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飘平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辞书事业部,上海 200083)
原型释义法对外语学习者语义网络构建的积极意义
——兼评《新牛津英语词典》
陈飘平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有限公司 辞书事业部,上海 200083)
语言学的发展与词典编纂一直关系紧密。近年来,认知语言学研究又给词典编纂带来了一次革命。《新牛津英语词典》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采用了全新的原型释义法,实现了词典编纂释义的一次创新。但是从长远来看,该词典的影响可能还不仅仅限于工具书领域,对于国内外语词汇教学也会带来新的启示。原型释义将有助于学习者语义网络的构建,有助于提高词汇推理能力。基于此,从英语词汇教学中语义网络构建的角度分析了该词典出版的积极意义。
认知语言学;原型释义;词典编纂;语义网络;英语词汇教学
《新牛津英语词典》(以下简称“《新牛津》”)于1998年由牛津大学出版社出版,该词典于2007年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引进并翻译出版,其双解版《新牛津英汉双解大词典》一经推出就广受社会关注,先后荣获“上海市图书奖”一等奖、“第二届中国出版政府奖图书奖”提名奖。该词典在2013年推出了第二版,并配合手机应用APP发行,反响热烈。该词典的成功不仅仅是因为其内容紧贴英语使用现状,参考价值高,更重要的是其释义方式是词典史上的一次革命。该词典紧密结合当今语言学研究前沿——认知语言学的研究成果,采用原型释义,着力构建词汇意义的认知语义网络。从某种意义上说,该词典的积极意义可能还不仅仅限于英语工具书领域。本文将从国内外语词汇教学中语义网络构建的角度分析《新牛津》出版的积极意义。
Marconi在LexicalCompetence[1](1997)中把词汇能力分为两个方面:指称能力和推理能力。“指称能力是一种默示(tacit)知识,藉此,话语者能够将词正确地运用于现实世界的物体或存在,而不需要对词进行大脑处理。而推理能力是一种有意识的知识或关联机制,藉此,话语者可以根据构词等规则对词进行处理,或者进行意义构建;他能够理解从未见过的词,或者生成一个别人也能接受的词,并且能够建立词汇/语义网络中一个词与另一个词之间的语义联系。”[2]66本族语使用者和外语学习者语言能力最大的不同在于词汇的推理能力。举例来说,当一个常用词汇使用了读者未学习过的意义或用法,或是产生了新的意义或用法,或根据已有构词规则生成了一个新词时,本族语读者可能并不需要词典就能领会,但是对于一个外语学习者来说就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这是因为本族语使用者是在天然的语境中成长,已经谙熟语言的相关语法、句法、构词等特点,已经具备推理能力,而外语学习者因为缺乏天然的语境,还没有掌握语言的语法、句法、构词等特点,容易犯语法错误或者对词义有误解,也还没有形成完整的语义网络,这也是他们在学习中需要加强的。
这一问题已经受到了国内很多学者的重视。吴旭东、陈晓庆[3](2000),瞿云华、张建理[4](2005),李佳、蔡金亭[5](2008)等的研究发现,我国的中高级英语水平学习者掌握的普遍是多义词的核心义项,而其衍生义项的习得量处于停滞状态。于翠红、张拥政[6](2012)在其对51名英语专业三年级学生的词汇习得的研究中发现,在外语词汇习得的过程中,“学习者词汇能力各维度发展不均衡,词汇指称能力发展显著,推理能力所需的深度词汇知识发展相对滞后,特定语境下词汇释义所反映的认知语境层面的词汇信息提取、理解与输出能力发展最缓”[6]。并且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学习单词不仅是把意义与形式对应的过程,它同时也是一个建立语义网络的过程。也就是说,学习者在加深对单词的语义理解(即建立定义、所指意或扩展意联系)的同时,也不断地在弄清该词与其它单词的语义关系(即建立内含意联系)”[3]。然而吴旭东和陈晓庆[3](2000)、冯学芳[7](2014)都在研究中发现,英语母语者和我国英语学习者在词汇语义网络上有明显的不同,前者的语义网络密度明显大于后者,这也从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为什么目前我国英语学习者可能词汇量很大,但是在衍生义项的掌握和词汇推理能力方面相对滞后,词汇量增大的同时产出能力却无法得到相应的提高。如何帮助学生提高词汇语义网络密度已经成为我国外语词汇教学中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要改变这一局面,是需要多方面的努力的,在上述研究中都提到了一些方法,如改进课堂教学方法、增加课外阅读量等。词典作为词汇学习的一个重要工具,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有人认为词典的内容大同小异,其实不然,不同的词典由于编写思路不同,对于词汇学习的作用也是不同的,以《新牛津》为代表的、基于认知语言学理论的词典将给词汇教学带来新的启示。
