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琴作品演奏风格在电影原声名著历史中的演变
——从西洋到东亚的探索之路

2016-04-04 02:18
关键词:音乐风格

邓 良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225)



钢琴作品演奏风格在电影原声名著历史中的演变
——从西洋到东亚的探索之路

邓良

(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四川成都 610225)

[摘要]电影原声中的钢琴音乐从电影问世之时就伴随其左右,经过10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是五彩斑斓。西方各时期中的原创大师对其探索与创新可谓前赴后继,不停地为后人们开拓其发展道路。20世纪中后期,不同的元素风格之融合创新写法成为钢琴原声的创作主导,并深深影响着东亚电影原声事业圈,呈现出西洋与东亚在钢琴原声音乐发展上较为统一的局面。

[关键词]电影原声;钢琴原声;音乐风格

一、历史渊源

关于电影原声,最早可追溯到19世纪末期电影刚被发明的那个年代。当然,那时电影并不能叫做真正的电影,而被称作默片,也就是现代公知所说的无声电影,英文称为Silent Film。众所周知,由于当时科技落后,无声电影是没有配音与音效的,这对观众的表达效果存在很大缺陷。因此,字幕之出现变得不可或缺,字幕成为无声电影与观众沟通的桥梁。尽管如此,无声电影与哑剧依旧是毫无二致,在音效上无法烘托出令人满意的艺术表现效果。于是,电影制作商开始与音乐演奏家联手,让他们为无声电影之艺术表现添砖加瓦。不言而喻,音乐演奏家们对电影的配乐演奏开始走入无声电影的播放事业之中。在那个时代,无声电影之播放几乎都需要音乐伴奏为其助阵,这便是电影原声最早的雏形。在此雏形中,用钢琴来进行配乐可谓是首当其冲,原因在于成本低,占地小。钢琴为无声电影配乐的使用比任何器乐与乐队都要早。记录在案的资料中,早在1895年,世界上第一次公开的钢琴无声电影配乐在法国巴黎上演,影片是由Lumière Brothers(卢米瑞兄弟)电影公司所拍摄的[1]9。

钢琴为无声电影之配乐基本都为即兴创作演奏,这对钢琴演奏家的即兴演奏能力有较高要求。在20世纪初期,卓别林与格里菲斯等无声电影明星之作品盛行时期,其钢琴配乐基本都为即兴爵士乐。原因在于即兴爵士的多变风格更能为这些喜剧默片煽风点火。钢琴演奏家需根据电影场景所要表现的内容不停地调整其演奏风格与配乐方式,从而使观众更形象地理解角色在影片中所要传递给大家的表演意图与喜剧色彩。因此,在无声电影的鼎盛时期,钢琴配乐对其发展与兴盛有很大的功劳,人们开始意识到电影配乐在影片表现中的重要性。随后,一些作曲家们开始专门为这些电影谱写配乐,电影原声行业悄然兴起。

值得一提的是,在当代,无声电影这一过时的娱乐项目并没因科技进步而完全消失。在澳大利亚,每年一次的“澳大利亚无声电影节”进行的如火如荼。曾为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音乐学院院长﹑新西兰奥克兰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的无声电影配乐钢琴家罗伯特·康斯特博(Robert Constable)教授就活跃在这一舞台上。他认为无声电影仍未绝迹的原因之一就是其即兴钢琴配乐多变而不被重复的风格为观众们在欣赏影片时带来了巨大的愉悦感,并同时可让观众根据不同的即兴配乐来多样化地理解电影含义,而并非像现代电影那样把观众的思维框死在一个局限之内。因此,当代仍有相当一部分影迷是为无声电影而倾倒的。

