顾春花
非遗视野下扬州剪纸艺术的图案研究
顾春花
扬州剪纸作为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其图案表现绚烂多姿:花香鸟语、名山大川、四季风采、农耕劳作、文化典籍。这些图案既有经过时间积淀成为经久不衰的经典,也有艺术家们融入生活后新的拓展。老一辈艺术家们的努力召唤着年轻一代在非遗的背景下加大力度拓展表现内容。
非遗;扬州剪纸;图案
自200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关于加强我国非物质文化保护工作的意见》以来,非遗已经成为各级政府文化保护工作的重点,江苏省也不例外,开始抢救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各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中,扬州剪纸经申报与评审,幸运地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扬州剪纸艺术是扬州民间艺术的重要表现形式,是江南剪纸艺术的杰出代表。扬州剪纸艺术清新秀丽、线条流畅、剪工精致。它植根于人民之中,以多样的表现形式和殊异的艺术风格适应了各个时代人们不同的审美要求,美化着人民大众的生活。
初赏扬州剪纸的人,都会不约而同地被其所展现的各种各样的图案所吸引。那么,扬州剪纸艺术的图案到底有哪些,这些图案之间有没有一个逐渐丰富的过程,其背后又蕴藏着怎样的意义呢?
扬州剪纸艺术的图案包罗万象,上至天文,下至地理,祖国的锦绣山河、变化万千的大自然、人类的喜怒哀乐,都是它津津乐道的对象。概括起来,扬州剪纸艺术的图案主要有以下几种:
1.1 花香鸟语
管世俊在《中国剪纸博物馆讲解词》中写道:“每当我们走进扬州剪纸展厅,分明有一股浓郁的花香扑面而来。其实展厅里并没有摆设鲜花,也没有喷洒香水,那么花香从哪里来?是从扬州剪纸大师们所剪的百式花卉中来。”[1]从管先生的这段描述中,即可见到扬州剪纸艺术中最重要的一种图案就是百媚千娇的花。人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花,只因花为生活增添了无限风韵和无穷乐趣,而当花进入到剪纸艺术的世界中时,又承载了人们内心的喜乐和祝福,因此,扬州剪纸艺术中对于花的表现不计其数。世上的各种花都成
了它竞相展现的对象:琼花、玫瑰、牡丹、梅花、桃花、月季、杏花……。可以夸下这样的海口:凡是会扬州剪纸的,都会剪花,而这些民间艺术家中最富盛名者非张永寿莫属。1958年,郭沫若先生写了一百零一首的百花齐放散文诗集,出版专著发行。在看到诗集之后,张永寿决定剪一百种花来配郭老的诗歌。他仔细阅读郭老的诗歌,发现这一百种花中除了不少他平常就剪过的花以外,还有不少是农家常种的菜花、黄瓜花、豌豆花,还有墙角路边的野草花,诸如蒲公英、萤草、萱草、打破碗碗花等。张永寿不仅特地去农学院找园艺专家请教,还特意去农村朋友家住了一周,流连于田地之中,实地观摩。他剪下的菜花分外美丽,花开四瓣,花枝上花朵不断绽放,枝下不断结子。子虽然未成熟,但却结实饱满。张永寿第一次用剪刀剪出了自然之态的菜花。张永寿还在田野里注意到春天的蒲公英摇曳多姿,因而他将蒲公英剪得花儿十分茂盛,可爱喜人,像丰满的小绒球,等待着小朋友前来嬉戏。张永寿剪了一百零一幅,一幅花配郭老的一首诗,并将这百花剪纸寄给了郭老。郭老看了喜不自禁,为张永寿题诗:“扬州艺人张永寿,剪出百花齐放来。请看剪下出春秋,顿使东风遍九垓。”扬州剪纸的艺人们不仅擅长剪百花,即使面对同一种花,他们也能巧妙地使用自己手中的剪刀别出心裁地剪出不同的姿态和神韵。张永寿最钟爱傲霜独立、千姿百态的菊花,他剪了一百零一幅的《百菊图》。他剪出的菊花,形神兼备,轻灵自如,各呈娇妍。如《麒麟角》头角峥嵘,昂扬可喜;《紫松针》锋芒些露,俏拔可人;《醉红妆》如美人酒后,不胜娇羞;《芙蓉面》似出水芙蓉,分外妩媚;《粉蝴蝶》颤颤然浑如蝶恋花心;《罗汉须》卷曲曲真似罗汉之心。
与花结伴而行的各种飞鸟走兽自然也是剪纸艺术家们倾心的对象。这些飞鸟走兽生动活泼,充满灵性。国家级“非遗”传承人张秀芳的《花鸟四条屏》将茶花和鹦鹉、牡丹和白头翁、菊花和麻雀、月季和青鸟组合。鸟儿或站立或飞翔于花叶之间,神态活泼,充满生机和活力。张慕莉的《鹤听芭蕉雨》中的两只栩栩如生的仙鹤或平视或转头,都伫立于芭蕉叶间全神贯注地倾听雨的声音,似乎很享受这一刻。翁文的《流水蛙声惊雁侣》巧妙地将两组画面融合于一起(图1),左图边的两只青蛙在水上欢天喜地地跳跃着、嬉戏着,这样的热闹无疑惊动了在花前月下散步的雁情侣。作品生动有趣,赋予了动物无限的人情味。