传统语言学认为语言意义对应现实世界中的事物,或取决于在语言系统中的位置,认为语言系统本身是自足和自主的,意义可以通过逻辑形式语言以真值条件的方式得到描述。但是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经常发现很多事物之间的界限(如不同颜色之间、水果和蔬菜之间等)并不明确,而且语言还在不断变化,真值条件很多时候并不能解决问题,一些学者如Lakoff等还发现人类认知世界的方式往往是以一个相对明确的中心成员为原型不断扩散的。这一现象引发了人们的思考,由此催生出了认知语言学。认知语言学是一门“坚持体验哲学观,以身体经验和认知为出发点,以概念结构和意义研究为中心,着力寻求语言事实背后的认知方式,并通过认知方式和知识结构等对语言做出统一解释的新兴的、跨领域学科”[8]14。认知语言学与传统语言学最大的不同之处在于,认知语言学认为语言的发展是以最初对现实世界和自身的认知为基础的,语言发展的同时又促进了认知的发展。比如说到狗,人们不仅仅会想到狗的外部形态特征,还会联想到它们的勇敢、忠诚等特征,可能还会联想到一些故事等。个人经历、心理空间、对世俗的理解、隐喻等等诸多非语言因素都是意义认知的一部分。在这种模式下,语词已经不是一个被动的研究对象,而是进入无尽知识网络的条目点,随时会激活每个人大脑中的各种知识和信息[9-11]。国内外学者如Lankoff & Johnson[12](1980),Coleman & Kay[13](1981),Ungerer & Schmid[14](1996),Dirven[15](1998),赵艳芳[9](2001),程琪龙[11](2006),束定芳[16](2008),王寅[8](2011)等都做了很多深入的研究,在此不作赘述。
传统语言学认为意义可以通过真值条件来描述,概念之间的界限是明确的,受此影响,词典会主要采用充分必要条件释义,着重寻求一个概念范畴所有成员共享的真值条件,以此作为区分语词或义项的准则。充分必要条件释义在传统词典中一直是一个主要的释义方法,但是人们渐渐地发现,这种释义方法已无法解释现代语言复杂的语义和文化成分。总体来说,充分必要条件释义虽然严谨,但是其孤立、静止的释义方式看不到范畴成员间的联系,而人类认知世界却往往是通过已知事物来认识未知事物的,因此,充分必要条件释义一定程度上违背了人类认知世界的规律[2,17]。而认知语言学放弃了寻求区分概念的充分必要条件的这一努力,强调客观价值条件与认知概念的建构的统一,着重探索意义在大脑中是怎样建构的,受此影响,词典更加注重如何再现人类在认知世界过程中的语义网络的构建,而实现这种语义网络构建的方式之一就是采用原型释义法。
原型释义法是建立在认知语言学基础上,参照人类认知事物的思维规律,以原型义为中心不断辐射衍生的释义方法。原型释义法的首要任务是描述概念的原型,即一个概念范畴中最典型的、最具代表性的成员[17]。原型释义法的核心是概念结构研究问题。“概念结构的理解意味着充分而准确地描述那一类事物的典型表征概念,也就是说描写该范畴的原型。”[10]52概念结构的研究方法主要有内省、对他人内省内容的分析、语料分析、语境和文化结构考察等。
原型释义与充分必要条件释义在处理一词多义现象时对比最为明显。以《英汉大词典》(2007)和《新牛津》中store一词的名词释义为例,两本词典中的释义分别如下。
《英汉大词典》:
store
(1)储存;储藏;储备
(2)大量;丰富
(3)[~s]储备品,备用品,补给品;储备金
(4)﹤美﹥商店,店铺
(5)﹤英﹥大商店;[亦作~s][用作单或复]百货商店
(6)仓库,栈房;储藏所
(7)﹤主英﹥[计]存储器
(8)﹤英﹥(不到40公斤的未离乳的)待肥育猪;﹤废﹥牲畜,家畜
《新牛津》(取双解版汉语释义):
store
(1)储备量,储备物;大量,丰富-仓库,货栈-(stores)(陆军、海军等机构的)贮存品,备用品,补给品;贮备库,贮藏库-﹤英﹥(计算机的)存储器
(2)﹤主北美﹥商店,店铺-﹤英﹥(销售各种不同商品的)大商店-(亦作stores)﹤英﹥百货商店
(3)待育肥的小羊(或小公牛、小母牛、小猪)
两本词典的义项大致相同,区别在于释义结构上。在《英汉大词典》中,8个义项呈线性顺排,这也是传统充分必要条件释义的处理方式,但是很明显,义项(6)“仓库,栈房;储藏所”和义项(7)“﹤主英﹥[计]存储器”和义项(1)“储存;储藏;储备”紧密相关,但是却被义项(4)“﹤美﹥商店,店铺”和义项(5)“﹤英﹥大商店;[亦作~s][用作单或复]百货商店”隔开。而义项(4)“﹤美﹥商店,店铺”和义项(5)“﹤英﹥大商店;[亦作~s][用作单或复]百货商店”之间是上下义关系,却被处理成并列义项,义项之间的语义关系被割裂、打乱,未能体现出store作为名词时的概念结构。《新牛津》采用的是原型释义,以原型为中心辐射衍生。原型义项(1)“储备量,储备物;大量,丰富”下的三个子义项紧密相关,都属于“储备,存储”这一范畴;原型义项(2)下的两个子义项都属于“商店,店铺”这一范畴,与原型义项之间的上下义关系也很清晰。所以总体上看,《新牛津》的释义更好地呈现出了store作为名词时的概念结构和语义网络,更好地揭示了store一词各义项之间的语义认知关联。
