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小瑜
正常孩子口头交流和文字表达能力是需要学好作文,聋哑学生交流表达就更需要学好作文。学习作文的目的是为学好其他科目打好基础,是开发他们的理解力、想象力、创造力和表达力的重要途径。但是我过去却错误的认识,聋哑学生学什么作文,手语都还没有学好,能认识几个字就行了。后来通过和他们长时间的接触,我发觉我错了,聋哑学生也和常人一样有丰富的感情,也要交流,也要表达,要想传情达意就必须学好作文,于是我开始下功夫去深究他们如何写好作文,现就在此略谈浅意。
作文教学我分了几步走,效果还不错。
第一,我狠抓了聋哑学生的生字教学,让他们认真体会每个字的含义和融入句子里的具体含义,把这些字组出不同的词,没有局限,想组多少就组多少,但要能合理的解释词义。如“晚”字,本义:傍晚;黄昏;迟。能组的词就多了,什么“晚景、晚霞、晚会、晚报、晚年、晚期、晚节、晚婚、晚生、晚辈、晚归、晚上、晚间等。平时让他们汉语词典不离手,遇见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就查,组词,积累词汇,并把这些词融入句子,也就是造句,再相互改错,突出的问题我们一同探讨,总结经验教训。
第二,狠抓了句子改错教学。聋哑学生主要出现词语搭配不当、词语顺序颠倒、句子残缺的现象。教学这方面是就地取材,在学生学习和生活中发现了错误句子及时纠正、修改。如“天空中有繁星和太阳。”让大家来找这一句中的错误地方,有的说“繁星”和“太阳”不可能同时出现在天空;有的说“天空中”没有说时间;有的说把“太阳”改成“月亮”等,说法各种各样,我告诉他们,只要符合事实,能说明要表达的意义就可以。他们认真的用修改符号修改,修改出了一句句完整的句子。又如,“我居高临下的望着前面……”这就是没有理解“居高临下”这个成语的意思,我就让学生查资料,讨论怎么改,直到改好为止。这样的练习常态化,学生学习积极性也很高。
第三,狠抓写段的教学。在写之前先让聋生说,因为说是写的基础,说好了才能写好。写段是写作文非常重要的一环。我每天都叫学生说一段话再写下来,写什么都可以,你看到的、听到的、想对谁说的,只要说了就写下来,让他们必须养成说了就写的习惯。在这当中常常多鼓励,多修改,多指导。学生开始勇于写,不怕被笑话,每个学生都乐于接受大家的帮助,他们进步却不小。有一位女同学,每天给我交一段一百字左右的短文,开始我真的是无法改,但不怕,只要她写,我就改,功夫不负有心人,现在她真的能写通顺、有意义的短文了。
第四,狠抓写篇的教学。这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唐代大诗人杜甫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书不仅修心养性、陶冶情操,更有助于積累词汇,提高写作能力。平时,我要求每个学生一期读三本激励自己上进的书,用小本子把书中觉得写得好的词、句摘抄下来,随时翻出来看看、读读,在自己写文章的时候能用上就用上;要求学生每两个星期写一封家书,告诉爸爸妈妈自己这段时间的情况。在写的时候,开始是公式化的,即开头、中间、结尾三大段,把提纲拟好,然后去装内容,甚至有些时候是在填空成句,填句成段,一步一步的慢慢走,直到能放手,虽说这样的方式老套,但实用;每次作文后,让同学们相互改,相互读,写得好的在全班读,让学生有自信,有思想,这样新老方式的结合,聋哑学生写作文的水平提高不少。
这几步虽说简单,但是,作为聋哑学生来说,实在是不容易,每一步都付出了不少精力,尤其是每一步的开头,真的可以说是用了九牛二虎之力,我几乎是要放弃作文的教学,但看到学生那渴望知识的眼神,要想沟通交流急切的心情,我还是坚持了。现在大部分的学生可以写短文,虽然里面还有不少的地方要修改,但我相信,在我们师生的共同努力下,在作文方面一定会取得更大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