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升值与产业升级:一个文献综述

2016-04-04 13:51:44成定平淦苏美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2016年6期
关键词:汇率服务业人民币

成定平,淦苏美

(1.浙江财经大学 东方学院,浙江 海宁 314408;2.浙江财经大学 数据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汇率升值与产业升级:一个文献综述

成定平1,淦苏美2

(1.浙江财经大学 东方学院,浙江 海宁 314408;2.浙江财经大学 数据科学学院,浙江 杭州 310018)

汇率升值和产业升级是中国经济发展进程中一直备受学术界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围绕汇率升值对产业升级的影响进行了大量的理论分析和实证研究。以开放经济为前提,以加快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提升服务业比重作为产业升级的标志,按照文献的发展脉络与逻辑关系就汇率升值通过对外贸易和国际投资等重要渠道对高技术产业、服务业的影响机制进行了梳理和概括。

汇率升值;产业升级;对外贸易;国际投资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发展动力转换期,亟须加快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认为,技术进步是经济增长的源泉[1],以创新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推动经济增长从主要依赖自然资源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转变已然成为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产业升级是提质、增效的根本途径,在市场机制作用下引导经济资源向高效率行业流动能够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2005年汇改以来,人民币进入升值通道。至2014年年底人民币对美元名义汇率累计升值超过33%。随着中国对外开放程度不断提升,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汇率变动对中国经济的影响逐渐加深,汇率的价格杠杆作用也将深刻影响经济资源的全球配置。因此,在经济新常态的背景下,有必要重新审视汇率变动与产业升级的关系。产业升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制造业内部传统产业与高技术产业之间的结构问题,二是三次产业结构即服务业发展问题。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是中国参与全球分工、促进产业升级的重要渠道,而汇率势必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产生深远影响。梳理和归纳现有文献,有关汇率变动与产业升级之间的关系研究也主要围绕以上两条主线展开。

一、汇率变动与高技术产业发展的研究

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关键在于技术创新,开放经济条件下,国际贸易、国际直接投资是发展中国家获取外部技术(尤其是来自发达国家的技术)的重要渠道,而汇率势必对国际贸易和国际直接投资产生深远影响。因此,汇率变动如何影响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以及通过何种途径影响技术进步,学术界展开了下列研究。

(一)国际贸易渠道

1.出口贸易

理论上,出口的高增长能否促进企业的技术创新取决于出口企业是否满足“母市场效应”。该理论认为,企业在规模、技术创新、生产效率等方面的特征差异会对其出口行为产生“自我选择效应”,边际成本最低的企业才能同时进入国内市场和国外市场,一国的出口产品应该是那些已经在国内市场取得竞争优势的产品。克鲁格曼(Krugman,1979)认为出口贸易可以形成规模扩张,通过加大技术创新力度以获得更多的经济利润,进而驱动企业继续增加对技术创新的研发投入[2]。梅里兹(Melitz,2003)指出,本币升值会加剧出口市场的竞争,生产率低下的企业选择退出出口市场,只有那些进行技术创新、努力提高生产效率的企业能够继续出口,其出口品的质量和竞争力也得到了提升。进一步地,出口企业的这种技术创新行为会给其他非出口企业带来经济外部性[3]。菲德尔(Feder,1982)认为出口企业的技术相对非出口企业更为先进,因而出口企业的发展将通过正外部性促进非出口企业的技术创新[4]。

实证研究方面,索贝克(Thorbecke,2012)研究了日元升值对电子产品出口价格的影响,发现日本出口品价格的跌落程度远大于生产成本,导致出口企业的利润空间较窄[5]。汇率升值导致出口下滑,倒逼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产品质量升级[6]。近年来,国内学者也在该领域进行了相关研究。王庆石等(2009)在菲德尔模型基础上,利用中国1991—2007年间30个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估计发现,出口贸易的技术外溢效应在中国存在明显的地区差异,并使用门限回归方法考察了地区吸收能力对出口贸易技术溢出效应产生的影响[7]。李平和田朔(2010)利用中国制造业面板数据,检验了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溢出效果,发现出口贸易的水平溢出效应对技术创新有显著影响,而垂直溢出的影响不明显[8]。

