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学生在创新中成长

2016-04-01 09:28戴良国
学校教育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一题创造性解题

戴良国

作为21世纪的新型人才,最重要的是要有创造性思维,有发明创造的能力。因此,提高中小学生的创新能力,是我国在21世纪实现现代化,全面振兴的需要和前提。如何进行创新教育,是摆在我们每一个教育工作者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就此问题谈几点粗浅的认识,以求教于各位同仁。

一、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创新氛围

现代教育学认为:学生才是教学的真正主体,教师的“教”必须服务于学生 的“ 学”。

1.教师要转变教育思想

努力研究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原有知识水平及接受能力,努力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特点和需要。

2.要相信学生的能力

放手让学生去思考、去分析、去解决问题。在教学时,遇到学生不理解的问题,可让学生互相讨论,或与教师一起探讨,一个学生如果回答不全面,可让多个学生补充回答;一些规律性的知识也可先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去总结,找出规律。

3.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他们的特长

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不一样以及个性之间有较大差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因材实施的原则,发挥学生自身的长处,对他们进行分类指导。只有这样,才能使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才能使教学收到应有的效果。

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是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那么,怎样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呢?我认为,起码做到以下几点。

1.精心设疑,激发探究心理,诱导兴趣

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在数学教学中,通过恰当的质疑问难,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和求知欲,诱导学习兴趣,使学生处于积极思维状态,使学生能主动地发现与探索。

2.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用数学的知识、思想及方法去解决现实生活中常见的问题

如银行存款的方式与利息高低的关系;同时干几件事情如何节省时间,人口增长与社会问题等。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让学生知道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认识到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必定有能够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此外适当地组织教学竞赛、数学游戏,介绍数学史话等,也都是培养激发兴趣的有效途径。

三、强化思维训练,培养数学创新能力

发散思维是创造思维的核心,直觉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表现,教学中要加强训练。

(一)发散思维的训练

发散思维是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形式。在数学教学中,可利用以下方法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

1.一题多解,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

一道数学题的结论往往可以运用多种途径去解决。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多角 度的观察,联想获得多种解题途径;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感受到数学的奥妙与情趣,培養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2.一题多变,训练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同一个题目,给予不同的提法,可以变成不同的题型,俗称:“一题多变”。但万变不离其宗。其解法类似或相同。这种题型的挖掘和开拓,有利于提示各方面知识的内在联系和发展规律,从而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大有裨益。

3.一题多用,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目前,教材中的例题,练习都是在给定的条件下能够达到具体明确目标的一类题目。由于它具有明确的目标,而把活跃的思维局限在一定的范围内,但是人的思维是活跃的,无限的,不应该加以限制,相反地,要大力地培植和发展。例如,课本中的一些练习题,其结论往往不是一个,作为教师,应善于把结论开拓、引伸、深化,这样不仅有助于沟通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更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开拓性和创新性,使思维变得活跃灵活,提高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4.一题多思,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一题多思,是指依据定理、公式和已知条件,产生多种想法,广开思路,提出新的设想,发现和解决新的问题。通过一题多思,不但能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活跃学生的思维,而且建立了课本例题、习题之间的联系,启发学生在解题时做到“遇新题、忆旧题、多思考、善联想、多变换、找规律”。这样,即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又培养了学生的应变能力和创新能力。

(二)直觉思维的训练

在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引导学生跳出机械的解题模式,走出常规思维的圈子,全面审题,大胆猜想,寻找最佳解题捷径,培养直觉思维的能力。

创造性思维的结构是复杂的,它是多种思维的创造性思维综合表现,发散的结果要通过检验筛选,择其最佳方案,这就需要集中,直觉思维具有偶然性,必须以逻辑思维为补充。因此,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既要侧重培养单一思维方式的单项训练,又要注意发展各种思维相结合的 综和训练,使学生形成科学的思维结构。

四、加强直观教学,拓宽教育渠道

随着现代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教学手段被广泛应用到课堂教学中,如幻灯、投影、录相、录音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等。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教学手段,力求使枯燥的教学内容直观化、趣味化、多样化,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创新意识。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极强的学科,教师要根据这个特点,积极开设活动课程,多开展丰富多采的课外实践活动。如在教完了解直角三角形这一章后,我布置每个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制作一架测量仰角的“测量器”,这对学生来说是一种“创新”,大家热情很高,很多学生精心设计,反复修改,制作出了一些美观实用、构思巧妙的“精品”,令老师和家长叹为观止。通过这些活动,给学生提供了更多动脑动手的机会和自我发展的空间,既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增强了他们创造发明的技能。

总之,培养学生的创新是我们教育工作者义不容辞的重要职责和任务。创新能力的源泉是创造性思维,它主要是后天培养和训练的成果。因此,我们在数学教学工作中就是将学生的各科形式的思维尽可能的创造性思维转化,从而有效地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及创新素质。这是创新教育对我们每一位数学教师的要求,也是我们必须做好的一项重要工作。

猜你喜欢
一题创造性解题
高中数学解题教学中逻辑思维的培养——以数列解题为例
基于一题多解构建知识体系
“化二为一”法在初中解题中的应用
一道练习题中的一题多解
巧用比妙解题
解题勿忘我
保持创造性的29个方法,每天看一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