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验性学习是指学习者通过亲身经历的、积极主动的实践探究,在认知、体验和感悟过程中获得新的知识、技能、方法、态度和品质的学习方式。数学生态课堂体验学习是教师以生态理念为前提,以关注学生个体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学生身边熟知的生活场景和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媒介,通过亲历实践活动,构架起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收获到属于自己的探索成果,从而完善知识结构,解决实际问题。
一、在情境中体验知识生命
情境是沟通数学逻辑与生活现实之间的重要桥梁,知识是具有情境性的、是有生命的,当数学知识一旦赋予其生命意义,它就更加鲜活、有趣。数学生态课堂着力将凝固的、静态的数学知识转化为鲜活的、富有动态生命形态的数学情境,再通过学生的亲身经历、体验感悟,沟通情境与知识之间的联系、不断完善学生的认知结构。在此过程中,学生经历了从数学情境到数学知识形成的真实体验,把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理解,使知识生命和学生个体生命在体验中得以成长和升华。所以,通过体验激活知识生命是数学生态课堂体验学习的重要手段。
如苏教版三年级数学下册“认识几分之一”中,教材创设的情境是:4只小猴分一盘桃,问每只小猴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教学中,我设计这样的情境让学生体验:4只小猴分一块饼,平均每只小猴分得多少?先让学生拿出纸片分一分。再变化情境,如果这是一个“盘子”,大家再拿出4个小圆片放在“盘子里”,帮他们分一分,每只小猴分得几个桃。想一想两次分的联系。最后,让孩子们把自己带入情境,如果自己就是一只小猴,在4人小组内,你能分得几个?每人分得这盘桃的几分之几?最后归纳出:如果把一盘4个桃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4份,每份就是这盘桃的四分之一。这样,利用情境、化静为动,把一个图形的平均分与一个整体的平均分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具体情境的体验中,通过体验,激活知识、激活潜能。从而掌握新知特征,获得基本经验,感悟知识的发展与生长。
二、在观察中体验数学魅力
数学生态课堂的学习是开放的、动态的、人文的、愉悦的。观察是数学能力的基础。激发学生学会从数学角度、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客观世界,是小学数学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学生在对数学这个局部生态系统的观察中,不仅可以从物体数量的多少、数量间的关系中体验数学知识存在的客观性,还可以感受到数学知识运用的普遍性和广泛性,又可以在观察中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分析身边的数学问题,并能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历从具体形象到抽象概括的体验,从而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也可以在观察中发现和欣赏数学的美。学生一旦养成观察体验的习惯,掌握观察体验的方法,形成观察体验客观世界的能力,这将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如教学“认识面积”时,首先出示两个面积大小明显的平面图形,比较面积的大小,通过学生小组活动参与,学生分别汇报出“看、叠、量”的比较方法;紧接着出示两个面积相同但形状不同的图形,让学生比较它们面积的大小,学生再次合作,汇报得出用“眼看”“重叠”的方法都比不出大小,用尺子量的方法又不会,最终得出只能选择用统一单位去度量即数格子的比较方法可行。这两个层次的教学,通过智力活动和小组合作,学生不仅深入地认识了“面积”的含义,而且通过讨论交流,体验了比较面积大小的方法多样化、合理性、最优化,使学生在体验中获得了知识与方法。
