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人民生活成为艺术的能量

2016-04-04 04:45黄国飞
影剧新作 2016年1期
关键词:艺术作品江西艺术

黄国飞 刘 迪

让人民生活成为艺术的能量

黄国飞 刘 迪

以“扎根生活、深入人民”为主题的首届江西省美术作品展,佳作迭出,异彩纷呈,获得圆满成功。江西人民的生活在不同技法和多种表现形式下被江西艺术家们进行了全景式的描绘,同时,江西改革开放的宏观气象与具体细节也得到淋漓尽致的展现。与主题呼应,美展最大的特色与亮点即艺术表现人民生活,人民生活成为艺术的能量。

一、纵览:画布定格民生百态

人是历史的创造者,艺术家只有通过对人的深入刻画才能最有力地表达出时代风貌与历史维度。此次画展中大量画作通过对不同场景、不同身份的普通百姓生活的具体表述,展现时代急遽变化中芸芸众生的故事与喜乐悲苦,艺术与生活的交织与激荡也便由此而生。具体人物形象有牙医(王燕《护花使者》中国画)、交警(娄远琨《无悔人生系列之交通卫士》中国画)、军人(孙燕明《草原巡洋舰》中国画)、歌手音乐人(董旭明《我小众故我在》油画)、陶瓷烧造者(吴吉仁《出窑图》中国画)、卖烤红薯的人(胡东生《生活一角》中国画)、炼钢工人(张耀东《炉前》水彩)、码头工人(饶国安《码头夕照》水彩)、货车司机(韩大虎《出发之前》油画)、果农(程小丽《橙乡秋醉》版画)、茶农(陈锋《茶农》油画)、挖矿工人(陈布仑《井巷深深》版画)、白领和科技工作者(易友良《体验人生》雕塑)、筑路工人(李卫平《安源筑梦人》水彩)、手艺人包括裁缝、理发师、卖猪肉的人(李杏《夫妻·生活·速写》水彩)等。

艺术家用艺术的眼睛发现生活,用艺术的思维感受生活,用艺术的程式与表达提炼生活,将民生百态与社会景象凝固在自己的美术作品之中。而美术作品就是要让场景和画面具有讲诉的能力,一个画面呈现一个故事,一个瞬间折射出一个人物的人生际遇。此次美展作品中的那种扑面而来的生活气息,让观者产生强烈的共鸣,因此代入感油然而生,不知不觉中便已进入现实生活的镜像深处,感受源自平凡生活的魅力所在,受到超越平凡的艺术表达的洗礼。正如习总书记指出的那样:“文艺深深融入人民生活,事业和生活、顺境和逆境、梦想和期望、爱和恨、存在和死亡,人类生活的一切方面,都可以在文艺作品中找到启迪。”[1](P.9)

二、品读:笔触浸润人生万象

一幅幅画作呈现出来的百姓故事是一篇篇人生的乐章,汇聚起来便构成一个时代的交响。

汪辉的油画《前进与你同行》刻画的是汽车展销会的现场。一对青年夫妻站在一辆红色的小轿车前面,以审视的目光打量着,他们身后是一对父子,手握宣传单在讨论着,比较着,似乎在商量哪一款车更适合自己。近处的女人身上穿着的T恤印有英文romantic(浪漫),可见浪漫是建立在生活的富足和家境的殷实上的,而红色的小轿车则可以说是浪漫的起始,让浪漫的足迹在更为广阔的范围内延伸,它也是浪漫生活的载体,承载着更为幸福美好的生活。轿车娇艳的红色也象征着日子的红红火火。

丁雅丹的版画《新居》描画了建筑工地的火热场景,透过近景古老雕花木窗,看见中景的脚手架上建筑工人的伟岸身影,再到远景高楼大厦的剪影,以及天空的白云朵朵,江西的发展建设几乎浓缩在这样一个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细节当中去了,可谓小中见大。

