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风 峰
(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
“新常态”下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分析
王 风 峰
(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110041)
摘要:从“新常态”下辽宁产业发展的路径转变入手,分析了目前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并从多个方面提出辽宁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具体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新常态;辽宁省;现代服务业
一、“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保持长达30多年年均接近10%的高速增长,出现了“中国经济奇迹”。但是,这种高速经济增长状态属于不可持续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模式,是不符合经济发展规律的,是“非常态”的。这种增长模式盲目追求经济发展的数量而不是质量,给我国整体经济带来了诸多弊病。例如:资源消耗过度、生态破坏严重、生产能力过剩,甚至导致我国的经济发展错过了最佳的结构调整时期和技术创新时期。现阶段,我国的“人口红利”日益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传统竞争优势在削弱,资源和环境约束日趋明显。过去那种“非常态”的发展模式显然已经不适合现在的中国经济了。当前,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新常态”的经济发展模式。这种发展模式不仅指我国的经济增速要有适度的回落,经济运行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入中高速增长阶段,稳中求进,而且更为重要的是我国需要优化产业结构,重新构筑我国经济增长的动力,寻找我国未来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毫无疑问,“新常态”的发展模式会使我国经济条件和经济环境发生一些重大的转变。在这种模式下,经济增长不再单纯地追求增长率这种硬指标,调整好经济结构、均衡发展多种产业变得更为重要。“新常态”将是我国经济一个长期的调整过程和优化状态。只有认识到“新常态”下经济发展的新趋势、新特征和新问题,才能把握经济发展的主动权,迎合时代发展变革的需要。
二、现代服务业将成为辽宁产业经济发展的新路径
“新常态”已经被定位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大方向,这预示着中国经济发展将迈入一个新时代。“新常态”下,一些新兴产业的作用将更加凸显,生产专业化、服务化将成为产业组织的新特征,我国的产业发展将会走上新的路径。辽宁省作为我国重要的装备制造工业基地,以往的经济主要靠重复、单一的投资拉动,近几年的经济发展已经略显疲态。要想化解辽宁经济的短期困难,为产业结构转型升级赢得时间、空间,就必须在科学认识“新常态”的基础上,积极改革,切换辽宁省未来产业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转变产业经济的发展路径。
目前,随着辽宁省经济环境的改善,群众的消费需求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方式趋于多样化。西方经济学理论认为:在经济生活中存在着“消费者统治”——生产者是根据消费者的意志来组织生产、提供产品的。根据“消费者统治”理论,辽宁未来产业经济的发展也必须要考虑到老百姓消费需求的改变,产业经济发展的路径也要根据这种消费需求的改变而加以调整。也就是说,为了更好地满足百姓的消费需求,辽宁省的产业结构必须要向工业化后期转型升级。对于辽宁省来说,现代服务业将是“新常态”下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新路径,是辽宁经济保持长期持续健康发展的新动力。现代服务业是指为了满足和适应工业化高度发展的需要而产生的高技术、高文化含量的新型服务业。它具有知识和人力资本密集的特征,在一国经济发展中的地位不断提升。现代服务业既是促进世界经济复苏及引领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引擎,也是衡量地区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标志之一。所以,发展现代服务业也必将成为提速辽宁经济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的关键举措。
综上所述,辽宁省既要发挥现有产业的优势,又要围绕民生需求积极推进现代服务业的同步发展。一方面,要巩固数控机床、航天航空、软件外包等原有的优势产业;另一方面,还要积极拓展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领域,协调传统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步伐,实现不同产业的均衡发展。这样才能提高资源的整体配置效率,惠及民生需求,把经济增速控制在合理区间,稳步向“新常态”过渡。
三、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现状和问题
1.现状
