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志浩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665)
美国梦传统价值观的式微
曾志浩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马克思主义学院,广州 510665)
通过梳理美国的建国史,表明美国梦的形成具有深刻的历史文化渊源和建构历程。美国梦承诺人人都具有均等的机会获得成功,只要努力奋斗,都可以实现自己的个人梦想。美国梦所具有的强大吸引力实际上是基于其蕴含的个人自由、努力工作、勤俭节约等传统价值观。但是,由于美国历史文化的发展变迁及美国日益凸显的社会问题,表明了美国传统价值观产生了诸如对财富的过度追逐和过度推崇个人主义等问题,美国梦所蕴含的传统价值观正逐渐走向式微。历史与现实表明,要改变这种状况,美国梦需要进行自我反思,并对世界各国的价值观加以吸收和借鉴。
美国梦;价值观;个人主义;物质主义;式微
在1931年出版的《美国史诗》中,詹姆士·特拉斯洛·亚当斯中首先提出了美国梦:“美国梦是梦想的土地,每个人都会有更好,更富有和更充实的生活,并且那些有能力或成就的人总是充满机会……。无论出生的情况或地点,能使男人和妇女都可以获得最充分的地位,并且被他人所认可。”[1]美国人如果被问到如何定义美国梦,绝大多数人很可能会回答“成功”。关于“美国梦”的内涵,学术界长期以来对此有不同的定义,众多历史学家和社会学家观点不一,不同的美国人对此也有不同的解读,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然而,有一点则是共同的,那就是“美国梦”随历史的变迁而拥有更多的“内涵”,其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加以理解:从广义的方面来讲,“美国梦”指的是一种关于“民主、平等、自由”的国家理想;从狭义的方面来讲,它指的是个人通过自我奋斗而获得成功的梦想。“美国梦”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欲望、一种梦幻。
自从欧洲人发现了西半球的“新世界”,对个人机会的梦想就深植于美国人的心中。这块土地上,人人都有同等的机会,付出了劳动,就得到与努力相应的报酬,这种前景吸引了许多贫穷的欧洲移民,并推动了整个国家向西边领域的扩展。美国梦算得上美国文明的一大特产。中国人沉浮几千年,训练出一种安命、认命、知天命和畏天命的现实感。所以当中国人说“人生如梦”时,指的是其虚幻,无非四大皆空。梦再好,终非真实,不如趁早觉悟。相比之下,美国梦就具有本质的不同。它不是一个要去努力看透的梦,而是一个要去努力实现的梦。美国梦是少年的梦、成功的梦,是梦想成真的许诺,它要激发的是大胆而热情的行动。美国梦已经存在很久了,至今还在延续,而且不限于美国。各国移民大都是做着美国梦踏上这片国土的,还有那些尚未到达但同样醉心于此的人们。
美国梦不是没有来由的。从一开始,美国就是欧洲人梦想的产物。哥伦布正是梦想着找到西去亚洲的海上通道,才偶然发现了这块“新”大陆。从此,欧洲人梦想着在这块土地上掠夺金银财宝,扩展帝国疆域,西班牙在南美直截了当地实现了这个梦。英国在北美没有做成发财梦,但清教徒们却做着另外一个梦,要在贫瘠的荒原上建立起新的耶路撒冷——上帝在人间的王国。《五月花号公约》中这样写到,这些英裔移民是“为了上帝的荣耀,为了增强基督教的信仰,为了提高我们国王和国家的荣誉,我们飘洋过海,在弗吉尼亚北部开发第一个殖民地”[2]。这个梦,他们自以为是做成了。由于印第安人尚未建立国家,欧洲人不必宣战就可以把整个新大陆看作“无主土地”,无边无际,任其占据。无限的土地带来了无限的机会和可能性,多少在旧世界中不可想象的事情在这里发生了,赤贫的欧洲农民到这里后不须奋斗太久便可拥有一块自己的土地。直到南北战争,西部还有无数的荒地在呼唤人们去定居开垦,《宅地法》规定的每户160英亩赠地真是唾手可得。战后,大草原的无主土地养活了牛仔们从得克萨斯赶往北方的数以百万计的牛群。山区的金银还没挖完,地下的石油又冒了出来。机会一个个接踵而至,每次都煽起全国性的疯狂,还连带上世界各地的跃跃欲试之士。