二、改进与发展

随着时间的巨轮碾入20世纪30年代,电影原声这一行业渐渐地走上了历史舞台,成为电影产业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由于20年代以后有声电影的出现,钢琴即兴配奏顿时跌入低谷。更多的电影制作商更乐意选择原声音乐的制作来为影片配曲,而在配乐作曲家方面,更多的专业写手钟意于乐队的演奏而非钢琴。例如,1937年第一部拥有原声音乐的迪斯尼动画电影《白雪公主与七个小矮人》(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的制作就是以管弦乐队为基础创作的。这是在记录中能找到的世界上第一张商业发行的电影原声[2]18。但由于时间久远,并且此专辑为单声道录音的缘故,今天几乎不可能听到当时的原版了,因此我们所听到的都是再版。尽管如此,西方学术界并不承认这是第一部拥有原声的电影,因为它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电影,而是动画片。虽然钢琴演奏在当时电影原声的角色扮演中走了下坡路,但这种尴尬的状况并不长久。

到20世纪40年代,以钢琴作品为主的电影原声卷土重来,占据了巨大的市场,并且曲目大多以浪漫派的名家名曲为主。电影制作商的此种策略可谓一箭双雕:一是节约了聘请专业原声作曲家写曲的庞大费用;二是利用炙手可热的浪漫派名家名曲来提升票房。当然这些电影题材大部分都是以描写钢琴家和钢琴音乐为主的,因此这种对电影原声的选择也全完在情理之中。例如,1941年上映的描写二战的英国电影《危险的月光》(Dangerous Moonlight)就采用了著名浪漫派作曲家李斯特的《爱之梦》与肖邦的《波兰舞曲》。同一时期,1945年上映的描写著名音乐家肖邦的名片《一曲难忘》(A Song to Remember)中,也采用了肖邦本人的练习曲、谐谑曲与波兰舞曲为原声来烘托肖邦一生的艺术生涯与音乐思想。这些都说明钢琴在电影原声中的地位逐渐得到恢复。当然,在这一时期中的原创性钢琴原声也并非如此贫瘠,例如,《危险的月光》中的名作《华沙协奏曲》便是作曲家理查德·阿丁塞尔为此片的专作。在行曲之风格上有浪漫派晚期的思潮,大量地模仿了俄国名作曲家拉赫玛尼诺夫之风格,被电影原声界称为“扼要性的协奏曲”[3]18。从这一时期电影原声名著中的钢琴作品风格来看,不管是引用的名家名曲还是原声作曲家的专作,大部分都借用了音乐浪漫派中的晚期风格,且行曲停留在浪漫派的中晚时期,其创作体裁多为优美如诗、婉转悦耳。这些都是当时作曲家们抒发自己情怀的典型表现。因此从风格上讲,真正的原声钢琴原创在20世纪40年代时还未开始,仍然停留在浪漫时期的遗风之中。

好景不长,这种浪漫遗风在20世纪50至60年代时很快被打破。很多原声钢琴音乐的创作似乎又回到了20世纪初无声电影即兴配乐时的爵士音乐年代。在50至60年代期间,原声钢琴音乐大都采用了仿百老汇音乐风格的爵士创作手法。例如,1956年上映的电影《琴韵补情天》(The Eddy Duchin Story)中,其原声钢琴创作完全模仿了电影主人翁、爵士钢琴家艾迪·达钦的甜美爵士乐演奏风格[4]54。此种风格对本片主人翁人生爱情的描写具有强烈的烘托作用。其中,开场白钢琴曲《曼哈顿》(Manhattan)得到业界一致好评,被改编成多种版本,转演于西方社会,流行至今。艾迪·达钦的这种爵士演奏风格在20世纪中期十分流行,因为这种音乐之功能在对于言情戏的描写上可以锦上添花,并拥有强烈的渲染作用,以至于后人将此风格称为甜美爵士(sweet jazz)。艾迪·达钦的探索与创新为传统爵士乐打开了一扇新门窗,因此,通过这部电影的宣传,甜美爵士名扬天下。