2.进口贸易

本币升值对进口的影响包括数量和质量两个层次。首先,本币升值意味着使用相同数量的本币可以购买更多的国外商品,从而进口数量增加[9]。其次,本币升值能使国内企业增加对机器设备、先进技术等的进口,改善了进口的质量和结构,进口国因此将获得更大的技术收益(当贸易国之间的技术差异较大时,这种情况表现得更为明显)[10]。进口贸易对技术创新的积极影响,多数学者用技术溢出效应理论加以解释。一方面,中间品的进口可以直接提高国内企业的劳动生产率,此外,落后国家还可以通过低成本引进、模仿与吸收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11]。另一方面,进口贸易通过多种形式的技术指导将技术创新扩散到进口国,而且供给方为了方便需求方了解产品性能,减少因信息不对称而造成对产品的认知差异,通常会在确保技术不被泄露的前提下尽可能地展示其产品的有关信息,由此导致部分技术创新流入进口国[12]。

科和赫尔普曼(Coe & Helpman,1995)利用OECD国家的数据进行实证研究发现,高技术水平贸易伙伴国的研发投入对提高进口国的全要素生产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说明技术输出国的研发投入对进口国国内企业存在技术溢出[13]。针对中国的具体情况,毛其淋(2010)基于省际面板数据考察了进口对创新的影响,研究发现,进口贸易对提升中国技术创新能力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且对创新的影响存在人力资本“门槛”效应,同时也存在区域差异性[14]。与以往实证结果不同的是,于燕和杨志远(2014)的研究表明,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对中国行业技术效率都有负向溢出效应,但当中国与发展中国家进行贸易时,高R&D强度行业的溢出效应明显高于低R&D强度行业[15]。

(二)国际投资渠道

1.外商直接投资(FDI)

在汇率升值对FDI流向及规模的影响上,学术界的分歧较大。“抑制论”认为,本币升值导致外国投资者用同等数量的外币可购买本国的生产要素数量减少,抑制FDI的流入[16-17]。“促进论”认为,本币升值不仅不会抑制FDI的流入,反而可以增加FDI的流入。一国货币越坚挺,跨国公司对东道国市场未来收益的期望也越高,FDI的流入就越多[18]。“中性论”认为,如果汇率变动满足随机游走过程,而对外投资是以东道国货币计价的未来现金流的索取权,因此,投资收益会以相同的汇率预期转换成宗主国的货币,这将不会影响对外投资[19-20]。孙霄翀等(2006)对此做出了解释,他们按照“市场导向型”FDI和“成本导向型”FDI两种投资方式建立了与汇率变量的理论模型,证明了人民币升值会促进“市场导向型”FDI,抑制“成本导向型”FDI,这会平抑掉二者的变化,并且利用日本和美国的数据也得到了与理论模型相一致的检验结论[21]。总之,当汇率升值促进了FDI的流入时,外商投资企业不仅使用先进技术,而且通过技术扩散、技术竞争和技术应用等途径形成技术外溢效应,能够推动国内技术进步[21]。需注意的是,这种溢出效应可能会使国内企业由于过分依赖技术模仿和复制而失去自主创新的激励,也不利于中国的技术创新。

FDI流入究竟对技术创新有何种影响,存在不同的研究观点。部分学者认为,FDI流入可以促进东道国的技术创新,张海洋(2005)[22]、王红领等(2006)[23]、陈丽珍和刘金焕(2015)[24]的研究表明,外资企业与本土企业在同一市场竞争时,本土企业为了不处于劣势,必然会通过加大研发来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也有学者从投资国和东道国的技术水平[25]、人力资本配置结构[26]等方面的差异出发,阐释了FDI对技术进步的贡献是有条件的,当两国的技术水平差距较大且东道国吸收先进技术的能力很弱时,FDI就无法促进技术创新;在人力资本存量给定的情况下,FDI的进入会使最终产品部门的工资升高,这将诱使研发部门的科技人员向终端转移,研发部门人力资本水平的下降将抑制技术创新。