美国西部已经成为美国白人梦想实现的象征地,而对印第安人而言,却产生了永远挥之不去的家园梦魇。作为殖民胜利者,美国白人的西进过程,以文献、文学、档案等多种方式被记载,内容多为表现勇敢者的“拓荒”梦在象征自由和机会的西部得以实现。在美国白人文学中,西部已经成为一个梦想实现的地域象征。当时,美国1/3的人口在这块宝地上东奔西颠、浮躁不安地寻找着机会,欧洲各国感到不满的人们全在谈论美国——那个牛奶和蜜糖的国度,蜂拥而入的移民潮很快挤满了为数不多的几个大城市。“欧洲人的暴虐使北美的印第安人失去了对故土的概念,拆散了他们的家庭,使他们忘记了传统,打断了他们的记忆的链子,改变了他们的一切习惯,并大大加快了他们的贫困化过程”[3],北美印第安人的物质和文化生活被彻底颠覆。19世纪末,美国已经出现大量惨不忍睹的贫民窟,但美国梦却还在继续。
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是美国梦的基础,但也少不了美国人自身的智慧。《独立宣言》不仅宣布了人的“生而平等”,还将“追求幸福”视为每个人不可剥夺的天赋人权。在《独立宣言》的开篇,美国的开国元勋们就满怀激情地宣称:“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4]在旧大陆的封建等级制里,所谓龙生龙、凤生风,人人必须清楚自己的位置,什么话可以说,什么事可以做,很难越雷池一步,灰姑娘只是童话故事里的人物。在美国,白手起家的大亨多的是,今年还是个穷小子,明年没准就成了百万富翁。在一个尚未定型的国家而尚未定型的年代里,还有什么比机会更重要呢?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要想捷足先登,全凭敢想敢做,异想才能天开么。梦想于是成了一种美国人十分看重的能力和天赋。没有胆量梦想吗?你会得到鼓励的,不仅是《独立宣言》,畅销书、通俗小说也都会鼓励你,比比皆是的成功故事让你确信美国梦是能够实现的。
在美国,到处都是美国人成功故事的例子。本杰明·富兰克林正是自我教育和自力更生的典范。他出生贫寒之家,却成为著名的科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19世纪以年轻小伙子为读者群的小说家霍雷肖·阿尔杰,通过写穷人变富人的故事成为美国畅销书作者。美国人时时刻刻想着要成功:他们每年都花费数百万美元,阅读关于富人或名人的书籍,学习如何“在房地产方面白手挣大钱”。如何“通过穿着赢得成功”。成功的神话甚至已经侵袭了美国人的私人关系:如今在婚姻和担当父母方面取得成功和在事业中取得成功一样的重要。
但是梦想很容易变成噩梦。每个希望成功的美国人也害怕失败,因为成功的神话不可避免地意味着对富人和穷人、名人和普通人进行比较。在这种神话的压力下,美国人沉浸于身份的象征:他们努力生活在“适合身份”的社区,穿“适合身份”的衣着,吃“适合身份”的食物。这些差别的标志向所有人表明,他们在坚定地信奉所有人的基本平等的同时,也在尽可能地努力把自己和其他人区分开来。
美国的历史其实是一部美国的原则与价值观形成的历史。虽然各人的目标不尽相同,但是绝大多数美国人都梦想成功。在美国历史上,美国梦被视为是一个“充满机遇”的梦,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移民。他们相信可以在美国找到各种机遇,而当他们到达的时候,他们实际拥有的经历又滋养丰富了美国梦。美国梦实际上蕴含着美国的价值观。美国价值观可以说明为什么大量移民会被吸引到美国的理由。
(一)把人的权利和尊严放在首位
美国梦的第一特征,充分表现在尊重人的权利和尊严上。
