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近经典,快乐

2016-04-01 16:04祁丽朵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6年3期
关键词:刚毅松柏苏武

祁丽朵

在校本教材《坚贞刚毅》一课中所选的四则言论,论述了儒家对君子应具备的坚贞刚毅品格的思想追求。怎样才能引导学生更好地理解并运用《论语》中的智慧呢?

上课伊始,我用故事导入,播放“苏武牧羊”的影音故事,引出话题。苏武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在学生表达的基础上,教师做适当点拨,引出主题:坚定信念,坚强不屈,就是“坚贞刚毅”。关于“坚贞刚毅”的道理,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孔子,对此发表过很多的言论。

在理解感悟环节,通过拓展故事、整体感受等途径,让学生体会句中蕴含的道理。学生先默读课文,对照注释和译文,边读边想,体会“坚贞刚毅”的思想。学生自主学习,把找到的关键词画下来,批注写出自己的体会。汇报交流过程中,学生明白了这些注释和译文是学习古文的拐杖。教师在点拨过程中,抓住关键词语,引领学生感受词语古今意义不同及词性的变化。如理解“六尺之孤”,“六尺 ”大约只有现代的1.38米,在古代,指未成年的小孩。这句话中还有一个词也是用了同样的方法,即“百里之命”,让学生尝试着说说对它的理解。为了帮助学生理解句子,播放诸葛亮白帝城托孤的影音资料,让学生从故事中感悟句子的深刻道理。从句子中还能读出苏武“临大节而不可夺”的精神,再问历史上“大节不夺”的还有谁?还想到了哪些词来赞美他们?最后小结:诸葛亮的忠贞不渝,苏武的不辱使命、坚贞不屈。这正是——“可以托六尺之孤,可以寄百里之命,临大节而不可夺也!”

诸葛亮可以托孤寄命,苏武能够大节不夺,这样的人可以称得上是君子吗?曾子说的“君子人与?君子人也。”这句又该怎样理解呢?“人君子与?人君子也。”我教给学生用调整词语顺序的方法理解,把词语颠倒顺序,倒过来说,这叫“倒装句”。古文为了表达需要,读起来更顺口,常用这种方法。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转述曾子的这句话,并发表一下感慨。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让学生介绍一下你运用了什么方法理解?能用一个词说说这句话中赞扬了君子什么样的品质?“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古往今来,无数文人墨客都曾赋诗作词吟诵松柏——出示《赠从弟》,同学们对照译文,读读刘桢的这首诗。提出疑问:松柏难道没有遭到冰霜的侵袭吗?为什么依然青翠如故?不畏严寒,不怕困难,这就是“坚贞刚毅”。那么“骥不称其力,称其德也。”称赞的又是什么品德呢?原来坚忍不拔、持之以恒也是坚贞刚毅!

回过头来再想想,孔子的这番言论仅仅是在赞扬千里马和松柏的品性吗?同学们有什么问题想问问孔子吗?让学生和孔子对话,体会面对雨雪风霜的打击,我们应该怎么做。

从实施的过程来看,我悟出了几条教学策略。首先,教学中要有情境。有了情境就有了生机,有了情境就有了鲜活的场景、故事和人物。和文本对话就是和《论语》对话,和孔子对话。对话的目的是为了走进人物的内心世界,与之探讨、辩论,与之切磋、交流,真正达到理解贯通的境界。其次,语文课要有语文味。特别是《论语》这样的文章稍不慎就会上成思想品德课。语文的因素在哪里呢?在语言文字的推敲和品味。设计中对“六尺之孤”“百里之命”“ 君子人与?君子人也”等处的反复玩味,充分体现了浓浓的语文味。再次,教中有法。联系实际,理解含义,在教学中淡化独立的字句解释,不要求字字落实,但求整句理解。生活这本大书则是《论语》精髓的最好理解。我们可以举出生活中常见的现象、同学们生活中的事例,这样生动的例子常常能激发学生的灵感,发散他们的思维,使学生兴味盎然,踊跃参与,实现了从了解到理解的飞跃。教学中,教师还不断地引导学生学习理解文言文的方法,如组词法、调序法等;学习写作方法,如借物喻人、虚指等。学生在潜移默化中积累了学习方法,便于以后的理解运用。最后,拓展有度。借物喻人的方法在生活中的运用,适度练笔,让学生用古文的句式表达吟诵。学生积累运用了语言,学会了表达,一举两得。

(作者单位:连云港市赣榆区实验小学)

猜你喜欢
刚毅松柏苏武
苏武庙
山水布依
松柏
Repulsive Effect for Unbound High Energy Particles Along Rotation Axis in Kerr-Taub-NUT Spacetime∗
盘古传下的家园
苏武:七千个日日夜夜的坚守
苏武守节
太行的松柏九州的樱
New auto color correction algorithm for microscopic imaging system①
《苏武传》说课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