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学徒制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实践研究

2016-04-03 12:08薛元昕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6年3期
关键词:双向师资队伍青年教师

薛元昕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上海201209)

现代学徒制在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的实践研究

薛元昕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高等职业技术(国际)学院,上海201209)

分析了目前高校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针对青年教师既缺乏教育教学经验、又缺乏实践动手能力的现状,建议将现代学徒制应用于高校青年教师的培养。力求建立一种依靠校内外人才资源、促进应用性高校师资队伍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

现代学徒制;师资队伍建设;双向双导师制

0 引言

学徒制在西方有着悠久的发展历史,为推进各国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以德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普遍有重视职业教育与培训的历史传统,相关立法较为完善,企业参与职业培训的责任感与热情较高,普遍采用“双元制”培训学徒,企业与学校分工、合作明确。目前大多数西方国家都建立了或正在探索建立适合新时期经济发展需要的国家现代学徒制系统,现代学徒制仍是世界各国人才培养的重要形式之一,已经成为西方国家学校职业教育与培训的有力补充,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劳动力市场全球化与人才流动等现象的冲击,西方国家也从制度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培训标准等层面不断地改革现代学徒制,以适应经济全球化大趋势对人才需求的冲击。

教育部一直重视对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的引导与支持,提出开展“校企联合招生、联合培养的现代学徒制”。为了进一步完善校企合作育人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2014年9月出台了《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1],鼓励高校进行现代学徒制度试点。

本文借鉴现代学徒制的理念培养高校青年教师,即把青年教师看作学徒,为青年教师配备具有一定教学经验的校内指导教师和具有一定企业实践经验的校外导师,依据现代学徒制的理念,实施“双向双导师制度”,既能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示范和传帮带作用,又能体现兼职教师的顾问和参谋作用,导师和被指导者双方相互学习、共同提高,为高等院校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教师队伍提供制度保障[2-3]。

1 现代学徒制式的双向双导师制度

1.1必要性

现代学徒制是通过学校、企业的深度合作与教师、师傅的联合传授,对学徒实施以技能培养为主的现代人才培养模式。而传统学徒制教学通常是在实际生产过程中,通过师傅的传帮带,使艺徒获得职业技术和技能,主要是在师傅或专家的指导下掌握所学手艺或工艺的背景知识和取得实际工作的经验。

与传统学徒制不同,现代学徒制实施过程中,教学任务由学校教师和企业师傅共同承担,以校企共建师资队伍是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重要任务,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成为现代学徒制顺利实施的重要一环。

在德国,高等职业学校教师通常应具有5年同专业工作经验,其中3年必须是大学以外的企业工作经验,而我国高等院校的教师一般毕业于普通高校,教育教学经验和实践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对青年教师的传统培养方式,通常是安排校内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进行传帮带,只注重了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而缺乏专业实践能力的提高。

1.2可行性

现代学徒制式双向双导师制度,不是针对大专院校的学生,而是针对应用型高校的青年教师。双导师制度是指为青年教师配备两位指导老师,一位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教学科研经验丰富的副教授及以上职称的校内导师,主要培养青年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另一位是具有中级以上专业职务或技师及以上职业资格等级的企业兼职教师,作为青年教师的校外导师,帮助青年教师不断提高实践技能。

双向是指青年教师在接受双导师指导的同时,要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和特长,与导师形成知识与技能互补,主动与两位导师交流沟通,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双向双导师制度旨在构建一种良好的工作、学习氛围,是一种依靠校内外人才资源,促进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发展的人才培养机制建设,就像从前师父带徒弟一样,通过指导者与被指导者的交流沟通,把个人的知识经验、实践技能传播开来,增强了同事亲和力和团队凝聚力。通过双向双导师制度的实施,打造一支理论扎实、技术过硬、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双师型”师资队伍[4]。

2 双向双导师制度在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

双向双导师制度通过校内导师、校外导师和被指导的青年教师三方合作,构建一个传、帮、带的微型团队,营造一个坦诚、开放、互助、共勉的学习氛围,使得个人智慧和经验更好地交流、沟通,潜移默化地传递人生观、价值观和文化观。

