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绪洲
对2015全国二卷语文试题的两点质疑
刘绪洲
2015年高考后,很多全国二卷考区的考生语文成绩都不理想,这种状况的形成,除试题难度、题型变化等方面的因素外,也与部分题目设置不严密有关。
高考 质疑 文化常识 病句
语文老师可能都见过这样一道题:
根据下面一段材料,给“阙”下一个定义。
据专家介绍,在汉代,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建筑物。在显宦富豪的宅第、宫室、衙署,在城门的两旁,都要立阙,它显示着王权的威严、门第的高贵。由于汉代人“视死如生”,所以墓室前也都修建门阙。阙就是门楼,立在大门的两边,像两座小楼阁,中间是人进出的通道。因为它的中间是空缺的,古人便称之为“阙”。古代的阙有木阙和石阙两种。研究表明,木阙今天已荡然无存,而建造在宗庙祠堂、墓室神道两旁的石阙,历尽千年沧桑,却得以存留一小部分。
高考结束后有同学拿着上面这道题来问我:“老师,我们以前做这道题的时候,答案说‘阙’是中国古代修建在宅第、宫室、衙署、城门、祠庙、陵墓前的左右各一、中间通人的楼式建筑。可为什么今年高考语文第5小题D项将‘阙’表述为宫门两侧的高台而被视作表述无误的选项了呢?”“‘阙’在古代到底是高台还是建筑?”
对于这一问题,笔者以为仅仅通过一道练习题来判断高考题的设置是否严密显然不妥,高考题的设置到底有没有纰漏,需要更权威的资料。为了给学生一个交代,笔者查阅了几种辞书,结果显示:无论如何,阙在古代都不能被视作一个高台。该选项不能被当作表述无误的选项。
以下援引几例,以为证据:
1.阙,門觀也。从門,欮聲。去月切。(《说文解字》)
2.觀謂之闕。郭璞注:“孙炎曰:‘宫门双阙,旧章悬焉,使民观之,因谓之观。’”(《尔雅·释宫》)
3. ㈠古代宫庙及墓门立双柱者谓之阙,其上连有飞檐罘罳者谓之连阙。也称象魏。㈡城楼。见“城阙”。㈢指皇帝所居。《汉书·朱买臣传》:“诣阙上书,书久不报。”(《辞源》)
4.古代宫殿、祠庙和陵墓前的建筑。通常左右各一,建成高台,台上起楼观,以两阙之间有空缺,故名阙或双阙。徐锴《说文解字系传》卷二十三:“盖为二台门外,人君作楼观于上,上员下方,以其阙然为道,谓之阙;以其上可远观,谓之观;以其县(悬)法,谓之象魏。”因以为宫门的代称。(《辞海》)
5.①古代皇宫大门前两边供瞭望的楼,泛指帝王的住所:宫~②神庙、陵墓前树立的石雕。(《现代汉语词典》)
依据《说文解字》和《尔雅·释宫》,“阙”在古代为建在宫门两侧的建筑,因上面经常悬挂法令使民观看,亦称为“观”。
依据《辞源》、《辞海》和《现代汉语词典》,“阙”在古代不光可建在宫门两侧,还可建在祠庙和陵墓前;因中间“空缺”,所以称“阙”,因其上可远观,又称为“观”,因其上常用来悬示法令,又称为“象魏”;建于宫门外的“阙”和建于神庙、陵墓外的“阙”在外形上有所区别,建于宫门外的通常是楼阁式,建于神庙、陵墓外的通常是立柱式,但不管那一种外形,“阙”的属性都只能是一种建筑,而不是一个高台。
今年病句判断题,很多同学都没有选对,主要原因是大家普遍认为上述预设为有语病的句子,无论从语法的角度,还是表意的角度,似乎都发现不了什么问题。那么,这个句子究竟有没有语病?笔者才疏学浅,不敢妄下结论,但截止目前,尚未见到令人满意的解说。详述如下:
1.搭配不当(①“种种”修饰“苦难”和“不幸”可以,不能修饰“幸福”;②“苦难”可以“经历”,“幸福”不能“经历”。)
2.语序不当(①“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应放在“听他讲述”前面;②“她”应放在“就算”后面,或“也”前面;③“经历”应该放在“苦难和幸福”的后面。)
3.用词不当(“也不例外”应为“也无例外”,“也不例外”多用于自己跟别人比,“也无例外”多用于现在的自己和以前的自己比。)
4.表意不明(①“也不例外”是描述梅兰的行为,还是父亲的行为?对象不明;②“也不例外”是描述梅兰陪伴父亲的行为,还是听父亲讲述的行为,抑或二者都有?对象不明。)