1.2 名山大川
中国地大物博,大好河山比比皆是。剪纸艺术家们也喜欢在有条件时到处看看,体验不同的山清水秀和风土人情,再在剪纸中抒发他们的浓郁热情。庞建东的《西湖十景》继承了中国扇面山水画的表现方式,用写实写意的技法向读者呈现了人间天堂美轮美奂的风姿。观众看苏堤春晓,如身临其境,仿佛能感受到轻风徐徐、柳丝舒卷。他的《扬州个园》以个园中最有特色的春、夏、秋、冬等景致为题材,展现了春山柔美、夏山葱郁、秋山苍劲、冬山深邃的人间天堂。孙黎明的《曲阜风光》以剪纸表现曲阜古城建筑。这些建筑或沉稳凝重,或质朴典雅,或雕梁画栋,或青砖铺地,是中国传统建筑文化的典型代表。剪纸线条平滑,棱角分明。
1.3 四季风采
“闲云潭影日悠悠,物转星移几度秋”,光阴的流逝最让人慨叹唏嘘,剪纸艺人们对此最有感触。弹指一挥间,春夏秋冬已悄然而过,而春天的浪漫、夏天的炎热、秋天的萧瑟、冬天的凛冽却深深地留在了他们的心里,也驻足在他们的作品中。翁文创作的《春夏秋冬》包括了四组剪纸:《双燕报春》《夏日紫藤》《秋日芙蓉》《傲冬梅开》。每组作品通过鸟与时令中的植物结合,来展现一年四季的轮回。如《双燕报春》中两只活灵活现的小鸟停留在娇艳明媚的桃花枝头,春意盎然,而《傲冬梅开》中小鸟扭头回望着不畏严寒、赛雪欺霜的梅花,寒冬腊月的气息迎面袭来。
1.4 农耕劳作
剪纸艺人们在解放前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他
们时常看到农人的辛勤劳作,因而春耕、夏锄、秋收、冬藏等具体劳动场景也会成为他们的创作内容。
1.5 文化典籍
扬州剪纸艺术植根于民间生活,深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滋养,在诸多作品中展示了优秀深邃的传统文化。
1.5.1 吉祥字符
福、禄、寿、喜是民间美术中常用的文字符号,艺人们喜欢用文字表示寿、喜,用蝙蝠、鹿等动物形象表示福、禄。另外,像传统文化中表示吉祥如意的万字纹卍、盘长纹、如意纹、贯钱纹等符号被广泛地运用于剪纸创作中。会剪纸的人基本都会剪这些各具特色的吉祥字符。
1.5.2 民俗文化
人类总是生活于特定的风俗习惯、生活习性中。传统节日热闹非凡,有舞龙、舞狮、舞蹈等活动助兴。婚礼时定要贴大红喜字,配以龙凤呈祥、鱼戏莲花、喜上眉梢等喜庆吉祥的内容,借此表达对新人百年好合的祝福。剪纸艺人们热爱这些民俗文化,逢年过节或大喜日子时会剪相应的作品增添喜庆氛围。熊崇荣创作的吉祥剪纸《年年富贵》、《岁岁有余》,以常见的鱼、云朵、花作为祝吉纳福的承载物,表达对新年的美好希冀。
1.5.3 神话传说
丰富奔放、瑰奇多彩的神话传说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代代相传。艺人们沉浸于其间,无不感触良深,在剪纸中表现他们对此的理解和喜爱。《白蛇传》是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故事,孙黎明的《白蛇传》让大家耳目一新。这组剪纸由8幅作品组成:断桥初遇、悬壶济世、喜结良缘、端午惊魂、仙山盗草、水漫金山、携儿寻母、毁塔救亲。这组剪纸作品颇像连环画,将人物的神情体态完美地勾勒出来,清晰地表达了故事的脉络和主旨。李烈烽的《云海寺壁画》表现了36位神仙及多种怪兽朝见的场景。作品以帝君为中心,前后簇拥仙伯、金童、玉女、神将,人物错落有致,服饰繁杂精细,整幅作品一气呵成,气势磅礴。
1.5.4 历史名人
帝王将相、历史人物是艺人们喜闻乐见、津津乐道的内容,他们也乐于在剪纸艺术中一展这些名人的风采。蔡千音的《鉴真东渡》是一套刻纸,集中表现了鉴真和尚历尽千辛万苦,终于在第六次成功东渡日本弘扬佛法,传播华夏文明。整套作品采用暖色调,鉴真和尚身穿红色袈裟,双手合十,仰视远方,面对惊涛骇浪,神态坚毅从容。
1.5.5 小说人物
