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8日,土耳其总理达武特奥卢与欧盟国家领导人在欧盟总部所在地布鲁塞尔就应对难民潮达成原则性协议,其中包括6项基本原则,协议细节将在3月17日的欧盟峰会期间进行进一步讨论。
按照原则协议,欧盟将遣返全部经海路由土耳其进入希腊的移民并且承担全部费用。
欧洲国家正遭受“二战”以后最大的难民潮冲击,2015年,120余万人进入欧盟,其中多数都是通过土耳其由海路进入欧盟。难民中大多来自战乱的叙利亚、伊拉克和阿富汗,欧盟认定许多人并非难民、而是希望改善生活条件的非法移民。
此举主要是为了打击因难民潮而兴起的偷渡行业。根据协议,任何经爱琴海到达希腊的船只将被自动遣送回土耳其,在那里进行难民筛查和申请过程;而土耳其从希腊每接收一名叙利亚人,欧盟就将安置一名已完成难民确认手续的难民。
为了获得土耳其的合作,欧盟将加快发放去年承诺的30亿欧元援助,最终资金可能还将翻倍至60亿欧元,以使土耳其在未来三年中能改善国内难民营的状况。
此外,欧盟还同意加速推进针对土耳其公民的免签计划,以便最迟6月落实;并推进土耳其入盟谈判。
协议中的每一项内容几乎都引来众多批评。
首先是协议的合法性遭到了联合国的质疑。
联合国难民署的欧洲协调人科舍泰尔说,集体驱逐外国人是欧洲人权公约禁止的,一项将任何外国人一律送往第三国的协议不符合欧盟法律,不符合国际法;此外他还担心协议可能缺乏保护寻求庇护者的保障措施。
免签计划方面,土耳其是唯一一个未享受免签待遇的欧盟候选成员国。法国总统奥朗德8日说,土耳其必须达到72项欧盟规定,才可能在7月前获得免签待遇;此外人们担心,虽然此协议可能阻止了叙利亚、阿富汗等国人的进入,但免签毫无疑问将增加土耳其人对欧盟的移民。
入盟谈判方面,欧盟众多国家都认为,土耳其距离欧盟的原则和价值还相差甚远,尤其是“政治强人”埃尔多安在总理一职之后,又担任总统后在国内采取了强硬措施。
面对人工智能的崛起,人们已心存恐惧
就在与欧盟达成难民协议的三天前,土耳其一个法院判定对政府持批评态度的最大反对派报社《时代报》(Zaman newspaper)归国家接管,由此引发欧盟对土耳其司法自由和媒体自由状况的担忧。
即使协议得以通过,之后的落实仍然存在重重困难,其中就包括欧盟成员国内部仍未就如何要求成员国接受难民接收配额达成有效共识,从土耳其接收的叙利亚难民如何安置也就仍存变数。
因此可以预期的是,在3月17日的欧盟首脑峰会上,将会对该原则性协议进行激烈的讨论,通过与否也仍将面临较大不确定性。
《经济学人》对欧盟与土耳其达成的初步协议评价称,该协议充满了法律、道德和实际操作方面的问题,但它是欧盟寻求解决难民危机的最后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