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 红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小学,甘肃兰州730030)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
邓红
(甘肃省兰州市城关区段家滩小学,甘肃兰州730030)
素质教育是新时期小学教育的发展目标,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的身体素质同样需要得到重视。一直以来,小学体育教育受到忽视,其教育模式僵化,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创新迫在眉睫,需要以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加强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同样具有积极的帮助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创新
小学体育教学创新是基于素质教育,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全面落实其发展要求。小学是学生学习与成长的关键时期,体育意识的形成与培养十分关键,与体育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体育教学创新应该以此为着重点,改善小学生的体质,使学生自主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去,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目前,身体素质差成为小学生当中存在的普遍现象,其原因主要在于学生、家长及学校对于体育锻炼的忽视,家长和学校过度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对体育缺乏正确的认识。在小学体育教学当中,也只是做做准备活动及跑步,大多数时间让学生自由活动,在这样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未能得到有效的体育锻炼,学生缺乏体育意识,大多数学生对于体育锻炼表现为消极的态度。因此,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应该以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为出发点,使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积极参与体育活动,而小学体育课是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平台。
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首先要树立科学的体育教育指导思想,基于素质教育,构建全新的小学体育教育环境,提升体育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同语文、数学、英语等考试学科一样,受到学生、家长及学校的重视。
新时期的小学教育,更为重视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身体素质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进行,小学体育教学创新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体育教育的社会关注度得到了提升。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更是掀起了全民体育的热潮,小学体育教学同样受到积极影响,小学体育教育开始呈现出全新的面貌,成为学生体育锻炼的重要平台。
随着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体育课的模式和形式也得到了有效的创新,开始将科学和健康作为核心教育理念,联系学生实际,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体育锻炼当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丰富和创新体育课教学方法和手段,并不断予以改进和提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挖掘学生潜力。
体育教师需要对学生有着更加深入的了解,进而选择合适的教学的方法,做到因材施教,教师的备课应该从学生的实际出发,以有效落实在教学上。科学性、使用性和广泛性是体育教学创新的要求,让学生自主参与,培养其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结合小学生的心理和学习习惯,围绕体育教学内容,设计相应的体育游戏,学生更乐于参与这样的体育活动。根据学生的身体素质及其爱好,尽量选择其擅长或喜爱的项目,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升其自信心。在设计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应该让学生也参与进来,提出自己的想法和意见。
广受学生喜爱的电视综艺节目《奔跑吧,兄弟》,其中有许多有趣的游戏,比如“指压板跳绳”“撕名牌”等,都在体育教学当中得到了有效的应用,并受到学生的欢迎,实现寓教于乐,让学生获得良好的学习体验,提升学生参与体育锻炼的动力,进而获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在体育游戏当中达到了体育锻炼的目的,既锻炼了身体,同时放松了学生的心情,舒缓心中的压力,感受到体育所带来的快乐,加强体育锻炼,提升学生的身体素质,对学生其他学科的学习有着积极的帮助作用。
小学体育教学的目的不仅仅是为学生提供学习体育知识和参与体育锻炼的平台,更为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体育意识,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除了课堂教学的45分钟之外,还包括学生的课余时间和日常生活,学生能够在日常生活当中坚持体育锻炼,提升其实践和创新能力,构建更加自由、开放的课堂环境,让学生积极自主地参与体育锻炼,为体育实践拓展更为宽阔的空间,在不断的锻炼当中,有效提升学生身体素质,对学生的全面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的创新与发展,是时代发展的基本需求和教育的努力方向,需要学生、家长及学校的共同努力。我们要立足于素质教育,深入创新体育模式,丰富和创新教学内容,构建良好的学习环境,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着重于学生体育意识的培养和提升。
[1]许浩.基于创新角度的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探究[J].当代体育科技,2013(10).
[2]杨杰.浅谈新时期小学体育教学[J].学周刊,2014.
[3]倪冬芳.立足课堂优化设计——新时期小学体育游戏化教学设计与实践[J].运动,2013(12).
[4]张旭敏.小学体育运动安全机制分析与策略研究[J].课程.教材.教法,2014(4).
[5]谷世春.创新小学体育教学方法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率[J].当代体育科技,2014(13).
[责任编辑金东]
G62
A
1673-9132(2016)33-0060-02
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6.33.0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