在美国,警察在扣押、拘捕嫌疑人犯的时候,首先尊重人的尊严,严格执行相应的法律条款,否则执法人同样会面临法律的诉讼和惩罚[5]。企业老板延长工人的工作时间、克扣拖延工人的工资、拒绝执行最低工资要求等均属违法,而宗教信仰的自由更不得任意干预和扰乱,房东都不能因宗教理由无故驱逐房客,甚至在军队中也不能因为同性恋的缘故剥夺军人被升迁提拔的机会。这些严谨的法律,尽管执行时不免时时过度或非法滥用,但美国至少从法律制度上界定和保障了美国公民的基本权利、责任和义务,反过来公民以身作则,以主人公的身份为国家和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在美国的政治圈,黑人政治领袖的崛起远比其他种族来得迅速,充分展示了美国黑人的视野、团结和力量,最终导致了黑人民权、地位和形象的全方位改善和提升。而来自中国和东方国家的移民,尽管人数不断增加,但缺乏凝聚选民的政治智慧和团结精神,在美国的国家政治舞台上很少见到获得美国人尊崇、名声斐然的东方政治领袖。一百多年以来,许多黑人民权运动领袖走上街头,著名的黑人民权领袖马丁·路德·金,为争取黑人的权利和尊严四处呼吁。20世纪60年代,他和民权运动的其他领导人一起,领导了有20万不同种族和宗教信仰的美国人参加的“为工作和自由的华盛顿进军”,在林肯纪念碑前举行和平示威。在那个盛大的场合,金发表了著名的《我有一个梦》的演讲,充分展示了他的演讲才华,给人留下了深刻难忘的印象。最后,金把他的目标从为美国黑人争取取消种族隔离、平等教育、选举权和同工同酬扩大为一场反对贫穷、种族主义和战争的全面斗争[6]。不幸在一次集会游行中倒在白人刺客的枪下,他用生命换来了美国民主的觉醒和提升。最后,美国朝野上下一起为这位黑人设定了特殊的“马丁·路德·金日”,以纪念和表彰他对美国民主的特殊贡献。
(二)崇尚个人奋斗
从社会主义视角看,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奋斗、尊重个人价值的国家,但必须在公平公正,法治严密的社会制度下。美国人的价值观来源于普罗大众一直接受的世界观,相信并承认一个人追求自身利益的合理性、合法性和必要性,同时坚信工作和服务的双重性。即一个公民在为他人工作和服务的同时,也是在为自己创造价值和利益,也是为自己工作和服务。美国人普遍认为,为自己做也是为国家做,只要努力去做,就没有做不了的事,许多外国移民揣着这样的“美国梦”,漂洋过海来到美国,辛勤耕耘,成就了在美国的一番事业。美国坚决反对国家和社会对个人生活隐私的干预,并通过法律界定和保护个人隐私的权利,只要不损害他人的利益就是正确的事、该做的事。从这一点,美国人充分体现出个体集成国家整体的价值观。美国文化的主要内容是强调个人价值,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和竞争,讲求理性和实用,其核心是个人中心主义:个人至上、私欲至上、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享受,强调通过个人奋斗、个人自我设计,追求个人价值的最终实现[7]。美国人格外重视个体生命的自身价值,救人比什么都重要,战争中以保全生命为第一,在战争中被俘,在敌军面前缴械投降,甚至供出机密,都不是罪行,而是完全可以理解的自救行为。生命高于一切,即使面对穷凶极恶的绑架时,为了救人甚至可以向绑匪妥协。许多与美国人接触的中国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大多数美国人都比较单纯直率、遵纪守法、乐于助人。在美国人遇到困难时,一些外国人往往落井下石,冷眼旁观;而当自己遭遇不幸时,倒是素不相识的美国人主动伸出援助之手。美国人在公共场所遵守秩序,讲究先来后到,即使在文娱活动场所和超级大商场,也习惯于低声细语,绝少大声喧哗、激烈争吵或大打出手。真要吵要闹,还不如在国会殿堂就民主、民生等问题各抒己见,激烈争执。
(三)重视个人价值的实现
美国社会文化的精髓是强调个人价值,在公平的基础之上追求民主自由,崇尚开拓、创新和竞争,讲求理性、感性和实用,绝不反对以个人中心主义为轴心衍生而来的个人至上、私欲至上、追求个人利益和个人享受,推崇通过个人奋斗、自我设计并达到个人价值充分体现和实现的所有努力。他们很小就学会将自己视为独立的个体,要对他们自己的生活处境和命运负责,而不将自己视为紧密联系、相互依赖的家庭、宗教团体、种族、国家或任何其他团体中的一员。美国人学会将自己看作是独立的个体,他们想当然地认为世界上其他国家的人也是如此。因此当他们遇到那些对他们来说似乎过分考虑父母意见、遵循传统或履行对他人承诺的外国人时,他们会认为这些人思想受缚,或是软弱、优柔寡断、“过于依赖他人”。