扛起“斯密的枪”

2016-03-31 03:42孔志国
南风窗 2016年7期
关键词:里夫斯密能源

孔志国

中国在国际场合,以政府的名义公开倡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且跟进迅速,除体现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外,凭借全球能源互联网抢占世界未来经济先机,或是另一层不言而喻的考量。

伴随科技与产业领域“大数据帝国主义”的嬗兴,以及全球范围内低碳发展和生活在道德层面获得的优势,能源互联网在能源界正推动一场“革命的旋风”。这与油气、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行业悲观表情形成鲜明对比。

不少人不吝最好的赞誉,认为能源互联网可能不只是观念的革命、技术的革命,还是产业的革命。能源互联网革命的首倡者里夫金,就冠以“第三次工业革命”的美称,且断定,能源互联网正在打造一个足以颠覆牛顿定律和主流经济学,牛顿和亚当·斯密若九泉之下有知,也只能徒呼“廉颇老矣”的新世界。

里夫金对斯密的评价,称不上例外,乏善可陈,亦无可指摘。

“看不见的手”成为斯密的影子,市场的发现,通常被视作斯密经济学最重要的贡献,提斯密,必提及市场。然而,市场受的重视过多,影子就成了阴影,市场的推手—分工与交易,反而长期隐身于幕后,无论是在经济学界还是在整个社会,都没有得到应有的关注。

没有人不知,“看不见的手”存有偏颇;没有人否认,斯密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开山鼻祖;同样,也没有人不把市场的美中不足等同于斯密的固有缺陷。

类似时刻,想来难有人记起,分工和交易,才是斯密理论的基石,也是现代经济学的发端。离开该基点或主线,不会有价格、成本、收益、机会成本、利润这些最基本的经济学概念,以及通货膨胀与紧缩、国内贸易与国际贸易、垄断与竞争等系列分析框架,当然,也不会有《国富论》和《道德情操论》。

只是,偏颇论断的快意,让里夫金根本意识不到,斯密早已为能源互联网的发展作了无意的铺垫。

纵使里夫金乐观认定,数以百万计的分布式自主生产能源者愿意通过“对等网络”分享彼此的剩余能源,加之越来越多人对绿色能源消费的认同以及IT与绿色能源技术的应用,能源互联网指日可待。事实却未必如此。潜在的市场和还不够成熟的技术,不必然能够贡献出一个新产业。电动汽车和燃油车的纠葛,煤炭和油气的竞争,新能源和非常规能源的“一脚深、一脚浅”,有力说明,能源发展目标和计划如果不考虑成本、收益,不能针对相关人群的生存、生计有一个帕累托改进方案,最后不是流于空谈,就是矛盾的聚集体。

现在,不同区域、生活水平的人群,对能源诉求并不一样。一些人为消费绿色高品质能源奔波呼吁是实,无数能源贫困人口没条件对能源消费挑三拣四也不假;分布式能源生机蓬勃是实,大规模、集中的能源生产满足着绝大多数能源需求也不假;IT技术突飞猛进是实,绿色能源技术没取得革命性进展也不假。这时候,该怎么谈能源互联网,谈什么样的互联网,定位和姿态非常重要。

但是,扛起“斯密的枪”,通过分工和交易,把尽可能多的能源生产区域、消费区域,生产者、消费者、交易商汇集在能源互联网大旗下,情形就截然不同,前景一下子变得“豁然开朗”。

根本原因在于,只要保证这一过程是一次公平的博弈,参与其间的各方诉求都能得到合理的安排,形成真正的合意。而且参与者越多,参与层次越繁杂,公平性就越有保证。

从这个意义上,要提能源互联网,就提全球能源互联网。供给区域和消费区域的谈判在先,生产者、输送者、经销者和消费者的谈判在后,中间还会伴随个人、企业和政府的无数磋商,形式最多样的交易和交涉,无疑也最有利于能源互联网产业链条的优化。

此种效果,显非里夫金所说的“几百万人的游戏”可比。由于能源生产量有限,可供选择能源网络有限,和能源经销商讨价还价能力有限,“数以百万计”的几百万分布式自主生产能源者从能源经销商拿回些许报酬,至多是一个规模有限的电子能源交易市场,甚至只能算是电子能源交易。

里夫金的失算,没有让他在能源互联网道路上继续引吭高歌,却给中国留下了机会。他提出了能源互联网,全球能源互联网则由中国人提出。中国在国际场合,以政府的名义公开倡建全球能源互联网,且跟进迅速,除体现出应对气候变化的大国担当外,凭借全球能源互联网抢占世界未来经济先机,或是另一层不言而喻的考量。

能源对经济的延伸影响有目共睹,如果全球统一能源市场都有了,全球统一市场还会远吗?

猜你喜欢
里夫斯密能源
鲁道里夫忧
伊朗外长请辞引舆论哗然
用完就没有的能源
————不可再生能源
福能源 缓慢直销路
亚当·斯密道德理论的核心是什么?——The Theory of Moral Sentiments题解
需求、天性与产业发展——来自亚当·斯密的启示
从原始情感到道德基础:关于亚当·斯密同情理论的思考
亚当·斯密传记名著