当时代步入流行音乐风靡的20世纪七八十年代时,原声钢琴音乐也大受影响,慢慢将浪漫、爵士与流行三者融合起来,创立了三位一体的独特风格。1981年上映的法国喜剧片《后爹》(Beau-Père)可为一个典型。此片讲述的是一位30岁的钢琴家在他妻子(继女的母亲)死后,和继女之间的爱情故事,尽管内容较为负面,但本片还是成功地进入1981年戛纳电影节,获到诸多正面评价。其电影原声钢琴主题曲《Beau-Père》之风格就融合了浪漫、爵士与流行三种,有效地为影片展现出了想要表达的爱情、喜剧与矛盾思想,使观众在嬉笑过后陷入深深沉思之中,在意味深长的同时令人感慨万千。七八十年代电影原声中不同风格元素之融合不仅仅体现在钢琴作品方面,在其他乐器或是乐队作品方面也有同样表现。例如,名家约翰·威廉姆斯为大片《E.T.》所创作的电影原声则是通过不同的配乐风格与乐队不同音域之使用,将本片中外星人对人类的神秘到半信半疑再到最后的完全信任描写的淋漓尽致。此种风格的写作手法使观众倍感欣慰,而并非像传统科幻原声中那种外星人对观众所造成的紧张与惊悚感。

从20世纪90年代到今日,西方电影原声中的钢琴作品步入了强盛时期并且大放光彩,呈现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举世闻名的原声钢琴作品可以说数不胜数。1993年上映的新西兰电影《钢琴别恋》(The Piano)打破了钢琴题材电影以大部分浪漫派名家名曲作为原声的传统,其率先聘请作曲家Michael Nyman为本片谱写适合于本片意境之原创配乐。音乐将New Age、古典与流行等多种风格相互穿插,使其优美动听。各种如诗如歌的钢琴旋律线条贯穿整部影片,烘托了本片凄美的爱情,使观众激情澎湃,观后久久不能入睡。2004年德国电影《帝国的毁灭》(Der Untergang) 也是如此。本片描写的是二战最后时刻在红军巷战柏林城时,希特勒在地堡中对其生前理想一一破灭之最后的歇斯底里。影片开头,作曲家史蒂芬·扎卡瑞安思就以代表第三帝国走向灭亡,具有萧瑟风格的弦乐与钢琴主题来给此片定调。其中钢琴曲《在德意志帝国总理府》(In Hof Der Reichskanzlei)最为出名,这也是本原声中旋律性与和声配奏风格上最为空灵飘渺,让人无所适从的一首。此种风格深刻地体现了德国人民在柏林战役时期面对断垣残壁的城市时,对战争阴霾的百般无奈。空灵飘渺而寥寂的原声钢琴创作风格是一种较为大胆的创新。当然,之前的一些电影原声也运用这种风格,但从未像在《帝国的毁灭》原声钢琴中那样使人感到这样沉重凝滞,闻后必生内伤。由此可见,西方的原声钢琴作品在当代已渐渐在风格变化上追寻深邃写作路线,使其意味深长,用旁敲侧击的方式影响观众的内心世界。

三、东亚对其传承

值得一提的是在东亚,电影钢琴原声也在这一时期悄然而起,并且深受西方影响;与此同时又将东方的民族风格元素加以融合,其中以日本电影原声名家久石让、岩代太郎与坂本龙一为代表。久石让的旷世名作《千与千寻》原声创作可为东西方结合之典范。在本原声的钢琴作品中,他成功、巧妙地将德国现代作曲家勋伯格的十二音体系、爵士、流行与日本本土的东洋民调等多种风格揉捏在一起;同时运用丰富多变的乐队配器将其完美诠释。久石让的手段高明并非在于只能让东洋民调与西方电影原声体系相结合。更重要的是,对他来说是异国的中国民调,他也照样游刃有余。2007年的国产大片《姨妈的后现代生活》之电影原声写作就是聘请久石让完成的。本专辑中的多首钢琴及钢琴配乐作品完全吸取了中国民调之精华,并在配器方面让民乐器与西洋乐器齐头并进,使其珠联璧合。这种写作方式精湛若斯、音符跌宕,可通过音乐的描写把国乐民俗与中国现代社会风情恰如其分地融为一体。受西方与日本的影响,在中国的电影钢琴原声创作之革新与改良也慢慢兴起。《无间道I-III》与周杰伦的《不能说的秘密》就是在探索、创新、改良与融合这个大环境下创作出来的,并取得了相当成功,就连原声写手高手如林的韩国也为之倾倒。当然,电影钢琴原声的原创之路近些年在中国只是粉墨登场,其发展前景随着写作的创新、改良与融合会更加前程似锦。