2.对外直接投资(OFDI)

相对生产成本效应理论[27]认为,母国货币升值会降低投资者在东道国的生产成本,当汇率升值导致在东道国生产的成本相对向其出口更具优势时,可能会诱发对外直接投资。相对财富效应理论[28]指出,投资国的货币升值后,东道国的劳动、土地、机器设备等资产相对低廉,这种财富效应促使投资国通过兼并、收购等方式获得更多东道国的资产。FDI流动不仅对东道国有技术溢出效应,而且对母国同样存在逆向技术溢出效应,不过这种现象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才逐渐受到学术界的广泛关注。逆向技术溢出理论认为,不同企业通过OFDI渠道提升母公司的技术创新。科格特和张(Kogut & Chang,1991)[29]的研究表明,OFDI产生了显著的逆向技术溢出,但没有发现OFDI对母国技术进步有促进作用的证据。对无技术优势企业而言,在市场规模不变时,只要OFDI行为确保企业通过逆向技术溢出使国内市场获得的收益大于国内经营与出口的利润总和,则它会选择OFDI[30]。也有研究表明,OFDI不但对东道国产生技术外溢,而且在该过程中由于逆向技术溢出效应的存在而提高了母国的技术创新水平[31-33]。

近年来,国内较多学者也开始研究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对技术创新的影响,主要从地区差异、吸收能力、数据层面等多个角度进行剖析。赵伟等(2006)就外向FDI促进技术进步的机制进行了梳理,大体上分为R&D分摊机制、研发成果反馈机制、逆向技术转移机制以及外围研发剥离机制四个方面,并尝试性检验了外向FDI与技术进步之间的相关性,结果显示中国对R&D要素丰裕国家与地区的直接投资具有较为明显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34]。李梅和柳士昌(2012)的研究表明,OFDI的逆向技术溢出效应存在显著的地区差异性,只有东部地区的这种溢出效应非常显著,东部、中部和西部地区在人力资本、经济发展水平、对外开放程度上的差距表征了不同的吸收能力,导致各地区技术溢出的效果也不同[35]。随着微观企业数据获取的可行性逐渐提高,学者开始从企业层面研究OFDI与技术创新之间的关系。毛其淋和许家云(2014)利用企业微观数据考察了OFDI对中国企业创新的影响,发现向高收入国家进行直接投资能有效促进中国企业的创新活动,并且显著延长了企业创新的持续期[36]。

三、汇率变动与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

国内关于汇率变动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研究较少,学者主要运用国外相关理论和实证方法,结合中国国情,从汇率变动影响二三产业间的结构入手进行了大量的研究。最初以定性或理论分析为主,随着计量经济方法的运用与成熟,对定性、理论分析的结论进行实证检验的工作也开始不断丰富。

(一)理论研究

早期着眼于汇率升值对二三产业之间的结构调整影响的研究文献主要以定性分析为主。薛敬孝(1997)通过对日元升值与日本产业的结构性调整关系的经验进行分析,认为趋势性日元升值导致出口价格上升,进口价格下降,从而使国内的可贸易品价格下降。由于非贸易品的价格受汇率变动的影响较少,因此贸易品价格相对于非贸易品价格的下降会使非贸易品部门较之贸易品部门更加有利可图,在价格杠杆的作用下,资本、劳动等要素将更多地流入非贸易品部门,从而使非制造业生产部门相对于制造业部门取得更快增长[37]。孙咏梅和祝金甫(2005)定性分析了汇率低估对非贸易部门的具体影响。一方面,在汇率低估状态下,长期采取单一盯住美元的汇率制度,必然会刺激贸易出口,使中国大量的优质资源向贸易部门聚集,而需要进行资源整合的服务行业则相对缺乏资源。另一方面,近年来中国一直处于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双顺差的状态,使人民币面临更大的升值压力,央行为了稳定币值必须无条件地接受贸易企业以及别的企业或者私人部门抛售的外汇,贸易部门直接获得了宽泛的资金。当央行在向市场投放人民币购买外汇时,非贸易部门并没有从中得到好处,相反由于央行投放了大量货币到外汇市场使得央行紧缩银根,压缩商业银行的贷款进行冲销,导致贸易部门的损失转嫁给了非贸易部门,进一步拉大了贸易部门与非贸易部门的差距[38]。