中国小说成就蔚为壮观,唐代传奇、宋元话本、明清小说中的很多人物深入人心,他们的命运也牵动着剪纸艺人们的心。一套六张的《三国人物》,栩栩如生地表现了吕布、诸葛亮、董卓、关公等人物,每幅剪纸都抓住了人物的特点。如吕布善弓马骑射,诸葛亮羽扇纶巾,关羽勇猛善战。一套十张的《西厢记》展现了崔莺莺与张生曲折的爱情故事,形象生动的剪纸技艺再现了十个经典的场面,表达了“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的美好愿望。
扬州剪纸作为民间艺术,其图案表现丰富多元,趣味十足。值得我们注意的是很多图案经过时间的沉淀,已成为固定的表现对象,衍化为剪纸艺术经久不衰的经典。如与剪纸艺术家们生活密切相关的大自然,即是艺术家们热衷的题材。很多艺术家不仅自己喜欢在一年四季季节特征明显的时候出去走走,用心体会这奇妙无比的大自然,而且也爱敦促自己的徒弟去感受千变万化的大自然。如张秀芳受师傅张永寿的影响,擅长师法自然,也将这一原则传授给自己的徒弟。李海霞说:“春天,师傅会带我们到公园去,在感受春意的同时,也让我们注重细节,比如看花的形状;秋天,落在地上的树叶,师傅也会悄悄捡起,带到馆里来给我们看,看叶子的肌理和脉络。剪花草时,师傅要求
我们不但形似,而且要神似。”[2]再如我们生活中无处不在的风俗习惯中,结婚时依然要贴红彤彤的“喜”字。“鸳鸯戏水”、“莲生贵子”作为庆祝婚礼、延续子孙的向往,生日时依然需要福气满满的“寿”字,春节时依然需要“龙凤呈祥”“喜上眉梢”来增添和渲染节日的喜庆气氛。
扬州剪纸艺术虽然来源于民间生活,但它的图案表现并非一成不变、固定僵化的。事实上,扬州剪纸艺术的图案是一个不断更新、丰富和变迁的过程。这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扬州剪纸艺人们长期以来,一直生活在社会的底层,而一旦社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艺人们有时间有机会学习之后,他们观察事物的视角和态度也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也就是说,就算表现同一个对象,它们的表现方式也会有巨大的变化。张永寿解放后虽已大名鼎鼎了,但当时的领导向他指出:“你的剪纸虽然很有独特风格,但未免流于一般化,诗情画意都不够。”[3]张永寿听从领导的意见,认真学习,积极参加和画家、作家们在一起的活动,经常前往扬州博物馆欣赏“扬州八怪”的字与画、钻研“扬州八怪”画的梅兰竹菊,把学到的文人气息和笔法画意也融入到剪纸中。在比较了金冬心、汪士慎、高翔和李方膺画的梅花之后,张永寿剪的梅花已不再像之前那种又圆又饱的珍珠了,而是有疏有繁,有半开含蕾,有正面有侧面,枝干犹如李方膺画的古拙质朴。张永寿向文人学习的热情也影响到他的继承者们。张慕莉的《禅意》以写意手法来表现具有禅宗精神的人物,他们有的垂钓,有的抚琴,有的赏月,有的说经,神态各异、惟妙惟肖、细致入微。他们摆脱烦恼,追求生命自觉和精神境界的文化理想令人不禁想起在中国流传已久的禅学精神。
我们的生活总是活泼的,是义无反顾地向前发展的,在这种发展过程中总会出现改变人们生活方式、转化人们思想观念的新事物。和生活融为一体的剪纸艺术家们总是能最先捕捉到这些细微的变化,并表现在剪纸中。张慕莉在上海世博会如火如荼地召开之时,剪出了形象生动、活泼可爱、惹人欢喜的海宝。孙黎明将自己的目光投向当代的都市生活。穿着结婚礼服的新人、手牵手的母子、跳舞的女子……通过这些普通人的生活,折射出我们大时代不断变化的、璀璨一新的印记和面貌。
综上所述,扬州剪纸的图案发展一直在传承的路上,它是如此的绚丽多彩、琳琅满目。这些图案背后凝聚的是艺术家们对生活的记录,对幸福的期盼,对美的追寻。老一辈艺术家们孜孜以求的丰富精致的图案更是召唤着年轻一代潜入生活,在扬州剪纸被列入非遗的时代,珍惜好时代好机遇,创作出更多的精品。
本文系江苏开放大学、江苏城市职业学院“十二五”规划课题“非物质文化遗产视域下的扬州剪纸艺术研究”(项目编号:14SEW-Y-012)阶段性研究成果。
注释:
[1]管世俊.中国剪纸博物馆讲解词(节选)[J].爱上剪纸,2014(10):51
[2]施晓婷.剪纸大师张秀芳从艺经历、艺术特色及传承[J].爱上剪纸,2014(10):10
[3]周任如,罗蔚文.张永寿传[M]香港:香港天马出版有限公司,2008.153
顾春花 江苏开放大学通识教育学院副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