成本,所以冷链物流配送服务多集中在就近的产地及消费地,而不是偏远地区。
生鲜电商的发展瓶颈众多,是否就说明生鲜电商没有发展前景?虽然涉及的问题很多,但生鲜电商跟很多产业一样,发展仅仅是时间问题。究竟如何做大做强生鲜电商?笔者认为,应从六个方面入手。
规范完善冷链物流行业标准
笔者认为,建立健全生鲜电商冷链物流标准体系有四个要点。一是规范不同种类生鲜产品冷链物流的作业流程、适宜的加工环境温度、冷藏与运输温度、包装材料与规格标准;二是确定冷链物流断链最大时间限制,如生鲜产品从冷库到冷藏车之间的装卸搬运时间限制;三是确定不同冷链物流设备的低温持续时间和低温范围,分析同一低温、同一时间范围内不同冷链物流设备的单位成本,并提供在不同配送范围内冷链物流设备选择的参考;四是确定不同生鲜产品质量检验标准,推进危害分析和关键控制点(HACCP)、质量管理体系(ISO)等专业认证制度,保障产品质量。
需要更多的财税支持
在财税方面,各地财税部门要落实新的企业所得税法和国家已出台的扶持现代物流业发展的相关税收优惠政策。政府应及时研究物流企业增值税抵扣不充分的解决方案,对纳税额增长特别突出的冷链物流企业,由当地政府从该企业当年税收增量中给予适当奖励;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享受农业企业同等优惠政策和财税支持优惠政策。同时,各级财政应每年安排冷链物流专项促进资金,用于补助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建设;要加大对生鲜农产品冷链设施建设的支持力度,鼓励银行等金融机构与冷链物流企业开展合作,创新金融方式,推广仓单质押等新型物流金融产品。
第三方物流企业仍是破局关键
2015 年1 月,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商务部等10 部门共同发布《关于进一步促进冷链运输物流企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明确提出,要大力提升冷链运输规模化、集约化水平,加强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冷链运输物流标准化体系,加强和改善行业监管。《意见》指出,今后我国将大力发展第三方冷链物流,鼓励冷链运输物流企业通过参股控股、兼并重组、协作联盟等方式做大做强。鼓励和支持各类农产品生产加工、冷链物流、商贸流通企业等改造和建设一批适应现代流通和消费需求的冷冻、冷藏和保鲜仓库。
在具体操作中,应加强第三方物流共同配送及社区点设立。冷链物流成本较高,加强共同配送可相应降低成本,也意味着加强企业间的合作。例如多个物流公司共用同一冷库和制冷设备,不同物流公司可将同一区域的物流订单统一送货,并在同一区域共用一个网点等,这样可降低仓储成本、缩短投资回收期,也可提高冷藏车装载率、节省冷链物流处理空间和人力资源。共同配送能够提高冷链物流作业的效率,降低企业营运成本,可以节省大量资金、设备、土地和人力等。
推广全程冷链技术和理念
推广全程冷链物流体系理念和技术,应用冷链物流信息技术,是冷链物流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应用生鲜产品产后预冷、初加工、储存保鲜和低温运输技术,建设生鲜产品专用冷库和低温分拣中心,推广相应的冷链物流信息技术,加强与下游物流链的冷链对接,促进生鲜产品质量等级化、包装规格化,实现生鲜产品全程冷链物流,确保生鲜产品的物流速度、效率和质量安全。如:加强应用定位系统(GPS)、温度实时监控系统、自动识别设备、射频识别技术、温湿度红外遥感等先进信息技术,实现订单从存储、包装、运输等环节全程监控温度、时间、位置,达到生鲜产品从产地到需求点全程质量可追溯;开发适于手机订购生鲜产品的软件系统,可以随时随地下订单并了解订单物流状态等。也可在订单量多的高档社区、公司等地设置含低温储藏功能的电子菜箱,用户凭手机收到的二维电子凭证或密码验证取货。
有关部门和教育机构应采取多种方式加强这方面的人才培养,委托行业协会或相关专业研究机构,对冷藏加工企业的机房和设备管理人员、操作人员进行培训,做到持证上岗。
加强与上游供应商之间的紧密合作
生鲜电商为了保证货源的稳定和冷链物流的高效流畅,必须突破农村组织化和农产品供应的障碍,达到整个供应链上下游的和谐统一。受目前我国国情所限,大多数生鲜产品的生产商都是分散的独立农户,而消费者都集中在城市,形成了“小生产,大流通”的生产与消费相互分离的问题,这对于生鲜电商来说是很大的挑战。如要解决供应链上游过于分散的问题,必须加强农民合作组织、农业协会、农场基地和农产品加工企业这些上游供应商的相互合作,实现区域性农产品的统一管理、统一销售,加强绿色有机农产品、无公害产地等质量认证,实现农产品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
易腐食品的时效性,要求冷链体系中的各个环节具有更高的组织协调性,特别需要供应链上下游之间配套协调。一套完整的冷链包括产地加工型冷库、城市经营性冷库、批发零售冷库、冷藏运输车辆、冷藏运输飞机、特殊的监测装备和人员配备,技术更涉及到自动化冷库技术和库房管理系统、真空预冷技术、无损检测与商品化处理技术、运输车温度自动控制技术等先进技术。在整条冷链中,任一环节的疏忽都将造成断链,并最终影响国民餐桌上的安全。
建立反应快速的售后服务体系
目前的生鲜电商卖的不仅仅是产品,还有服务。生鲜电商最大的痛点是交付,而交付最大的成本就是信任缺失。做生鲜电商最重要的是取得消费者的信任,所以生鲜电商需要建立一个反应快速的售后服务体系,当客户对接到的生鲜产品存在疑问,应以最快的速度做出反应并解决问题。
在“互联网+农业”政策的积极推动下,生鲜电商是未来的一个大趋势、大潮流。生鲜电商要想走得更久更远,必须要有战略性眼光,最大限度地节约成本。在互联网经济的潮流中,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实现合作共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