2.1助推青年教师全面发展、快速成长

高等院校的青年教师普遍存在执教能力不强、实践能力不足的现象,双向双导师制度双管齐下,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对青年教师进行培养。青年教师学习校内导师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的治学态度、良好的学术作风和和爱岗敬业的精神,确立职业生涯规划、树立良好师德师风,熟悉教学科研环节,提升业务技能水平,逐渐形成自己的教育理念。学习如何进行教学设计,如何建设教学资源,以及各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尽快理解高等教育理念和学校办学定位,掌握课堂教学的基本方法、要求和标准,提高自身的执教能力。跟随校外导师体验企业文化,亲身体会企业的管理制度,学习与企业人员交流沟通,了解企业的最新设备状况及操作规程,了解相关专业技术岗位群对高技能人才的能力要求,了解专业知识和技能在行业企业的具体应用,了解行业企业的新技术、新方法、新工艺,参与导师的企业项目制作,不断丰富自己的实践经验。

2.2帮助校内导师开阔思路、提升完善

作为青年教师的校内导师,必然会在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等方面做出表率,通过辅导青年教师的教学设计,深入青年教师任教的课堂听课,指导青年教师参与自己的教科研项目,自身也会在理念上得到提升,在知识上得到补充,在情感上得到升华,在能力上得到提高。在指导过程中,青年教师活跃的思维方式、扎实的理论功底、较强的创新意识和信息技术的运用能力都会弥补老教师的不足。俗话说教学相长,双向双导师制度的优势也正在于此。

2.3体现企业导师实践经验、技能水平[5]

企业指导教师丰富的实践经验、良好的工程意识和对技术发展的前瞻性正是青年教师所缺乏的,在结对帮扶过程中,青年教师通过跟随企业导师实习,可以提高自己的实践能力,不断积累企业的真实案例,同时反馈到课堂上,培养训练学生的实践技能,使企业导师的实践经验和技能水平得到推广和传播。同时,青年教师还可以帮助校外导师了解高校教育规律、熟悉学生特点,熟练掌握现代化教学手段、教学方法,增强企业导师的社会责任感,更好地在青年教师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参谋和顾问的作用。

3 双向双导师制度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践

双向双导师制度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实施以来,极大地提高了青年教师的创意能力,积累了宝贵的实践经验,搜集了大量企业案例,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逐步构建起双师型的教师团队,大大提高了学生的培养质量。

3.1确定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的人选

学院按照师资培养需求,提供校内外具备导师任职资格的导师名单,校内导师是治学严谨、教学经验丰富、科研水平较高、热心于培养教育事业接班人的副教授或教授;校外导师是实践经验丰富、专业技能熟练、在行业内有一定影响力的能工巧匠。院校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根据专业发展需要和双向选择,为每一位培养对象确定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人选,原则上1名导师每个任期内指导1~2名青年教师,青年教师接受双导师指导原则上不少于2年[6-7]。

3.2三方共同制定青年教师培养计划

按照培养目标和培养周期,青年教师与双导师一起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书》,明确培训内容、培养措施和预期目标。初次上岗的教师,原则上要全程跟听校内导师1门课程;教龄在3年之内的新教师,每学期听课不少于20学时。青年教师要积极参与导师科研项目、课题申报及研究、教材编写、课件制作、论文撰写等工作;在导师指导下,积极参加国家、省、市举办的各级教师技能大赛;主动与校外导师沟通,主动参与校外导师的企业项目,每学期到校外导师所在企业见习不少于3次。

参考学院《教师系列职称评审基本情况量化标准》制定“双向双导师”制度实施的考核标准,把教学工作量、教学成果、论文、著作、教材、作品、参与科研项目情况以及在企业的实践情况进行量化,作为培养期满时的评估依据[8]。

3.3重视《人才培养计划书》的实施过程

青年教师要严格执行《人才培养计划书》中规定的任务,诚恳接受指导,切忌盲目自大,积极主动地与校内外导师沟通,虚心向指导教师请教,认真上报培养记录,每学期撰写1篇教学心得或教学工作总结,由导师做出鉴定,培养周期结束后接受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的考核评估,从教学、科研和实践3个方面对《人才培养计划书》中规定的任务进行逐项打分,将培养内容落到实处。

师资队伍建设领导小组不定期督导《人才培养计划书》的实施情况,与青年教师谈心,解决青年教师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为双向双导师制度的顺利实施和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保驾护航。

3.4双向双导师制度的实施效果

双向双导师制度自2011年实施以来,先后有13名青年教师与校内导师和校外导师结成培养团队,青年教师在教学、科研和实践等方面取得了比较明显的进步。有2名青年教师在校内导师的带领下,建成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1名青年教师获得全国信息化课堂教学设计比赛二等奖;2名青年教师获得省级信息化教学设计大赛比赛一等奖;2名教师获得省级微课教学比赛二等奖;2名青年教师参与指导的学生在全国职业技能大赛中获得2项二等奖的好成绩;5年来,青年教师作为第一作者发表论文5篇,参与校内导师科研项目10项;1名青年教师参与的企业项目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名教师攻读博士学位。

