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讯 近日,来自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的一项前瞻性队列研究,首次报道了高密度脂蛋白颗粒胆固醇过载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并获得了“首都十大疾病科技攻关创新型科技进展奖”,以及国际认可。
研究者在研究血脂成分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时偶然发现,高密度脂蛋白(HDL)颗粒特别少的人中实际上有很多胆固醇的水平并不低,提示每个HDL颗粒平均携带的胆固醇较多。联系到两项临床试验的失败,推测过度负荷可能损害了HDL携带胆固醇的功能。因此,研究团队利用社区随访队列研究检测基线HDL颗粒与HDL-C水平,提出了一个新比值,即每个HDL颗粒平均所含的胆固醇量。该研究共纳入无心血管病的930例45~74岁受试者,采用核磁共振波谱法测量高密度脂蛋白颗粒数,并通过计算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与高密度脂蛋白颗粒数的比值来估算每个高密度脂蛋白颗粒中胆固醇分子数。按照单个高密度脂蛋白颗粒中胆固醇分子数(HDL-C/P)由低到高分为4组,观察其与5年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的相关性。随访5年后发现,基线HDL-C/P与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显著相关。其中,HDL-C/P最高组受试者的颈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风险是HDL-C/P最低组的1.56倍。
此外,在入组时没有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受试者中,以检测颈动脉斑块以及总斑块面积(TPA)改变来反映动脉粥样硬化进展和程度。随访5年后再次检查时,HDL-C/P水平最高组受试者的总斑块面积比最低组大9.4mm2。研究结果提示,高密度脂蛋白颗粒胆固醇过载与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风险独立正相关,高密度脂蛋白颗粒数量及胆固醇含量联合决定了高密度脂蛋白的抗动脉粥样硬化功能,存在HDL颗粒胆固醇过度负荷者动脉粥样硬化风险最高,颗粒越少,动脉粥样硬化进展风险越高。这为部分随机对照药物临床试验中血浆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升高后受试者未能获益的问题提供了全新的解答。
目前,HDL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还不能下定论,对HDL以及很多血脂成分的认识正在快速进展中,有些方面还没有最终的答案。但研究者相信HDL是一个非常重要的保护因素,不能因为一二个临床试验的失败就轻易推翻。这一发现为进一步降低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病率指明了方向,医学界不应再单独关注增加高密度脂蛋白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而应同时降低胆固醇过载的高密度脂蛋白颗粒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