(1)空间广阔。现代服务业作为“软产业”,其代表性行业主要有金融保险业、信息传输业和文化娱乐业等。近几年,现代服务业在辽宁经济各行业中异军突起,逐渐成为本省经济体系中的一个亮点,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中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例如,辽宁省的重化工业在金融保险、科技信息等现代服务业的配合下获得了资金和智力方面的支持,成功升级。而且,现代服务业发展空间广阔,它不断改造传统服务业,既创造出许多新的需求,又向社会提供高层次的服务,大大提高了产品的附加值。不仅如此,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实际利用外资的数额也在不断增加,全辽宁省利用外资额的比重不断提升。种种迹象表明,辽宁省的现代服务业呈现出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其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和金融业等主要生产性服务业的规模也都呈现逐年扩大的趋势[1]。
(2)态势良好。目前,辽宁省大部分地区已经进入工业化转型阶段。在这个关键时期,现代服务业的良好发展态势促进了工业化配套产业的发展,为辽宁省的经济增长提供了有力的支撑,加快了全省整体经济发展的步伐。辽宁省已成为全国唯一的现代服务业综合试点省份,目前已累计到位试点资金9亿元,正在努力实现现代服务业机制创新、业态提升、占比提高、品质高端的目标。例如,从现代服务业的一个重要分支——物流业——来看,辽宁省已经形成了以沈阳、大连、锦州为中心,立足东北,服务全国,辐射东北亚的现代化物流体系。全省的物流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像哈大高铁、沈大公路等工程已经构建了贯通辽东、辽南的生活资料和原油、钢材等重点生产资料的物流配送体系,形成了一些主导市场的综合性物流核心企业。根据《辽宁省现代物流产业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间,全省物流业产值将年均增长8.5%,占全省GDP总量的22%[2]。此外,辽宁省还将强力推进现代服务业市场化建设,大力发展会展业、电子商务业、金融业及文化业等骨干产业。
(3)内部结构在优化。现代服务业是辽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辽宁省支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专项资金也在不断增加。此外,电子商务、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带动服务业各层次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批发零售等传统成分较多的服务业比重逐步下降,而房地产业、信息业、文化产业等新型业态在不断发展壮大。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内部结构进一步优化。例如,全省的商业领域采用了连锁经营、联网采购等现代化的组织和营销方式,促进了以网络商业为基础的新型商业模式的发展。这些具有鲜明的信息化、科技化特色的现代服务业逐渐优化了原有的内部结构。
(4)优势突出,产品激增。很多现代服务业提供的是知识密集型的市场中介服务,信息业最能体现出这个特点。辽宁省作为我国“制造业信息化工程”的重点示范省,信息业覆盖较广,优势突出。沈阳、大连两个城市已经成为具有国内领先水平的著名软件产业基地。沈阳软件园是国家级软件示范园区,以工业软件研发为主攻方向,有多个工业软件聚集区。大连软件园实力更为雄厚,其两大主要优势是软件产业国际化和软件出口。全省通过信息技术向传统产业的渗透来提升传统产业的竞争力,推出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软件产品。2010年,辽宁省软件产业销售收入达到600亿元,出口额10亿美元[3]。
2.问题
(1)产业政策不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一国或一个地区的产业政策对于某种产业的发展是至关重要的。辽宁省的现代服务业也受累于自身的体制性问题。长期以来,辽宁省作为国家主要的重工业基地,始终以发展工业为经济生活的主线,产业政策向制造业严重倾斜。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这种倾斜的产业政策极大地影响了对于工业和现代服务业的投资,必然使辽宁省的重工业优先发展,而服务业的发展受到了制约,相对比较薄弱。在国务院批准的《辽宁省外商投资优势产业目录》中可见,除了数字医疗设备的开发和现代服务业有关外,该产业目录里面其他绝大部分外商投资优势产业都是与制造业有关的生产性产业。这说明辽宁省外商投资于现代服务业的很少,显然不利于现代服务业的发展。
(2)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贡献度有待提高。从本质上讲,现代服务业是一把“经济标尺”,它在某地区经济总量中所占的比例,已经成为衡量该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现代服务业产值占GDP70%以上。我国的发达地区现代服务业比重也达到了较高的水平,如广东的42.9%,上海的53.7%[4]。但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却是全省经济发展中的“软肋”,在辽宁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还不高。显然,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滞后的局面与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的大趋势是矛盾的,同时也不利于辽宁省自身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态势。