引言:当前,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开始更注重身体保健,所以通过定期体检尽早发现疾病并加以治疗[1]。采血作为体检中的项目之一,体检人员基于对体检认知的不足以及采血后按压手法的不当,采血后皮下血肿问题明显,造成体检人员身体、心理一定程度伤害,还会导致医疗纠纷问题[2]。护理干预工作的实施可以降低体检人员采血期间皮下血肿问题,利于提高体检人员的满意度[3]。基于此,本文就我院体检中心160例体检人员作为实验对象,总结护理干预价值。

3.4.1增强了教学能力和职业素养

教学目标更加明确,能够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认知规律设计出合理的教学活动,教学设计能力和教学组织能力得到提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的能力得到提高。通过跟随校内导师听课,较好地把握教材的重点、难点,能够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选择教学方法和手段,同时,校内导师的敬业精神和师德师风也潜移默化地对青年教师产生影响,使青年教师的职业素养得到提升。

3.4.2提升了科研意识和科研能力

在双向双导师制度下,青年教师能够快速适应产学研相结合的教育模式,不断调整和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通过参与导师的科研课题申报和课题研究,了解了选题、申报、评审、组织、实施、验收等各个环节的任务,激发了科研热情,增强了科研信心,认识到科研工作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科研意识逐步增强;能够及时了解本学科在国内外的发展趋势,把最新科技成果、科学思想和创新意识带入课堂,不断提高自身的学术水平和创新能力,逐步由参与校内外导师的研究项目过渡到独立承担科研任务,在教学任务比较重的情况下较好地处理了教学和科研的关系。

3.4.3提高了实践能力和工程意识

在企业导师的指导下,青年教师有更多的机会参与到企业实践中,跟随企业导师进行技术革新,参与导师的工程项目和设计实践,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积累教学案例,将系统的书本知识提炼转化为应用性技能,逐渐树立起如何使用合理、经济、简便的方式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意识,在创新意识、实践意识、经济意识、社会意识、管理意识等多个方面有了不同程度的提高,为今后培养具有工程意识的学生打下良好的基础。

3.5双向双导师制度的改进措施

3.5.1完善制度约束,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青年教师刚踏入新的工作岗位,各方面能力亟待提高。双向双导师制度在教学、科研和实践等方面对青年教师的行为进行规范,助推青年教师快速成长,具有较强的可操作性。制度在约束青年教师行为的同时,也要考虑到青年教师经验少、任务重等具体情况,合理制定《人才培养计划书》,充分调动教师的主观能动性,使青年教师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人才培养过程中,在教学实践中快速成才。

3.5.2改善奖惩机制,提高校内导师的荣誉感和责任感

校内导师是高校师资队伍中师德高尚、业务水平较高的优秀人才,能够具备校内导师的任职资格,是每一位老教师的光荣任务和神圣使命。在校内要营造尊师重教的氛围,鼓励老教师不断提升自己的使命感,增强自己敬业奉献的意识,同时通过双向双导师制度,约束校内导师的行为,并且将校内导师的指导效果纳入自身的业绩考核,奖惩分明,使校内导师明确自身的责任和义务,在帮助青年教师快速成长的同时,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

3.5.3增强激励机制,提升校外导师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校外导师往往都是所在企业的技术骨干和业务骨干,平时工作忙、任务重,对校内青年教师的指导必定会占用导师的时间和精力。双向双导师制度在明确校外导师责任的同时,要给予导师一定的待遇。学校也要加强与校外导师所在企业的联系,由人力资源部门对企业导师的工作量予以评估,纳入导师的企业考核,并结合指导效果予以奖励,提升校外导师的参与度和配合度。

4 双向双导师制度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4.1院校领导对制度实施需密切关注

院校领导的重视不仅可以促使双向双导师制度长期有效的实施,使制度不断完善,真正产生实效,还可以借此推进校企合作的深入开展,加快产学研融合,同时对双导师和青年教师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激励,对加快师资队伍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有较好的促进作用。