画家帅安的青绿山水《那就是三湾》所展现的是层峦叠嶂之上,一轮红日高悬,青翠苍莽的崇山峻岭似乎从江西永新蜿蜒到井冈山,在那里星星之火开始燎原,在那里升起了新中国的红太阳。而画家杜鹃的水彩《不屈的红土地》画面中被猛烈的炮火肆虐过的红色土地千沟万壑,树木被战争蹂躏的大都支离破碎,唯有画面中央一棵不大的小树高昂挺立,象征这片红色土地上的不屈不挠、坚韧挺拔的精神风貌。画面以蓝天白云为背景,红色土地更显鲜艳,旗帜鲜明;其间未出现一个人物形象,除红土、蓝天、战争的硝烟与炮火及鲜血外,仅有屹立的一棵树,它昂扬挺立的姿态则是一种精神的表达,是不屈的意志,是坚强的灵魂。虽为无人之境,但这片红色的土地不禁让人想起诗人艾青脍炙人口的诗句“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爱这土地爱得深沉”。此画通过象征和隐喻回应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在几千年的历史流变中,中华民族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遇到了无数艰难困苦,但我们都挺过来、走过来了,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培育和发展了独具特色、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为中华民族克服困难、生生不息提供了强大精神支撑。”[1](P.2—P.3)

笔者最喜欢的一幅画是张明远的油画《一个傍晚下班路上的风景》,画面处理得如此亲切而自然,仿佛就是你经常见到的和谐温馨的邻家一家人骑着电动车从画框中驶来。丈夫骑在电动车上,膝上坐着儿子,车的后座上载着妻子,温暖的阳光照射在一家三口的背上,给他们染上了一层金色的光芒。丈夫目光望向前方,坚定有神,嘴角微微向上翘起,露出幸福的微笑,仿佛卸下了工作一天的疲惫,换上了轻松坦然的神情;妻子肩上背着儿子的书包,眼神望向路边,若有所思,好像是在思考今天晚上做什么饭,烧什么菜;儿子坐在父亲的大腿上,身体前倾,双手十指交叉互握,前臂放在车把上,好像在放空自己,或许是在想今天发生过的那些好玩的事情。一家人都沐浴在这夕阳投射的金色阳光下,有期待,有希望。虽然不是大题材,没有大事件,却饱含温情,把一个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三口之家的感情处理的不显山不露水。正是中国人惯用的这种表达方式,才能传达出如此含蓄细腻且感人至深的内在情绪。

艺术作品的创作本身就是一种揭示的过程,通过表述自己对生活的体验和认识,追寻着人生的答案,思考着自身存在的意义与价值,使我们重新认知自己所处的世界。正如李志刚的漆画《老墙》,其所描绘的是颓圮的旧屋老墙,残存着灰瓦白墙的江南建筑风貌,青石板的小路早已经破败,老墙的白皮已经斑驳,墙头长满荒草……这一切都在表现作者的“乡愁”,那是内心深处回不去的故乡,以及那种难以言传的“遗憾”。可以说作者对这些情绪诗意的展示,是这幅作品最感人至深的“意蕴”之所在。

而生活亦有不同的面相:董旭明的油画《我小众故我在》展现的是年轻音乐人的彷徨迷茫和心灵的焦灼;陈泽斌的水彩《相伴》则表现了留守的空巢老人的孤寂生活。而这都是真实生活的写照。

