宗禾
“民以食为天”的国人,爱吃是出了名的,一个鲜明例证是,传播华夏文明最牛的记录片之一——《舌尖上的中国》。
随着日子逐步富裕,全民实现了温饱奔了小康,吃的品味和格调也在与时俱进。在精英阶层,吃的重点往往不是饭,关键在于跟谁一起吃。
一部分先富的人群开始吃出中国,吃向世界,立志要吃出中国人的面子。于是,每年的巴菲特午餐都会引起不小的关注,今年也不例外。
这次拍下午餐的是中国大连天神娱乐董事长朱晔。他花234.5678万美元与“股神”巴菲特共进一顿午餐,究竟值不值?花这么多钱和巴菲特吃一顿饭,到底能聊些啥?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对于朱晔来说,这一顿午餐给自己留下最深印象的是巴菲特的个人魅力,“老先生情商很高,非常风趣幽默”。
朱晔回忆,美国东部时间9月8日中午11∶30,自己与朋友到达位于纽约、被称为“权利之屋”的史密斯与沃伦斯基(Smith&Wollensky;)餐厅。过了一会,巴菲特也到了。之后,巴菲特与朱晔分别接受了美国几家媒体的采访,采访中的巴菲特依然风趣健谈,后于12时左右大家正式落座就餐。
令朱晔意料不到的是,就餐的位置并不是包间,而是一个靠近厨房、敞开式的9人桌,“当时也没有特别预想开场白,一开始就进入了很好的沟通氛围”。
不过,朱晔也坦诚道,“其实,当时我迟到了。”因采访而耽搁了入席时间,谈及此插曲,他有些不好意思。
但整个就餐过程依然有说有笑,朱晔感慨地说,“你很难想象一位80多岁的老人家,依然谈吐清晰、头脑清楚。他面色白里透红,非常健谈,反应很快。”
在3个小时的午餐时间里,巴菲特与朱晔及其朋友分享了自己在教育、投资等领域的经验,并对朱晔介绍的中国及中国创业者的现状表示了肯定和兴趣。
在朱晔看来,巴菲特提到投资的诀窍是,投资自己看得懂的东西。他认为,这与自己的观念有共通之处:都“不会”炒股,而是进行价值投资—看企业的经营者、财务报表及企业品牌所占市场份额等。
事实上,在过去一段时间里,朱晔的天神娱乐公司已在资本市场频频出手。据该公司2015年半年度财报显示,过去六个月内,天神投资了7家公司,涉及资金6?郾25亿元。
而据《新闻晨报》报道,天神娱乐由科冕木业更名而来,是一家A股中小板公司。公司最早经营地板及其他木制品。2014年1月,科冕木业重组变身,将全部资产和负债与页游、手游公司天神互动100%股权进行置换,科冕木业原大股东在新公司降为二股东,取而代之的则是天神互动的当家人朱晔。
伴随着公司主营业务由传统的木材加工向互联网游戏、广告等较热门的行业转型,公司股价也迎来爆发式增长。
然而,众所周知,巴菲特以“价值投资”见长,其投资多集中于基础领域,他曾表示,自己对科技公司的认识“可能在全世界的前一千、前一万名都排不到”。
一个做游戏,一个做投资,却在这顿“天价”午餐中碰撞出火花。
午餐话题都聊些啥
其实,朱晔并不是第一位拍得“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中国人。此前,有两位中国企业家拍得这一机会。
从历史成交来看,华人贡献的资金至少占到3成。2006年步步高集团董事长、著名投资家段永平以62万美元、2008年赤子之心中国成长投资基金创收人赵丹阳以211万美元分别中拍。
午餐会基本选在知名的传统牛排馆史密斯与沃伦斯基进行,中拍者最多还可以再带7个人随往。大约3个小时的午餐时间,股神爱点的不外乎牛排、马铃薯煎饼和蔬菜沙拉,再喝个樱桃味的可乐、吃个冰淇淋。聊天才是重点,能聊的话题则保持开放,但2008年后巴菲特对午餐话题加了限制——不谈个股和具体投资组合。因为那一年,中国中拍者私募基金经理赵丹阳在午餐期间向巴菲特推荐了几只股票,导致股价剧烈波动。
根据这些亲历者的描述,就跟别的饭局一样,七八个人会在饭桌上自由攀谈、合影之类,当然他们也会根据巴老的爱好、脾气准备一些话题,包括投资、人生和慈善。例如投资中犯过哪些错误、对航空业生意模式怎么看之类。