他们认为所有的人都会厌恶处在“自己无法自由做出决定的”境地中,他们进而认为,只要在美国生活一段时间,人们就会感到自己从外部压力中“解脱”出来,并会感激这个可以“做自己的事情”和“按自己的方式做事”的机会。事实上,许多人正是如此。所以,美国人认为理想的人应该是有个性、自力更生、独立的人。“历史上的开疆拓土,发展中的投机竞争,现代社会的机会均等,意识形态的个人主义等等,都对美国人的个人主义人生观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他们坚持自足自立,强调自我发展,崇尚自我完善,追求自我实现。”[8]他们不正确地却又是想当然地认为其他国家的人也享有这种价值观和自我观念。在对那些标新立异和自我做主的“个人”的赞美程度上,美国人显得非常与众不同。
(四)强调多元主义
每一个漂洋过海来到美国垦荒的外国移民,都怀揣着有一天在异国他乡梦想成真的迫切愿望。为了实现这个愿望,他们奋斗不止,努力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实现第一代移民的人生梦想,这就是多元化的美国吸引着无数外族人到来的“美国梦”。因此,“多元文化主义兴起的思想根源则应追溯到更早时候的美国历史,它与美国是一个移民社会并由此带来民族与文化的多样性是分不开的”[9]。据《百科文献》史料记载,早期开拓北美大陆的欧洲移民,大致有三种类型:一是在旧大陆遭受政治和宗教迫害的革新者,和以达尔文教派为主的清教徒;二是被开拓新大陆、寻找理想乐园和发财机会诱惑的探险者、理想主义者和锐意进取的商人;三是由于圈地运动和历次欧洲战乱,失地、少地的农民和大批失业的熟练工人。他们来到北美这块尚未开垦的处女地,登上新大陆并向西部迁徙时身单力孤,难以抵御野兽、土人和自然灾害的侵袭,不得不以平等身份团结起来,通过民主推举引领完成迁徙过程的领袖,以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制定大家必须遵循的章程和纪律,有效实现共同目的。这些早期的组织活动和由此产生的习惯规律和游戏法则,逐渐形成了美国移民的价值取向、民族精神和文化底蕴。在与恶劣的自然环境、生存竞争和敌对势力的斗争中,这些进步又进一步奠定了他们的美国精神或美国生活和模式,最后形成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从发现到发明,从变革到创新,再从个体作业到群体生产,一直到现代社会工业集成化和高科技产业发展,美国人民在短暂的历史里创造出自己期盼和界定的巨大社会价值和效益,顺应了世界历史不断发展的潮流,推动了美国社会文明的划时代进步、综合国力的增强、国家财富的积累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高速提升。
美国梦寄托着一代代美国人的追求和向往,但是,美国梦并不总是美好的。它可能是一场恶梦,一场白日梦,可能在真的把某个梦想付诸实现的时候却走了样,不是原来设想的那么回事。美国梦成就了一代代的伟人,他们推动了美国的进步,但他们解决不了所有的问题,甚至眼睁睁地看着某个问题就是解决不了。有些问题是慢慢积累起来的,变成了越来越严重的慢性病,有些问题是新产生的,使美国不光繁荣富裕,也有了腐败丑恶的一面。这些问题可以说是美国梦的错,要么追求的方法不对头,要么梦境幻灭一场空。
首先美国人难以接受对物质主义的任何限制,因为占支配地位的物质主义梦想就是把人的自由和成功与人们凭运气、能力和勤奋所能获得的金钱和荣誉等同起来。无论收入多少,美国人都愿意随意地购买物质商品。那些曾经被视为奢侈品的东西,如个人电脑、电话答录机、微波炉、电动车库门开启机等,现在已经被多数美国人看作是“必需品”了。已被广泛应用的信用卡助长了消费,当然广告业的规模和范围也是众所周知的。美国人经常被批评过于“物质主义”,过于在意拥有财产。然而对于美国人来说,对物质主义的爱好是自然和正常的。他们受到的教育是,完成、勤奋工作并因此获得更多物质奖励的做法是正确的,这可以确保他们自己及其家庭有一个美好的未来。与其他地方的人一样,他们所做的正是其所学到的[10]。如果有人说不该让比尔·盖茨获取或拥有近千亿美金,那我们就会认为说这种话的人不像美国人。然而,一个文明社会不但必须尊重生态规律,而且应尊重美国传统的公平竞争和平等互利的道德思想。当前,过度的贪婪和混乱使美国走向了物质主义极端,并出现了史无前例的、道德所不能容忍的贫富差距。
