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宏涛
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
赵宏涛
所谓隐喻指的是用一种事物来理解和体验另一种事物的认知现象,其不仅属于一种认识现象,同时也属于一种语言现象。而在本文对中日惯用语动物隐喻的对比的研究中,笔者选取了犬(狗)、猫、虫、马等在汉语与日语中较为普遍的含有动物隐喻的惯用语,通过对其的对比分析试图解释中日动物隐喻的异同点,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推动我国动物隐喻研究方面存在的不足。
动物隐喻中日惯用语比较分析
在人类漫长的发展史中,人类与生活在自己周围的动物会产生较为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会使得人类对不同的动物产生不同的看法,而这种看法往往会表现在人们的惯用语中,所以从某种角度来看这类惯用语包含着相关国家历史、文化、以及民俗等一系列信息。结合这一理论,本文就中日惯用语动物隐喻的对比进行了具体研究,希望这一研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明晰两国民众在意识与观念上存在的差异。
犬(狗)在中日两国都是较为常见的动物,但两国文化中对犬(狗)却存在着不同的态度,日语文化中的犬(狗)往往是“忠诚的代名词”,而忠犬八公的故事就表现了犬(狗)对主人的忠心耿耿、不离不弃。而在汉语文化中,犬(狗)基本上属于一种贬义词,“狗官”、“狗奴才”、“狼心狗肺”等词汇比比皆是。结合汉语与日语对犬(狗)持有的较大差别,对其进行“犬(狗)”惯用语中动物隐喻对比的研究就很有必要,这里笔者通过体型、声音和生态习性三个方面对汉语与日语“犬(狗)”惯用语中动物隐喻进行详细对比。
1.体型
狗的体型在中日犬(狗)惯用语中多有体现,在日语惯用语中,“犬が西向きゃ尾が東”是形容某人或某件事情理所应当、“犬の尾を食うて回る”是比喻徒劳,劳而无功;而在汉语惯用语中,“狗颠屁股”是形容对人逢迎献媚的丑态、“狗头上顶不了四两渣”是形容轻浮的人稍稍实现一点志愿就狂傲起来、而“狗眼看人低”则形容一个人高傲自大,看不起人。结合体型这一角度,我们能够发现日语惯用语关于犬(狗)的隐喻主要将目光集中在狗的尾巴和体态稳重方面,而汉语惯用语关于犬(狗)的隐喻则将目光集中在“狗头”、“狗眼看人低”方面。
2.声音
而从声音角度考虑,日语惯用语中“犬の遠吠え”是形容胆小的人或者是懦夫在背地里张狂或说坏话、“一犬影に吠ゆれば百犬声に吠ゆ”是形容某种传闻一有人讲,很快就会传播开来;而在汉语惯用语中“犬吠非主”形容臣子各忠于自己的君主、“蜀犬吠日”形容少见多怪。结合声音这一角度,中日两国的不同文化环境使得民众对犬(狗)的声音特征的理解也存在差异,声音角度关于犬(狗)的日语惯用语主要将目光集中在“不敢靠近了叫”、“盲目乱叫”,而汉语惯用语则主要将目光集中在“盲目乱叫”、“对主人叫”方面。
3.生态习性
从生态习性角度考虑,日语惯用语中“犬は人に付き、猫は家に付く”称赞了狗的忠诚、而“煩悩の犬は追えども去らず”则比喻了人类不论怎样都甩不掉烦恼;而在汉语惯用语中“狗揽三堆屎”代表爱管闲事、“狗往里咬”形容斥责人惩治自己人。结合生态习性这一角度,我们能够发现生态习性角度关于犬(狗)的日语惯用语主要将目光集中在“知恩图报”、“忠诚”、“烦恼”等方面,而汉语则将目光集中在内斗”、“爱管闲事”和“忠诚”方面。
对于猫这一中日两国同样常见的动物来说,关于猫的惯用语同样蕴含着多种隐喻,如日语中的“猫の手も借りたい”形容忙的时候没什么用的猫的手都想借用、而“猫の”则形容地方小、“猫に鰹節”则形容身边放着心爱之物,难保不动心;而在汉语中“猫嘴里挖鱼鳅”形容想都别想、“猫见了鱼鲜饭”形容见到了最喜欢的人或事物、“猫哭耗子假慈悲”则形容不含好意。总的来说,中日关于猫的惯用语主要从体型特征、生态特征、精神特征、关联性角度出发,结合实例我们能够看出中日关于猫惯用语隐喻角度的不同。
之所以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会产生角度不同的差异,这与两国之间具备的不同文化背景有着较大关系,但文化背景并不能对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我们必须结合认知语言学的理论才能够较好的完成这一研究。结合认知语言学,笔者发现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出现是为了实现语言的最简化与形象化,但想要更为透彻的做好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研究,我们就必须将这类惯用语带入具体语境,这样才能够较好的完成这一研究。
在本文对中日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对比研究中,笔者参考了《中国惯用语大辞典》和《广辞苑》两部惯用语辞典,选取了较多的汉语和日语惯用语中动物隐喻的实例,而通过对实例的研究笔者发现不同的文化背景与语言的认知是两国动物惯用语隐喻出现差异的原因所在,但受篇幅限制与笔者本身能力所限,本文的研究较为浅显,希望日后能够机会进一步研究相关课题。
(作者单位: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外国语言文学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