教师在生态课堂体验式学习过程中,不仅要扮演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的角色,还要做好服务者的工作。为学生大力提供适合观察体验的有效资源,把学生领入体验学习的生态场域,引导学生观察数学与生活密切结合的客观事实,为学生提供赏心悦目的精美画面等。让学生在和谐宽松的生态环境中,通过观察获得内心的真实体验,在观察思考、创造想像中,感受数学的魅力与价值。
三、在操作中体验知识建构
特级教师马芯兰老师曾说过:“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通过动手操作,每一位学生都能在亲身经历、主动参与的数学活动中,有层次、有步骤地感受知识的产生和形成过程,不断地丰富活动经验、感悟知识的建构过程,这是生态课堂体验式学习的重要形式。这样的学习可以促进课堂资源的动态生成,实现知识的合理建构,让课堂焕发出真正的活力,因为这样的学习,避免了教师主宰课堂,学生被动服从、重结果轻过程的现象。通过操作体验,充分调动学生探究知识的内驱力,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学生在这样的活动体验中,获得了直观的、丰富的感性积累,把活动性资源转化为学生学习发展的能量和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如教学苏教版三年级“长方形的周长”时,当学生理解了周长的意义之后,让学生自己通过操作,体验周长的算法。再在小组内讨论周长的算法。孩子们有的先用线围一围,然后拉直量一量;有的先分别量出4条边的长度,再相加;也有的只量长和宽两条边,再计算。在交流中同学们感悟到:先围后量,方法简单,但不准确;量4条边后,再分别相加比较麻烦;量出长和宽后,先算两条长的和,再算两条宽的和,最后把它们相加,也不简便;要求长方形的周长,只要量长和宽,用长与宽的和乘2最简便。学生在操作中经历了方法的多样化到方法优化的又一次体验,完成了对新知的有效建构,真是“实践出真知”。
四、在应用中体验数学价值
数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学科,新课程标准指出:面对新的数学知识,我们要引导学生主动寻求其实际背景,并探求其应用价值。数学知识的价值取向是什么?仅仅是掌握知识、培养能力?从生态课堂的视角判断,数学知识的价值取向应是以数学知识为载体,在探究、发现、运用的过程中,关注人的生命的全面、和谐、可持续发展。所以,数学生态课堂体验式学习,应该引导学生在应用中体验,在体验中内化,在内化中增长智慧、感悟价值。数学生态课堂体验式学习,不能只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和实践经验,还应发展学生学习的空间,不断开拓他们的视野,使他们在实际运用的过程中感受、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培养他们学会从熟悉的现实情境中发现数学、理解数学、运用数学的本领,感悟数学学习的价值,尤其感悟到学习数学也是个人品质和生命成长的需要。
例如苏教版小学数学十一册,学习了“纳税”和“利息”的知识后,由于这部分内容与学生的生活联系较远,为了让每个孩子都能真正理解其中的含义。我让每个学生根据自己家或亲戚家的实际情况,收集与学习内容有关的现实问题,到小组中进行交流。他们在交流、体验的过程中进一步深化、理解并学会了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收集的数学问题,不仅掌握了方法、还提高了能力。最后,我让学生谈谈学习的感想时,孩子们不仅对知识的实际运用价值认识很深,而且意识到自己长大以后肯定能用到,甚至还有学生感悟到储蓄既是自己生活计划性的需要,也是投资的一种渠道,学生不仅在应用中,体验了学习数学的价值,而且还实现了数学与其它综合学科的知识融合。
数学生态课堂体验式学习方式还有很多,如看、摸、摆、画、做、比、折、涂、分、围、拼、量、数等各种形式的感官活动无疑是体验式学习。除了感官活动,猜测、类比、分析、验证、概括、归纳、推理等各种思维活动也属于体验式学习。学生在游戏中学习是体验式学习,在创造中学习更是体验式学习。体验式学习还应该扩大外延,从课内体验延伸到课外体验。
总而言之,数学生态课堂体验式学习不能忽视学生个体的亲身经历的原认知作用,不能忽视个体在活动体验中的行为、认知与情感的参与作用,不能忽视个体在活动体验中的合作、交流、协同作用。教师在体验式学习中,一定要满足学生的“三充”:充分有效的学习资源,充足高效的体验空间和交流时间,充满激情的积极评价和肯定激励。使学生在体验学习中获得知识、能力、素养等方面得到可持续性的发展。
(詹春花,南京市上元小学,211100)
责任编辑:赵赟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