两次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段永平(第二次又跟着好友赵丹阳一起去的)讨论了巴菲特自己投资航空公司的灾难性经历,自那以来段永平一直避开航空公司股票。
“我爱与他交谈,”段永平表示,“他能用最简单的语言来解释最复杂的事情。”他回忆,他们还聊了高尔夫、桥牌和女朋友。
赵丹阳则说聊了通货膨胀、美元汇率、公司治理结构、教育、中国经济等话题,了解了巴菲特最近的一些想法。
但如同段永平接受采访时说的,其实巴菲特告诉他的,大部分在其他地方也讲过,无外乎围绕其价值投资的理念。巴菲特也会来一句“一生中将要做出的最大决定是与谁结婚”之类的话。
不是一顿饭那么简单
从2000年开始,巴菲特午餐拍卖活动每年进行一次,他将所拍款项全部捐给美国旧金山的格莱德(Glide)慈善基金。拍卖迄今已经举办过16次,累计筹款1790万美元。
曾经的午宴参与者之一梦松·帕波莱对那顿午餐的最生动记忆是,巴菲特拿起她的樱桃可乐喝了起来,以为那是他自己的。那是2007年,她才12岁。当时,身为对冲基金经理的父亲莫尼什·帕波莱和一个朋友以65.01万美元中标后,带上自己的两个女儿与巴菲特共进午餐。
部分是因为那顿午餐的激励,如今的帕波莱女士正在美国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的投资办公室实习,并希望进入捐赠基金的世界,但她也记得巴菲特在投资范畴以外的建议。“他说,我们一生中将要做出的最大决定是与谁结婚。”她回忆道,“现在,每当我和姐姐出去跟别人约会,那条建议就会在我们的脑海里浮现。”
当年与帕波莱联合投标的盖伊·施皮尔对巴菲特的气场记忆犹新。施皮尔后来写了一本书,介绍他从巴菲特那里学到的东西——无论是个人层面的哲理,还是因遵循巴菲特价值投资原则而得到的收获。他将自己的一部分职业成功归功于那顿午餐。“世界不是一个公平的地方,”他表示,“你跟谁打交道是重要的。与比你更优秀的人打交道很重要。有人听说了我曾与巴菲特共进午餐,至少这使得他们更有可能想要与我打交道。”
自拍卖活动在2003年转至eBay进行、让世界各地的粉丝都能投标以来,与巴菲特一起吃饭的价格就开始戏剧性上涨。前三年成交价一直在2?郾5万美元附近,从2003年一路飙升,从25万美元到数百万美元。其中,拍卖最高价是2012年一名匿名人士给出的346万美元,最低价是2001年的1.8万美元。今年的中标价格比2003年知名卖空者戴维·艾因霍恩付出的价格高838%。
午餐——如今由牛排连锁餐厅史密斯与沃伦斯基捐赠——本身的开销上涨更为温和。根据美国劳工统计局的数据,同期餐厅食品价格上涨了41%。但是,即使以最高的价码中标,赢得这场拍卖也可能物超所值。
巴菲特曾给两度中标的弗吉尼亚州对冲基金经理泰德·韦施勒一个惊喜:在他们的第二顿午餐结束时向他提供了一个职位。
如今,韦施勒将在巴菲特从首席执行官职位上退休之后,接手伯克希尔·哈撒韦的一部分投资职责。
施皮尔拒绝量化与巴菲特共进午餐的投资回报,但他对这个机会的价值确信无疑。“我们可以把那笔钱捐给哈佛或耶鲁,”他说,“但它连一块牌匾都买不到,只够你与院长共进午餐。”
一餐饭的时间不见得能获得多少熏陶或者点拨,更多是一种粉丝情结、以此为标签结识人脉,更重要的还是一次划算的公关行为。利用这个事件,中拍者能迅速吸引眼球、抢占新闻头条,无疑是对个人或公司一次很好的展示。
例如这次中拍的天神娱乐,可能之前你也不知道它还是A股中小板上市公司,主业刚由经营地板和木制品重组为网络游戏。它在5月被央视点名为“编题材讲故事的上市公司之一”,股价已经成倍上涨。今年天神娱乐第一季度公布的净利润是7339万元,这顿饭相当于花了1/5。
亲历巴菲特午餐
巴菲特的午餐有个规定,中标者可以带同伴参加。这次拍下午餐的朱晔便邀请了好友——向上金服的创始人袁成龙一同前往。日前,袁成龙接受了记者采访,讲述了与巴菲特共度的3小时以及这顿午餐前前后后的故事。
这顿午餐值不值
今年6月的一天,我正在朱晔的办公室谈事。他的秘书进来说,巴菲特慈善午宴拍成了,朱晔听了特别开心。他非常崇拜巴菲特,一直想见见偶像,所以才会花234万美元拍下这顿午餐。对于这个价钱,朱晔跟我说:“值了!”