辽宁省不仅现代服务业整体发展速度缓慢,而且传统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度也不尽合理。其中,批发零售、交通运输及仓储等传统服务业集中了较多的资金,发展时间较长,对经济的贡献度高;而金融保险、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等现代服务业对经济的贡献度却比较低。随着辽宁省经济规模的进一步扩大,如何发挥出现代服务业的巨大潜力,提升其对经济的贡献度是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3)产业集聚度低,规模经济较弱。辽宁省的现代服务业布局分散,大部分企业项目分布不集中,没有发挥出产业集聚的优势。而且,辽宁省在科技、旅游、咨询、文化创意、会展等新兴业态中,企业还没有形成规模,没有在全国位居前列的大企业或企业集团[5],无法实现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究其原因是辽宁省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服务业的市场化程度比较低,竞争不充分,阻碍了规模经济和企业集团的形成。目前,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大多数行业的企业规模低于第三产业的平均水平。不仅如此,辽宁省现代服务业产业集群内一些企业还存在着“聚”而不“群”的现象。这些企业之间业务和技术的关联性不大,整个集群内部缺乏明确的产业分工,产品之间的配套能力差,产业结构呈现出趋同化状态。
(4)基础设施需要改善。尽管辽宁省注入了大量资金加强交通、邮电、通讯等现代服务业基础设施方面的建设,但是仍有很多不如人意的地方。如航空方面,辽宁省现有的通达香港、日本、韩国和俄罗斯的国际航线还比较少,而且都集中在大连和沈阳两地,其他城市的基础设施更加滞后。辽宁省港口和高速公路的建设相对于经济发展的需要来说仍显不足,旅游点和商业网点的开发力度还不够,还不能满足现代服务业领域外商扩大投资的需要,基础设施的瓶颈效应凸显。为了加快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作为“硬件”的基础设施建设必须要先行一步。
四、发展对策
1.省政府在政策方面的积极支持
现代服务业是辽宁经济转型升级的重要突破口,当然需要省政府在政策方面的积极支持,其中,资金支持尤为重要。辽宁省可以成立一种专项基金来推动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这笔基金主要用于培育现代服务业创业项目或者吸引高端现代服务企业等方面。该基金的来源可以有三种途径:一是要积极推进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申报工作,广泛宣传、提倡和指导,争取国家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的大力支持。二是将现代服务业发展资金列入省市各级财政预算专项资金,加大省市财政的投资力度。三是鼓励现代服务业融资渠道的市场化和多元化,支持企业资产重组和资本运营,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股票上市,组织银行财团和民间资本的投资。辽宁省只有通过政府在政策方面的积极支持,采取重大举措,才能多渠道引入资金,保证现代服务业有足够的资金支撑。
此外,辽宁省还应积极寻求省外的资金支持,多方拓展现代服务业的资金来源。2013年,辽宁省已争取到国家现代服务业综合产业试点资金3 000万元,用于发展沈阳市广告园区和电子商务等现代服务业领域的试点工作。其目的在于通过现代服务业个别领域的试点,探索总结全面的发展经验,进一步带动全省现代服务业的快速发展。
2.以金融业为龙头产业
辽宁省工业资本的扩张离不开金融资本的支持,这个道理在很多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的实践中已经得到了证实。因此,金融服务业将是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辽宁省作为东北金融重镇,拥有全国重要的期货交易中心和东北地区唯一的外汇交易中心[6]。辽宁省要充分利用优越的金融发展条件,创造良好的金融环境,以构建现代金融体系为目标,加快多功能、现代化金融中心的建设步伐,争取把辽宁建设成为东北地区金融服务机构的集聚地。
辽宁省要巩固好沈阳、大连两个金融中心城市的地位,培育两城市的中央商务区和金融中心区。除了现有的国有四大商业银行外,还可以鼓励外资及股份制金融机构入驻、发展和竞争,发挥好金融业的融资服务功能和资源配置功能,让金融业成为辽宁振兴的龙头和抓手。通过依靠金融资本来引领产业资本的发展,保证辽宁省的工业制造业得到更多的资金扶持,再现昔日辉煌。
3.加强人才建设
现代服务业科技含量高,其运行需要有创新型、技能型的人才队伍。辽宁省应该通过多种途径建立健全人才激励机制,创建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良好人才环境,提高核心竞争力。根据现有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数量较多这个现状,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人才建设可以从三方面入手:①立足本土,注重学科建设,增设紧缺专业,加快培养具有现代服务业基本素质的复合型专业人才。②加强在职人员培训,广泛开展面向低素质劳动力的职业技术教育及技能培训,提高其综合业务水平。③大力引进国内外高端现代服务业人才,尤其是关键领域的技术紧缺人才、懂管理的高层次人才和能创新的科技研发人才。
