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明宇
一、研究目的
结合数据,不断强化体育教师队伍建设以及校园体育文化的建设,从而不断提高学生身体素质,使体育不断成为学生自觉锻炼行为。
二、研究方法
调查法;数理统计法;观察法;逻辑分析法。
三、结果与分析
(一)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对原有数据的整理)
1.参加调查的学生情况:
2.家长情况
(二)学校体育工作现状统计结果
干部问卷显示:干部对学校贯彻执行体育卫生工作的规定给予了100%的肯定。
家长问卷显示: 100%的学生家长认为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孩子的身体健康状况良好。
教师问卷显示:95.9%的教师认为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课间操能坚持。
学生问卷显示:88.5%的学生经常参加课外体育活动,94.8%的学生认为上体育课老师要求严格。
这些数据充分说明学校体育工作开展的有成效,较扎实。
(三)学校具体的做法与措施
学校领导至体育教师能够全面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青少年体育增强青少年体质的意见》精神,加深“每天活动一小时,健康工作五十年,幸福生活一辈子!”健康理念,让全体师生走向操场,走进大自然,走到太阳底下,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切实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我们扎实有效地开展了阳光体育活动,取得了明显的活动效果。
1.提高认识、营造氛围
开展阳光体育活动,对于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热爱学校的团队精神,增强学校凝聚力,增进师生情感,团结奋进,丰富校园文化,形成良好的校风,具有特殊的教育意义。同时对发展学生体能,增进身体健康,培养学生自我锻炼能力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及心理素质、养成终身体育意识,陶冶学生的情操,开拓学生的创新思維,养成学生积极向上和豁达乐观的健康生活方式,消除脑力疲劳,减轻紧张的课堂压力,提高学习效率,具有重要作用。
2.精心设计、有序组织
新课程标准对于体育活动明确要求:一是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二是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和运动习惯;三是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四是关注个体差异与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学生通过“阳光体育活动”应增强体能,促进身体健康;在和谐、平等、友爱的运动环境中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情感的愉悦,培养创新精神;学会合作,培养团队精神;培养运动的兴趣和习惯,形成终身锻炼的意识和习惯;形成积极进取、乐观开朗的生活态度。
按新课程标准开足齐体育课。
上好眼保健操和课间操。
实行“大课间”的体育活动课制度。
学校组建排球队,形成全校活动特色。
以班级为单位,每班组建体育特长活动小组。
全面实施《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以赛促练,推动发展。
在大课间活动中组织开展了迎面接力比赛、仰卧起坐比赛,将大课间活动中开展的跳彩筋在区排球联赛开幕式民族体育项目的表演,努力让同学们在运动中学会竞争,在活动中得到成长,体育教师想了很多的办法,利用了大量的业余时间来完成这些工作,各项体育活动得到了学生欢迎,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非常高,通过这些活动也提高了他们的身体运动能力与身体素质。学校每学年开展课间操比赛活动,要求各班全体参与,总参赛人数达到一千多人,学生参与率达95以上。此外,学校每学年还开展亲子游泳大比拼大型活动。
3.强化落实、确保持久
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是意志和毅力的结果,只有经过严格的要求,反复训练和努力实践才能形成,因此,必须保证活动的持续发展。为了扎实开展,有效推进,一如既往,持之以恒,我们把每天的阳光体育活动纳入了学校常规检查之中,对各班各区域学生的活动进行不间断地评估检查。一方面督察班主任在岗在位的情况,确保各班活动有组织有秩序有成效;另一方面能够发现成功洞察漏洞,确保学生活动期间的人生安全。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成绩
教师不但能全面关心学生的成长,不仅教知识,更注重人格的塑造和能力与情感的培养,学生学习的自觉性逐渐增强。
学校有健全的体育物质资源管理、使用制度;在体育教学中所需物质资源的供应有保证。
2.问题
体育教师师资队伍不足,教师业务能力参差不齐。
场地的局限性,更大限度了提高现有体育器材的使用率。
(二)建议
继续强化体育组内教师互听课和评课。
合理运用和适当增加锻炼场地面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