我能有机会和巴菲特共进午餐,也非常兴奋。巴菲特是全球投资领域的泰斗,也是我尊敬的长者。我是个做互联网金融的创业者,能和向往的人共进午餐,太难得了。而且,午宴所筹资金会作为善款帮助穷人。所以,我们也间接参与了慈善。
话题都是自然而然
这顿饭吃得很轻松。巴菲特85岁了,看起来却非常精神,说话风趣幽默,思路也很清晰。大家有说有笑的,并不是外人想的一问一答,跟开会似的。我也没特地准备什么问题,很多话题都是自然而然聊出来的。朱晔说他做实业还行,不会炒股。巴菲特说:“我也不炒股。”股神不炒股?话题自然就有了。他确实不是在炒股票,而是投资企业。他说自己只做投资,不做投机。
而这种做足功课的投资,就是要将安全放在首位。比如巴菲特早期投资的有可口可乐、IBM、吉列刮胡刀。最近他又增持了IBM股票。有人说IBM现在是巨无霸了,没有增值空间,为什么还买?可能很多投资者喜欢追捧短期概念,认为中小公司增长空间大。巴菲特不这么看,他认为要在安全边际基础上获得长期稳健的收益。他还开了个玩笑,说每天喝可乐和刮胡子的时候,都能开心得笑出来。因为全世界可能有上亿人正在喝他投的可乐,用他投的剃须刀,全世界的人都在为他挣钱。
“中国具有长期发展的潜力”
对于中国的印象,巴菲特的回答令我们很惊讶。他说,中国人都很会做生意,可能这跟国内社会状态有关系。因为在美国,整个社会环境相对平稳,创业氛围没有中国浓。他看好中国的发展,认为“中国具有长期发展的潜力”。
巴菲特还给正在创业、奋斗的年轻人一些建议。说如果有1美元,你花掉99美分,存下1美分,和你直接花掉1美元差别非常大。他想告诉大家,一个好的投资习惯,就是一个好的储蓄习惯,一定要储蓄,一定要存钱。
巴菲特哲学
巴菲特在选人和为人处世上也有一套哲学。他说,他不会选只为钱做事的企业经营者,而是欣赏那些热情耐心、用心做事的人,把公司交给这样的人来经营,完全不用担心。
一顿饭下来,让我感触最深的是巴菲特对工作和生活乐观向上的态度。他这么富有,还在用最老式的按键手机,连续半个月吃同一款汉堡,听起来不可思议,但他跟我们说起这些时很愉快。他说,每天早上醒来,想到和自己欣赏、热爱的人工作,做的又是自己最喜欢的事情,就会很开心。
我们问他,为什么这么有钱,还要过得这么简朴?他说,如果我很喜欢一样东西,可以买下任何一家企业;如果我不需要,就没必要去花钱。
当天还有个小插曲。那天晚上我们定了一家法国餐厅,刚坐下没多久,巴菲特竟然也来了,而且就坐在我们旁边。他刚好约了人在这里谈事。那顿饭吃了4个小时,走的时候已经晚上11点了。我们想,也许这就是他成功的原因,看似比你聪明的人其实更多时候是比你更努力。
(摘自《畅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