三、反思:生活成为艺术能量

从一双农鞋(梵高《农鞋》),海德格尔可以看见农民劳动步履的艰辛,寒风料峭的田垅,湿润而肥沃的泥土,田野小径上的踽踽独行,大地无声的召唤,成熟的谷物的馈赠和农民对面包的焦虑,以及他们战胜了贫困的无言喜悦。艺术作品的意义和深度在很大程度上关乎向现实的敞开与表达。如果艺术作品远离人民大众的生活,而流于程式和虚无,这样的艺术作品便难以引起共鸣而丧失其受众价值。如果我们的艺术作品没有表现人民的内心渴望,那么就不会有这么深刻的意义的敞开。艺术作品中最本质的东西涉及人的存在和生存。艺术作品中蕴含的“意义”或“意蕴”深深地隐蔽在作品深层,等待着鉴赏者的发现和挖掘。习总书记说过:“人民不是抽象的符号,而是一个一个具体的人,有血有肉,有情感,有爱恨,有梦想,也有内心的冲突和挣扎。不能以自己的个人感受代替人民的感受,而是要虚心向人民学习、向生活学习,从人民的伟大实践和丰富多彩的生活中汲取营养,不断进行生活和艺术的积累,不断进行美的发现和美的创造。要始终把人民的冷暖、人民的幸福放在心中,把人民的喜怒哀乐倾注在自己的笔端,讴歌奋斗人生,刻画最美人物,坚定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和信心。”[1](P.19)

所谓“扎根生活”,而什么才是生活?生活便是点点滴滴,就是简简单单,就是琐屑和日常,这就是平实的生活。中国绘画艺术理论从来都是主张从现实生活中汲取营养,用来丰富艺术的表现力。从《易经》的“观物取象”,“立象尽意”[2],到唐代张璪的“外师造化,中得心源”[3],再到明代董其昌《画旨》中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4],明代画家祝允明所提出的“身与事接而境生,境与身接而情生”[5],无不强调艺术创作的现实生活基础。画家只有深入生活,和现实生活发生直接接触,这样才能产生各种不同的境遇;如果艺术家缺乏生活经历,则不会产生对不同于自然景物之“境”的敏锐感悟与自如表达。只有人身在这种境中,才会产生真情实感;只有这种情感的积淀、冲撞和爆发,才有艺术创作的灵感和情思。情自境出,“情不自已,则丹青以张”[5],便是说,当感情激荡勃发不能抑制的时候,则会产生绘画的创作冲动来宣泄表达。这就是绘画要深入生活的要义。

“深入生活,扎根人民”,表现的是实实在在的生活,是平凡的日子,是百姓生活的光景,是我们生活的山山水水,是我们脚下的这片土地,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家园,是革命先烈用生命换来的和平时代,是故乡的那片云,是村里的那位美丽姑娘,是在老屋中相依相伴的父母,是房前屋后藤架上的瓜蔓,是古老相传的故事和节日,是约定俗成的民风和习俗,是儿时的社戏,是乡党的傩舞,是元宵的祭祀。

笔者把理解的习总书记的讲话精神套用在江西的文艺创作上就是:艺术要跟上时代的发展,把握人民群众的需求,以充沛的激情、生动的笔触、感人的形象创作生产出人民喜闻乐见的优秀作品,让人民精神文化生活不断迈上新台阶。同时,艺术作品、直观的艺术形象也是最好的交流方式,是让世界了解江西面貌的最佳路径,通过艺术的窗口,让国际社会关注江西,了解江西,向全球传递中国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让人们知道中国人对自然、对世界、对历史、对未来的看法,让他们了解江西人的喜怒哀乐,知道中国历史传承、风俗习惯、民族特性。因此,江西艺术工作者有责任讲好江西故事,传播好江西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展现江西风貌,让外国民众通过欣赏江西艺术作品加深对江西的认识,增进对江西的了解,让国外民众在审美过程中感受魅力,加深对中华文化的理解。

[1]中共中央宣传部编.《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学习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5.

[2]孔颖达疏 王弼 韩康伯注.《周易正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3]张彦远.《历代名画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

[4]董其昌.《画旨》[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08.

[5]祝允明.《送蔡子华还关中序》[A].《枝山文集》(卷二)[C].唐代元和年间祝氏藏版,清同治十三年(1874).

黄国飞:江西省艺术研究院

刘迪:江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与旅游学院

责任编辑:谢菁菁

猜你喜欢
艺术作品江西艺术
江西银行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丁 雄艺术作品欣赏
王立新艺术作品欣赏
我爱江西奶奶
纸的艺术
江西立法遏制涉医涉校的“以闹索赔”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