美国梦崇拜财富,有钱就有成就,有地位,就能享受生活的一切。这本来不算什么坏事,但物极必反,使得美国人都去追逐金钱,认为金钱万能,没钱是没本事,是无能的表现。美国人毫不讳言对金钱的迷恋。他们兴致勃勃地问别人,并彼此告知他们的某件物品花了多少钱,以及他们挣多少钱这样[11]。久而久之,直到今天美国社会贫富不均的现象仍很严重,全国有三四千万穷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穷人找不到工作,经常失业,要靠政府救济维持最低水平的生活。穷人往往住在狭小、阴暗、卫生条件很差的公寓楼里,穷人和穷人住在一起,他们的居住区破败、混乱,和富人的居住区有天壤之别。最困苦的大概要算那些无家可归的流浪汉了。据估计,美国的流浪汉有300万左右,光纽约市就有5万多人。到了寒冬,他们甚至可能冻死街头。
美国梦信奉个人主义,相信人人都有价值,应该按照自己的意愿行动。换句话说,个人主义就是“我的一切都由我负责,旁人如何不用我操心”。这本也有积极、合理的一面,使得美国人自尊自信自强,享有较多的个人自由。但美国又是个竞争剧烈的社会,社会的基础是竞争而不是合作。结果,在竞争中,个人主义往往恶性膨胀,人人都在为自己,时刻都要算计和提防别人,弱肉强食,尔虞我诈,只要自己发财,不管别人死活。人和人之间难得真诚相待,互相爱护关心。人和社会隔膜,人和人疏远,孤独成为一种社会病,精神颓废的也不乏其人。个人主义本身内含了其走向极端化的诱因,随着资本主义制度的发展和完善,个人主义演变成了自由放任和自私自利,从而使 20 世纪的美国社会在相当程度上成为:“一场由恐惧和嫉妒、造谣和中伤、羡慕和野心、贪婪和色情交织成的噩梦;为了谋取私利和达到自私的目的,几乎可以采取任何手段。在这个社会里,情调低俗,理想晦暗,道德败坏。……典型的美国人生活在焦虑不安和贪得无厌的煎熬之中。”[12]这些年来,美国的精神病患者越来越多,有近1/4的成年人患有程度不一的心理疾病。为了摆脱工作紧张、竞争剧烈的心理压力,有的人酗酒、吸毒,甚至做出各种怪诞不经、不合情理的事情。
美国梦推崇高消费,崇尚享乐主义,拼命赚钱,拼命消费,“享乐主义的世界充斥着时装、摄影、广告、电视和旅行。这是一个虚构的世界,人们在期间过着期望的生活,追求即将出现而非现实存在的东西”[13]。这就产生了对物质财富的无限追求,消耗的资源也越来越多,多得使人吃惊。例如,美国是个汽车大国,他们占全世界1/20的人口竞用掉世界石油产量的1/3,一旦资源枯竭,不要说扩大再生产和高消费,就连简单再生产也维持不下去。另一方面,漫无限制的经济发展,生产无计划地扩张,造成了严重的环境污染,水不洁净了,空气污浊了,就像康马杰在批评美国时所说的那样:“他们在一个世纪内造成的损害,大自然在一千年也无法恢复。从缅因州到俄勒冈州,森林已被砍伐殆尽:他们种地而不养地,把地力耗尽,他们杀光了野牛和鸽子,污染河流,浪费煤炭、石油和天然气。”[14]“美丽的亚美利加”被打上了越来越多的印记。总之,大自然的报复已在美国出现。
美国梦崇尚自我的放任自流。一些人由于美国梦的破灭,对社会越来越不满了。他们对传统的价值标准发生了怀疑,对社会制度、领导集团和自己的前途丧失了信心。他们不能积极地去改造社会,只好通过言行举止消极地发泄自己的不满。20世纪60年代出现的嬉皮士就是这样。嬉皮士们鄙视传统,主张“干你自己的事,逃离社会去幻游,他们留长头发,蓄大胡子,穿奇装异服,胸前还可能挂一串和尚用的念珠。他们到处游荡,男女杂居,过着放荡不羁的生活。更有一些人没有精神支柱,无聊空虚,寻求刺激,干脆就把吸毒、赌博作为自己的嗜好。据1984年的统计,美国就有2 300万人长期吸食可卡因,至于吸大麻的人那就更多了,而且各行各业中都有人沾染吸毒的恶习。职工吸毒,医生、律师和大公司的经理也吸毒,连政府的高级官员、警察和军人都不能幸免。赌博盛行美国,赌场遍布各地。内华达州的拉斯维加斯和雷诺都是赫赫有名的赌城,嗜赌的人用大把的钱换取一时的冒险和刺激,暂时忘却人世间的空虚和烦恼。
