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查塔姆学会《新兴国家石油公司的成本》(3月1日)
2014年中期以来,国际油价不断下跌深刻地影响了国家石油公司的前景。按目前局势判断,未来几年的油价仍将持续保持低位,导致投资者的行为更为谨慎。由此,国际石油公司的现金流将会显著减少,许多勘探项目将被搁置或取消。
对新兴国家而言,无论是国有石油公司,还是整个油气产业,都需要重新思考其战略。由于新兴国家的政府往往涉入石油部门,这将迫使其重新聚焦在上游寻找发展潜力。
新兴国家的政府及其石油公司需要进一步了解各国有石油公司运营的成本及其在不同产能发展阶段的预算情况,这将有助于他们在未来更清晰地制定合理的战略规划。当下的环境为各国政府提供了一个机会,让它们可以重新定义国家愿景的优先秩序。这需要评估其资源基础、国家能力及潜在的收入来源等。这些可以交给国有石油公司来执行。
总的来说,在评估中,政府及国有石油公司应注意以下几点:一是政府必须核准国有石油公司的收入来源;二是国有石油公司应注重成本、会计和报告标准;三是双方致力于战略发展的能力建设,使有效的资源和努力各执其能。
个人退休账户自动缴扣退休金有助于养老保障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每个企业都应为员工设立退休储蓄计划》(3月9日)
近来,关于美国养老制度危机重重的批评声甚嚣尘上。批评者们称,当今美国公司并不重视雇佣者的养老未来:许多私营公司没有为雇佣者设立养老储蓄计划;设立了该计划的公司里,往往有雇员不参与缴纳;而那些缴纳养老金的雇员,其缴纳金额又太少。因此,未来大多数美国人或会因为养老金太少以致不能安享晚年。
但是,布鲁金斯学会的调研数据显示,美国40多年来的退休养老制度并没有那么糟糕。至少,该制度使得如今退休的老人收入和生活质量有显著提升。调查显示,按照年龄划分,20世纪50年代末期,美国最贫穷的群体分布在65岁以上;到了80年代末,老年人的贫困率仍高于18-64岁人群;而到了2010年左右,老年人的贫困率已居于全部年龄群体的最低。但值得注意的是,退休养老制度却没有让工薪家庭的收入得到提升。
一方面工薪阶层收入没有提高,另一方面企业不重视养老储蓄计划,极有可能导致未来大多数美国人退休后生活堪忧。通过在员工的个人退休账户中设置养老储蓄金的自动扣款项目,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要求所有的雇员设立个人退休账户。那些已经为员工提供了可观的养老金或退休金储蓄计划的公司,可以免除此项义务。
建立突发传染病应对机制需汲取三大经验教训
美国史汀生中心《吸取埃博拉教训:为下一场传染病危机做好准备》(3月2日)
过去50年来,无论是对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而言,每一次新的传染病爆发都是巨大挑战。要控制突然爆发的传染病,最佳的应急预备方案以及快速的卫生反应是必备。建立有效应对机制,可从与埃博拉等疫情的对抗中提取经验。其中,有三点值得注意:
第一,综合考虑疫情发生地的政治、社会和文化背景制定政策,最大化地利用可用资源。在埃博拉疫情前期,由于人们对疾病缺乏了解以及当地习惯家人照顾病患的传统,导致有限的医疗资源没有得到有效利用,加剧了疫情的传播,病患激增。此后,通过加强对疾病知识的传播、改变照料病患的习惯,疫情迅速得到了控制。
第二,通过对资源与人员的高效分配控制疫情蔓延。在2005-2006年欧洲和非洲爆发的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中,在监控疾病在禽类与人群中的传播状况、提供处置患病禽类所需的装备、补偿蒙受损失的农户等方面及时有效的处理,都确保了对疫情的有效应对。
第三,建立充分预估疾病可能影响的执行框架。不同种类与生态的传染病造成的危机情境各有不同。而一个周全的执行框架能使各方协调与沟通成为可能,政府由此可以了解在应对特定疫情中能够使用的资源与组织。此外,在这种框架下,不同状况的应对方案在疫情出现前就得到了演练,当疫情爆发时,不同部门都能充分理解与有效承担其职责。
稳增长需重建激励与纠错相容机制
邵宇 东方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2016年是“十三五”,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开局之年。
未来决策层将继续推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在支持稳增长的同时推动结构性改革,加速去杠杆。 财政政策将会更加偏向积极。首先,政府可能大量增加投资,推动更多有效投资项目的开展。 其次,积极的财政政策也将进一步打开减税空间。 从目前看,货币政策也仍存在宽松空间。
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主要对稳定经济增长提供支撑作用,经济自身动力的修复才是关键。“十三五”的核心任务之一就是重塑发展动力。相对于长期的“十三五”开局而言,应当抓住发展第一要务,重建激励制度,形成传统动能转型和新动能崛起的“双引擎”,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首先,大力推动供给侧改革,激发经济自身活力。其次,重建激励机制是重构经济增长模式的前提。重建激励与约束机制,突破“改革徘徊”,深入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将成为今年乃至“十三五”的关键所在。(3月9日)
中国到底该担心滞胀还是通缩?
朱振鑫 民生证券研究院
世界变得太快,去年市场还在担心通缩,今年却开始担心滞胀了。中国未来物价(尤其是CPI)到底怎么走?
如果是通胀,那么意味着中国近几年的利率下行是有底部的,不会迎来零利率,货币宽松也会有天花板。如果是通缩,那么未来中国将随之迎来零利率甚至负利率,货币政策会一直宽松。历史不会重演,但总是押着同样的韵脚。当下的中国经济和历史上的日本极其相似,而日本在70年代陷入持续滞胀,90年代陷入持续通缩,中国是否会重复日本的道路?
短期来看,中国目前的经济基本面与70年代的日本更为相似,但我们不会发生类似的持续滞胀,最近的通胀回升更可能是短期现象,等下半年刺激效果消退、经济重回结构性下行之后,通胀压力将逐步缓解。因为中期内我们缺少类似于石油危机这样量级的成本冲击。长期来看,中国也不会走向日本90年代的CPI通缩,我们与日本的主要区别在于经济减速相对温和,汇率稳中有贬而不是大幅升值。(3月10日)
金融稳定是稳增长的前提
沈建光 瑞穗证劵首席经济学家
2月外汇储备下降286亿美元,大大低于预期。这与近来决策层明确表态人民币不存在大幅贬值基础,加大稳汇率措施密切相关,也极好地反驳了早前一种很流行的观点,即维持汇率稳定必将大幅消耗外汇储备,干预成本过高,得不偿失。
这说明汇率稳定有助于引导市场预期,减少企业与个人恐慌性换汇与资本流出,利于金融稳定。一旦金融风险降低,平稳的外部环境有利于政策转向稳增长,对提振内需是非常有帮助的。
若要重拾投资者信心,实现经济企稳并加速推进改革才是根本。从两会以及之前的政策举措中已经看到了决策层的上述意图。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将增长目标定为6.5%-7%,实属知难而进。此外,注重民生领域投入、防止银行承担准财政功能、防范资产价格大幅上涨风险以及加速供给侧改革才是应对之法。(3月1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