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文
动物凶猛 一眼便知
即便不了解动物的习性,人们见到山羊都会认为它很温顺,见到野猫就会觉得它很凶残,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秘密在于动物的瞳孔:山羊一类的动物瞳孔是水平形状的,而响尾蛇、猫科等动物的瞳孔却是垂直的窄缝。动物的瞳孔形态为什么不同呢?一项针对200多个物种的研究显示,瞳孔的不同形态与动物的生存方式密切相关。竖条状瞳孔和圆形瞳孔有助于一些肉食动物捕猎,而水平状的瞳孔有助于另一些物种从远处发现捕猎者,以便及时逃脱。
辨识方向 男女有别
男性通常被认为比女性方向感更强,挪威研究人员发现,这是因为男女寻找目的地时动用的大脑部位有所不同。研究让男女受试者戴上3D眼镜,通过操纵控制杆走虚拟迷宫,在迷宫中完成多项定向任务,结果男性完成任务的数量平均比女性多50%。男性更多靠辨识东南西北这样的大方向定向,而女性则更多靠具体标志物定向。对研究对象的大脑磁共振成像结果显示,男女定向时都要动用大片大脑区域,但是男性用海马体多一些,女性用前额区更多。丧失方向感是老年痴呆症的征兆之一,研究人员希望通过了解男性和女性如何利用不同大脑区域定向,提高对老年痴呆症的认识并寻找对策。
“莫扎特效应”真有效
听莫扎特钢琴曲能使人变得更聪明么?在莫扎特诞辰260周年之际,中国科学家的一项研究证实了“莫扎特效应”确有其事。研究人员把100余只大鼠分成不同组,分别让它们听莫扎特D大调双钢琴奏鸣曲和“反向”莫扎特音乐(即把该钢琴曲的音符以相反序列排列所得),以及巴赫、反巴赫乐曲。通过检测大鼠听音乐后不同时间点和学习记忆相关的神经因子的水平变化,以及音乐对大脑新生神经元的影响,结果支持了莫扎特效应的存在。以人为实验对象也证实,听莫扎特音乐的一组人在认知能力测试中表现更好,听反向莫扎特音乐的一组表现最差。研究人员通过改变莫扎特音乐的节奏或音高成分,发现保留莫扎特节奏成分的音乐可产生与莫扎特音乐类似的效果;而仅保留音高成分的音乐没有明显效果。这说明,节奏成分可能是莫扎特效应的关键因素。
动物脑越大越聪明有证据
脑袋相对较大是否意味着智商更高呢?研究人员设计实验测试了美国9个动物园内39个食肉物种的140只动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北极熊、北极狐、水獭、狼以及一些稀有物种如熊狸、雪豹与狼獾等。结果显示,那些大脑体积占整个身体比例越大的动物解决问题的成功率越高,大脑相对身体比例越小的动物解决问题的能力也越差。具体来看,成功率最高的是熊,而狐獴与猫鼬最失败,一次也没有成功。研究也表明,这种解决问题的能力与手的灵巧程度无关,与动物是否属于群居物种也无关。
消除衰老细胞可延寿
随着年龄变大,生物体内一部分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能力会逐渐衰退,这些衰老细胞会在体内积聚,释放的各种物质也会对周围组织造成损害。此前一些研究显示,衰老细胞和肾衰竭、Ⅱ型糖尿病等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病具有一定关系。为进一步验证衰老细胞的影响,美国研究人员通过技术手段和一种特殊的药物,去除了“中年”实验鼠体内的衰老细胞。结果发现,与其他实验鼠相比,它们肾脏、心脏的机能更好,出现癌症的时间也更晚,更重要的是,它们的平均寿命增加了20%~30%。而且,实验鼠在消除衰老细胞后,身体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副作用。未来人们有望在此基础上开发出针对衰老细胞的药物,治疗与老龄化相关的疾病。
能看透皮下血液的“摄像机”
加拿大研究人员正在研制一款名为“编码血流成像”的仪器,可以观察全身皮肤下方血液的流动情况,将血压、脉搏清晰地显示出来。它不仅能够帮助预防突发的心脏血管疾病,甚至还有可能做出预测。据称,这是第一款能让医生监控病人全身血流情况的可移动式无接触设备,通过多个虚拟传感器对身体不同部位的血流情况进行测量,然后传输到计算机中,进行连续的监测。它既没有X射线辐射,也不使用超声波,只需要一个光源,利用光与血液的相互作用进行成像。换句话说,它就像一台能够看透皮肤深处的摄像机,可以把血液流动情况高亮显示出来。
身体不好怪智商?
英国研究人员收集了10万人的数据资料,把他们的基因组与精神健康评测数据进行对比。结果显示,疾病和思维方式受同种基因影响。举例来说,受过高等教育、有良好解决问题能力的人,不容易患阿尔茨海默病、心血管疾病和中风,也不容易超重或肥胖,相反亦然。不过,聪明的人也有自己的烦恼,那就是他们容易患精神分裂、抑郁症和孤独症。这一研究有助人们进一步了解认知功能低下与健康不佳的关系。英国研究人员还曾用双胞胎做过类似研究,取得相同结果,即智力与预期寿命的关系95%取决于基因。
一个给坏脾气的人的好消息
人们一直以来都认为积极情绪有利于健康且能延年益寿,而“不高兴”、紧张这些消极情绪会惹病上身。但在英国进行的一项长达10年的被称为“迄今参与人数最多的与积极情绪有关的研究”,可能为坏脾气的人带来了好消息,那就是“高兴”及与之相关的积极情绪,对寿命似乎没有任何直接影响,而脾气坏也不一定影响健康。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别让消极情绪通过其他方式产生危害,如酗酒、自杀等。
遗传变异影响作息习惯
24小时循环的昼夜节律影响着很多生物过程,包括人的早起早睡还是晚睡晚起偏好。科学家知道几个基因与昼夜节律调整有关,但并不清楚它们是否和个人对早睡早起的偏好有关。美国的一项新研究,对近9万名健康个体进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并调查个人作息,结果发现与个体偏好早睡早起相关的遗传变异。研究表明,这些遗传变异中的一部分位于已知调控昼夜节律的基因附近。研究还发现,靠近控制光感受基因附近的遗传变异,也与个人作息的偏好相关。研究人员指出,早睡早起和晚睡晚起各有优势。喜欢早起的人更瘦,不容易抑郁和失眠;而喜欢晚睡的人更聪明。
【文稿】彭 文
【责任编辑】庞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