美国梦的破灭直接或间接推高了美国的犯罪率。20世纪的绝大多数年代里,美国一直是世界上经济发展速度最快的国家,同时它也是全球犯罪率最高的国家,尤其是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美国的犯罪率曾一度达到日本和西欧各国的近十倍。有一份统计材料显示,美国全国平均每2秒钟就有一起严重犯罪案件发生,其中谋杀每23分钟一起,强奸每6分钟一起,抢劫每58秒一起,严重人身伤害每48秒一起,汽车盗窃案每28秒一起,溜门撬锁每8秒钟一起,其他扒窃案每4秒钟一起。越来越多的美国人报告说,晚上不敢单独外出。青少年犯罪和城市的街头犯罪活动就更加突出了。城市里贫困、毒品、种族歧视及失业等问题凑在一起,加上黑社会组织如黑手党兴风作浪,社会治安不好,犯罪活动猖獗是可以想见的。纽约因为犯罪问题严重,社会秩序混乱,就有人把它称作“烂到心的大苹果”。然而,20世纪90年代中期之后的近十年,美国的犯罪率却出现了前所未有的持续下降,原因是美国在警务工作方式和社区矫正这两方面进行了大胆革新,这对抑制犯罪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15]。尽管美国的犯罪率已经普遍呈下降趋势,但事实上仍然有很多美国民众感觉自己生活在一个暴力的国家中。有许多因素会导致犯罪,包括轻易地得到武器、酒精和药物的滥用、黑社会、毒品走私、贫穷、种族歧视以及对暴力行为文化的接受等[16]。
美国梦并不总是疯狂文化的表现。在美国过去的大部分历史中,美国梦中纯物质和纯个体主义成分与道德和社群主义成分处于平衡状态,从而防止了它向极端疯狂力量的转化。而且,美国梦为所有美国人规定了一套共同的目标。有必要再次强调美国梦的历史性,其目的是为了加强文明社会,肃清疯狂病毒。
由于不受约束的物质主义现在对人们构成了新的威胁,所以需要人们的道德视野具有创新性。这种道德视野应该有一种生态道德观,因为那个不受约束的物质主义梦想与地球生态格格不入,成了一种破坏大自然的疯狂形式。全球变暖,即对石化燃料不加控制地使用造成地球灾难性升温,是环境疯狂造成的最可怕的后果。如果美国人不能学会在环境的允许范围内生存,那么他们犯下的罪行就不仅仅是违反自然规律,而且会殃及后代,因为后人将为此而承受一切后果。
美国梦中的物质主义太盛行了,以至于很多美国人忘记了这个梦所具有的另一方面。美国人传统上奉行民主、平等和宽容。美国的价值观来源于其宗教和政治基础,包括对社群表现出的清教徒式的热情以及对人民民主表现出美国革命时期的理想化的行动。这些价值观有助于形成另一种梦想,即崇尚神话般的家庭、社群和国民责任。在美国的大部分历史中,物质主义的梦想一直盛行,但那个推崇社群价值的梦想却告诫人们,成功的实现不能不择手段。美国把它的乡镇社区理想化了,“小镇和社区(城市的延伸部分)培养了‘对人的兴趣以及人们彼此娱乐和教育的无限能力’”[17]。小镇社区仍然是美国神话的一部分,这就是为什么克林顿总统不无自豪地公开自己出生于阿肯色霍普镇的家庭背景,小布什总统也是满怀眷恋地回忆他在得克萨斯州一小镇上的童年生活。据小布什回忆,小镇上民风淳朴,家家夜不闭户,出门不上锁,因为人人都相信自己的朋友和家里的邻居。小布什在小镇上伴着朋友的友爱和各种体育运动度过了幸福的童年[18]。
这两个梦想可以用来解释美国历史中所表现出来的强劲的创造力。在20世纪30年代,大萧条时期迫使美国人团结起来,创造出一种集体生活方式来战胜经济风暴。罗斯福总统以政府名义号召美国人在经济困难时期要互相关心,因而再次激活了美国人对道德性社群的梦想。30年后,也就是在20世纪60年代,年轻的一代投入到社会活动和社区实验中去,寻找一种符合道德规范而颇具魅力的办法去取代他们50年代流行的物质主义的梦想。
60年代,这个理想的破灭导致了在以后几十年内道德梦想地位的普遍降低。为了清除疯狂病毒,21世纪的美国人必须再次寻找和重新塑造道德梦想的原型,从而缓解现今个人对物质主义的狂热追求并且复兴文明社会。
今天的美国是一个资本主义高度发展的国家。它富裕、先进,同时存在着丑恶、腐败的一面,这是资本主义制度本身所决定的。它面临着许多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它在进步,但也不是没有倒退的可能。它只能在问题和希望的交织之中前进。昨天,美国人把一个个美国梦变成了今天的现实,这是他们历史的光荣。明天,还会产生一个个新的美国梦,去构筑美国的未来吗?