随后基于巴拉萨-萨缪尔森效应假说,学者借助理论模型讨论了实际汇率与产业结构的关系。张斌和何帆(2006)将实际汇率外生化,基于贸易品/非贸易品两部门模型分析了部门间的生产率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发现在保持名义有效汇率固定与国内物价水平稳定的货币政策组合下,实际汇率基本不受生产率变化的影响,贸易部门相对较快的生产率进步尽管促进了经济增长,但也会导致制造业与服务业的产业结构扭曲。一方面,贸易部门更快的生产率增长使资本边际收益和劳动边际产出的提高也更快,造成原来属于非贸易部门的资本和劳动流向贸易部门,贸易部门得到快速增长;另一方面,假如以贸易品和非贸易品的相对价格表示的实际汇率能够对生产率变化做出反应,那么非贸易品价格的上升会诱使资源向非贸易部门流动,这将通过减少贸易部门生产率的过快增长而减缓产业结构的扭曲,但是,当真实汇率未能对生产率变化做出充分调整时,非贸易部门的价格上涨不能完全抵消贸易部门的生产率增长导致的本币升值所带来的影响,贸易部门增长相对过快,也将扭曲产业结构[39]。

翟仁祥(2014)扩展了张斌和何帆(2006)的两部门模型,将人民币实际汇率内生于原框架中,认为在人民币外部真实汇率变化不大的情况下,国内很多领域的非贸易品价格较贸易品价格还是有可能出现明显上升,也就是内部真实汇率发生较大变化。第一,如果贸易品价格由全球市场决定,国内总体物价上升将反映在非贸易品价格上,致使国内非贸易品价格相对上升。第二,由于中国商品在国际市场上占有较高份额、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其出口价格与国内价格都会下降,致使非贸易品价格相对上升。综合讲,人民币升值能够提高非贸易品的就业比例和产出比重[40]。

(二)实证研究

国内学者对汇率与服务业发展的实证研究可主要归为三类。

第一类是从一般均衡的角度展开实证研究,范金等(2004)以实际有效汇率为基础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为前提,以2005年中国社会核算矩阵为冲击对象,得出以下研究结论:第一,人民币升值不仅没有改变中国的贸易顺差状况,还改善了自1999年以来中国对外贸易状况恶化的现状。第二,FDI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是中性的,但人民币升值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国际游资。第三,人民币升值可促进居民的消费结构升级,不过,人民币升值有可能加大贫富差距[41]。刘凤娟和王耀中(2007)基于中国1997年投入产出表以及1997年到2005年相关经济数据,利用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研究了人民币汇率升值对服务业增长的影响,发现人民币升值将对农业、采矿业、公共服务、建筑业、服务业的增长产生促进作用[42]。胡宗义和刘亦文(2010)使用相同方法研究了人民币升值对就业的影响,模拟结果显示,人民币升值对各产业部门的影响不同。第一产业就业受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较小,总体上比较平稳;人民币升值对第二产业中的金属制品业、机械设备制造业等具有正向作用,对纺织业、服装业等劳动密集型行业表现出明显的负作用;人民币升值可以促进服务就业岗位的增加,第三产业的产出水平也随着人民币升值幅度提高而增加更多[43]。

第二类是从汇率变动影响产业结构调整的传导途径进行实证检验。巴曙松和王群(2009)利用中国时间序列年度数据,通过协整模型、格兰杰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等方法分析了实际有效汇率对产业、就业结构等的影响,结果表明,人民币升值提高了第三产业的产值比重和该产业就业人数,有利于农村劳动力转移,但不利于第二产业的就业,总体讲,长期内人民币升值将有助于改善中国的产业结构,但短期内会造成一定的就业压力[44]。徐伟呈和范爱军(2012)基于1981—2010年时间序列数据,就人民币汇率变动对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影响机制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能够通过价格水平、对外贸易和FDI三条路径影响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45]。谭小芬和姜媌媌(2012)从巴拉萨-萨缪尔森命题出发,探讨了汇率变化对产业结构的影响机制和渠道,使用1997年第一季度至2010年第四季度的季度数据研究发现,人民币升值通过贸易结构、FDI结构渠道对中国产业结构的调整具有显著的影响[46]。

