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王继军(江苏)
老舅学木工
文 王继军(江苏)
尽管我和舅舅住在同一个城区,但由于平时工作较忙,难得抽出时间去看望他。
有一天从乡下归来,母亲让我捎了一大袋红薯给舅舅送去。门铃响了,开门的是舅妈。坐下来寒暄几句后,我问舅妈,怎么不见舅舅呢?舅妈说:“他呀,刚一吃完饭,就去了地下室,去捣鼓白天收来的‘垃圾’了。”“啊?舅舅不是退休了吗,怎么收起‘垃圾’来了?”我不解地问。
舅妈笑着告诉我,由于城区改造,对面街道大面积拆迁后,重新建起了新小区。很多家装修后剩下的板材被丢弃在路旁,日晒雨淋,无人清理。舅舅看着可惜,便经常去对面小区里转悠。趁人家倾倒垃圾时,他把不同的板材捡回来分类:小块头的拿锯子截成方形或条形,专门做小凳子;大块头的则是锯掉毛边,先涂上不同的底色,然后在上面画上花鸟虫鱼,最后镶边,竟成了一幅幅精美的木板画!
果然,我发现厨房里就有一张新做的小凳子。它由五块长短不一的木工板用钉子和木胶组合在一起,既美观又实用。我坐上去试了试,非常结实。
再一细看,舅舅的木工活做得认真、到位,边沿打磨光滑,连钉子都是敲扁了嵌进去的。我不禁纳闷:舅舅啥时候又成木匠了呢?舅妈看出了我的疑虑,便和我聊了起来。
原来,刚退休那阵子,舅舅在家闲得慌,白天坐在棋牌室,晚上去朋友家串门,可没过多久,不是这里疼就是那里不舒服,还经常咳嗽,身体一下子消瘦了不少。
有一天,家里有一张靠背椅子的凳面脱漆起毛,舅舅从对面小区经过,正好找来了一块实木板下脚料。经过一番改造,那张椅子旧貌换新颜,又成了“新椅子”。
这件事情给舅舅带来了灵感。从那以后,他就专门去收集废弃板材,还买了《木工基本技术》《工笔画技法》等书,渐渐无师自通,做起木工、画师的行当了。这一来,他精神上有了依托,又要经常跑出跑进收“垃圾”,身体的不适也不见了,整天乐呵呵的。
“那我刚才上楼怎么没有听到地下室有动静啊?”我问舅妈。
“哦,你舅舅干活有时间分工的。晚上怕敲敲打打的吵了邻居,专门在五厘板上画画呢。”
“可是,你们也用不了那么多木凳子的呀?”
“他的凳子做好后就送人,供不应求。小区里的邻居们知道你舅舅会做凳子、画木板画后,纷纷前来预订。对面小区的住户还特意将装修剩下的漆面板留给他,你舅舅把凳子做好后就给人家送一张去。用他的话说,他只要敲敲打打、涂涂抹抹带来的那份乐趣就行。”
“树老半心空,人老事事通”。舅妈的一番话,让我佩服起退休后收“垃圾”的舅舅来。是啊,我们每个人都有老去的一天,但是“不怕人老,单怕心老”。只要我们有一颗不断学习的心、一颗乐于生活的心,我们的人生便永远不会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