4.2制定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指标

双向双导师制度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导师付出时间和精力去完成一定的工作任务,如果没有相应的激励机制和考核指标,难免会出现重形式、轻效果、降低标准、应付了事的现象。学校要承担企业导师的聘任费用,以兼职教师的形式将企业导师的工作情况纳入考核;企业要明确企业导师的责任和待遇,导师承担的教学任务应纳入企业考核,并可享受带徒津贴,激发企业导师的积极性。学校要把青年教师的绩效考核成绩作为考核校内导师工作绩效的一部分,将考核结果纳入学校教职工的年度考核,并根据培养效果给予奖励。激励机制和考核指标的制定,使导师和被指导者形成互惠互利、三方合作的共同体[9]。

4.3制度实施中青年教师注意双向反馈

青年教师思维活跃,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强,获取信息的手段多样化,信息技术运用能力强,这些都是青年教师的优势。在学习工作过程中,青年教师不能被动地接受导师的指导和培养,要端正自身的态度,发挥自身优势,以积极主动的心态参与到培养过程当中,认真撰写教学心得或教学工作总结,虚心接受导师的指导意见,参与校内导师的教学科研项目,当好导师助手,同时利用自身的优势,去弥补老教师在信息技术手段应用、知识更新较慢等方面的不足;对于企业导师,由于工作地点不同,见面次数较少,更应该积极主动地与企业导师联系沟通,积极参与校外导师的企业项目,保证参与校外实践的次数和时间,并定期汇报自己在实践教学方面的得与失,主动寻求校外导师的帮助与指导,同时帮助企业兼职教师了解高校学生的特点,尽快熟悉学校的规章制度和标准要求。加强与两位导师的情感交流,防止出现依赖心理,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教育理念[10]。

5 结语

现代学徒制式的双向双导师制度是应用型大学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举措,解决了“好之而欲学者无其师,知之而欲传者无其徒”的难题,是深化校企合作的具体体现,是培养双师型教师的重要途径之一,更是提高应用型大学人才培养质量的有力保障。虽然目前双向双导师制度在实施过程中存在诸多问题,比如导师的责、权、利还需进一步明确,如何调动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励机制和考核指标需进一步完善等,但是从双向双导师制度在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实施效果来看,不失为快速提高高校师资队伍整体素质的良策。

[1]教育部.教育部关于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意见[EB/OL].[2014-08-25].http://www.moe.edu.cn/srcsite/ A07/s7055/201408/t20140827_174583.html.

[2]王大磊.教师教育“双导师制”的理论支撑与实践路径研究[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6(5):18-21.

[3]曾妍.国外现代学徒制对中国职业教育发展改革的启示[J].社科纵横,2015,30(6):161-163.

[4]邓明阳.基于校企合作的“三位一体”双导师制人才培养模式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3,34(20):57-59.

[5]徐琳,刘况驰.企业实施“职业导师制”培训模式的研究[J].商业时代,2011(13):86-87.

[6]蔡丽,王汝言.工程硕士教育中双导师制实施现状及对策研究[J].重庆与世界(学术版),2013,30(1):57-58.

[7]张阳,王虹.现代学徒制在高职院校人才培养中的实践与探索--基于“双导师”的视角[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4(33):77-80.

[8]王军.现代学徒制中“双导师”制成长案例及分析--基于苏南某高职校的实地研究[J].职教通讯,2015(14):70-72.

[9]李传伟,董先,姜义.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的研究与实践--基于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下的师资队伍建设[J].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5,28(1):19-22.

[10]潘伟洪,江建敏.论现代学徒制下的师傅型师资队伍建设与管理[J].广州职业教育论坛,2015,14(3):16-20.

Research on the Practice of Modern Apprenticeship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XUE Yuanxin(College of International Vocational Education,Shanghai Polytechnic University,Shanghai 201209,P.R.China)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s analyzed.In view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that the young teachers are not only lack of educational teaching experience,but also practical ability,it is suggested that modern apprenticeship be applied to the cultivation of young teache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It strives to build a kind of talent training mechanism relying on the human resources both on and off campus,which will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eaching staff in application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modern apprenticeship;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staff;synergistic double tutorial system

G719.21

B

1001-4543(2016)03-0243-05

2016-05-20

薛元昕(1969-),女,山东临清人,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技术。电子邮箱yxxue@sspu.edu.cn。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教学改革项目(No.A01GY16F017)资助

猜你喜欢
双向师资队伍青年教师
双向度的成长与自我实现
关于加强铁路职工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医联体模式下全科师资队伍建设探索
用“双向宫排除法”解四宫数独
如何指导青年教师上好一节数学达标课
青年教师如何做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一种软开关的交错并联Buck/Boost双向DC/DC变换器
引导青年教师走专业化成长之路
一种工作频率可变的双向DC-DC变换器
促进医学院校青年教师成长的探索与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