辽宁省应该实行人才长效发展机制,用优势产业吸引人才,用重点项目集聚人才。网罗熟悉现代服务业新业态所需的人才,以满足现代服务业快速高质发展的人力资源需求。制定高端人才分类开发计划。对现代服务业企业在引进高级人才时产生的有关安家费、科研启动费等,还是由政府支出较好,以免增加企业额外的负担。
4.加快集团化,品牌化建设
“新常态”,既是机遇,也是挑战。抓住机遇,赢得挑战,关键在于如何适应“新常态”。辽宁省要依托一批有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优势企业,通过参股、并购和托管等方式,鼓励引导这些优势企业发展壮大、扩大规模、增强实力,形成集团化的生产和经营模式,发挥规模经济效应。同时也要大力推进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品牌化建设,强化自主品牌的研发和推广,以品牌效应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对原有的已经确认的国家级名牌产品、省级著名商标要加大品牌扶持力度,像东软集团、万达集团、辽宁出版传媒集团、大连商品交易所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牌都应该是重点扶持对象。
5.积极承接现代服务业的国际转移
辽宁省的现代服务业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一些同行业的竞争,如何在竞争中获胜,从而促进现代服务业大发展这个问题值得探究。当前,辽宁省发展现代服务业的一个有利机遇是现代服务业的国际转移,这在客观上为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发展起到了拉动作用。从自身条件来看,辽宁省在承接现代服务业国际转移方面也具有比较优势。辽宁是我国老工业基地,人口众多,收入增长较快,对于生产性服务业和生活性服务业都有旺盛的市场需求。因此,辽宁省应该利用现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的契机,扩大对外开放,积极营造良好的招商引资环境,吸纳国际上现代服务企业的流入,借鉴其先进的管理模式改造本省的现代服务业,并不断拓展新兴服务业,提高本省现代服务业的整体水平和科技含量。
五、结语
“新常态”揭示了我国今后经济发展的新特征,应该站在更长远的角度去看待经济结构转变所带来的新情况,迎接新时代的挑战。在“新常态”下,创建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协调发展的新格局,实现新型工业化是辽宁省未来经济发展的不二选择。在辽宁省产业经济政策向现代服务业倾斜的过程中,要认清现状,全方位地剖析辽宁省现代服务业的优势和问题。针对现存的问题,应该有目的性地采取政策、金融、人才、品牌等方面的措施,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打造现代服务业大发展的新局面,努力提升现代服务业的产业能级,早日实现全省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扩大辽宁省在全国的区域影响力。
参考文献:
[1] 陈畅.东北老工业区生产性服务业与制造业协同发展问题研究[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4.
[2] 宁春.沈阳经济区物流人才需求研究[J].现代教育管理,2011(2):54-56.
[3] 邵武杰,高峰.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回顾及现状分析[J].中国科技信息,2010(22):178-179.
[4] 魏玉芝,孟娟.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存在的问题与原因分析[J].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12(2):94-95.
[5] 肖旭,李韬.促进辽宁省现代服务业集群发展的对策[J].辽宁经济,2010(4):26.
[6] 张春野,赵强.辽宁省现代服务业发展对策研究[J].时代经贸,2011(2):153-154.
【责任编辑李艳】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in View of New Ordinary State
Wang Fengfeng
(School of Economics,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1,China)
Abstract:Taking the change of industrial development route in Liaoning as a starting point,the developing problems of Liaoni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are analyzed as well as the current situation.Strategies and suggestions are put forward for development of Liaoning modern service industry from different aspects.
Key words:new ordinary state;Liaoning Province;modern service industry
收稿日期:2015-11-11
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资助项目(w2014306)。
作者简介:王风峰(1969-),女,辽宁抚顺人,沈阳大学副教授。
文章编号:2095-5464(2016)03-0275-04
中图分类号:F 719
文献标志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