5.代词使用不当(将“他”改为“父亲”。)
6.重复赘余(将“她”删除。)
以上几种解说,1①、2①、3、4①、5和6的不当很容易看出来。1①,为什么“苦难”可以有种种,“幸福”不能有种种?(托尔斯泰说过幸福的家庭每每相似,但没有说完全相同)2①,将“她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放在“听他讲述”前面可以突出“就算再忙再累,也不例外”在句中的状语身份,但没人规定状语成分在句中只能放在谓语动词前。3,“无”在现代汉语中要么做动词,表示“没有”,要么做副词,同“不”。在“也无例外”中,“例外”是个动词,“无”只能做副词,这样“也无例外”就是“也不例外”,上述的区别不知从何谈起?4①,整个句子的主语是确定的,只能是梅兰,不能是父亲,“也不例外”不会被理解成父亲的行为,不存在对象不明的问题。5,将句中的“他”可以换成父亲,但是也可以不换,句中所述就两个人,梅兰是个女的,他只能代指父亲,代词使用没有错误。6,简洁起见,“她”可以删除,但不删除不等于有语病。
问题比较复杂的是1②(2③)、2②和4②。
1②(2③):1②和2③实质是一个问题,把“经历”放在“苦难和幸福”的后面,将原句表述为“听他讲述一生中的种种苦难和幸福的经历”的原因是解析者觉得“苦难”可以经历,“幸福”不能经历?那么“幸福”到底能不能“经历”呢?笔者认为完全可以“经历”,《现代汉语词典》对“幸福”的定义是“美满如意的生活和境遇”,为什么不可以“经历”呢?日常生活中我们常见的“那些年,我们一起经历的幸福”和“只有经历幸福才能定义幸福”的表述有错吗?。
2②:关于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尽管目前学术界的观点仍有分歧,但是从没有人认为“就算”一词必须放在主语前。(黄伯荣等认为“前后分句的主语相同,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在主语后;前后分句主语不同,前一分句的关联词语一般在主语前。至于后一分句,不论分句的主语是否相同,一般关联词语都在主语前,关联词语是副词则在主语后。①李晓琪等认为现代汉语部分关联词的位置不受前后分句主语是否相同条件的限制,有些关联词不管分句主语是否相同,都在主语前,如“管、任、任凭”等;有些关联词不管分句主语是否相同,都在主语后,如“虽、既”等;有些关联词的位置比较灵活,不管分句主语是否相同,既可在主语前, 又可在主语后,如“虽然、尽管、即使、如果、假如、要是、万一”等。“就算”属于第三种情况②。)据此判断把“她”必须放在“就算”后面的观点不成立;至于该句的主语是不是非要放在正句的开头,笔者尚未找到权威的见解,但是依据李晓琪对“即使”一词的研究(“即使你得了冠军,也不能骄傲。”还可以表述为“你即使得了冠军,也不能骄傲。”或“即使得了冠军,你也不能骄傲。”③),笔者认为句中的“她”不必非得放在正句开头,因为现代汉语中的“就算”用作表示让步关系的连词时,它的用法与“即使”相同。
4②:从形式上来讲,4②所述的理由是成立的,但是深入思考把“也不例外”所指的对象划分为描述梅兰陪伴父亲的行为、听父亲讲述的行为、抑或二者都有几种情况其实是没意义的,因为这两种行为在某种意义上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其一,梅兰要听父亲讲述,首先要来到父亲身边;其二,梅兰既然能克服困难来到父亲身边陪伴父亲,听父亲说话也应该不在话下。
注释
①黄伯荣、廖序东主编的《现代汉语》(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第4版)
②③李晓琪《现代汉语复句中关联词的位置》(《语言教学与研究》1991年2期)
(作者单位:甘肃省环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