第三类是直接研究汇率变动对服务业的影响。徐建国(2011)分析发现中国服务业的发展滞后与两次大的停滞密切相关(1992—1996年间服务业占比由34.8%降至32.8%,2002—2008年间的占比从41.5%降至40%),然后利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对实际有效汇率、服务业和净出口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等三个变量间的关系进行统计检验,发现人民币贬值是导致中国服务业发展出现两次停滞的重要原因[47]。此外,林念等(2013)从汇率制度的视角出发,基于对123个国家1980—2007年的面板数据,分析发现实际汇率变动对服务业发展的影响与一国实施的汇率制度有关,在固定汇率制度下,实际汇率升值有利于服务业发展;而在浮动汇率制度下,实际汇率升值与服务业发展之间不存在显著的相关关系[48]。

四、简要评论

围绕汇率升值与产业升级的关系,本文梳理了国内外主要文献的观点,大部分研究表明汇率升值是影响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但是,我们认为仍有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第一,有关汇率通过国际贸易、FDI影响技术创新的研究较多,而汇率通过对外直接投资渠道来影响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的文献较少。伴随经济全球化、对外开放程度的不断提高,汇率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在加深,而对外直接投资又是国际投资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汇率势必会影响到对外直接投资,进而有可能影响到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因此,从对外直接投资渠道来分析汇率变动影响产业升级应该是今后研究的一个重要方向。

第二,根据已有研究,汇率升值可以通过影响出口的规模和质量促使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按企业类型分,一国总出口包括内资企业出口和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如果外商投资企业是为了出口而生产,说明外资企业仅仅把东道国作为其加工组装基地,利用当地廉价的劳动、土地等资源将原材料或零件进行加工组装成成品后再销往海外市场,较少从母国引进先进技术和设备,从而抑制FDI的技术溢出效应;反之,如果外资企业看重的是东道国巨大的市场,则其生产的产品绝大部分会直接在本地市场销售,为了提高在东道国的市场份额以及迎合当地消费者的品味,外资企业将会加大技术创新,这也将促进内资企业的技术进步。因而,到底是外资企业的出口贸易促进了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还是内资企业的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产生作用,或者是两者兼而有之仍然值得研究。

第三,汇率变动对服务业发展影响的相关文献中,主要存在两点不足。首先,中国各省的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而已有文献多利用时间序列数据进行实证分析,致使区域间的结构性问题难以得到充分甄别,而基于省级面板数据的分析能够较好解决这一问题,因此,有必要采用面板数据做计量分析可以提高实证结果的可靠性。其次,现有研究表明汇率升值与服务业发展速度没有显著的相关关系,而从服务业的内部结构看,服务业包括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由于生产性服务业与第二产业的联系更为紧密,那么汇率变动通过影响第二产业进而对生产性服务业是否产生作用将有助于厘清汇率变动对服务业的影响机制。

第四,探讨产业升级就不能不研究技术创新问题,较多的研究选用专利申请数等指标来刻画技术创新。不容置疑专利申请的数量和质量能够反映一国的技术创新能力、核心技术掌控、热点技术优势和技术发展绩效,但它不能画高新技术的转化和产业化水平,而高新技术的转化和产业化是制造产品实现产业升级的主要途径。在统计指标中,“技术交易额”恰能衡量科技成果的转移转化水平,因此,为了更好地探讨实际汇率与产业升级的关系,分析实际汇率升值、对技术交易会带来何种影响更具有现实意义。

[1]ROMER P M.Increasing returns and long-rungrowth[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86,94(5):1002-1037.

