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文洁,陈婷婷,周红燕(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331)
吹气泡联合肺腧穴位按摩在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
黄文洁,陈婷婷,周红燕
(昆山市第四人民医院,江苏 苏州 215331)
目的本文主要探讨吹气泡联合肺腧穴位按摩在肺炎患儿护理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按照支气管肺炎护理常规予以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对患儿进行吹气泡训练同时予以肺腧穴位按摩。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的临床治效果果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明显的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患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儿,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肺炎患儿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吹气泡联合肺输穴位按摩护理,能明显改善患儿的临床症状,缩短患儿的住院时间,增加患儿对护理的满意程度,临床应用前景广阔。
支气管肺炎;吹气泡联合肺腧穴位;临床护理
婴幼儿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就是支气管肺炎,同时此病也是导致儿童住院最常见的原因,在临床中支气管肺炎又被称作小叶性肺炎,患儿最容易患上支气管肺炎的季节就是冬春最为寒冷的季节,特别是气候发生骤变时患病的机率最大,但是夏天也有可能患上此病[1]。细菌、病毒、霉菌及肺炎支原体等病原是支气管肺炎发生最主要的因素。其中发热、气促及咳嗽是患儿患上此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患儿的主要生命体征表现则是呼吸明显加快,肺部中、细湿啰音等症状。本次实验研究了吹气泡联合肺腧穴位按摩在肺炎患儿护理干预中的临床作用,实验结果显著,相关的详细报道公布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2015年1月我院收治的支气管肺炎患儿60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所有患儿全都符合相关的临床诊断标准,其中观察组女14例,男16例,男女的比例为7:8,年龄5~12岁,平均年龄8.5岁;对照组女12例,男18例,男女比例为2:3,年龄6~12岁,平均年龄9岁。本次实验患儿家属知情并同意的情况下签署了知情同意书。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家庭环境及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按照医生的嘱咐给予患儿常规抗感染、雾化吸入、叩背及对症治疗,同时按照支气管肺炎护理常规予以护理。观察组在上述常规治疗及护理基础上,对患儿进行吹气泡训练同时予以肺腧穴位按摩。在患儿每次进行雾化吸入、叩背后,取患儿肺腧穴位进行按摩:患儿取坐位(家长环抱)或俯卧位,暴露患儿背部,第三胸椎棘突下,左右各旁开1.5寸处(二指宽),用两手拇指指腹按揉左右侧肺腧穴各36拍,36拍为1遍,按摩3~5遍为1次,以局部有热感、皮肤微红为度,或揉按至局部有酸胀感也可以,1次/d。用500 mL输液空瓶1个,内盛200 mL左右的冷开水,将吸管放入输液瓶液面下3~5 cm,以产生3~5 cmH2O(1cmH2O=0.098kPa)的压力。在患儿每次进行雾化吸入、叩背、穴位按摩后,指导患儿先深吸一口气,呼气时含住吸管向瓶内水中吹气泡,尽量慢慢把气吹出,使之产生气泡27~45个,直到吹不动为止,3~5 min/次,2次/d。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患儿啰音消失时间、消失时间,并结合症状改善情况拟定效果评定标准。其中患者的临床症状全部消失,而且肺部炎症也完全消失则为痊愈;患者的临床症状有很大程度的改善,同时肺部炎症也大部分都消失则为有效;治疗无效的临床症状就是患者的临床症状和肺部炎症没有得到改善而且还有加重的趋势,总有效率=痊愈率+有效率[2]。
1.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儿住院时间比较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13.5±3.7)天,对照组患儿的住院时间为(23.4±7.5)天,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儿对护理满意程度的比较
实施护理干预后,观察组对护理非常满意17例,满意11例,不满意2例,满意程度为93%;对照组护理非常满意12例,满意10例,不满意8例,满意程度为73%,二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腧穴是人体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的特殊部位。肺腧穴属足太阳膀胱经,位于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肺俞穴是肺脏的背腧穴,肺脏的湿热水汽由此外输膀胱经,散发肺脏之热。肺主一身之气,肺腧穴就具有调补肺气,补虚清热的功效,主治咳嗽、气喘、咯血、潮热、盗汗等[3]。经常按摩肺腧穴,可以宽胸理气,降逆止咳。通过临床有关研究者的研究表明,慢性支、肺气肿患者的肺俞血具有明显的压痛感。“内病外治”一直以来是中医所秉承的理念,给予患者指压按摩可以直接刺激患者的穴位,这样就能全方面的调节患者的五脏六腑及其经络在活动方面的功能,而且最重要的就是可以维持五脏六腑的平衡。华东平等在研究中发现,经肺腧穴位结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血FEV1%显著高于对照组,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费用、住院时间均明显缩短。临床专家的研究表明刺激患者的肺俞穴可以明显的增强患者的呼吸,大大增加患者肺通气量、耗氧量及肺活量,会大大的减少患者气道产生的阻力,促进呼吸道及肺泡内的炎性物质的吸收,这样患者的肺功能可以得到明显的改善[4]。应用肺腧穴位按摩可以明显改善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症状,效果确切。吹气泡就是在呼吸训练的过程中呼吸肌群受到明显的刺激,慢慢的增强患者的膈肌肌力;与此同时在吹气泡数的过程中患者的呼气时间可以明显的延长,可以更好的控制患者呼吸的频率。运用这种直观简单的训练方法训练患者,使标准更加明确量化,患者比较容易接受和理解。运用吹气泡法护理急性轻度脑梗死患者,可以使患者的呼吸肌收缩强度明显增加,明显减少了呼吸肌的耗氧量,使患者的肺活量大大增加,同时吸氧量也会明显增加,患者呼吸道的防御作用会更加明显[5]。急性轻度脑梗死是脑梗死中一种比较特殊的类型,如果能及时的发现急性轻度脑梗死可以说是不幸中的万幸,因为使用药物可以完全是来得及的,在治疗的过程中再给予患者针对性的临床护理措施干预,会对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会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本次实验应用吹气泡联合肺腧穴位按摩护理观察组患者,对照组患者则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同时观察组患者对护理的满意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患者,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应用吹气泡联合肺腧穴位按摩护理肺炎患儿,能明显患者的临床症状,临床效果显著,可以逐渐的恢复患者的肢体运动及肌张力,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综上所述,通过观察可以看出,按摩肺腧穴,可舒经活络、宣肺通气,吹气泡训练护理患儿时口服用药相对困难,采用吹气泡训练联合穴位按摩进行护理,既有趣味性且不增加患儿痛苦和不适感,减轻患儿的痛苦,缩短治疗疗程,患儿容易配合,家长易于接受,提高了临床护理治效果果,具有广阔的市场应用前景,值得医务人员在临床工作中大力应用和推广。
[1] 麻晓红.探讨肺腧穴敷贴治疗小儿咳嗽的临床效果[J].中国医药指南,2013,11(27):500-501.
[2] 华东平,杨朴强.中药经皮离子导入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效果观察[J].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2011,20(16):1992-1993.
[3] 高丙南,胡浩然.艾灸肺俞穴治疗喘证效果观察[J].光明中医,2011,26(10):2163.
[4] 张清媛,朱晓艳,邓艳芳.早期康复护理对肺切除术后患者活动耐力的影响[J].华夏医学,2008,21(3):569-570.
[5] 顾艳荭.综合呼吸功能训练对老年肺肿瘤病人术后康复效果的研究[J].护理学报,2008,15(9):47-50.
本文编辑:王 琦
R246.4
B
ISSN.2096-2479.2016.12.18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