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总结发现,采用原型释义模式编写的英语词典对词汇的课堂教学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原型释义更加顺应人类认知世界的规律,有助于触发学习者的认知网点,可使学习者以较小的努力学习词汇,提高学习效率。
(2)采用原型释义法编写的词典先给出原型意义,然后梳理归纳人类思维中的语义关系,学习者能够更加清楚地了解词汇意义之间的关联,有助于学生构建语义网络。比如在上述例子中,读者通过阅读释义就能够很清晰地认识到原型义项“储备量,储备物;大量,丰富”与子义项“仓库,货栈”“(陆军、海军等机构的)贮存品,备用品,补给品;贮备库,贮藏库”“(计算机的)存储器”之间的逻辑关系,分别是存储品与存储地点的关系、一般存储品和特定存储品的关系、存储品和新技术存储物的关系。另外,单个语词清晰的语义网络也有助于学习者区分相关词汇如近义词、反义词、上义词、下义词等,提高产出时用词的准确度。
(3)学习者在理清语义关联的同时会在潜移默化中不断锻炼自己的语言推理能力。在教学中帮助学生理清语义关联是有很大的积极意义的,因为这样教学方式并不是要学生机械地记忆某一单词的义项,而是强调“支配着一词多义现象的不同意义之间关系的原则是由具体到抽象的隐喻性映射,教师了解这一点,虽然不能预测词义的发展,但可以很好地解释一些词的具体义项与抽象义项之间的联系,可以使学生不仅了解词义的发展规律,深刻理解其演变机制,而且能帮助他们提高阅读能力”[9]193。由此,学习者的语言推理能力能够得到提高。
另外,从国内的外语教学实践看,已经有不少相关的研究注意到了原型释义在外语教学中的积极意义。张绍全(2010)曾就英语专业学生对于多义词的习得做了研究,结果发现,相对于传统的充分必要条件释义,结合认知语言学的原型释义能够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多义词的核心释义和延伸义,并总结指出:“对于多义词的多个义项应集中系统地接触并对各个义项进行组织整理以构建这些义项的语义网络。”[18]刘梅丽[19](2009)、李兰兰[20](2013)、鲁团花和田兵[21](2013)、杨娜[22](2014)、史一鸿[23](2014)等也做了类似研究,从研究结果来看,不论是英语专业学生,还是大学英语学生,抑或是中学英语学生,在教学中注重帮助学生理清概念结构,构建语义网络,培养学生的词汇推理能力,都会使得英语词汇教学取得更好的效果。
但是由于国内目前多数语言类工具书采用的还是充分必要条件释义,加上目前学生大量使用的网络词典也都是采用充分必要条件释义(有的网络词典的释义还值得推敲),这就给词汇教学带来了阻力。学生毕竟还不具备自行梳理语义网络的能力,如果要老师来梳理,一方面费时费力,另一方面,由于语料的缺乏,正确性也很难保证。《新牛津》由牛津大学出版社组织著名语言学和词典学专家编写,编写队伍实力强大,编写思路清晰,其引进出版就很好地满足了这一需求。更值得一提的是,该词典已经推出手机应用APP,传统词典体积庞大、查找不便的问题已经解决,携带和使用都很便捷,这也为该词典的广泛使用奠定了基础。
总体来说,《新牛津》出版的积极意义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新牛津》的原型释义模式给国内的外语词汇教学带来了新的思路,这一点在前文已经详细分析,不再赘述。
多数国内编写的语言学习类词典采用的仍是传统的区别释义法。近年来,随着对外汉语教学的发展,相关工具书的编写也日渐受到重视。在对外汉语工具书的编写中,原型释义应该也具有可行性。
随着图书电子化潮流的迅猛发展,工具书也不可避免地要朝电子化的方向发展。但是工具书电子化之后是机械地按照纸质工具书的释义方式呈现,还是能够借鉴原型释义模式,以“激活”认知网点的形式呈现?在工具书的物理形态发生变化后,空间问题已经不复存在,能否采用图示释义等其他直观的方式再现词汇的概念结构?这有可能会激发新的工具书出版模式。
当然,没有一种释义方式是完美的,原型释义法也存在争议,比如原型是如何确定的?义项之间的逻辑联系是如何梳理的?这些问题也值得进一步探讨。但是不能否认的是,《新牛津》的出版对于工具书的出版和研究以及外语词汇教学这两个领域的影响都将是深远的,今后对于该词典的讨论也不会停止。
[1] Marconi D.Lexical Competence[M].London:The MIT Press,1997.