[2]KRUGMAN P.A model of innovation,technology transfer,and the world distribution of income[J].The 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79,87(2):253-266.

[3]MELITZ M J.The impact of trade on intra-industry reallocations and aggregate industry productivity[J].Econometrica,2003,71(6):1695-1725.

[4]FEDER G.On Exports and economic Growth[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83,12:59-73.

[5]THORBECKE W.The short-and long-run effects of exchange rate changes on the Japanese electronics industry[R].Research Institute of Economy,Trade and Industry(RIETI),2012.

[6]RIAD N,ERRICO M L,HENN C,et al.Changing patterns of global trade[Z].International Monetary Fund,2012.

[7]王庆石,张国富,吴宝峰.出口贸易技术外溢效应的地区差异与吸收能力的门限特征——基于非线性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9(11):94-103.

[8]李平,田朔.出口贸易对技术创新影响的研究:水平溢出与垂直溢出——基于动态面板数据模型的实证分析[J].世界经济研究,2010(2):44-48.

[9]曹阳,李剑武.人民币实际汇率水平与波动对进出口贸易的影响——基于 1980—2004 年的实证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06(8):56-59.

[10]ETHIER W J.National and international returns to scale in the modern theory of international trade[J].The American Economic Review,1982,72(3):389-405.

[11]COED T,HELPMAN E.,HOFFMAISTER A W.North-wouth R&D spillovers[J].Economic Journal,1997,107(440):134-49.

[12]李平.论国际贸易与技术创新的关系[J].世界经济研究,2002(5):79-83.

[13]COED T,HELPMAN E.International R&D spillovers[J].European Economic Review,1995,39(5):859-887.

[14]XU B,WANG J.Capital goods trade and R&D spillovers in the OECD[J].Canad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32(5):1258-1274.

[15]毛其淋,许家云.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J].世界经济, 2014(8):98-125.

[16]于燕,杨志远.行业 R&D 强度视角下,中国进口贸易的技术溢出效应[J].世界经济研究,2014(4):44-50,88.

[17]DEWENTER K L.Do exchange rate changes driv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J].Journal of Business,1995,68(3):405-433.

[18]FROOT K A,STEIN J C.Exchange rates and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an imperfect capital marketsApproach[J].Quarterly Journal of Economics,1991(106):1191-1217.

[19]CAMPA J.Entry by foreign firms in the United States under exchange rate uncertainty[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3,75(4):614-22.

[20]HELLER H R,HELLER E E.Japanese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Practising Law Institute,1981,14(6):51-58.

[21]孙霄翀,刘士余,宋逢明.汇率调整对外商直接投资的影响—基于理论和实证的研究[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6,23(8):68-77.

[22]江小涓.中国的外资经济对增长结构升级和竞争力的贡献[J].中国社会科学,2002(6):4-14.

[23]张海洋.R&D 两面性,外资活动与中国工业生产率增长[J].经济研究,2005,5(1):7-11.

[24]陈丽珍,刘金焕.FDI对我国内资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影响分析——基于创新过程的视角[J].南京财经大学学报,2015(2):7-12.

[25]王红领,李稻葵,冯俊新.FDI 与自主研发:基于行业数据的经验研究[J].经济研究,2006,2(41):44-56.

[26]KOKKO A.Technology,market characteristics,and spillovers[J].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1994,43(2):279-293.

[27]ROMER P M.Endogenous technological change[J].Journal of Political Economy,1990,98(5):1002-1034.

[28]CUSHMAN D O.Real exchange rate risk,expectations,and the level of direct Investment[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85,67(2):297-308.

[29]KOGUT B,CHANG S J.Technological capabilities and Japanese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in the United States[J].The Review of Economics and Statistics,1991:401-413.

[30]FOSFURI A,MOTTA M.Multinationals withoutadvantages[J].The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1999,101(4):617-630.

[31]LICHTENBERG F.Doe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transfer technology across borders?[J].Review of Economics & Statistics,2005,83(83):490-497.

