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2016-04-03 11:45杨泮湖
文学教育 2016年29期
关键词:张老师古诗文月光

杨泮湖

对初中古诗文教学的几点认识

杨泮湖

初中古诗文是提高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也是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我们在教学中教学生诵读品味古诗文,充分挖掘古诗文所蕴含的多层意蕴,提高学生审美能力,培养学生高尚情操。

古诗文 朗读 意蕴 情操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往往注重诗歌内容的理解,而忽视对诗歌的诵读。有的教师认为朗读挤占了讲解的时间,多读不如多讲,常常是学生匆匆读了一两遍课文便急于讲解,结果是教师讲得不亦乐乎,自我陶醉,而学生却是貌合神离,恹恹欲睡,课堂气氛沉闷,师生间难以产生思维碰撞、情感共鸣。

优秀古诗文是古人留下来的,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意象的敏锐捕捉,根据自己的审美情趣,经精心构思,来刻画形象,展现生活,表达主题。古诗文反映的是古人思想,初中生学习难免有畏难情绪。有些散文有文字阅读障碍,但学生反复诵读,也能领会其中真义。我们应帮助学生缩短与古人的距离,借助现代教学手段,把抽象的化为具体可感的,引导学生调动所有的感官和积累去感受、思考、想象。

在我市的语文优质课评选中,张小莉老师执教的《观沧海》一课给我留下深刻印象。张老师的第一个教学环节是“吟沧海”,她并没有先入为主地范读,而是让学生根据对导入时观察的巨浪翻滚的大海照片的理解,试着让同学们自由朗读。展示中,有的同学读得流利快速,但语气平淡,感情不投入;有的同学语速缓慢高亢,语调却没有抑扬起伏的变化,张老师对学生的朗读做了有针对性的评价,肯定优点,指出不足。此后,张老师用多媒体投影了本诗的写作背景:曹操大破袁绍,九月胜利回师,途经石碣山,心情激奋不已,挥笔写下这篇大气淋漓、千古传诵的名篇。同学们结合背景再读并思考:怎样朗读才能还原诗人眼中的景物特征,读出激情澎湃的情感?接下来的展示中,同学们开始设身处地,陶醉其中,读出了喜悦赞美的语气,读出了恢弘磅礴的气势,读出了激奋昂扬的情感。张老师的阅读环节设计,由浅入深,学生自主体悟,渐入佳境,仿佛置身于秋风洪波之间,抒发着豪迈进取之精神。

古代文人感悟咏怀,却不在文中说尽心中之意,而是言此意彼,含蓄深婉,余味无穷。古诗文教学中,教师应挖掘教材中关键的字词,引导学生理解品味蕴藏在字里行间的美,读出弦外之音、韵外之旨。

《记承天寺夜游》是苏轼被贬黄州所写,全文85字勾画优美月色,流露豁达情怀。学习本文时,我对写景句进行了两次改动,让同学们对比原句赏析。第一次改为“庭下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主要品析修辞的作用。一生答:原文中“如”字,是说月光像水一样,更能体现月光的澄澈空明,改动后看不出月光特点;另一生答:原文“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是把竹柏影比作藻、荇,既写出竹柏的影子在月光下摇曳生姿,也表现月光的明亮。在学生的辨析理解中,修辞的表达效果昭然若揭。第二次将“盖竹柏影也”改动为“是竹柏影也”,主要体会作者心情。一名学生的回答幽默生动,至今记忆犹新:苏轼初见藻、荇时,是有点疑惑的,院子里怎么会有藻、荇呢?抬头一看才恍然大悟,原来是“月亮惹的祸”。“盖”字传神写出作者恍然大悟的惊喜之情,一字之差,天壤之别。我还结合作者的写作背景、生活经历、诗词名句引导学生理解“闲人”的内涵,一个清闲、孤独、失意、悲凉、乐观、豁达的苏轼形象逐渐清晰起来。

古诗文作为优秀个体生命的创造性精神活动的结晶,不仅代表了一个泱泱大国的文学成就,而且蕴涵了古代人们的审美观、价值观、道德观等,激励着人们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体现了中华民族的精神气质。优秀的古诗文和美是天然联系在一起的,它们不但语言美、韵律美,而且意境和感情都非常美。我们在教学中教学生品读、咀嚼、领悟的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体味自然和人生,激发他们珍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感情,让他们潜移默化地接受美的熏陶,提高精神境界。如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贯穿古诗文的一条红线,潜移默化地为读者树立了榜样,学生的价值观念、人生趋向也潜移默化地受到了影响。

初中古诗文经过历史淘洗,堪称精品,大多布局严谨,行文简洁,文采斐然。读这样的经典,不仅丰富了我们的情感知觉,更使人的性情变得雅致、俊朗、博大。教师应把精力放在古诗文意义的深层挖掘上,让经典扎根在学生的精神世界中,历久弥香。

(作者单位:山东广饶县大王镇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张老师古诗文月光
美兔月光灯
中秋的月光
月光碎落了
月光改变了我
张老师喝茶
古诗文阅读备考指津
引领小学生诵读古诗文之妙招
对古诗文默写有效性的思考
初中古诗文教学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