[2] 赵彦春.认知词典学探索[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4.
[3] 吴旭东,陈晓庆.中国英语学生课堂环境下词汇能力的发展[J].现代外语,2000,23(4):349-360.
[4] 瞿云华,张建理.英语多义系统习得实证研究[J].外语研究,2005(2):43-48.
[5] 李佳,蔡金亭.认知语言学角度的英语空间介词习得研究[J].现代外语,2008,31(2):185-193.
[6] 于翠红,张拥政.关联语境视角下的二语词汇习得——一项基于词汇语义认知的实证研究[J].现代外语(季刊),2012,35(3):270-277.
[7] 冯学芳.中国英语学习者心理词典中的语义网络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14,46(3):435-445.
[8] 王寅.什么是认知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9] 赵艳芳.认知语言学概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
[10] 王馥芳.当代语言学与词典创新[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04.
[11] 程琪龙.概念框架和认知[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12] Lakoff G,Johnson M.Metaphors We Live By[M].Chicago:The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1980.
[13] Coleman L,Kay P.Prototype Semantics:the English word Lie[J].Language,1981,57(1):26-44.
[14] Ungerer F,Schmid H.An Introduction to Cognitive Linguistics[M].London:Longman,1996.
[15] Dirven R,Verspoor M.Cognitive Exploration of Language and Linguistics[M].Amsterdam:John Benjamins Publishing Company,1998.
[16] 束定芳.认知语义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8.
[17] 章宜华.原型释义问题探讨——兼评充分必要条件释义局限性[J].四川外国语学院学报.2002,18(1):84-86.
[18] 张绍全.英语专业学生多义词习得的认知语言学研究[J].外国语文,2010,26(4):101-107.
[19] 刘梅丽.英语多义词隐喻教学法的有效性研究[J].浙江万里学院学报,2009,22(6):70-74.
[20] 李兰兰.隐喻认知视角下的英语多义词习得[J].牡丹江大学学报,2013,22(7):151-153.
[21] 鲁团花,田兵.中学英语词汇教学中英语多义词习得模式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13,26(6):120-122.
[22] 杨娜.二语隐喻能力与词汇认知系统的构建[J].外语研究,2014(2):7-12.
[23] 史一鸿.一词多义的认知探究及其对英语多义词教学的启示[J].云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8(1):79-82.
(编辑: 朱渭波)
On the Significance of Prototypic Definition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emantic Network of Foreign Language Learners—A Review on The New 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
Chen Piaoping
(DictionaryDepartment,ShanghaiForeignLanguageEducationPressCo.Ltd.,Shanghai200083,China)
Linguistics is closely related to lexicography.For the past few years,lexicography has witnessed a breakthrough with the rise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Based on the research findings of cognitive linguistics,TheNewOxfordEnglishDictionaryhas adopted a brand new way of definition—prototypic definition,which is a great innovation in lexicography.However,its significance may not be restricted to lexicography.It may give great inspiration and enlightenment to vocabulary 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EFL.Prototypic definition will help English learners to construct their semantic network and improve their lexical inferential capability.This paper tries to analyze the significance of the dictionary to the construction of semantic network in English vocabulary acquisition.
cognitivelinguistics;prototypicdefinition;lexicography;semanticnetwork;Englishvocabularyteaching
2015-07-31
陈飘平(1981-),男,副编审。研究方向: 词典学、翻译理论与实践。E-mail:edgarchen1981@163.com
H 319
A
1009-895X(2016)04-0333-05
10.13256/j.cnki.jusst.sse.2016.04.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