[32]IWASA T,ODAGIRI H.Overseas R&D,knowledge sourcing,and patenting:an empirical study of Japanese R&D investment in the US[J].Research Policy,2004,33(5):807-828.

[33]BRANSTETTER L.Is 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a channel of knowledge spillovers? evidence from Japan’s FDI in the United States[J].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2006,68(2):325-344.

[34]赵伟,古广东,何元庆.外向 FDI 与中国技术进步:机理分析与尝试性实证[J].管理世界, 2006(7):53-60.

[35]李梅,柳士昌.对外直接投资逆向技术溢出的地区差异和门槛效应—基于中国省际面板数据的门槛回归分析[J].管理世界,2012(1):21-32.

[36]毛其淋,许家云.中国企业对外直接投资是否促进了企业创新[J].世界经济, 2014(8):98-125.

[37]薛敬孝.趋势性日元升值和日本产业的结构性调整[J].中国社会科学,1997(4):113-125.

[38]孙咏梅,祝金甫.汇率低估与中国经济结构调整[J].财经问题研究,2005(4):62-66.

[39]张斌,何帆.货币升值的后果——基于中国经济特征事实的理论框架[J].经济研究,2006(5):20-30.

[40]翟仁祥.人民币升值的结构调整效应及其政策选择[J].经济体制改革,2014(1):125-129.

[41]范金,郑庆武,王艳,等.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对中国宏观经济影响的情景分析—般均衡分析[J].管理世界,2004(7):29-42.

[42]刘凤娟,王耀中.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动态可计算一般均衡分析[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6):55-61.

[43]胡宗义,刘亦文.人民币汇率变动对就业影响的动态 CGE研究[J]..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1):82-86.

[44]巴曙松,王群.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对我国产业,就业结构影响的实证分析[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9(3):2-7.

[45]徐伟呈,范爱军.人民币实际有效汇率变动的中国产业结构升级效应[J].世界经济研究,2012(6):9-15.

[46]谭小芬,姜媌媌.人民币汇率升值的产业结构调整效应—基于 VAR 模型的实证研究[J].宏观经济研究,2012(3):48-54.

[47]徐建国.人民币贬值与服务业停滞[J].世界经济,2011(3):3-20.

[48]林念,徐建国,黄益平.汇率制度,实际汇率与服务业发展:基于跨国面板数据的分析[J].世界经济,2013(2):78-92.

(责任编辑:魏小奋)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a Survey of the Literature

CHENG Dingping1,GAN Sumei2

(1.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aining 314408,China;2.Zhejiang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Hangzhou 310018,China)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and industrial upgrading ar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of the academic community in the process of economic development in China.In recent years,domestic and foreign scholars conduct a lot of theoretical analysis and empirical research on the impact of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on industrial upgrading.In this paper,the economic opening is a prerequisite and accelerating the development of high-tech industries and enhancing the propor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are symbols of industrial upgrading.According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logical relationship,the poper cards and summarizes the impact mechanism on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 through foreign trade and 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and other important channels for high-tech industry and service industry.

exchange rate appreciation;industrial upgrading;foreign trade;international investment

10.13504/j.cnki.issn1008-2700.2016.06.015

2016-04-26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投资结构调控与加快服务业发展研究”(12BJY148)

成定平(1963—),男,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教授;淦苏美(1988—),男,浙江财经大学数据科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F062.3

A

1008-2700(2016)06-0118-07

猜你喜欢
汇率服务业人民币
中国服务业开新局
经济(2022年10期)2022-10-12 05:28:26
怎样认识人民币
人民币汇率:破7之后,何去何从
中国外汇(2019年17期)2019-11-16 09:31:04
人民币汇率向何处去
中国外汇(2019年13期)2019-10-10 03:37:38
越南的汇率制度及其汇率走势
中国外汇(2019年11期)2019-08-27 02:06:30
前三季度汇市述评:汇率“破7”、市场闯关
中国外汇(2019年21期)2019-05-21 03:04:16
你不了解的人民币
走近人民币
100元人民币知识多
服务业:从一二三到三二一
商周刊(2017年6期)2017-08-22 03:42: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