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清华
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中的实践教学
刘清华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初中历史对于学生在学科素养方面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作为一个学科的立足之本,学科素养包含了学生对于该学科基础知识、思维能力、运用与拓展能力等。本文将从培养学生历史思维入手,鼓励学生将历史基础知识与日常生活感悟结合起来,探讨如何在日常的课堂教学实践当中培养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
学科素养 历史 初中 课堂
新课程改革下,将学科与素养结合起来已经是各个学科对于学生的共同要求了,那么如何将素养与历史学科结合起来,如何做到引导学生夯实历史基础,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与感悟,真正让学生做到“读史明智”就是当下对于初中历史学科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笔者结合多年的历史教学经验与当前新课程标准对于历史学科的要求以及历史学科的特点、当前的教学现状的基础上对历史学科基本素养的培养方法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夯实历史学科基础知识。初中历史学科的素养包含甚广,但是无论包含的如何广泛,首先必须要扎实的掌握历史学科的基础知识与基本常识。只有扎实的基本功才能做到将历史知识灵活运用,从而培养历史思维,将历史常识与实际的阅读与生活感悟联系起来,并利用这些基础常识来解决历史问题。好的课堂设计使课堂教学更具有方向性,而从历史的主题进行立意,能让学生更好的理解、感悟历史,从而在历史课堂当中对学生的历史学科素养进行培养。比如“资本主义时代的曙光”这一节当中,教材的定位是处于封建社会解体过程当中的欧洲向资本主义的过渡,主要是新型的资产阶级的发展,文艺复兴运动与新航路的开辟。文艺复兴起到了思想启蒙的作用,在其的指引下,欧洲人开始向外进行探索扩张,伴随着新航路的开辟,欧洲的殖民掠夺使世界连成了一个整体。可以说文艺复兴与启蒙运动对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以及世界的近代史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因而将其作为一个主题进行构建,让学生在了解知识的同时,又使其思维连成一体,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历史感知能力,培育学科核心素养。
其次,培养历史思维能力。一个学科的思维能力也是其学科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学生如若想要提高其历史素养就必须要具备归纳、概括、分析、推理等能力来帮助其解决历史问题。因而,如果想要更好的运用这些能力,那么培养良好的历史思维能力则是必备可少的。首先要掌握历史的基础知识,其次要养成一定的分析问题与思考问题的习惯,在课堂上积极思考回答问题,最后要养成勤于动笔的习惯,将自己的见解、观点记录下来,以便能够在以后的学习、阅读当中形成一个完善的知识链条,并能够做到举一反三,实现学科内的迁移。只有养成了这些习惯与技能,才能够利用相关的历史知识去评价历史事件、揭示历史现象、分析历史的发展脉络并最终形成历史思维能力。义务教育历史课程标准是我们践行学科素养的重要依据与指导方向。因而要将课程标准落到实处,将课标当中的概念细化成操作法则,引导创设一定的教学情景进行教学。
最后,树立正确的民族、国家意识,以史为鉴,学以致用。中华民族传承着几千年的优秀的传统文化,和其他的民族一样,我们对于民族与国家的感情深厚,学习历史也是为学生建构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甚至是民族观与国家意识的一种重要手段。培养学生的历史素养,也就是培养其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也是培养社会主义的信念,因而利用历史这一学科的特点,利用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当中那些保卫国家的重要人物与民族应用的光辉形象,与抗击外来侵略者的历史事件,培养学生的民族意识与爱国情操,并最终能够学以致用,将自己学习到的知识与能力指导自己的实践与行动,辩证的看到现实问题,解决现实问题。史料是还原历史的证据,是我们与历史对话的桥梁,也是培养学生历史学科思维能力,解决问题与培养学科素养的媒介与载体。比如中国与苏联都是走社会主义道路,但是苏联失败了,但是中国却成功了,这是为什么?可以引导学生从我国有别于苏联,我国立足于本国的国情,找到了适合中国国情的革命道路,进而找到了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在引导学生进行史料分析的时候,要通过历史知识,运用历史思维贯串历史线索,最终学以致用,能通过历史的学习正确的看待当今的现象与事物,并最终在实践的过程当中获得学科能力,培养学科素养。
[1]李春忠.中学生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的实践研究 [J].基础教育课程,2015,22: 14-20.
[2]李小锋.高中生历史学科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述评 [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 2015,22:60-62.
[3]贺千红.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及培养途径初探 [J].历史教学 (上半月刊), 2016,02:21-26.
[4]王必闩.中学历史学科素养基本内涵及培养策略探析[J].教学月刊·中学版(教学参考),2016,05:40-43.
[5]朱鹏.例谈学科素养在初中历史课堂的落实[J].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16,04: 13-15.
(作者单位:福建省晋江平山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