四、结语

电影钢琴原声之发展在电影史与音乐史中可以说是一个曲折而充满探索的过程。从最初的无声电影即兴配乐到引用名家名曲,到自主创新,再到风格融合,每一个步伐可谓是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因为配乐的失败会直接影响影片之整体表述效果。一部好的影片作品也许会因为失败的配乐而变得黯然失色。因此,随着时代变迁,原声钢琴之发展似乎如同进化论一样不停地向前演变与改良,但也不排除当代一些题材针对性较强的电影,其钢琴原声创作仍然停留在以往的单一旧风格创作之中,如《钢琴家》(The Pianist,2002年)、《海上钢琴师》(The Legend of 1900,1998年)。这些例外都不能阻挡整体原声钢琴创作曲向前突进的步伐。探索、创新与融合符合当前社会形态发展之需要,这印证着原声钢琴创作路线符合社会文化发展之需要,不偏不离。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人们需求的改变与社会形态之演变,原声钢琴创作也将审时度势,随着潮流迈步在电影原声开拓事业的最前端。

[参考文献]

[1]Cook, David A. A History of Narrative Film: 2nd edition[M]. New York: W.W. Norton, 1990.

[2]Jerry Osborne (Nov 3, 2006), “Soundtracks start with ’Snow White”, Chicago Sun-Times, http://findarticles.com/p/articles/mi_qn4155/is_20061103/ai_n16830847, Retrieved 2007-09-12.

[3]Eddy Duchin. Top Pianist, Bandleader, Dies at 41[M]. Pittsburgh,Pennsylvania:The Pittsburgh Press.UP.February 10, 1951.

[4]Evans, Mark, and Miklós Rózsa. Soundtrack: The music of the movies[M]. New York: Da Capo Press, 1979.

(责任编辑鲁守博)

[收稿日期]2016-03-22

[基金项目]教育部回国留学人员科研启动基金资助项目;西南民族大学研究生学位点建设项目(2016XWD-S1302)。

[作者简介]邓良,男,四川成都人,西南民族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音乐艺术博士。

[中图分类号]J617.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040(2016)04-0094-04

On the Evolution of Piano Opus Performance Style
in the History of Movie Soundtrack Classics
——Exploration from the West to the Oriental Asia

Deng Liang

(ArtCollege,SouthwestUniversityforNationalities,Chengdu610225,China)

Abstract:Piano works in movie soundtracks has developed together with the movie since its beginning, and has become multitudinous. Generations and generations of master of originality in the west have devoted to its explorations and creativity at different times, which has smoothed the way for the followers. In the latter half of the 20th century, to combine different styles into the composition of piano originals creatively dominates the field in the west and has asserted deep influence on the movie soundtracks in oriental Asia, which has made it possible for the west and the oriental Asia to have a similar development in piano soundtracks in movies.

Key words:movie soundtrack; piano soundtrack; music style

猜你喜欢
音乐风格
浅谈陕西筝曲《云裳诉》的特色音乐风格
拉赫玛尼诺夫浪漫曲音乐风格研究——以《春潮》为例
无与伦比的月光之美——两首同词艺术歌曲《月光》的音乐风格及演唱技巧
流行演唱教学中音乐风格的引导及培养方法
别具一格的“美国式”音乐风格——浅析约翰·科里亚诺《第三交响曲“大竞技场“》的创作思维
高师钢琴学习中有效慢练的合理性分析
《西方歌剧简史与名作欣赏》课程辅助平台的建设与应用
中国民族舞剧的音乐风格分析与阐述
从音乐风格的角度看电影中音乐的作用
浅谈普契尼歌剧的音乐艺术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