[1]Adams J T.The Epic of America[M].New York:Blue Ribbon Books,1931:135.
[2]戴安娜·拉维奇.美国读本[M].林本椿,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5:4-5.
[3]托克维尔.论美国的民主(上卷)[M].董果良,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12:371.
[4]朱永涛.英语国家社会与文化入门(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13.
[5]石子坚.美国警察如何行使逮捕权[J].公安学刊——浙江公安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4):32-36.
[6]琳达·劳赛拉.政治谋杀案[M].高哲民,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0:311-312.
[7]钟素花.英美文化阅读[M].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2011:154.
[8]王岩.从“美国精神”到实用主义——兼论当代美国人的价值观[J].南京大学学报(哲学·人文·社会科学),1998(2):34-40.
[9]韩家炳.美国的人口移民潮与多元文化主义的兴起[J].科学社会主义,2014(5):115-119.
[10]加里·奥尔森.解读美国人[M].戴冰,译.北京: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2004:32.
[11]斯蒂芬尼·福勒.美国人[M].韩颖,译.北京:外文出版社,2001:45.
[12]亨利·斯蒂尔·康马杰.美国精神[M].杨静予,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613.
[13]丹尼尔·贝尔.资本主义文化矛盾[M].赵一凡,等译.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89:118.
[14]亨利·康马杰.美国精神[M].杨静予,等译.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1988:142-143.
[15]倪峰.美国研究十年回顾[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2:102.
[16]皮克.社区警务战略与实践[M].第五版.刘宏斌,译.北京: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11:59.
[17]克里斯托弗·拉希.精英的反叛[M].李丹莉,刘爽,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10:92.
[18]袁征,陈宪奎.问鼎白宫:戈尔与小布什传奇[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0:119.
(编辑: 巩红晓)
On the Decline of the American Dream’s Traditional Values
Zeng Zhihao
( Marx’s College,Guangdong Polytechnic Norm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665,China)
The national history the United States indicates that the formation of the American Dream has profound historical and cultural origins and a long course of the construction.The American Dream commits that everyone has an equal opportunity to succeed.As long as working hard,one can realise his personal dreams.the strong appeal of the American dream has actually based on individual freedom of its inherent,hard work,thrift and other traditional values.However,the development and changes of American history lead to some cultural and social problems,which indicates that traditional American values produce over chase wealth and excessively praise individualism.Now the traditional values inherent in the American dream have been gradually declined.The historical study shows in order to change this situation,American dream needs self-reflection and to absorb and learn values from other cultures.
American Dream;values;individualism;materialism;decline
2015-03-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青年基金项目“当代美国意识形态及其发展趋势研究”(14YJC710052);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黑格尔与法兰克福学派的现代性批判理论”( 13AZX001);2014年广东省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培养计划项目(YQ2014114)
曾志浩(1979-),男,副教授。研究方向: 西方马克思主义,西方伦理学。
E-mail:zengzhihao2008@163.com
G 412
A
1009-895X(2016)03-0260-07
10.13256/j.cnki.jusst.sse.2016.03.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